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火·重案》破10亿,它靠什么“燃”起暑期

《怒火·重案》破10亿,它靠什么“燃”起暑期

首页动作格斗怒火街头更新时间:2024-05-09

6年前,陈木胜作为监制,为小成本港片《可爱的你》站台,当被问起为什么选择这部片子时,他表示,那几年市面上的港片,很多都只想着怎么博眼球,他“看了心里真的蛮不舒服”、“这些片子对香港电影有很大破坏性”。他希望多拍一些不一样的电影,让人知道好好拍、用心做的港片,在今天依然有市场。

6年后,陈木胜遗作《怒火·重案》上映,冥冥之中,这部电影成了他当年那段话与其导演生涯最好的尾注——警匪对峙、枪战、肉搏、飙车、爆破,拳拳到肉、工工整整,干净利落之间,人们又依稀触到了当年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风采,看到了港人“用心拍电影”时,那股赤诚和纯粹

截至圈里GeeWhy(ID:G-why-)发稿,《怒火·重案》的票房突破10亿,在大批影院关门的情况下,扛起了八月的票房大旗。作为香港中生代导演的代表,陈木胜用一次谢幕演出,让年长的观众看到了传承、令年轻的观众了解了岁月,成为了架在港片过去与未来之间的一座桥。

港片的破与立

电影行业全面复工以来的第一个暑期档,“结束”得有些猝不及防。

由于疫情的反复,近几周内,全国有3500家影院停业,很多对票房有所期待的电影,出于种种考虑,也不得不选择撤档。受此影响,进入8月以来,已经连续有三周的大盘低于5.5亿,是2019年同时间段,周平均票房的三分之一。

阴霾之中,只有《怒火·重案》还在负重前行。上映后的28天里,《怒火·重案》始终稳居单日票房冠军,甚至还在8月14日七夕节当天,借助节日势能实现了逆跌,单日进账1.02亿,拿下了影片的单日最高票房。在行业再度陷入冰点的时刻,这把“怒火”烧得不可谓不及时。

《怒火·重案》能顶住大盘冰冷的压力,首先当然是因为过硬的质量。截至到目前,影片分别收获了7.5的豆瓣评分和9.2 的票务平台评分,是暑期档期间综合口碑最佳的影片。考虑到接下来一段时间将要上映的新片中,质量较好的话题影片相对有限,《怒火·重案》或许还有机会去冲击更好的成绩。

但一句“好看”,并不足以概括《怒火·重案》能成为暑期档话题的全部理由。根据票务平台所提供的舆情分析,《怒火·重案》正面舆情top30的关键词里,除了演员、演技,还包括“拳拳到肉”、“燃爆”等形容词——如果换一种更为直白的表述,那或许就是“港味”了。

对于熟悉香港动作片的观众来说,一定能从这部片子里,看到很多“对味”的元素。

就像豆瓣热评里所说的:“跳车救娃,是对《宝贝计划》的升级。更喜欢那些拳拳到肉的打斗戏,终极对决仿效《*破狼》;甄子丹勇闯贼窝对标《导火线》,竖直式的场面调度非常过瘾……”而影片开场荃湾某商场的一战,则被很多人看做是对杜琪峰《枪火》里,最经典的荃湾广场战的致敬。

至于《怒火·重案》后段的街头混战,更是陈木胜影片中最经典的一种元素——1996年上映的《冲锋队怒火街头》是陈木胜最经典的作品之一,一共拿下9项金像奖提名。当你看到甄子丹带领队伍在街头冲锋的时候,很难不和往昔的那一幕幕产生呼应,并感慨上一句:都回来了。

跨越时空的映照,显然打动了很多中年观众。票务平台统计的用户画像显示,《怒火·重案》30岁-39岁的观众占比,超过了33%,这在暑期档所有头部影片中排名是最高的,是其他影片的2-3倍。说明该片成功调动起了很多增量人群的观影积极性,这也正是影片票房可以逆势上扬的重要原因。

而这种“对味”的感觉,大概只有经历过那个黄金时代的电影人、那些守望者,才能拿捏得如此到位。

实际上,直到《怒火·重案》进入后期制作阶段,很多主创人员才知道陈木胜已经身患重症。“拍摄的时候没有感到他的不同,和之前他拍摄任何一部电影的状态没有区别,指导现场、亲自走位、做示范,充满热情。完全感觉不到他生病了,他真的太爱他的工作了!”《怒火·重案》的摄影指导冯远文曾告诉媒体。

(陈木胜导演)

“有伤也不下火线”,陈木胜的身上,终究是带着那一辈香港电影人倔强的影子。20世纪80年代,陈木胜由TVB入行,开始了职业生涯。在那里,他成为了杜琪峰的助理导演,并跟随着一众大咖,见识了香港电影最癫狂的岁月。

80年代末,整个香港地区一年的电影产量高达两百部,平均每两天就有一部电影诞生,这块常住人口仅仅600万的城市,年观影人次一度能达到4500万、人均观影超过7次。与之相对比的,最近几年内地市场的年人均观影次数,只有1.2左右。

