刀剑属于冷兵器,是钢铁的艺术,是强者的象征。其作用于狩猎、自卫、比武、战争,其中以战争所使用的刀剑最为先进。受威胁的一方为求得自我保护,必须研发更先进的武器,因此,这也造就了科技的进步。同时,人类很多发明是伴随着兵器的发展而来,所以没有任何东西比兵器更贴近人类的命运。而在几千年漫长的战争舞台上,刀剑扮演着最为重要的角色。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经过无数次战争的演变,起始于欧洲的刀剑逐渐发展成自己的模式,形成了西洋刀剑体系。加之无数能者的发明设计和巧匠古老神秘的工艺打造,最终西洋刀剑以其独特的风格,高超的制作技术和精美的装饰艺术而见闻于世,堪称“世界五大名刃之一”。
西洋刀剑
西洋刀剑起源于欧洲,和其它地区一样,它也经过了青铜时代和钢铁时代这几千年的发展演变。
一、青铜刀剑时代
世界上最早发现青铜的是生活在伊拉克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而人类最早的文明就是从他们开始的,他们不仅了解地质学,知道如何获得矿石和其他方面的工艺,而且还制造出完全不同的金属,以及世界上第一种合金—青铜。在这以后,大约是公元前3700年,古埃及也发现了早期铜矿,而最早的青铜剑也是由埃及人在公元前2500年制作出来的。当时是采用粘土做模具,然后把青铜溶化后铸造而成。到了公元前1900年,铜矿已经遍布世界许多地区,青铜刀具大概就是开始普遍出现在这个时期,并逐步取代了过去的石器刀具。公元前1700年,近东、爱琴海一代的青铜刀具经由希腊传入欧洲,开始了欧洲的青铜刀剑时代。最开始制作刀剑采用的是普通铜,由于普通铜质地比较软,所以最早的刀剑都比较短小,或者形如细长叶片,只具有刺击的作用,长度一般在30厘米左右。 随着科学和冶炼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铜和锡混合材料铸造刀剑,也就是最早的青铜。为了获得最大的强度,人们巧妙的在刀片设计上做了改进,这种设计就是把剑的中间加厚、突起,两侧形成斜角边缘,使刀片非常平衡,提高了冲击性和切削能力。后来在欧洲出现了一种叶形叶片式短-剑,具有非常好的切割功能。青铜制成的刀剑不仅更加灵活、坚硬、锋利、而且长度范围逐步达到50—90厘米。
青铜剑
公元前9世纪
青铜刀剑
公元前17世纪
二、早期铁器时代
铁器时代是人类发展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时代。人类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铁是天空中落下来的陨铁。陨铁是铁和镍、钴等金属的混合物,含铁量较高。很久以前,人们就曾用这种天然铁制作过刀刃和饰物,这是人类使用铁的最早情况。人们曾在古苏美尔人所建的古乌尔城的古墓中发现一把由陨铁制成的小斧。在古苏美尔语中,铁叫做“安巴尔”,意思是“天降之火”,所谓天降之火就是陨石。埃及古人干脆把铁叫做“天石”。可见人们最早认识铁是从陨石开始的。铁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地壳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但是天然的纯铁在自然界几乎不存在,而且铁矿石的燃点也较高,又不易还原,所以人类利用铁要比铜、锡、铅、金等还要晚些。当人们在冶炼青铜的基础上逐渐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后,铁器时代就到来了。
刀剑
铁器时代早期
世界上有许多民族都先后掌握了冶铁技术,小亚细亚的赫梯人在公元前1300年左右就已经掌握了冶铁技术,但赫梯国王将冶铁术视为专利,严禁外传。赫梯王国衰亡后,冶铁技术开始向外传播。据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使用铁器最早,最普遍的两个地区都是赫梯人的邻居,东部为叙利亚、巴勒斯坦,西部为希腊。在雅典陶区的公元前10世纪的居住遗址中,铁制工具与武器非常集中,有长剑、长矛、刀、斧、锉具等物,这些都说明铁的使用在当时已经相当普遍,而且铁开始经由希腊传入欧洲。
