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令海峡-世界在这里苏醒(第六章:欧亚大陆最东端的悲剧)

白令海峡-世界在这里苏醒(第六章:欧亚大陆最东端的悲剧)

首页动作格斗沙莎亚更新时间:2024-08-03

编者按:2015年老马就计划前往楚科奇这片他一直都很向往的净土开展自己的业务。2017年组建了我们现今的团队。如今我们团队是全国唯一在楚科奇开展旅游业务的地接社,是楚科奇当地唯一一家华人投资的经过备案的旅游公司。这篇文章是2019年8月20日,因为朋友关系发表在其它平台的。现决定将它稍做修改后发布到到自己的的公众号上。在此我们承诺,本文所有的内容均为原创,图片等素材均为我们自己拍摄,不涉及任何搬运。图片中的水印也是“老马”的俄罗斯名字。如有任何侵权问题,我们自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欢迎读者朋友们监督。


第六章:欧亚大陆最东端的悲剧


“你不是说今天天气要变好吗?”第二天一大清早,在老马的房间里,莉莉亚(克罗地亚的地理教授)指着屋外恶劣的天气开始质问向导。这一天,对他们来说可以最重要的一天。因为这天计划前往此行最重要的目的地:杰日尼奥夫角和拉特曼诺夫岛。

“你听我解释,你们没说错,可能我们前几天天气更好的时候就应该过去,可这里是白令海峡,在这里没人能准确的预报天气,我已经联系到船了,就算今天天气再恶劣,我也会带你们去,目前虽然下着大雨,但风浪不大,可以开船,但这是有相当的危险的,除了上帝,谁也不知道我们出海后会遭遇什么样的天气。谁要是不愿意去,可以现在告诉我。”

“无论如何也要去,就算今天去不了,那我就等着可以去的时候。我长途跋涉来到这里,又不是来陪楚科奇人过节的。”老马坚定的说到。

团队里其他人在片刻商量后,一致同意当日出发,整个团队的气氛透露着对向导的不满。收拾好东西后,一辆面包车把他们送到了拉夫连季亚。

我们这此行程最重要的一章,就从这里开始了。

拉夫连季亚港,老马他们就是从这里上的船

这个港口看起来很破落,但确是俄罗斯白令海峡沿岸居民唯一的口岸

登船粗发~


延着海岸线走了大约有40分钟

接下来便只剩下浩瀚的海洋、浓雾、还有时隐时现的海岸线

当然,鸟儿们的陪伴是随时随地的

大约3小时后,欧亚大陆最东端的杰日尼奥夫半岛的最南端佩埃克角浮现在眼前

极其恶劣的天气,加上极高的航速,使得照片的成像质量相当差

接近陆地后,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展现在眼前

老马有些羡慕这些海鸥,它们却不知道他们生活的地方在地理上是多么特殊

这就是佩埃克角,绕过它就是纳乌纳了,老马他们便要在这里登陆

杰日尼奥夫灯塔已近在眼前

虽然这里离杰日尼奥夫角还有两公里,但自从有了这个灯塔,这里就成为了杰日尼奥夫角的标志

17世纪时期,伟大的俄罗斯探险家杰日尼奥夫的船在这里撞毁。人们用纪念碑永久纪念他,并在这里修建了带有十字架的木质灯塔,用来警告在岸边行驶的船舶,后来经过长时间的维护,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纳乌坎遗址也清晰的出现在眼前

知道他们要来,边防驻军已经在这里等候多时了(长焦偷拍)

终于登陆了


虽然天气不好,但不能停下前进的步伐

感觉这里完全就是另外一个世界

向导带着其他的人都走到前面去了,老马一个人走在后面,本来这趟行程就应该他一个人来的,现在好不容易来到这里,他要一个人享受这难得的时刻,一个人欣赏这梦寐以求的风景。

这上面就是曾经是全世界最东边的村庄纳乌坎沿着海滩径直向前走了大约200米,老马发现一条小溪.

