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城岭风景线 宝鼎寺的前世今生】探秘桂北佛教圣地南宝鼎之谜

【越城岭风景线 宝鼎寺的前世今生】探秘桂北佛教圣地南宝鼎之谜

首页角色扮演宝鼎传奇更新时间:2024-05-09

曾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场艰难爬涉的苦行僧之旅。我想说,人的一生,一路走来,每一程都会有不同的感悟。这一程阳光明媚,下一程乌云密布,又或是一路坦途,又或是一路泥泞,每一程留下或深或浅的足迹,刻录在人生轨迹斑驳的记忆中。每一个十字路口的徘徊、斟酌,或许是成长趋向于成熟的标记,这也是旅途必经的磨砺与禅悟。

有时候独自站在制高点眺望着远方,感觉像是征服了一座城市或一座高山,这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微阖上双眼,缓缓地伸开双臂,象只翱翔于空中的飞雁,感受风的抚摸,感受大地的依托,感受蓝天的拥抱,感受白云的一路相伴。记得有人说过“人生就像登山,懂得登山的乐趣,就懂得畅享人生”!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是登山者,只有坚持不懈地朝前攀登,绝处逢生,才能设定人生的高度。一路上的挫折和坎坷,并不是前行的障碍,是积累和沉淀的基石。这些旅程中的挫折,会让人感知无所不在,尽管如此,而向前的脚步也不能停滞不前。人生只能一直向前,才能学会坚持,永不放弃!与其祈求生活平淡、安稳,倒不如逼自己强大一点,暂时的窘迫并不可怕,一味的退缩与畏惧,才是人生最大的拦路虎。不管前面将要面临怎么样的困难境地,只要敢于踏过去,人生一定会柳暗花明!

又是一周户外出行的好时光,这次跟随户外情缘徒步桂林十大经典路线之一:南宝鼎,穿越越城岭原始山脉,探寻神秘佛教圣地之谜。南宝鼎,又名宝鼎山、覆釜山,因其远望如同一倒置的铁锅,故名覆釜。它位于资源县资源镇同禾村委金竹坪村境内东11.6公里处,与全州才湾镇交界,海拔1926.8米,它被誉为“一里有三景,十里不同天”的神奇秘境,也是华南前十高峰。这里的山体主要由加里东期花岗岩构成,它既有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又有如华山般孤峰独立、壁立千仞的险峻山体,还有极为开阔的视野,八步岭、十里平坦、真宝顶等越城岭高峰尽在眼前。

南宝鼎自古就是桂北游览名山(唐朝湘山寺寿佛全真和尚在宝鼎岭潜心修练达十二年之久,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在宝鼎岭游览六日),曾有阴船石、白云洞天等八大景观,自宋、元以来,历为粤北、湘南佛教圣地,山间有始建于唐的白云庵(宝鼎寺),庙宇至今依然香火旺盛,每年阴历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日,香客和僧尼便上山云集朝圣。

沿山脚可荡舟游湖,可依荫垂钓,可临深涧观瀑;至山腰可进古庵烧香,可赏石丛云海;登极顶可放眼眺远,可观日月同天、可饮滴水圣泉,也可入草海休闲摄影,隐莽林露营避暑。

大致路线:桂林→灵川→兴安→资源→中锋镇→延东乡→塘背→神天坳→赤竹坪→金竹坪→农庄→古道岔路口→古道(古树林)→巨蟒石→宝鼎山→宝鼎寺→白云峰→望乡台→坐禅石→定心桥→圣水岩→舍身崖→宝鼎山山顶。

出行攻略:导航桂林资源县资源镇同禾村委金竹坪村,行车到竹林废弃农庄即可下车,之后顺着前往南宝鼎上山的古道登山徒步,登山约1个多小时。行车路上岔路口较多,路况非常不好,建议两驱以上的SUV出行。高山穿越,古道湿滑,路况复杂,也请注意做好返程路线标记和攻略。户外出行务必注意行车安全,规范停车,做好防蛇虫等安全措施。游览美景时,也请爱护环境,带走垃圾,让心灵与山水同美。