香港电影的盛世背后,固然有资本的助力,但更重要的,还得是有一群对电影如痴如狂的“拼命三郎”。

是和陈木胜合作过多部电影的成龙,从头到脚就没哪块骨头不曾受过伤,光是险些命丧片场的经历,一只手都数不过来。当然,拼命不等于鲁莽、粗糙,导演刘伟强在评价这个时期的香港电影时曾说:“一改70年代香港电影的粗糙,质量越来越高,电影人也专业起来,愈加注重品质。”

(《警察故事》)

正是因为融入了这种纯粹的爱,所以在八九十年代所形成的这批香港类型片——尤以功夫喜剧、动作警匪为代表,直到今天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与怀念。因此每次有成功的港片、合拍片出现,才总能听到“港片复兴”的呼声。即便我们知道,有些时光已经回不去了。

时代下的“新”港片

《怒火·重案》里有追忆和致敬,但不仅仅是追忆和致敬。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人都在不同的场合对传统港片,对华语动作片的未来提出过担忧。《影武者》的作者张海就说过,从香港功夫片黄金时代走来的很多人,由于是既得利益者,所以有些故步自封、不肯虚心学习,这是导致创新乏力的重要原因。

而一位和香港影人合作颇多的从业者则告诉圈里GeeWhy,港片能在七八十年代衍生出如此多类型,和当时的拳馆文化、帮派文化盛行,有着莫大的关系。比如近年来翻拍颇多的“跛豪”的故事,就是特定时期的历史产物。但历史的列车驶过这一时期,再去复刻过往也只只是东施效颦。

可如果就此断言“港片必死”,仍是有些武断。21世纪以来,很多不甘于随波逐流的创作者,纷纷北上,在和内地资本、市场的协同中,去探索新的创作可能。陈木胜的《新警察故事》《三岔口》等“新式警匪片”,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的。

(《新警察故事》)

透过这些影片,既能看到很多老港片的影子,一招一式之间韵味犹在;但它们又不仅仅是一种模仿,也有自己对于叙事美学、价值探讨上的革新和突破。尤其是在人物的塑造和正邪划分上,不再是黑白分明的快意恩仇,而是多了很多“灰色”的表达,多了很多反类型、反套路的尝试。

在2004年的《新警察故事》里,成龙就一改同系列影片当中他的无所不能、嬉笑怒骂,不再是“超级警察”,反倒是反复在挫败和颓废中自我拉扯与“审问”,以至于有不少人,会把这部电影视作成龙“后好莱坞时代”,表演风格的一大分水岭。

而陈木胜之所以能够做出这样的突破,是因为他一直在学习和思考,从未放弃踏出过往辉煌所打造起来的舒适区。很难想象,这位拍了无数警匪片的标杆式人物,直到在2016年接受采访时还在感慨:自己对内地的生活环境、文化习惯都还没完全了解,即使是拍自己最熟悉的警匪片,还得多下功夫。

从这个角度来说,《怒火·重案》算是陈木胜在学习探索当中,交出的一份答卷。

《三联生活周刊》在评价这部影片时,将其定义为具有时代特色的港片,其中暗含的价值观既不像早期的警匪片《警察故事》那样“没有讨论空间”,又和本世纪初《无间道》为代表的影片大相径庭,没有“困在环境带来的焦虑中”,人物“兼具善恶两面的灰度”,但又能更清晰地表达态度。换言之,至少在这部作品当中,陈木胜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平衡点,让自己的思索落了地。

除了内在的表达,创作形式上陈木胜亦在更替。甄子丹还是本片的动作导演,他透露在拍摄过程中,他和陈木胜关于慢镜头的使用,其实有过多轮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放弃一些陈木胜更擅长的慢镜头,能够更利于影片的流畅性,让这部电影在节奏上更符合当代观众喜好。

毫无疑问,如果不是世事无常,陈木胜必定还会在求新这条道路上步履不停,继续去探索港式表达在新时代里的新形态,去用自己的方式守望和传承香港电影。

但值得欣慰的是,陈木胜这一代电影人点起的火,一定会照亮后人的道路。

《怒火·重案》是一部典型的合拍片,也是一部有更深度合作的合拍片。从背后的出品方名单里,依然看到有英皇、银都这样的老牌电影力量,也有腾讯影业这样的内地新锐影企,值得一提的是,腾讯影业还是内地主控出品方。

而这部电影在两地市场取得成功,以及最近两年各种大卖合拍片的出现,正意味着合拍这种形式,已经从最早的“伪合拍”,迈向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各取所长、协同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香港影企贡献了独有的制片经验,而内地企业在表现出了对大项目的把控能力和对市场的理解——《怒火·重案》是由腾讯影业主控的一部动作大片,公司上一部主出品及主宣发的大片正是7月上映的献礼片《1921》。这两部影片都是一种传统叙事、主题,在新时代下表达与创新。它们并不是十全十美或能完美替代前人的成就,但却是有着这个时代独特的烙印和表达使命。

可以说,这一类影片的出现,不光是在重复前人的经历,更是在呼唤未来的更多可能性。时代的残酷,在于不管多么辉煌的过去都将有成为过去的一天;但人类的光彩,则在于我们永远有动力和信念,去创造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

-END-

参考资料:《和陈木胜在<怒火·重案>的最后时光》 来源:娱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