根据经验,这条小溪应该就是纳乌坎人的水源于是便顺着小溪向上游走去

风景太美,不忍离开,于是就过曝了


后来老马用这里的水煮了火锅,泡了功夫茶,当然这是后话了

如果天气好,这个方向就能看到40公里外的拉特曼诺夫岛甚至80公里外的阿拉斯加

从这里上去就是纳乌坎遗址了

老马他们的船在海中巡弋,等待着他们平安归来

当地人后来告诉老马,这些都是古代纳乌纳人存储食物的窖

窖里存的都是鲸肉,现在就只剩下石化的鲸骨了

这就是古纳乌坎人最古老的房子,由鲸骨组成,在外面蒙上鲸皮就可以住人了

能在条件这么恶劣的地方生存,不得不让人敬佩

漫山遍野都是纳乌坎遗址

这些就是古纳乌坎人的石头房子

老马很想体会一下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是什么样的感觉

漫山遍野

老马不懂植物,不知道这是什么,不过理论上

也一定是很坚强的物种

关于纳乌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4世纪(不包括

归顺沙俄前的时期),这座古老的村庄是由爱

斯基摩人建立的。其实现在我们看见的纳乌坎

分成两个部份,一个是刚刚看到的古纳乌坎遗

址,有上千年的历史,还有一部份是当地人归

附俄国后沙俄和前苏联在这里建设(援建)的

相对比较现代化的村庄,后面会看到,两个地

址仅被一条山沟隔开,新址有极少部分建筑修

在了旧址上。

冷战时期,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这里成为了

苏联与美国对抗的最前线,由于地理上楚科奇

是“侧向”对着阿拉斯加的“纵面”,加上阿

拉斯加的面积比楚科奇要大整整60万平方公里

(当时楚科奇属于马加丹州,后于俄罗斯联邦

时期独立),且阿拉斯加并未和美国本土直接

连接,这导致了阿拉斯加的战略位置完暴楚科

奇。前苏联在与美国的对抗中,需要将楚科奇

的每一寸具有战略价值的土地发挥到极限,不

得不让很多定居点搬迁。纳乌坎与拉特曼诺夫

岛是最东边,当然首当其冲。不光是楚科奇,

为了曾大“战略纵面”,前苏联把勘察加也推

到了对抗前线,这个等老马从堪察加回来再另

外发文详述。

拉特曼诺夫岛上的居民首先于1948前迁往内陆

路。1954年前,这里(纳乌坎)有多达超过

500个居民,尽管交通不便和偏远,这在当时

还是个巨大的村落。曾经在这里居住的爱斯基

摩人说着自己特殊的方言,有着属于他们自己

的传奇故事。而为了国家战略利益,他们不得

不离开这世世代代生存的地方。现在,村庄已

经被彻底荒废和遗弃。

自1954年起至1958年的四年时间里,包括纳

乌纳人完成了搬迁。

所以前苏联当局对这些村落的搬迁并不像很多

文章中所说的那么暴力,而是给予了相当可观

的安置和充足的时间。

从那以后,白令海峡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冰

幕”,在这之前,虽然阿拉斯加被沙俄卖给了

美国,而白令海峡两岸的居民一直没有断绝来