铁器时代希腊铁剑
公元前6世纪
据说欧洲最早的铁剑是在一座建于公元前8世纪的巨大古墓中发现的,这座古墓位于古老的赫斯特塔(Hallstatt)村不远的阿尔阿尔俾斯山北麓(奥地利的特洛尔),离欧洲最早的炼铁中心诺里克姆(Noricum)仅有40英里左右。在欧洲应该是迈锡尼人和原凯尔特人最先接触到铁制刀剑。当时迈锡尼人按照赫梯人的方法把刀片放在碳火中加热,捶打成形,然后淬火在水中,大大增强了刀的硬度。而凯尔特人则发明了最早期的模式焊接,他们把事先准备好的钢铁棒交替缠绕在一起,然后在锻铁炉中加热,达到焊接的程度,再经过打制和再加热,再加工,反复多次,最后制成刀剑。后来这种技术传遍欧洲,使欧洲的刀剑制作进入了新的革命,无论是冶炼、铸造还是锻面打磨,都有了快速的进步和提高。由于铁矿石越来越多的被发现和利用,铁成为一种更广泛的可用性材料,并开始具有大规模生产的优势。虽然早期铁刀在淬火硬化等锻造技术上还不成熟,往往在强度和硬度上只是比铜剑略好一些,有时仍然会弯曲,而不是象后来的钢铁具有足够的弹性。但是由于原料丰富,容易生产,铁器还是逐步成为军队的主要武器。随着工艺的不断改进,刀剑不仅增加了长度,而且叶片变薄,有直刃有双刃,轻巧灵便,十分有助于士兵一手持盾牌,一手持刀剑的作战方式。
三、罗马帝国时期
罗马帝国建元27年,随着罗马军团的崛起,欧洲钢铁刀剑也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罗马军刀就是这一时代的象征。首先罗马军刀改变了传统刀剑的风格,在制作程序上趋于简单,使用单一的材质,这样有利于快速生产并装备军队。同时注重基本设计,刀片通常50-56厘米长,多采用双刃、有尖,能刺能砍,使用灵活,十分适用于他们严格列阵的部队。当穿戴盔甲,手持盾牌和长矛的敌对双方作战时,首先是远距离投掷标枪,近距离接近敌人时,用一人高的盾牌防护全身。由于排的是摩肩接踵的密集阵,在展开贴身肉搏时,个人没有很大的回旋余地,于是这种短-剑便发挥出极佳的效果,不论是机动性还是准确性,都有着致命的打击。而当年在斗兽场上与狮虎搏斗的勇士,还有那些在角斗场上厮*拼命的角斗士们,大多也是使用这类武器。
罗马军刀
罗马时期
早期罗马军刀是以青铜制造为主,随着铁器越来越多的使用,铁制军刀逐渐出现在罗马战场。而且除了军刀,钢铁也大量使用于罗马军队,如头盔、铠甲、战车等。使罗马成为当时一个真正的钢铁帝国。随着世界各地文化和科技的不断交往,经过特殊冶炼的印度钢铁出口到希腊,而闻名于世,独特珍贵的大马士革钢进入了波斯,这些优质钢铁以及先进的冶炼技术都促进了欧洲钢铁工业的蓬勃发展,使欧洲真正进入了钢铁时代。而刀剑作为铁血的象征,由于战争的需要,也经过了不断的改进和创新。其中希腊剑、日耳曼剑都是这一时代的象征。
四、中世纪时期
中世纪大约是从公元5世纪到16世纪,在这跨越千年的历史阶段,刀剑作为最主要的战争武器,不论在设计制作上,还是品种风格上,都有了不断的发展。通常我们称这一时期的刀剑为中世纪剑。实际上中世纪剑就其风格形式,可以说起源于公元前1500年,是传统的单手剑,经过了青铜到铁的演变过程。随着罗马帝国的没落,德国、苏格兰、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等国家成为刀剑的主要发展地。虽然新式刀剑不断出现,但中世纪剑始终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普遍采用双刃,并设计有简单的十字形护手。公元6世纪,欧洲凯尔特人的后代制作出凯尔特剑,这是一种新型双刃长剑,由于当时士兵作战多数以皮甲为主,所以这种长剑非常有利于在马上和战车上左右砍*,其战斗力远远超过以前流行的单刃短剑。10世纪以后,淬火硬化钢越来越常见,如法兰克人制作的刀片,采用的就是一种高品质钢。于是在刀剑的制作过程中,人们开始广泛使用北欧“维京人”发明的一种焊接技术,就是把钢焊接在铁质刀体上,这种技术使刀剑更加坚韧锋利。此后在欧洲又相继出现了许多新的剑种。巨剑(claymore)是纯粹的步兵剑,至少1. 