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有硬伤亦可观,另类视角解读历史,平凡中树起英雄形象

《八佰》:有硬伤亦可观,另类视角解读历史,平凡中树起英雄形象

首页角色扮演八佰更新时间:2024-07-28

83年前的历史,虽不曾被尘封,但大多数人都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83年前的英雄,虽早已写进历史,但许多人并不知道他的姓名和事迹。而这一切都被一部名为《八佰》的影片激活了。

《八佰》这一简短的片名带给人遐想。在观影前的期待中,我曾想到霍去病八百轻骑大败匈奴,岳飞八百精兵战胜十万金军的英雄故事。抗战中的八百壮士也会有这样的神奇吗?

在战争的惨烈​与混乱中拉开帷幕的《八佰》很快打断了我的遐想。影片开篇无情地展现了日军的凶猛与疯狂、中国人的猥琐与逃避。这让我想起了曾经热播的影视剧《霍元甲》主题歌:因为畏缩与忍让,人家骄气日盛。这,就是真实的历史,也是我们这个民族曾经的真实写照。

史载,淞沪会战是抗战时期最大规模、最惨烈的一场会战,中日双方​先后投入百万军队在上海这方不过几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厮*。最终中国军队伤亡近30万人,日方伤亡4万多人,双方伤亡之比接近7:1。虽然会战最激烈时,中国军队有着一天消耗一个师的顽强与壮烈,但会战后期国军的撤退是仓促的、混乱的。很不幸,《八佰》开篇展现的就是这样不堪的历史真实。

在这一背景下,国民革命军88师524团团副谢晋元奉命率一个营420余人(对外号称八佰)留守四行仓库,一方面是掩护主力部队撤退,​一方面是向租界和国际社会表明中国抗战的决心,以便赢得英美等国的援助。特定的时期、特定的使命,注定了战争的独特,也注定了英雄的悲壮与无奈。

与四行仓库仅一河之隔的租界依旧灯红酒绿,歌舞升平,并且可以隔岸观战。而​英雄们却要拼死抵抗,守住阵地,守住中国人的颜面。

影片用几近写实的手法展现了谢晋元部坚守四昼夜打退日军多次进攻的​历史过程。其中有三个情节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首先是人体炸弹破敌阵。当时,日军以钢板为掩护靠近楼体,想要炸毁仓库。因手榴弹被钢板弹出,无法阻敌,一位名叫陈树生的士兵身绑炸药与手榴弹,从楼上跳入敌阵,以血肉之躯阻敌炸楼。随后机枪连的多名战士绑缚炸药,在报过姓名后从楼上跳入敌阵……在苏州河南岸观战的何香凝叹道“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此语经典动人,引人深思。

二是在敌机扫射下战士英勇护旗,牺牲多人。三是片末部队奉命撤入租界时为日军所阻,谢晋元在负伤后悲壮地喊出“全体冲桥”。

从影视效果来看,这三个情节都很感人,笔者在观影时也双眼湿润,心灵受到强烈震撼。但遗憾的是,这三个情节都是有悖于常理和史实的。

史料中有陈树生舍身炸敌之壮举,​但多人赴死是真实的吗?有实际效果吗?旗帜为国家象征,但升旗自有办法。当年,四行仓库上确实升起了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但并没有为此拼死护卫。同样谢晋元部是奉命和平撤入租界的,并没有为此与敌狭路相逢,殊死突围。至于官兵撤入租界后被缴械、软禁,那是后话。

显然,导演管虎在塑造英雄时更多地选择了艺术真实。追求影片的表现效果无可厚非,但如何更好地游走于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把握好其中的度却是要下一番大功夫的。上述三个情节既是影片的亮点,也是引发争议之处,也可称之为硬伤。笔者以为,影片应该尽量避免此类悖于史实的常识性错误。

至于片中的人物塑造,更多地聚焦在小人物身上。片中没有绝对的主角,几个主要人物都是以外号,如小湖北、羊拐、老算盘、老铁等名字出现的。在他们身上较多地反映出普通民众对战争的恐惧、紧张,这也从侧面为潜在的主角——谢晋元做了铺垫和烘托。

谢晋元在片中出场不多,但观众更多地感受到他的存在,这或许就是英雄的气场吧!谢晋元在前期话语不多,但显示出坚毅、果敢、亲民的品质。在通知部队撤往租界时,他的话语很有感染力——

“我们的民族病了,别人这么欺负我们,扪心自问我们自己够争气吗……你们要好好活着,你们是这个国家最好的一味良药”。

在部队撤离受阻时,谢晋元持枪冲在最前面……

就是这么几个情节的塑造,一位有责任、有担当的抗日英雄形象已鲜明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片中,几位小人物从恐慌与惧怕到逐步投身战场,以及谢晋元始终的坚定从容,也让人想起今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那句流行语:哪有什么英雄,只不过是平凡的人在为你挺身而出。

英雄孕育于凡人之中。旷日持久抗日战争,中国就是靠着成千上万的普通人坚守下来的。《八佰》,一部稍显惨烈与沉重的抗战历史影片,彻底撕掉了抗日神剧的虚浮外衣。它引发了人们对那段历史更多的关注与探寻,留给观众更多的警醒与思考。作为一部影片,或许这已经足够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