话说,中华大地素有江南“五岭”之说,*诗词名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其中的“五岭”讲的就是:越城岭(湘桂间)、都庞岭(湘桂间)、萌渚岭(湘桂间)、骑田岭(湘南)、大庾岭(赣粤间)。五岭之首便是越城岭,也是整个岭南地区最高大雄伟的山脉。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位于广西东北部和湖南省边境,古称始安岭、临源岭、全义岭。呈东北-西南走向,长200千米。越城岭山系之主脉为越城岭山脉,山体主要由加里东期花岗岩构成,地处资源与全州两县交界线上。

越城岭与都庞岭间有湘桂谷地,湘桂铁路经此。越城岭最高峰为海拔2141米的猫儿山,山脉以真宝顶为中点,向两个方向伸展的诸峰渐次降低。在130公里的山脉上,北起舜皇山,南至四排山的著名山峰有20余座,主峰真宝顶为华南第二高峰。此山脉山梁主要为石底草山,顶下分布着杂木与细竹林。

越城岭山脉堪称户外最宏伟,最壮丽的山脉。在海拔1600-2000米的崇山峻岭上,曾建过无数庙宇,以宝鼎的白云庵(宝鼎寺)、苦炼庵和真宝顶的宝顶殿、角庵最为著名。此山脉主要户外景点有真宝顶、南宝鼎、青山口、哪吒山、斛桶石、大小帽岭、大云山、舜皇山、四排山、打狗岭、钩挂山、大源里、小源里、二王山、大王山、鬼崽石等。

据说,越城岭早期是今兴安县境内的一个军事要塞性质的山岭(起于修建灵渠时期,这里有兴安县严关和秦城遗址),越城是否就是秦汉早期建立的军事要塞—秦城遗址,有不同认识,因为名气大,后来就用它称呼当地的大山、山脉。作为山脉,它是云贵高原的东南端,(南看)是南岭山系的西北支(而北看则属雪峰山系,是其巨爪),而相距遥远的五岭并非山系。它位于广西区东北部桂林市、湖南省西南部的邵阳市(的南部)和永州市(的西北部)、东北余脉四明山直达衡阳市最西端,主干跨越广西的资源县和全州县、湖南的新宁县和东安县(山脊的湘桂分界点在八步岭),东北方止于洛湛铁路和二广高速。

从《通典》记载可以窥见一斑:五岭以次而西,其第五岭曰越城岭,在始安郡北、零陵郡南。盖自衡山以南,东穷于海,皆一山之限耳。汉武帝元鼎中,遣路博德出桂阳,下湟水,路盖出于此。

东汉建初八年,郑弘为大司农,旧交趾七郡贡献转运,皆从东冶泛海而至东冶,风波艰阻,沉溺相系,弘奏开零陵、桂阳峤道,自是遂为通路。建安十六年,交州刺史赖恭自广信今梧州府合兵出零陵,憩于越城岭,却步骘。唐光化二年,静海帅刘士政以马殷悉定岭北地,大惧,遣将戴可屯越城岭备之,为马殷将秦彦晖所破。后唐清泰三年,楚王马希范疑其弟静江帅马希杲会汉兵侵蒙、桂二州,遂自帅军如桂州,逾越城岭而南,名为御汉,实以防马希杲也。

五岭的位置都在南岭山脉一线之上,南岭山脉起自云南云岭,东入贵州为苗岭,再东经两广和湖南、江西、福建等省边界而东达于海,其间大小山岭不计其数,史书单举大庾、骑田、都庞、萌渚、越城五岭,这与秦军的进军路线有关。《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晋陆机《赠顾交阯公真》诗:“伐鼓五岭表,扬旌万里外”。“伐鼓五岭表”,李善注。通往岭南的五条路。

