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河浅碧映沙清,芦笛萧*雁鹜鸣。细柳常依官路发,夕阳多向乱流明。来从远树仍穿郭,去作长溪更绕城。村舍开门全近水,谁家修竹傍墙生?
这是一代奇才蒲松龄的一首咏般河的律诗,载于县志,流传颇广。从诗中,可令人想到般河水的清澈、般河中动植物的繁盛、般河上水流河汊的繁多、般河从远处穿山绕郭汤汤而来以及她带给淄川这座城的鲜活生动的美景与福祉。
般河,又称般水,古亦名左阜水,又名“峪头河”。淄川境内自东向西依次有淄河、孝妇河、范阳河、青阳河四条过境河流,皆属小清河水系,发源于泰沂山脉北坡中低山区,由南向北经本区单独出境,汇入小清河。而般河不同,她是淄川唯一的境内河。淄川城因位居般河北而古名般阳,直到隋代才改名淄川。千百年来,般河水灌溉、滋养着这片土地、这座古城,孕育了她的文明与繁荣。般河,是淄川人的母亲河,我们应该细细盘点她的美好!
般河源头在何处?
般河发源于淄川城的东南部山区,基本为南北走向,到前来村北才折向西流,经淄川城南,流入孝妇河。她是孝妇河的最大支流。而其源头在哪里呢?
自古公认的般河源头,是在青龙山(又名志公山)下龙湾的龙洞——位于今龙泉镇渭一村西。人传山上青龙出没其中,故名龙湾。现在渭二村前的牌坊上,就嵌着“般源”即般水源头的匾牌。由此算起,般河干流长度28.8公里,流域面积132.2平方公里。
但是,龙湾上游还有天晴湾,也应算作源头,天晴湾位于泉头村东南,直到如今还有常年涌流的甘泉,而天晴湾再上游还有谭家泉,终年汩汩流水,再往上溯源,就到了西河镇五阴顶西的神泉了。
但是,古时龙湾这里有羊沟泉、沙泉、半井泉、悬泉等众多泉眼,群泉喷玉,汇为巨波,跌宕而下,形成瀑布,涛声如雷。——估计因泉眼多、流量大,所以《淄川县志》记载、古人也公认,这里是般河之源。
般河泉群与支流
“般河流域面积大,地下水源补给量多,加之这里属奥陶纪石灰岩岩溶发育地系,地下水运动至煤系地层与此地带接触带受阻,般河河底又下切,至灰岩裂隙而岩溶水溢,便成了泉。”所以古代大的泉群主要有三:渭头河泉群(即龙湾泉群)、台头泉群和中游的龙口泉群。这三大泉群都在今龙泉镇境内,日涌水量可达9万立方米之多。
般河大的支流有三条。
东南支流有两条:一条经大土屋、小韩庄、到麓村汇入般河;再一条经龙湾峪、台头、龙一村外汇入般河;东支流经五松山南、凤凰台、涧北桥,在龙河湾(马家大湾)与般河交汇。
泉水汩汩涌流,支流淙淙汇聚。几大泉群及几大支流,共同形成了般河丰沛的水流量。
水清树茂天晴湾
天晴湾位于泉头村东南的大沟里,周围林木茂盛,地势开阔,下有清泉流淌。东面是山,山上有“瞎厮(即瞎子)峪”,据说古时有一瞎子走到这里找不到路,死在山上了;瞎厮峪往南一点的绝壁上有两个轮廓不规则的洞,叫“媳妇头”;溯流往南,两边是山,中间一溜开阔地,都是树林,这一段是槲崖沟,绝壁上有小石棚、大石棚等景点,再往前,东面绝壁岩石层层叠叠,叫“莲花垛”。南边岩下有一潭,一汪清碧的水,上面岩石前探遮盖,叫做“小南屋”。名字起得好有意思!天晴湾一代树茂水清,幽深静谧,直到现在还清泉涌流,有人在这里开饭店,是人们夏日寻幽揽胜、纳凉消暑的好地方。