往,而且还时常一起举办各种比赛等活动。

“冰幕”形成后,白令海峡在数十年时间内完

全封闭,两边的居民自此不能再和对面的亲戚

朋友来往,很多有血缘关系的人就这样和自己

的亲戚分道扬镳,直至1987年,美国游泳者琳

考克斯从拉特曼诺夫岛(OcTpOB

PaTmaHoBa,也叫大代奥米德岛)游泳游到

格鲁森施腾岛(OcTpos Kpy3eHwTepHa,

也叫小代奥米德岛),这两座岛距离为3公

里,拉特曼诺夫岛属于俄罗斯,格鲁森施腾岛

属于美国,国际日期变更线从中间穿过。

而这道“冰幕”并没有因为这项壮举而打破。

直到现在,白令海峡依然不能随意穿越,乌克

兰危机爆发后,希望变的更加渺茫。

可纳乌坎人有什么错呢?他们祖祖辈辈在这里

生活好几千年。英国人、美国人、沙俄没来的

时候就在,任何一国政府、任何一项条例把他

们和家人隔开之前他们就在这里生活。

当时绝大部份纳乌坎人搬迁到了现在也已经荒

废的努恩亚莫村(HyHaMo),该村的位置就在

现在的拉夫连季亚村隔着拉夫连季亚湾的对

面。早晨老马他们出发来这里的路上还路过了

这个地方。努恩亚莫村的废弃原因与前面说到

的阿卡尼村一样,是为了方便管理和建设。

努恩亚莫村遗址

现在,当初的大部分纳乌坎人生活在乌厄连、

拉夫连季亚、洛里诺;还有一些生活在新查布

利诺、锡列尼基、韦尔卡利的爱斯基摩村;在

阿纳德尔、沃洛格达、马加丹这样的城市中也

有少量分布。

下面,让我们继续。

天气越来越差了,雨和雾都越来越大。

“新址”与“旧址”的“分界线”,左边是

“新址”右边是“旧址”

其实笔者认为,“新址”以前应该和“旧址”

一样,都是古爱斯基摩人的地盘。只是后来新

的房屋一幢能住很多人,比较节约地方,所以

“旧址”才没被全部破坏。

接下来便进入纳乌坎“新址”


要梦游的人不能住这里

一线海景房


整幢建筑随时可能倒塌

这其实是1945年的房子

这样的海景房请给哥来一打


之后老马沿着这条路往山上走

向灯塔进发

路过驻军的营帐时老马遇到了团队里的其他成

员,不过他们已经开始准备往山下走了。短暂

的聊了两句后,老马继续向灯塔走去。

拍这张时,镜头几乎被完全打湿,但这张照片

无意间拍到了这里的驻军营帐(右下方那个绿

色的蒙古包就是),老马他们这天其实就住在

这里,详细情况后面再说。

登上一个小山包便来到了杰日尼奥夫角的标

志------杰日尼奥夫“灯塔”。

说这灯塔有80米高,估计说的是海拔高度

除了背后进门的那一面,其它三面均有相同风

格的文字。

正是写的是杰日尼奥夫的生卒时间“谢苗 伊万

诺维奇 杰日尼奥夫,出生于‘大约’1605

年,逝世于1672年。

左侧写的是:“谢苗 伊万诺维奇 杰日尼奥

夫,杰出的俄罗斯航海家。1623年,他沿着因

迪吉尔卡河进入北冰洋,沿着海岸线到达了阿拉泽亚河口。

右侧写的是:“谢苗 伊万诺维奇 杰日尼奥夫

在1648年成为第一个发现亚洲和美国之间的海

峡(今白令海峡)以及东北亚的海上航线的航

海家。

后面就是进入灯塔的门,门的正上方写着:

“1955”,左右两边分边各有一块金属牌,左

边最上面写的是:“谢苗 伊万诺维奇杰日尼奥

夫纪念灯塔 1955”内容也是和左右两侧差不多的生

评,还有一句杰日尼奥夫的名言“没有比家乡

更重要的地方。她(它)帮助(你)不误入歧

途。”下面写的是“根据PCOCP(俄苏

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部长理事会1960年8月

30日的决定,为进一步改善文化古迹的保护,

灯塔纪念碑被列入历史古迹名单。作为具有国

家意义的纪念碑受到保护......”等等,总之就

是说这个碑很重要,具有国家意义,不能随意

破坏云云.....。

左边这块牌子上的文字比较多,不过大概意思

就是前面说的那样

右边这块写的是:“联邦文化遗产杰日尼奥夫

纪念碑。受国家的保护,任何对文化遗产造成

损害的人应根据俄罗斯联邦的立法承担刑事、

行政和其他责任。

最后再来一张侧后方

下山时偶到了另一块纪念碑,这块纪念碑是

2017年新立的

由于网站上传图片有大小限制,可能读者看不

清牌子上的文字,上面写的是:“杰日尼奥夫

角,下诺夫哥罗德旅行者探险队员瓦列季娜耶

夫列莫娃于2017年4月建立的纪念标志。纪念

第一批探险者和俄罗斯土地的开拓者,纪念标

志由下诺夫哥罗德的“RED ANCHOR

PLANT”和“METASH”公司制作。

和新纪念碑一起的东正教十字架

别怪老马不擦镜头,这时的雨真的很大


老马原路返回,到那乌坎“旧址”的时候看还有点时间便又拍了点鲸骨的特写。

这里到处都是鲸骨

路上也会遇到,老马还捡了一块回来


刚刚忘了说了,这里海边有一个巨大的“冰贝壳”,这个季节一直在融化,老马来的时候忘了给它拍照,返回的时候特地拍了两张


在小溪里洗了脚架,回到“大队伍”中时,其他人已经在这里吃过饭了,向导问老马要不要再吃点东西,老马拒绝道:“节约时间吧”。

当船靠岸接到他们时,风浪变的更大了。向导说这样的天气无法前往拉特慢诺夫岛,船上的人这次都表示的很淡定了,因为本身就身处风浪之中,上船都十分困难,能明显感受到巨浪翻滚,自然也就能理解了,毕竟安全第一呀。

接下来,他们的船继续向北使去,前往目前全世界最东边的村庄乌厄连,计划在这里的民宿里也住上一晚。可是命中注定,他们此行与这里无缘。

老马很庆幸自己带了一支长焦镜头,否则在这样的天气里,什么都拍不到

由于纳乌坎离杰日尼奥夫角很近等老马回舱收拾完东西出来,已经过了杰日尼奥夫角。

于是老马用长焦镜立马拍了两张。

这成像,真的是惨不忍睹啊

镜头上全是水,算了吧,反正还要回来的

过了杰日尼奥夫角就进入北冰洋了,这是老马人生第二次进入北冰洋。

很快他们便来到了杰日尼奥夫角北侧的乌依格文角(Mblc yurBeH)

由于风浪很大,船速又高,加上天气恶劣,光线昏暗,所以老马只能使用高速快门,镜头也不断被淋湿,这样的结果就是照片成像质量非常差。

本来这样的照片应该在后期处理成暗黑压抑系,不过为了尽可能的让大家看清,笔者还是决定提高清晰度,虽然这样效果很差。

这块石头就是乌伊格文角的标志,这里是杰日尼奥夫半岛的东北角,过了这里,船就开始转向西北方向

转向西北

乌伊格文角

紧接着便是克库尔内伊角

过了克库尔内伊角船就转向正西方了

汹涌的大浪拍打着礁石,转个弯光线就不一样了

这样的天气在这里其实是常态


船离陆地越来越近了,乌厄连已近在咫尺

过了克库尔内伊角就是乌厄连了,“乌厄连”来自于楚科奇语“Uvelen”,意思是黑色的土地。它离杰日尼奥夫角其实很近,是现在全世界最东边的村庄。它位乌厄连泻湖的北边,将泻湖与楚科奇海隔开,村庄沿着泻湖延伸。附近是一个约100米高的岩石峭壁。距离拉夫列恩季亚村大约140公里。村庄以南6公里处是杰日尼奥夫温泉(Ae*HeBckne cToyHnKn全球最东全亚最北的温泉)。

由于地处乌厄连泻湖与楚科奇海之间,每当发大水的时候这里都会被淹,而且这里没有公路或铁路连接外界,没有超市,没有商店,一但到了冬天,这里的人就只能自给自足,他们的一切都来自海洋,前苏联和俄联邦当局都试图让这个村庄搬迁,但当地人不愿意离开这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这天由于这天天气恶劣,老马他们的船根本无法靠岸,最终他们没能登陆乌厄连,没能在杰日尼奥夫温泉洗澡。