南宝鼎,也叫宝鼎山、覆釜山、宝鼎岭,位于桂林全州县才湾镇与资源县资源镇越城岭山脉的交壤处,自古以来就是桂北旅游名山,有阴船石、白云洞天等令人入神的美景。山顶观绵延山岭宛若游龙,心旷神怡。

从公众号摄游广西在记录《走进广西海拔最高的历史文化名山--宝鼎岭/覆釜山》一文中,有这样的表述,原文如下:

据史料记载,高僧全真和尚(湘山寺的开山祖师,后世称之为无量寿佛)有先知先觉,在唐宪宗时(唐武宗还未继位前)就离开湘源县(全州在唐代时称湘源县)的净土院(湘山寺前身)来到覆釜山隐居、修行,避开了一场由唐武宗(公元841-846年)发起的大规模拆毁佛寺和强迫僧尼还俗的毁佛运动(史称“会昌法难”)。

而宋《湘山事状全集》记载,武宗死后宣宗继位,当朝重拾佛教,信徒们在湘源县城西的湘山脚下重建净土院后把全真和尚从覆釜山请回到净土院。唐懿宗咸通八年,全真和尚圆寂,寿一百三十二岁。全真和尚在覆釜山修行达十二年之久,覆釜山是全真和尚静心修行、悟道、著经的主要驻地之一。在他圆寂后的千百年来,在各种史料中,我们还能看到,每逢天旱或水灾,地方官员不畏艰辛登上覆釜山为民祈福,并得到灵验和福报的记载(凡遇水货旱涝、兵戈疫疠急难,叩之响应)。

全真大师在圆寂后的几百年间先后得到皇帝及朝廷的五次敕封,在每次请求敕封的上报材料中,都离不开与覆釜山相关的祈祷活动;据康熙年间绘制的《宝鼎山图》记载,围绕覆釜山从山下到山顶就有定光寺、显龙庵、苦炼庵、莲塘庵、白云庵、快乐庵等一系列从事佛事的场所,宝鼎岭和全州的湘山寺已经形成了一个从事各类佛事活动的规模宏大的综合体系。上宝鼎许愿祈福成了远近百姓的一种精神信仰,所以覆釜山的香火一直延续至今千年不断。

如果说唐代的全真和尚无量寿佛给南宝鼎带来的是精神层面的加持,那么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给南宝鼎赋予的则是文化旅游价值的加持。

有史料记载,丁丑(公元1637年)闰四月,徐霞客西南之行,进入广西攀登的第一座大山,便是海拔高达2123米的真宝顶。徐霞客四月初八,从黄沙河进入广西全州,至十九日从界首入兴安境离开全州,在全州共12天,他把大部分时间(约8天)花在了两顶穿越上(真宝顶穿越宝鼎岭)。徐霞客的越城岭考察不仅为全州留下了宝贵的地理资料,还开创了真宝顶至宝鼎岭(南宝鼎)这条华南“鳌太”版殿堂级户外线路。

据说,当年徐霞客穿越两顶可谓是困难重重:《粤西游记》中记载:“伏身蛇行”,“穿丛棘如故,已乃从右崖丛中蛇行上”;“历险坡三里,不辨所向,一路采笋盈握,则置路隅,以识来径”。在民间更是留下了《迷路深山》,徐霞客遇到倒路鬼的传说。相传闰四月十一这天,徐霞客在攀登真宝顶途中,所到处都是林木怪石,看什么都像是看到鬼脸一样,霞客一时竟迷失了方向,既找不到上真宝顶的路,也找不到下山的路。他心急如焚,深山之中穿行多时,也没有找到向上或向下的路,最后走到一块大怪石底下,突然腹胀,屙了泡尿,这尿水一出,眼前就出现了来路。徐霞客下到山脚碰到一砍柴的老汉,他把刚才碰到的事说了,老汉说:“山里太深,鬼神怪兽出没,你迷路是碰到倒路鬼了,这种鬼专门让人在山中迷失方向的。”霞客又问,为何自己小便后路便复现?老汉说:“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尿是迷向鬼的克星”,这一切足以说明真宝顶至南宝鼎穿越的困难与艰辛。