作为般河源头的龙湾,“群泉喷玉,涛声如雷……短竹紫萝,丹崖雪浪”。又有青龙入水的传说,又有山上志公神庙的坐镇,又是渭头河陶瓷古窑的所在地,古时的龙湾,岸上不远即热闹红火的大瓮瓷器制作地,岸下即清泉涌流、波涛轰鸣的龙洞及河湾,她的景色与魅力,自不必再多说。
般河从马家沟、涧北沟而来的支流于洪山镇马家村西相汇,遂形成略小于龙西湖的一片水面——龙河湾。因两水汇流,互相冲抵,出水口又因石崖窄狭,故使河水回漩不断,深不可测。崖下汪洋一片,波澜不惊,蔚为壮观。当年此处景色亦秀美迷人,“言寻物外流,先逐般溪水。沿流经百折,出郭止数里。清泉夹路生,峭壁迎面起。一径穿丹嶂,遂入桃源里……”清《淄川县志》载:“其地邑境之秀区矣。”到此揽胜和休闲游玩的文人墨客、达官显贵乃至平民百姓络绎不绝。当年蒲松龄在马家庄王家坐馆,与王家兄弟如王居正、王观正、王秉正等在西园宴饮,也曾在龙河湾观水,诗酒唱和,留下他们潇洒的踪迹。
马家庄北庵子沟
庵子沟是般河上的哪一段呢?高珩的诗中说得很清楚——“前崖北去庵子沟”,她就在前崖(即前来)村的北边。前崖与马家庄一在西一在东隔河相对,当然也在马家庄北边了,而到后崖(后来)村处,就是庵子沟尾了。县志载:马家庄北般河东岸旧有大土崖,崖高沟深,土壁陡峭,灌木丛生;崖半腰有龛;崖上有庙,名为般河庵,此崖便叫庵子崖。而崖下呢?——马家庄南涧北沟的水流入龙河湾,再往下流到这里,河道更宽,往北又有刘家沟水从东汇入,南北茫茫荡荡,汪洋一片,即被称为庵子沟了。旧时沟南的马家庄因三面环水,风景迷人,曾被誉为“小蓬莱”,而沟东的地段曾被命名为“仙人乡”,淄城东门又名为“迎仙门”,可见地处般阳城东的庵子沟这一地段就像仙境一样。由此想来,被誉为邑中胜境之首,也就理所当然了。
《淄川县志·艺文》部分,载有多位诗人对她的深情讴歌,赞颂她的大气磅礴又变幻多姿。吟咏这些传神的诗句,便足可以让人对其产生无限遐想及神往之感,并可以想象她的绰约风姿了。
请看清代邑廪生胡川(疑为高珩外甥胡训)的《游庵子沟》:
寻幽来古寺,曲折渡溪风。
柴锁千筠绿,烟霏一道通。
鸟声梵罄外,花影石泉中。
未用逢僧话,尘缘此暂空。
本诗虽未直写庵子沟河水状,但这溪边的爽风、寺内的绿竹、林中的鸟鸣、泉中的花影,却都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仙境般的庵子沟风景画。
再看蒲松龄好友王观正的长律——《中秋后一日饮庵子沟河岸》:
岭云吐海月,涧水动山根。
星上渔人笠,灯明酿酒村。
开樽茵岸草,烛蟹溯河滨。
良夜游人醉,茅庵正掩门。
不辨花间径,空闻砌下音。
濠梁人去后,驴背尚沉吟。
——这是写庵子沟秋天——晚上——明月夜的美景。
高崖上云层如海,把一轮明月冉冉吐出;钓鱼人的斗笠上,星星闪亮。正在酿酒的村舍里,灯烛通明;就在这绿草如茵的河岸边,人们开怀畅饮。余兴未了,又有人用蜡烛照着,逆流而上寻找河蟹……
——多美的诗句,多美的夜晚,多么热闹而独具特色的庵子沟明月夜!