5米长,剑体宽阔,刃身很薄,一切都是为了“劈砍”而存在。而阔剑(broad sword)有着典型的苏格兰风格,平行的剑刃,椭圆的头部,宽厚的剑身,使其成为非常有特色的武器。这些剑种,即有长度的优势,又有其宽阔的剑身和能够双手使用的剑柄,无论是马上作战,还是迎战整齐的长矛步兵阵容,都能发挥出威猛强悍的作用,直到15世纪一直是主流作战武器。到公元11世纪,欧洲还出现了一种带有护手,称之为诺曼类型的剑,这种剑减少了被对方砍伤手部的机会,非常流行于12、13世纪。伴随着十字军东征,在11—13世纪的欧洲也曾出现了一种骑士们所用的骑士剑(knight sword),剑刃为锐角等腰形,约80厘米长,单手持握。剑柄末端常有一圆球,此球非为装饰,而是注铅以配重,维持用力时手部的平衡,在马上作战可以充分发挥突刺的威力。
中世纪时期的剑
14、15世纪以后,由于铁质弩迅速普及,铁质盔甲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欧洲战场,这些铁板护具有效抵御了刀剑的伤害,加之当时以马上作战为主,于是出现了双手使用的长剑。此剑采用双刃,根部较宽,但前部迅速斜锐,长度可达1.4米以上,是从砍*向刺*的过渡,对于穿破盔甲颈部和连接处等薄弱部位非常有效。1530年起长剑风行于欧洲,成为武士必备的兵器。但此剑多适用于刺击,割砍功能较弱,所以当时学习和研究剑术蔚为风尚。长剑的手柄造型极多,制剑大师可随个人的喜好设计出各种风格和款式,其中不乏精工细琢者,日后均成为兵器收藏家的最爱。14—16世纪,德国双手刀也曾流行于欧洲,可以说这是中世纪时代步兵作战所使用兵器中最笨重的一种。它的外形极少有改变,一般双手刀重16公斤,专用于比武、城防战或对付持长矛的集团步兵。双手刀刃有时呈波浪型,容易砍断敌方的长矛,接近十字型护手下方,有两把突起的小刀,主要是防止格斗时敌军的刀剑割到手部。
双手剑
中世纪刀剑种类很多,做工精良,虽然有的剑种看似巨大,但并不是很重,而且随着作战的需要,逐渐演变成为轻型敏捷的战斗武器。据权威人士研究比较,中世纪剑的平均重量,从10到15世纪为1.3公斤,而在16世纪平均只有0.9公斤,即使是后来称其为“杂种”的大剑也不超过1.6公斤,这也是中世纪刀剑发展的一个特色。
除上述用于军事方面的刀剑之外,在中世纪的欧洲还曾出现过几种特殊的礼仪剑,如加冕典礼剑、罗马教皇剑和荣誉授剑,这些剑代表着刀剑制作的最高工艺水平,而且象征着权贵与荣耀。庆典仪式剑主要用于一些官方庆典仪式上,这个传统始于公元之前7世纪早期的拜占庭帝国,而到了11世纪,这种风气已经传遍欧洲,除了官方庆典之外,欧洲人在一些盛大节日的表演,以及皇室婚礼、葬礼等场合也使用佩剑。现存的最大庆典仪式剑,当属英国爱德华.威尔士的王子(后来的爱德华五世)之宝剑。而加冕典礼剑,因为是君主至高权力的象征,所以制作最为精致。最华丽的加冕典礼剑据说是查理曼大帝佩戴过的“乔伊乌斯”剑,是他在罗马接受罗马教皇加冕登基成为罗马帝国国王时使用的剑。传说中这把剑是“半人半神”的韦兰铁匠所造,或许就是查理曼大帝开创了由教皇用加冕典礼剑的方式向统治者祝福的先例,此后成为一项传统。保存下来的加冕典礼剑非常少,最有名的是拿破仑用过的加冕典礼剑,这把剑的柄上镶着一颗140.5克拉的钻石,而正是由于加冕典礼剑代表着君主的高尚尊严,因此,人们已经把它们视为艺术品而不是兵器。
加冕礼剑
五、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了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而这一时期所经历的四百多年时间,被认为是欧洲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由于这一时期科学快速进步,提高了冶金技术,使军事武器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是欧洲人设计的铠甲出现了更多的风格和模式,已经从过去沉重的板金变成轻巧灵活的锁子甲,非常适合于作战,尤其对于长矛和刀剑的攻击具有极佳的保护作用。有人这样比喻,欧洲人设计的铠甲是为了打败刀剑,而日本人设计的刀剑是为了击败铠甲。正是由于当时铠甲所具有的有效防御性,不论是作战部队还是好勇的骑士都争相使用,以至于大部分刀剑难以敌对,于是出现了穿甲剑(estoc)。这种剑完全不考虑砍*的需要,在长达90—100厘米的剑身上,有着三菱、四菱、多菱形,甚至圆形横截面,而在双手使用的剑柄后有着一个配重球,可以加大突刺的力量,是当时马上作战非常有效的破甲武器。
