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朋克永不落伍:谁说神经网络只能跑在计算机上?

机械朋克永不落伍:谁说神经网络只能跑在计算机上?

首页动作格斗机械朋克更新时间:2024-05-09

看到“神经网络”这个词,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反应。

不懂神经网络的凡人:地球终将被人工智能统治!

神经网络中的修行者:它为什么非要把「猫.ipg」说成是狗?

模仿人类大脑运作方式而生的神经网络,被研究者用代码炼成密钥,试图开启人工智能的智慧之锁。

不管是王者荣耀中很会推塔的觉悟 AI,还是公司入口处看人超准的门禁系统,抑或是车技还不错的自动驾驶,你我多少都见识过神经网络的超凡能力。

但如果有人说,他能把代码流动才形成的神经网络,搬到一个现实物体上,比如让一个喇叭识别出手写数字,你猜这是不是在胡扯?

1、有趣的计算

每个人接受的计算启蒙,大抵都是从掰着自己肉肉的手指头开始的。

老师问:1 1 等于多少呀?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开始数手指:左手握拳,先伸直大拇指,再伸直食指,右手开始数,1、2。

“老师,我知道,答案是 2。”

摸索出 1 1 的答案,就算推开了计算的大门,当你慢慢长大,一定会发现,在计算这条路上,有太多比数指头好用的方法,比如计算器、电脑...

但你有没有发现一点:不管是数手指头,还是使用计算器、电脑,从计算的逻辑上来看,三者并没有太大区别,都经历了「输入、运算、输出」这三个步骤。

比如数手指,先输入左手大拇指,再输入左手食指,右手数有几根指头伸直是在做运算,最后你朝老师大声喊出 2,就是在输出结果;

又比如计算器,你输入 1 1,内部电路利用通断完成运算,最后屏幕上显示出结果 2;

电脑同样如此。

很好,现在你已经知道了计算的整个流程,那么,我们不妨把目光放远,看看神奇的造物主在创造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时,有没有偷偷给它们点亮「计算」这个技能点?

2、万物皆是计算机

我们先回想一下自己上学时的情景。

每天按时到校,听老师讲那些或有趣或难懂的知识,睡觉前还必须要完成家庭作业,熬过期中考试,后面还有可怕的期末考试。

在这漫长的一个学期中,我们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猜猜看,那段经历能不能也看作是计算?

答案是:能。

每天上课时,你接收到的各种课本知识,对应的是输入;课后的知识消化、查缺补漏,对应的是运算;期末考试的成绩,对应的就是输出。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例子:风洞测试。

试想一下,如果让一架仅根据理论设计出的飞机直接航行,会发生什么?毫无疑问,它出事的概率极高。

如果想提高安全性能,就必须在飞机投入运行之前,对它进行一系列的性能测试。只有通过测试,才能认为它满足安全要求,就比如动力学性能方面的风洞测试。

风洞是一种能够产生人造气流的管道设备,整机测试时,先将飞机或模型安放在管道中,再通过调节人造气流的速度、压力、温度等因素,模拟飞机在复杂飞行状态下的综合情况,以此来测试飞机的结构、强度等指标是否合格。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01 年,莱特兄弟为了掌握正确的飞行数据,利用风洞进行了 200 多个机翼模型的测试,并依据测试结果,于 1903 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

那么问题来了,风洞测试能不能看作是计算?

将飞机放置在风洞中,预先设置好气流速度、压力、温度等数据,完成初始输入;飞机在风洞中完成飞行测试,完成运算;根据飞行测试表现判断性能是否达标,得出计算结果。

你瞧,风洞其实就是一台计算机。

从计算器上的计算,再到风洞中的计算,你应该已经感受到了,造物主给世间万物都点亮了「计算」的属性。

换句话说,万物都可以看作是一台计算机。

如此一来,你会发现,计算不仅仅是狭义的 1 1、3856*8947、开根号、求方差,事实上,万物都能计算,只不过与常用的计算机相比,万物中的计算都基于一个物理系统,输入、运算、输出,必须在这个物理系统中完成。

这是抽象的计算,也是广义的计算。

那么问题又来了:我们能不能像使用计算机一样,使用、或者叫操纵某个物理系统呢?