1637年闰四月初八日,徐霞客从湖南经黄沙河进入全州 ,十一日他就进入到南宝鼎这一带山地,夜宿兴龙庵,十三日登真宝顶(游记中为金宝顶),十七日宿南宝鼎白云庵,直到十八日从南宝鼎下山,十九日到达界首。徐霞客在全州短短的十一天时间,其中八天就给了南宝鼎这片山林,他白天攀岩过水考察山脉地势,追究溪水源头,晚上灯下疾书所闻所见,留下了对南宝鼎相关的近三千字的详尽记载。徐霞客一生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见过多少名山大川,而对南宝鼎如此不惜时间和笔墨,足见南宝鼎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他笔下的悬峡飞瀑、绝壁崖刻、古庵古寺、肥美山珍、农人村舍、草木植被、沿途路线等已成为研究南宝鼎的重要文献,是南宝鼎历史文化的浓墨重彩。

另外,明代文学家、官至兵部尚书的顾璘,曾谪知全州,遇大旱,上南宝鼎祈雨,大雨随至。顾璘还为南宝鼎写下多篇诗篇。自宋至明、清,覆釜山及其周边景观被诸多文人*客描写、赞美,留存下许多游记和诗文,地方志均有记载,这也是南宝鼎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言归正传,早上7点40分,群友们如约到达集合点:芳华路大樟树(垃圾中转站)对面的停车场。坐上小周司机的小巴车,准时从桂林北上高速,直奔资源方向。今天的天气不错,蓝天白云,艳阳高照,群友们一路欢声笑语,好不兴奋,似乎将要远离城市的喧嚣,畅享一路的乡村田园牧歌,小巴车就这样满载欢笑,行走在出发的征程上。约1个半小时的行车,从G59中锋互通下高速,走G241国道开始直奔金竹坪方向。

刚进入中锋镇,就被一年一度的马拉松比赛管制拦住去路,听交警说将要管制近2小时,这下可把大伙急得不行,这样的话,今天的穿越行程将要重新规划和缩短。没办法,群友们只好在路边闲逛,自找乐子。我则与勇哥几个人在路边架起凳子,凑在一起打起扑克来。等待是漫长的,以这样的方式消磨时间在以前的预案里是绝对没有出现过,让人有些焦虑。从早上9点半,不时看手机,时间滴答滴答的慢慢流逝,而内心穿越的轨迹线在慢慢被削减、蚕食。

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于熬到近11点钟,开始看到有不少大货车从身边经过,这时我们才醒悟,似乎道路又畅通了,却没有见到早上拦路的警察来通知解禁。没办法,看着等待焦急万分的群友,小周司机只好试着往前开,走走停停,终于从蜗牛般的移动,恢复到小巴车该有的速度。

小巴车全速加油前进,争分夺秒,直奔金竹坪方向。中途途经宝鼎水库瀑布的上游电站,再走盘山公路,开始上升海拔。查看地图轨迹,已离徒步起点不远。群友们又沸腾起来,恢复了穿越的激情,叽叽喳喳交流着。行车约1个小时,终于到达金竹坪村,时间已是中午12点钟。

小巴车在一户农家的晒谷场里停下,大伙下车,整装待发。此时的山村很寂静,偶尔的鸡鸣狗吠,更加映衬山村的幽静。一条小狗慵懒的在空地上打盹,完全不理会我们的到来,我想,也许它早已见惯外来人的叨扰。