铠甲武士
除了穿甲剑,当时在欧洲流行的还有大剑。在15世纪,通过阿拉伯人的传播,中国和日本先进的冶金技术传入欧洲,使刀剑制作工艺大大提高。为了更好解决刀剑搏击中“斩刺不能两全”的问题,于是出现了大剑。因为大剑同时拥有骑士剑的“突刺”和阔剑的“劈砍”功能,而且大剑介于单手剑和双手剑之间。大剑通常是双刃,有尖,长度达120厘米,所以大剑的名字又叫“杂种”(bastard)。可以说,这种剑在当时是最完美的,无论在什么条件下使用,都能发挥它的效用。德国劈刺剑是流行于日尔曼人之间的单手剑,它介于骑士剑和大剑之间。一般来说,它全长110厘米左右,约1.5公斤,设计精巧,刚柔相济,无论是砍还是刺都能保证足够的强度和破坏力。劈刺剑最早是为轻装甲步兵所设计,后来逐渐为骑士阶层接受。其“砍”和“刺”结合在一起的设计,对后世的武器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焰形剑(flame-bladed sword)别具一格,风靡一时,其特点是剑身形如火焰,具有波浪状的边缘,外观醒目,令人望而生畏。此剑通常双手持握,对长矛方阵具有较强的攻击性,不仅能砍断敌方长矛,随之产生的震动和声音,也会令敌方胆寒,对人员马匹都有很大的*伤力。此外,当时流行的还有德国左手剑、苏格兰砍刀等。
文艺复兴时期大剑
随着引进并开始使用火药武器,以及战术方面的变化,刀剑在战场上的作用开始逐渐减少。于是在当时的欧洲开始流行一种单手双刃民用武器,称之为轻剑,尤其是在西班牙非常普遍。由于文艺复兴的艺术影响,使这一时期的刀剑设计高尚,制作精美,风格各异,甚至轻剑的佩戴要与高雅的服装相配,因此人们又称轻剑为“服装之剑”。在实用性方面,轻剑也变得轻、薄、快速、均衡,不仅为绅士贵族所宠爱,而且成为男士们普遍的一种装饰佩戴和自卫与决斗的武器。也正是由于轻剑的出现,推动了欧洲近代击剑术的发展。这种轻剑,后来又叫做细剑、小剑,一直流行到17世纪,并逐步演化成为后来的体育击剑比赛用剑。
六、近代和现代
17世纪以后,由于枪炮的大量使用,刀剑逐渐退出了战争舞台,而更多的是出现在礼仪场所,为达官贵人所佩戴。同时,在部队也多为军官礼仪佩戴和作战指挥所用。17世纪中期,在德国海军高级将领中开始佩戴一种叫“授带剑”的轻型装饰剑,后来在上流社会很快形成一种时尚。贵族们争相在礼服的腰带和授带上佩戴这种装饰剑。这种剑的剑体轻盈,装饰华丽,不仅增添了佩戴者的几分高贵,同时也具有相当的防身功能。因为剑身设计多为三-棱和圆形,而且带有血槽,尖部极其锐利,可以轻易刺穿人体。17到18世纪也是欧洲刀剑装饰艺术的黄金时代。由于刀剑更多的从战场转入民间,作为民间主要的防身武器,刀剑似乎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必需品,而且刀剑也逐渐集武器和装饰功能于一身。在设计和装饰上,能工巧匠们各显神通,其剑柄、剑鞘分别装饰以黄金、宝石、白银、水晶、ㄨㄚ、ㄨj、兽皮等。刀体覆盖烧兰、镀金图案,以及各类铭文雕刻,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使欧洲刀剑在装饰艺术上达到巅峰。
现代海军军刀