“煤”依然是这里的主要经济来源

这里的建筑和白令沿岸其它村庄的风格没有任何区别

巨大的海浪让老马他们根本无法登陆

其实这里的驻军已经准备好了迎接老马他们

孩子们也顶着大雨想看看难得一见的外地人

可是老马他们不得不返航。

“我会回来的”船掉头时老马说到

老马说他回来后马上要买一个防雨罩,可是在这样的天气里,防雨罩又能有什么用呢?

向导告诉老马一行人,天气太恶劣了,他们需要重新在纳乌坎登陆,今天回不了洛里诺了,只能住在军人的帐篷里。

What?这到是没有想到,因为老马他们原计划是要登陆拉特曼诺夫岛在岛上扎营的,结果现在变成了在欧亚大陆最东端扎营,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还好大家因此都带了睡袋等户外用品,其实唯一用的上的就是睡袋,因为他们是住驻军的帐篷。可是有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在乌厄连没法登陆,在纳乌坎确可以呢?纳乌坎不是已经废弃了50年了吗?后来老马从向导那里得知,纳乌坎曾经是白令海峡沿岸最容易泊船的海岸之一。古人的智慧是超群的,以前这个村庄非常繁荣,就这样败给了政治,不得不让人叹息。

船上很多人开始晕船(其实他们一直就在晕,只是老马一直在拍照,无暇顾及他们)。老马放下相机开始帮助斯拉瓦照顾晕船的人,莉莉娅更是撞伤了手指,不过还好没什么大碍。很快他们便再次抵达了杰日尼奥夫角,老马再次拿出设备,想记录下这最重要的地方。

老马叫“船老板”开慢点,得到的回复是:“你是从来没出过海吧?这样的天气,船越慢幌的越厉害”,其实他也没说错,老马是生活在内地城市的,不过在刚刚上下船的时候已经体会过了,不过是想多看一会儿而已。

杰日尼奥夫角一共有三块“凸起”最中间那一块是凸的最东的(这张照片其实没那么差,不知道为什么传上来会失真这么严重)

虽然天气很差,老马依然不愿意放弃任何细节,这便是欧亚大陆的“东极点”,从这里一直向西,便是广袤的欧亚大陆

过了这里就回到太平洋了

杰日尼奥夫角的“脊椎”

“再见北冰洋,我会回来的!”,老马再一次念到

白令海峡警卫队(BEPEFOBAAOXPAHA)

回到纳乌坎后,一直停泊在纳乌坎远处的白令警卫乘坐冲锋舟登陆了,询问了具体情况后,收走了船长的类似行驶证的东西,然后告知他们不得对他们(海警)进行拍照,并对所有人的护照、签证、入境卡进行了登记,说了句“注意安全”就返回船上了。

到达军帐时已经是下午5点,大家被告知进入军事化管理状态,所有摄影器材全部交给他们保管,包括手机,不得随意离开军帐,任何事要出帐篷必须有其中一个军人伴随,女士上厕所也不例外。说起来很严肃,其实两个边防驻军是非常和善的,人也很好。

众人放下东西,老马的鞋袜已经湿透,便放到帐蓬门口的灶台上去烤,这个军帐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军绿色的帐篷,完全就是一个“蒙古包”,分外帐和内帐,内帐里面铺着一张巨大的军绿色地垫,里面放着移动式桌椅马扎和一些通信器材,有卫星电话和对讲机,通信器材也都是那种移动式的,一些能收成背包,而另一些能收起箱子箱子,账里还有食物,主要还是以俄罗斯罐头为主,还有一些干鱼和面包,都放在一个铁箱子里,锅碗瓢盆就放在旁边的另一个铁箱子里,这些箱子下面都有轮子,和整理箱到很有几分相似。帐蓬上面吊着一盏灯,灯是可以充电的,可以亮36小时,充电需要使用发电机,发电机在帐篷外,放在一个里面嵌了木板的石头“容器”里,估计是为了防雨,老马没时间去研究这台发电机,但看的出来是一个功率很小的发电机,这台发电机的主要作用就是给设备充电,包括他们的通信设备、电灯等等,“发电机房”旁边有一根三根金属支起来的架子,上面拴着他们的军犬,这一只体型巨大凶猛无比且态度蛮横的高加索犬。