最最真切描写庵子沟景色的,还是曾做过刑部左侍郎的清初本邑文学泰斗高珩的《庵子沟玩水》:
前崖北去庵子沟,巉岩百丈临清流。
我来拂藓支颜久,顿如浩淼沧溟游。
沉沉绀绿清无底,正好琴高藏赤鲤。
软玉轻刀千叠飞,烁银火炽百光起。
长风倒束蹙神山,西去崩腾东捲还。
谁凌牛斗寻机石?欲取珊瑚拂钓竿。
粼粼起伏天不定,只疑鳌足金轮动。
张目恍惚世欲空,冥心惶惑身如梦。
性空真水异还同,霆击雷轰岂有声?
海印上人尘已尽,月光童子观应成。
“巉岩百丈临清流”写庵子崖之高;“我来拂藓支颜久”写诗人沉迷于庵子沟前之久;“顿如浩淼沧溟游”写河面之广阔;“沉沉绀绿清无底”写水之清与深;“软玉轻刀千叠飞,烁银火炽白光起。长风倒束蹙神山,西去崩腾东捲还”极为形象地描绘出白浪翻卷、银光闪烁、奔腾激荡之波涛水势。看着这起伏不定的波浪,竟让诗人觉得天在晃,地在摇,怀疑是支撑大地四角的鳌足在动了,于是恍惚间觉得这世界空了,仿佛梦游在沧溟之中……
一诗一画一字一书一景一境,由于学识的不同,心境的不同,观察时间的不同,描写重点的不同,每个人笔下的庵子沟都是不一样的,但是从多角度为我们呈现了庵子沟的绝美。高珩眼中的庵子沟,竟然是如此的磅礴神奇,如仙界幻境,令人神往!
然而,如今的庵子沟如何呢?——高崖还依稀可见,河道还十分宽阔。特别是前来(崖)村东、马家庄北一段地势,还能令人想象到当初“浩如沧溟”的样子,然而,水没了。2015年春天,《般阳文化》研究中心组织溯源踏勘时,眼前只是乱石荒草,还有不少乱七八糟的垃圾。这几年,河两边绿化比较好了,只是河底惨不忍睹。至于庵子沟尾的后来(崖)社区,近年旧村改造,新楼林立,般河岸边建了公园,小桥流水、画亭高耸,竹翠花繁,真是庵子沟尾一大亮色!为庵子沟争回了不少色彩。
仙境般的庵子沟还能唤回吗?——一切正在进行中。2017年,淄川诗词学会25人般河踏春,我们看到庵子沟清除了河底,正在整修。相信随着“还我绿水青山”目标的落实,庵子沟的美景还会再现。
官坝筑起水绕城
般河从上游流到庵子沟,一直是南北走向,而转过庵子沟,便为东西走向了,过后来(崖)村,流经淄川城南,往西流入孝妇河。明朝嘉靖四十四年,解州人侯居艮做淄川知县,他有个创举,带人在这城南般河上筑坝,引般水绕淄城东,折而北下,经北门外西流,汇入孝妇河,居民引水灌圃植树。因为是官府行为,此坝就俗称为“官坝”。
“官坝”的修成使淄城四面环水。城中居民可以引水灌田、种菜、植桑、育竹。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生活,也美化了淄城的环境,正如蒲松龄的诗中所描绘:
村舍开门全近水,谁家修竹傍墙生?