18世纪的欧洲,虽然枪炮进入了主战场,但刀剑并没有立即消失。当时在欧洲军队中非常流行一种“笼形击刺剑”。这种剑起源于苏格兰,是在他们民族性的武器阔剑和斩剑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由于不再需要对抗铠甲,剑体趋于小型化,通常带有笼形的护手,以保护手部和碗部。剑长100厘米左右,刀刃虽然变窄,但极其尖锐锋利,对于当时身穿棉织品军服的兵士,不论是刺*还是切割都非常有效。由于大多数军队仍然保留骑兵,而马刀作为骑兵最主要的设备,其作用超过了马枪和手枪,所以骑兵-刀仍然流行并不断改进。值得一提的是,1797年7月,拿破仑的法国远征军在埃及的开罗城外与当地马穆留克骑兵的一场激战,根据当时法军著名的骑兵指挥官考伯特将军的记载,这些佩戴着乌兹钢弯刀的马穆留客骑兵非常彪悍,“对我军造成的伤害可谓十分惊人,他们只是将刀前伸,靠着战马的冲击和手腕的力量,将刀身砍入我们骑兵的身体,或是将刀横拉,凭着相对速度就可以造成可怕的伤口”,“战斗结束后,我的部下有的身首异处,有的身体断成两截,受伤者伤势也极为严重,手背、手腕全部被切断,十分凄惨”。这一惨痛的经历,使法国人不得不仔细研究马穆留克骑兵所使用的乌兹钢弯刀。其实乌兹钢刀就是大马士革刀,由于做工独特,坚韧无比,加之刀身弯曲,非常适合马上作战,其作用好过欧洲以刺为主的骑兵刀剑。大概正是由于这些血的教训,欧洲骑兵-刀开始转化成弯曲型,而且不断有新的款式问世,直到1908年英国还通过了全新设计的骑兵刀。19世纪后,不仅军用佩剑按军官级别分类,形制分明,等级严格,而且欧洲各国的司法、警察系统和政府部门的官员也按级别佩戴专用刀剑,从此贵族和平民佩剑的风气开始消失。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军刀
由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工业革命、还有战争,使整个世界从近代以后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欧洲刀剑从此也登上了美州和澳州大陆,并在这些新大陆上经历着血与火的厮*拼搏。几百年过去了,欧洲刀剑逐渐演变成一种独特和完整的西洋刀剑体系。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不论是美洲刀剑还是澳洲刀剑都与欧洲刀剑有着密不可分的亲缘关系。在美国近代非常流行一种佩剑,称之为兄弟会剑或共济会剑(masonic)。此剑起源于蓬勃发展的欧洲中世纪,并且和基督教骑士、十字军东征有很大关系。兄弟会剑装饰华丽,风格各异。通常使用不同颜色的金属,如银、金、铜、铁制作,而且往往镶嵌各种色彩的宝石和特殊材料制成的符号。剑身有各种铭文和图案,给人以极佳的视觉效果。几百年来,兄弟会剑不只是作为武器,更重要的它是一种象征。因为它植根于荣誉、历史和传统,代表着正义、正直和真理,所以往往是在人们参加一些重要活动和礼仪仪式上佩戴,以表达这些人同心共济的信念。
现代德军军刀
随着拿破仑时代铠甲的衰落,现代军刀重新登上战场。现代军刀一般长90—100厘米,刀柄有护手,刀身有一定弧度,单刃,方便砍*。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不论是骑兵-刀还是步兵刀都发挥出良好作用。在现代军刀中,最为经典的应该是指挥刀系列。由于指挥刀代表着指挥官的权贵,在战场上军官佩戴指挥刀,象征着权力和勇气。而在正式庆典、阅兵、礼仪活动中,军官佩戴指挥刀更蕴含着军人的荣誉和骄傲。正因为如此,指挥刀往往根据军人的级别,军种的不同,都经过一番精心的设计和打造。此外还有军人佩剑,虽然佩剑可以说是军服的一部分,而不再成为武器,但它赋予军人的威严和力量是无法能用其它来替代的。在欧美各国中,尤其又以德国对佩剑最为痴迷。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皇帝威廉为鼓舞士气而下令锻造了一批军官荣誉佩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又将多达一百多种的佩剑颁发给各种人员,其中不乏名工匠制造,其用材之名贵,制作之精美,使人感叹。由于现代军刀与佩剑多采用优质钢材,并使用现代锻造技术,不论是制作工艺,还是造型装饰艺术,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准,成为西洋刀剑的典范。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