然后老马穿着向导的防水鞋,和其中一个军人到溪边打水,向导则留在大帐内照顾已经快把肠子给吐出来的莉莉娅和沙莎等人。走在路上老马问到:“这个地方这么艰苦,你们冬天怎么办呢?”,军人笑到:“这里现在冬天是没有人驻守的。因为冬天条件十分艰苦,基本也没有人会到这里来。其它地方的驻军比如拉特曼诺夫岛在冬天是用飞机或者直升机进行补给的。”

水打回来后,老马稍微休息了一会儿便拿出了茶具和铁观英,打算开始生火煮茶。狂风中生火本来就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虽然这儿有汽油和火柴,而且这儿用的火柴还不是一般那种很细的,而是很粗的火柴,大约有国内一次性筷子那么粗,火柴头也很大,划着后“火力”十足,但即便是这样的火柴,在这样的天气里想划着后不熄灭,还是真的很考研技术,得抓紧每一个风变小的时刻,用手“呵护”好手上的火种,把火种捧进灶里再放开。火生起来后,木柴虽然经过特殊保存并没有被打湿,但是本身并不干燥,加上本来就还在下的小雨,在灶里“噼啪作响”。

这可是用全世界最东边的淡水煮的全世界最东边的功夫茶。经历了大风大浪后,几杯浓郁的铁观英下肚,那感觉是相当的舒服。由于老马的便携式茶具只有三个杯子,除了他自己有一个以外,另外两个就给两位战士用了,其它的人就只能用大杯子了。

几乎所有人都感叹老马冲的茶好喝,老马有些飘飘然,不过还是说到:“我的冲茶其实在中国并不算好的,只是这个茶叶比较好而已。”茶喝了几轮之后,老马又拿出火锅底料开始煮火锅,这次来俄罗斯他只带了三包料,之前在莫斯科用了一包,现在还有两包。这顿火锅也煮的非常不容易,老马穿着雨衣,淋着雨,把火锅底料放入大锅中,参上溪水,等水烧开后就直接开煮,由于食材短缺,煮的都是一些蹲鱼为主的鱼干,还有一些中午他们没有吃完的鲸肉,煮好后,直接端进大帐。大家纷纷前来尝试,因为没有香油,所以火锅显得格外的辣,老马是直接用火锅汤当蘸料,他在四川吃辣都是非常厉害的。

很庆幸的是,驻军营地有大蒜,老马把这些大蒜切成蒜泥后,加在蘸料中,味道变得正宗多了。其他人就吃的比较“西方”了,他们是把菜挑进盘子里,用叉子就着面包一起吃,面包会吧食物上的油吸收起来,想想都觉得辣。火锅虽然很辣,但大部份人还是表示味道很好,非常喜欢吃,不过其中一位驻军辣的脸都变形了,不断的说:“OcTpaq(辣)”,吃了几口后,到最后实在是受不了就放下了 。莉莉娅由于只吃素,所以火锅她一口都没有吃,这天晚上她就只吃了一些驻军的干粮。吃完饭,大伙一起帮助把餐具收拾了,装火锅的容器很难洗,老马烧了一壶开水,他们把开水倒在容器里,加上洗洁精,用叉子叉着抹布把餐具洗干净的。