“村舍开门全近水”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堪比江南了!畦里蔬菜青青,墙边绿竹摇曳,那是多么漂亮的般阳古城!清代康熙年间,邑人又加高坝身,引水入城中,令居民门前叮咚,风约水香,掬之可啜,成西陵岸柳景象。官坝之恩泽,至今令人难忘。
如今城域扩出好几倍,般水还依城南流淌,但不再绕城而行了;“官坝”也还存在,但仅起到拦水和提高水位的作用了。近几年,政府投入近亿元整修般河,官坝附近是改变最快最大的地方:岩石砌成的犬牙交错的新岸,植物种出的腾跃于绿松间长长的赭红色巨龙,岸边绿茵合围可以舞蹈、可以行拳的广场,南岸设备齐全可容千人同时锻炼的体育公园,以及绿柳飘拂的水中小岛……更重要的是,河中恢复了清澈的水流,站在官坝上可以观看那水中嬉戏的红鱼,间或还能看见野鸭。
夏日的晚上,桥上明灯初放、河上凉风习习,官坝附近、般河岸边,体育公园里,来来往往,都是乘凉漫步健身锻炼的人。就是春、秋、冬季,也不乏来人。母亲河越变越漂亮,淄川人也与她越来越亲近了。
风情万种留仙湖
般河水继续西流,流过窑头观音殿、流过灵虹桥(即南关桥),继续往西,便于般阳城西南与孝妇河汇合了。古时这里水流落差很大,涛声震天,亦称龙湾——是更大的龙湾。后用文豪蒲松龄的字“留仙”命名,改名留仙湖。
留仙湖西靠全国闻名的淄川服装城,1985年起在原淄城水库水面的基础上开建,逐步建成以水体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游乐公园。总面积60余公顷,其中水面占15公顷,湖上建有儿童乐园、长廊、汉阳轩、水榭歌台、湖心亭、湖心岛、九曲桥、凌虹桥、岸上有“郢中诗社”遗址、汉代城墙遗址。西南斜对占地上千亩的湿地公园,北面是高楼林立的上湖御园、sm广场,东面是千年名寺普照寺和老年大学所在地。这里是淄川美景之最,是人们游玩、纳凉、垂钓、锻炼、学习、歌舞演唱的好地方。淄川诗词学会曾组织诗友撰写“仙湖八景”:
虹桥斜晖
远帆点点逐斜阳,一拱飞虹浸水光。
引动诗魂直欲醉,莲花频吐尽华章。
草坪纸鸢
细草茸茸织绿茵,爷孙挨坐拽丝纶。
仰观天上鹅鹰抖,孰下孰高暗较真。
柳林剑影
雁阵排开碧水旁,柳丝轻拂俏衣装。
旋风飞脚扫晨露,云手轻挥送夕阳。
立与红莲赛娴静,动随细柳比轻飏。
青云出岫冉冉去,吐信长蛇露锋芒。
芳洲晚钓
云醉西天灿晚妆,荷风习习送清凉。
汀边芳草铺茵褥,急向金波钓夕阳。
黉院书声
高木葱茏隐学宫,忘年翁媪乐其中。
诵声飘过仙湖岸,柳浪荷风诗意融。
普照佛光
梵音飘荡过红墙,湖上青莲吐异香。
桥畔怡然游客醉,仰观佛顶放豪光。
画亭清音
弦歌一曲动青萍,柳静鱼浮鸟谛听。
举目惊寻折桥去,清音来自水中亭。
古城遗迹
朝兴朝废两千年,阅尽沧桑史满篇。
旧貌煌煌知何处?唯余湖畔汉时砖。
般河,我们的母亲河,她是古今淄川人的幸福之水。千百年来,因了水的恩泽,河两岸风调雨顺,人寿年丰。她曾一度失去亮丽的颜色。如今,我们正看着她日新月异的变化!她的质地、她的风貌、她的走向,都会是淄川时代面貌的体现!
(赵玉霞,女,退休高级讲师,曾任淄川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省散文家协会会员、淄博市蒲松龄研究会理事、市作协会员。曾出版《聊斋故事》及散文集《聊斋女儿谱》,与人合译点校出版《侯朝宗文选》,并先后参与十几部古代典籍的点校整理工作。)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