村里的三五个老乡,正在西红柿果棚里忙着采摘,几个框里早已装满西红柿,诱人色彩:青色、红色、黄色,样样都有。也许是经不起诱惑,征得老乡许可,几个群友各拿一个品尝起来。

大伙与老乡简单交流几句,便顺着轨迹,开始从机耕路转走古道攀升。也许古道太久没人行走,青石上早已长满秋苔,变得有些斑驳陆离,潮湿的山野,让古道变得异常湿滑。群友们小心翼翼向前,生怕踩偏了,摔个大跟头。

此时的山野,似乎还停留在清晨,天气有些清凉,清辉撒在树林、竹林里,影影绰绰,抬头看到细碎飘逸的光柱穿过缝隙,金光闪闪的,有些耀眼。群友们穿行其中,就像在穿越一条时空隧道。

刚走出树林,一条小溪拦住去路,好在溪水不深,踮着脚尖慢慢跨过去。没走几步,来到废弃的农庄路边,似乎这里早已人去楼空,只留下破败的屋舍,隐匿在竹林里。山里的野果子,已到了成熟的季节,红彤彤的,也有金黄的,惹人喜爱,微风吹过,随风飘摇。

大伙走到一座红房子的位置,时间已是下午1点多钟,准备原地吃午餐。而抬头,已能看到远在山脊线上的南宝鼎,山上满是五颜六色成片的原始森林,顺着山势延伸到山顶,像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多彩世界。而山脚洼地里的白茅草早已飞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变得晶莹剔透,闪闪发光,就像是一朵朵漫天飞舞的小仙女,迎风飘扬。

看到这样壮观的场景,我惊呆了,有些手足无措,也只好先放飞无人机,再找角度抓拍,也顾不得吃午餐。不知道飞了多久,这才注意到肚子开始咕咕叫,而群友们早已一个个开始登山。只好加快收拾好无人机,边吃边追赶。没走几步,正好碰到勇哥在摘野生猕猴桃,我也参加“战斗”,又是十几分钟的折腾,这才恋恋不舍地走古道登山。

其实,后来查询南宝鼎原始森林的资料,才知道这一带也是野生动物的“快活林”,据说,山林中还有多种野生动物和鸟类。动物有野猪、野羊、牢羊(岩羊)、麝羊、黄麂、果子狸、飞鼠、山鼠、竹鼠、松鼠等;鸟类有野鸡、白鸡(岩鸡)、角鸡、锦鸡及多种小型鸟类。有时“运气好”还会碰到过路的狗熊、野鹿等珍稀动物。山崖上方陡峭的石缝中,还寄住着多种鹰鹞和乌鸦等。每于久雨开晴,鸟雀们就放开噪音,高兴地纵情歌唱,欢呼那明媚、温暖、快乐、自由的美好时光,就像是原始森林里的一曲混合交响乐。

顺着古道开始穿越茂密的原始森林,这里植被丰茂,遮天蔽日,阳光很难照进森林,偶尔斑驳陆离的光影,把古道装点成一条多彩的“时空隧道”,行进的途中,听到不同的鸟鸣声,还有潺潺的溪水声,森林静谧而阴暗。古道异常湿滑,青石上满是秋苔,稍不小心,就会滑倒,真实的印证了一步一个脚印的真理。

大约走了近30分钟,一块凸起的岩石进入眼帘,也成功地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只见巨石上方延伸出一块小岩石,而岩石头部像是张着一张嘴,它的两侧貌似有两只眼睛,整块岩石呈卧趴的姿势,一棵树干早已镂空的古树立在巨石边。

远观小岩石,犹如巨蟒下山,像是守护森林的卫士,也有信佛之人,在巨石脚下烧香祈祷,它更像是护佑过往游人的森林王者。看着这神似的一幕,让人惊叹不已,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在不远处,还刚修建了一座钢结构的风雨亭,方便过往的香客和游人休息避雨。

