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武术史:“龙争虎斗”——李小龙与黄泽民之战背后的故事

探秘武术史:“龙争虎斗”——李小龙与黄泽民之战背后的故事

首页动作格斗连连街斗更新时间:2024-08-03

清末之后,武术盛起,进入了“尚武精神”时代。1908年,广东南海县人邵汉生来到广州谋生于一德路充当学徒,拜乐义堂武馆师傅冯荣标为师,学习黄飞鸿一脉洪拳及孔昌师傅的蔡李佛拳多年。与此同时,台山人马剑风因自幼喜爱武术技击,就读于广州教忠中学期间,适逢与陕西西安老镖师王德庆爱女为同学,因此得以引荐拜师,向其学习太极摩掌、八卦剑、大小梅花拳等诸般拳棒武器及镖术数载。


邵汉生


马剑风

1919年,因认为北方武术优异与精武会训练科学,广州方面联络精武会元老陈公哲、陈铁苼、姚蟾伯、卢伟昌等南来商讨筹办分会。同年4月,广州精武会在广州税桨澜街宁波会馆正式成立。广州分会由上海中央精武会指派技击主任沈季修,并先后由北派武师霍东阁(霍家练手拳)、孙玉峰(罗汉门)、罗光玉(北螳螂)、陈子正(鹰爪翻子)、赵连和(潭腿)以及南派武师孔昌(蔡李佛)、李彬等认国操(武术)教练,并各分为长江派、黄河派、珠江派。南北武术到此汇聚同一屋檐下,正式打开了北拳南下的交流通道。当时精武会规定,以两年为期,学完十套精武会基本拳后便为初级班毕业,再由各派师傅教授自己拳种,学满四年为中级毕业,学满六年为高级毕业。次年,孔昌师傅出任广东精武会珠江派拳术教师的同时,邵汉生也跟随孔昌师傅任助教职务,并跟随孙玉峰、霍东阁、罗光玉、赵连和等师傅学习北派拳术,马剑风也在此期间向孙玉峰师学习了北少林罗汉门武术。

马剑风

邵汉生

1928年10月,国术馆模式移往南方,广东省聘请了此次国考中的顾汝章(北少林、国考最优等第9名)、王少周(查拳、国考中等第2名)、万籁声(自然门、国考中等第30名)、傅振嵩(太极八卦、国考预试)、耿德海(大圣劈挂、国考预试)五人(实际尚有国考优等第5名的太极拳家李先五)南下传艺,筹建两广国术馆,此即为“五虎下江南”。次年3月,两广国术馆在广州东校场成立。由万籁声出任馆长,李先五任教务主任,顾汝章、傅振嵩等任教员。广西人严尚武因慕铁砂掌顾汝章之名,心焉向往,投其门下习北少林拳技,成为顾汝章南下收录的第一名弟子,并同时随万籁声学习六合门武术。

傅振嵩

耿德海

然而同年5月,两广国术馆被迫解散,遣散了所有教职员。“五虎”因而选择定居南方继续传艺,万籁声转往湖南国术训练所任所长,傅振嵩、李先五转于广东精武会任职,耿德海则受邀前往香港精武会与洪拳名师林世荣共同执教。而顾汝章与王少周另起炉灶在文德路创办广州国术社,严尚武追随顾汝章左右,担任该社助教。在此期间,马剑风也慕名而来拜师顾汝章深造北少林拳、铁砂掌等技艺。1931年,顾汝章转往湖南国术馆任职,广州国术社教务则由严尚武、龙子祥主持。抗战期间,广州国术社被迫停顿,顾汝章受邀往贵州省国术馆任教员,严尚武则在鹤山新岗国术社任教传技。至1949年,8岁的台山人黄泽民拜入了严尚武门下学习北少林拳。

严尚武

严尚武北少林拳对拆

上世纪40年代,严尚武抵港发展,创设了严尚武健身院,最初在九龙城谭公道,后迁往油麻地庙街,以发扬北少林拳为号召。与此同时,马剑风也于50年代到香港,于九龙弥敦道克强健身院任教,同时于天台开设国术班,兼任岭东中学武术班教练,1955年在九龙土瓜湾马头角道设立创办剑风健身学院,培训北少林及罗汉门武术、举重、瑜伽等健身技艺。在此期间,黄泽民也从广东跟随严尚武到港继续学艺,并同时拜马剑风为师学习罗汉门武术。黄泽民当时早上与严尚武学习,下午则与马剑风学习,此外还被推荐入迷踪罗汉门叶雨亭门下,同时兼习三人所长。



