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青年报
叮咚!你的暑期余额已不足,剩下几天假期中,你准备干什么呢?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与驾校教练斗智斗勇、开启人生第一次实习……在长达两个月的暑假里,可安排的活动有太多太多,但在疫情未曾消退的当下,绕来绕去的想法再多,都躲不开那个让我们栖息的港湾——家。
但是,无论多么美好的赞美诗都逃不开假期中耳边的嗡嗡响:“这都几点了还不起床”“叫你少熬夜你偏不听”“别天天玩手机小心把眼睛看坏了”……
这样的碎碎念足以把整个一学期对他们的思念和美好想象敲个粉碎。
回到阔别一个学期的家,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一并展现,半年未见的父母和孩子成为两个需要重新咬合的齿轮。面对这种情况,既不能尖锐冲突,也不能不理不睬。重拾和父母的相处之道,磨合和调试必不可少。
在家里,我们不能像在学校一样随心所欲。不能熬夜、不能赖床,点外卖都要提醒外卖小哥悄悄放门外,当心被父母发现。习惯了晚睡、晚起、快节奏生活的我们,真的难以适应父母“老套的养生生活”。
一边不适应着,一边却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爸爸的手机字体变得特别大,之前明明视力表从上到下他都可以看清。他告诉我,他的眼睛有点老花了,好汉的当年勇,已经是4年前。他说这话的时候我才意识到,父母的那些“少看手机”的唠叨,并不是一种控制,而是一种出于自身经验的保护,他们保护着被现代快节奏浪潮冲袭、而来不及审视自己生活的孩子。
所以我也试着换位思考,早睡、早起、不熬夜是对自己的身体负责,长时间沉迷于手机确实对眼睛不好。与其为父母的唠叨而烦扰,不如趁此机会把自己从不健康生活习惯中拔出来。
关于工作、爱情、人生价值,稚气未脱的我们慢慢有了自己的想法。爸妈总想让我一毕业就找个稳定工作,可我更想去大城市闯一闯,看看自己的潜力到底有多大。
身处科技高度发达的新时代,各式各样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新观念如潮水一般扑面、被我们接收。这样一来,父母的有些观念在我们看来难免保守。但让观点横冲直撞只会两败俱伤,及时的沟通与尊重才能让与父母相处的齿轮持续地转动。
暑假是交流沟通的好时机。我们的初衷都是把生活过好,那么“过好”的具体定义又是什么呢?大多数父母的想法是有稳定体面的工作和家庭就是过好生活,而孩子眼中的“好生活”或许又有所不同,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沟通,或许就永远合不上这道“好好生活”的辙。
这时就需要心平气和地沟通和对自我选择的反思。理解父母的想法,倾听他们的建议,同时把我们获取的信息告诉他们,既告诉他们我们会好好生活,又在父母的推动下好好思考自己的选择是否理性,是否还需要多方寻求建议,而不是看中一点就一意孤行。看,看起来冲突的观点,说不定就是为了我们未来的发展而推敲“战术”呢。
疫情让我学会了珍惜眼前时光、珍惜身边人,多关心爸爸的身体,帮着分担妈妈的家务,几句嘘寒问暖的话语,家务活里搭把手,一个温暖的拥抱……父母是陪伴我们前半生最久的人,以后我们有了工作、组建了自己的家庭,真正能够陪伴父母的时间又有多少呢?暑假里大段的空闲时间,不如拿来陪爸爸下棋,和妈妈散步,大大方方表达爱。
《论语》里有一句话:“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父母的年龄不可不知,知道后有一喜一惧。喜的是做儿女的现在还有机会孝顺父母,让父母享受天伦之乐。惧的是父母又老了一岁,我们还有多少时间能够陪在父母身边尽孝呢?我们是最亲密的人,但还有多少话憋在心里没说出口呢?
在父母面前,我们永远都是小孩,孩子在一天天成长,爸妈却在一天天老去,他们老去的速度远快于我们成长的速度。我们在家庭生活中享受着亲情和爱,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看繁华的世界。永远爱你的就是默默陪伴支持在身后的父母,所以对待他们时,可以再热烈一点,再真诚一点,让冰山下的火种燃烧,让家里人人都被爱意包围。
“回家”是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一角,那句“再不开学我妈就要被我烦死了”,只是一句嬉笑和调侃。毕竟当我背起行囊走进车站的那天,从来不敢回头看,只怕看到妈妈擦眼角的那一瞬间。
(本文由中青校媒征集)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