事实上,当然可以。

3、“智慧黏菌君”

2000 年,日本的几位科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迷宫实验。

他们把黏菌培养在一个迷宫中,并在起点和终点处提前放了黏菌最爱的食物:燕麦。

迷宫中,有 4 条长短不同的路线能够连通起点和终点。

起初,科学家们发现,黏菌会伸展自己的细胞质,几乎将整个迷宫覆盖住。

可当黏菌成功找到位于起点和终点处的燕麦后,它们就会慢慢缩回不必要的部分。最后,它们覆盖的路线,总是最短的那条。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无论实验重复多少次,黏菌们总能找到最优解:体力消耗最少,同时还能获得食物。

在这个实验中,科学家们掌握了黏菌物理系统中的运算规则,成功完成了计算。

2004 年,研究团队又验证了黏菌的道路规划能力:通过食物源的布置,黏菌竟然模拟出了整个日本东京的铁路网,而东京的铁路系统,是世界上布局最合理、最高效的系统之一。

图片来源于网络

谁能想到,黏菌这种没有脑袋的单细胞生物,在研究人员的食物操控下,没用太多时间,就复刻出了日本顶尖设计师的呕心之作,令人震惊。

“智慧黏菌君”的实验,证明了只要找到物理系统中的对应规则,就可以操控系统的输入、运算、输出,也就是初始状态、规则演化,以及最终形态。

这下我们知道了两点:1、物理系统其实也是一台计算机;2、可以利用规则操纵物理系统进行计算。

那么,现在是时候去看看文章开头说「把神经网络运行在物理系统中」的哥们,究竟是怎么实现的?

4、物理神经网络

提出要把神经网络运行在物理系统中的人,是几位来自康奈尔大学的物理学家。

他们不仅说了这话,还动手做了实物演示,顺便还在 Nature 上发了篇论文。

我们都知道,作为机器学习的方法之一,要想让神经网络表现优异,离不开大量的调参和优化。而对于一个物理系统来说,神经网络的调参优化,对应的就是物理系统中的规则演化。

只要找到对应规则,就可以实现将神经网络搭载到物理系统中,一如前面提到的“智慧黏菌君”。

物理系统分为很多种,研究人员选取了三种,即机械系统、光学系统和模拟电子系统,分别构建了神经网络,每种系统中包含五个处理层:

1、机械系统中,每一层都使用扬声器振动小金属板,并用麦克风记录输出结果;

2、光学系统中,研究人员利用光穿过晶体,实现神经网络的搭建;

3、模拟电子系统中,研究者让电流通过微小的电路来搭建神经网络。

以上三种搭载了神经网络的物理系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物理神经网络系统,即 PNNs (physical neural networks)。

借助这三种物理神经网络,研究人员成功实现了手写数字的识别:PNNs 识别出 7 个元音,准确率从 87% 到 97% 不等。

研究者表示:未来可能不会通过调整计算机参数来优化系统表现,而是通过物理调整,比如弯曲金属板等方式来提高识别准确率。

至于为什么要研究 PNNs,几位研究者给出的原因是:摩尔定律已死,该物理系统登场拯救机器学习了。

这怎么说呢,倘若真如研究所示,PNNs 有可能倍数级提升机器学习的效率和速度,那么,在扫清人工智障的道路上,我们就能走的顺畅一些了。

参考资料:

1、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4223-6

2、https://news.cornell.edu/stories/2022/01/physical-systems-perform-machine-learning-computations


文 | 木子Yanni

嗨,这里是浅黑科技,在未来面前,我们都是孩子。

想看更多科技故事,欢迎戳→*浅黑科技。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