其实根据老马的经验,喜欢户外的人出来后,煮火锅真的是非常方便,调料都不用带,火锅料里什么都有,煮起来也方便,就是洗的时候比较麻烦。

之后老马又开始泡茶,人比较多,加上两个军人和船员十一个人,这一天晚上老马冲茶换茶叶都换了六次。大家“东倒西歪”的躺在帐篷里围一边喝茶一边聊天,直到天黑下来(没错,天黑了,本来不会黑的,因为天气原因,光线不好,这天天黑了几个小时)。

喝茶的时候,向导把他给大伙准备的礼物拿了出来,然后对每件礼物进行了解释。

每个人的礼物都是用这样的袋子装起来的,上面写的是:“真正生活在楚科奇白令海峡的人”,最下面是捕鲸的图。

送给老马的就是这些东西,两张明信片,一根楚科奇头带,一张“奖牌”。

向导说,所有这些东西都是之前认识的那些捕鲸人手工制作的(废话,白令海峡上哪儿找机器去?不过从这里真的能感觉到楚科奇人的单纯善良和热情好客)在这一群人中,大家都觉得老马是最努力“工作”也可是说是最勤快的人,所以“奖牌”就送给老马了,其他人的礼物老马没看到,只看到斯拉瓦的是一顶鸭舌帽,其实老马满喜欢那顶帽子的,但想想也没有什么楚科奇特色,后来就没有再想要去找一顶。

当其他人都睡下后没多久,老马和还没睡觉的斯拉瓦说:“我带来了五星红旗,本来想如果能登上拉特曼诺夫岛的话,就拿出来表示一下,让中国人都知道五星红旗来过这儿”

热情的斯拉瓦马上说:“就现在也可以呀,这里天本来是不会黑的,很快就会亮的,这里是欧亚大陆的最东边,这样可能更有意义”

“可现在没法拍照呀”老马说到,“就算这样做了有什么意义呢?别人都不相信呀。而且现在根本没有太阳”

斯拉瓦说:“首先,这里晚上一关灯就什么光源都没有了,当天亮的时候你告诉我光是从哪里来的?”

“太阳”

“那是不是阳光?”

“是”

“那就对了嘛,只不过看不到太阳而已,至于不能拍照的问题,我们所有人都可以给你做证的,来吧,我们一起,等一有阳光就干”

就这样,在2019年8月12日的凌晨,迎着从云层中挤出的微弱的光线,淋着欧亚大陆最东边的雨,老马在纳乌坎展开了五星红旗,当五星红旗在雨中,迎着欧亚大陆最东边的风飘扬的那一刻,斯拉瓦和出来看热闹的向导同时开始小声的欢呼拍手,并对老马竖起了大拇指,值班的驻军虽然没有欢呼,但给与了老马肯定的眼神和微笑点头。

虽然因为身处军营不允许拍照,且时间非常短暂,前后不过几分钟时间,但笔者认为这一刻对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不想去研究这是不是历史上五星红旗第一次来到这片陆地,但是有华人的地方就应该有川菜、功夫茶、五星红旗。

当天晚上狂风呼啸,暴雨如注(至少在帐篷里听起来是这样),老马怀着忐忑的心裹着睡袋进入了梦乡,他到不是担心别的,只是怕耽误航班,以至于不能按时回国工作。

这是白天拍摄的照片,能看到远处的军帐

他们当天在这里待了一晚上

煮火锅和烧水的地方这是军帐的正门口,当晚五星红旗就是在这里展开的

前面的照片都是白天的时候用手机拍摄的,拍的时候并不知道这里不能拍照,被告知后,也没强行要求删除,所以幸运的留下了这些照片。

就这样一直等到到了第二天中午,海面的风和雨都已经变的很小了,大家吃过午饭后便来到岸边,拿回了自己的东西。开始启程往回走,绕过了“佩埃克角”快艇“劈风斩浪”于下午4点左右到达了“拉夫列恩季亚”。紧接着,面包车便把他们送回了洛里诺。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