黄泽民

师承佛山咏春派陈华顺的叶问来到香港后为了生计,经好友推荐,认识了饭店职工总公会理事长梁相,作为武术爱好者的梁相即行拜师学技,并请叶问在九龙深水埗南大街的饭店职工总会公楼顶天台开办了第一个咏春拳班,此时学生多为饭店职工,在此时期叶问先后又于上环公安分会及汝州街三太子庙等处教学,求技者日渐增加。1955年,叶问将拳馆迁到了九龙油麻地利达街,同年,经张卓庆的引荐下,当时就读于香港喇沙书院15岁的李小龙正式拜入了叶问门下学习咏春拳。



叶问(1893.10.1-1972.12.1)

最初李小龙在学了基本功和小念头后,觉得咏春拳不够赏心悦目,且颇为沉闷,因此仅练了一周即无影无踪。直至一个月后,李小龙在一场街斗中用上了简单的咏春手法取胜,这才发生改观继续返回拳馆练拳,并且极为勤力投入。叶问为李小龙开拳后,实际日常教授工作即由黄淳梁等大弟子负责,而黄淳梁、张卓庆等少壮派以“讲手”来验证所学实用性的态度也获得了李小龙的认同,黄淳梁更因比武较技胜多负少获赞“讲手王”之美誉,李小龙也就此积极参与到当时香港流行的天台讲手与街头殴斗行列。在此期间,李小龙除学习咏春拳外,还通过购买的早年中央国术馆第一任教务长马良所编著的《中华新武术·拳脚科》及神拳大龙蔡龙云的《武术运动基本训练》,进行武术基本功及体能等方面的锻炼,为其重新扎稳武术根基,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李小龙

1957年,因打架转入圣芳济中学的李小龙在学校大力鼓励支持下报名参加了联校拳击比赛。为了应对拳赛,李小龙即与师兄黄淳梁进行了针对性的特训,由黄淳梁用西洋拳,李小龙则以咏春拳进行对抗练习。比赛当日,李小龙的对手为三届校际拳击冠军查理·欧文,而首次登上擂台的李小龙因怯场,不习惯拳套等因素,使得自己的攻击连连击空,一度陷于劣势。第二回合后,由于原本凭着步法灵活稳健占据上风的对手开始试图以强攻结束比赛,因此为惯于硬拼的李小龙带来了反败为胜的转机。最终李小龙以硬悍猛击扭转了战局,迫使对手认输。





1958年,年满18岁的李小龙即将赴美,对于未来充满疑问的李小龙开始沉静下来,除更加努力的学习咏春外,为了弥补咏春拳对于踢击运用相对较为不足,向此时受聘于香港成昌影业公司的父亲曲艺界好友邵汉生求教。出身于广州精武会的邵汉生被李小龙尊称为四叔,技艺南北兼备。在李小龙的诚恳请求下,有鉴于李小龙已有师承问题,因此让其以教自己恰恰舞作为交换。在两个多月中,李小龙从邵汉生处学会了精武会基本拳十套中的功力拳、节拳、八卦刀、五虎枪,以及罗光玉的北螳螂崩步拳与洪拳虎鹤双形等。并于每日早茶时,向李小龙讲解拳理、门派拳种特点及武林轶事等。至1959年4月29日晚,李小龙在向一众亲友道别后乘坐客轮孤身踏上了前往美国的道路。次年,黄泽民也与李小龙同样从香港踏上美国的土地,希望闯出自己武术上的一番天地。

此时,任谁也想象不到同样来自中国的两个不到20岁的年轻人,竟然会在1964年的异国他乡展开一场“龙争虎斗”。对于这场比武的胜负,双方各执一词,众说纷纭,但笔者认为,执着于胜败谁属并无太大意义,而最重要的是这从中反思到了什么。

黄泽民

李小龙


未 完 待 续

作者简介

徐帆,南京人,知乎专栏“武术技击百年”编辑。于重庆指文图书·虎贲工作室任副主编及重庆文理学院体育学院拳击运动研究所特邀研究员,主要深度研究近代武术技击发展史及中国拳击史。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