停留几分钟,继续赶路,跨过小溪上腐朽的小木桥。抬头已能隐隐约约看到光亮,前方似乎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拐过一道弯,这才看到几个脚力较差一点的群友在慢慢往前走。我们简单叮嘱和交流,继续攀升。

又走了10分钟,终于钻出森林,眼前豁然开朗,蓝天白云,仿佛重见天日一般。一路的古道上山,不时看到有户外团队系在枝叶上的红丝带,是方便给掉队的队友指明方向。

此时的古道开始在一段矮竹林中延伸,顺着山势,慢慢爬升。抬头已能看到在望乡台上打卡的群友,一个个在岩石上拍照嬉戏。

跨过一块陡峭湿滑的花岗岩,一个四方形的水井进入眼帘,原来这里就是宝鼎寺日常取水的地方,主要是满足干旱时期的用度,因为这里常年有水。从外观看,水井已有些年头,四边由花岗岩围砌而成,天然而美观。

离开水井,继续往上,终于看到其貌不扬而神秘的宝鼎寺,隐藏在一块山洼地里,而眼前所看到这简陋和低矮的外观,与地方史记载的神圣高大似乎有些格格不入。带着这样的好奇心,我们慢慢走近宝鼎寺。刚到宝鼎寺门口,就碰到刚上任一段时间的道觉主持正在收拾菜地。简单说明来意,便与主持天南海北交流起来,聊宝鼎寺的前世今生,也聊宝鼎寺的未来构想。从言语中可以知晓,道觉主持对宝鼎寺有很大的期许和设想,同时,她也期盼众位信士能助力一把,把宝鼎寺建设得更好。征得主持同意,便一起拍了集体照,以表一面之缘。

其实,宝鼎寺,原名白云庵,因地势较高,常年被白云缭绕,在云雾中时隐时现而得名。现在叫宝鼎寺(也叫关圣殿)。它靠近宝顶主峰,面向东方,处全州和资源要径相汇处。殿原垒土石为墙,雕古木为佛。清嘉庆年间,山民捐资,打凿花岗岩石条数百块,叠筑围墙,开石殿门,设石佛台,竖合抱石柱盖铁瓦,“文革”期间殿被破坏,今又修葺一新,香客甚众。

宝鼎寺坐西朝东,寺前三十米留着一米五高的案山挡风,中间平地原为寺僧练功所用,寺前东南方为陡峭绝壁,寺南方紧靠宝鼎峰,西北方下去二三十米,有很多杜鹃花树,为杜鹃花园。宝鼎寺受南北风交织劲吹,气候变化万千,景物一日数变,隔岭不同天,时而东南方晴空万里,西北方大雾蒙蒙;忽而西北方云开雾散,烈日当空,而东南方却是一片白茫茫云海,景象万千。

刮大风时,行人都站不稳,木石都会被风刮走。下雨天有风,则风吹雨斜,院壁尽湿。又多见山道云雾缭绕,雾水飘飞,湿度极大,寺庙里的衣被湿润。寺院中的主持因常受风寒湿气侵袭,易患风寒感冒咳嗽和风湿骨痛,加上生活食品、油盐柴米也无专门供给,只能靠信士(香客)们捐送,生活条件十分艰难。

查询清代河道总督、龙水村人蒋啟敭的相关文献记载:这个宝鼎寺原为铁瓦,在清代嘉庆七年被烧了一次,因为和尚贫穷,穷得生活有些困难,铁瓦被盗去山下卖了,文革后,宝鼎寺成了一堆废墟。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些信士们搞义务劳动,众人集了一点资,用茅草盖了一个“庙堂”,后来改为木头房子。为避免风雨侵袭,再后来寺院改用现在的全杉木建筑,仍然还是十分简陋。过去的寺院全用石柱石条砌成,瓦用生铁铸成,就残存的一两块瓦片来看,瓦长六十公分,宽二十五公分,厚零点七公分,每片瓦约重三十斤,以免大风吹动,……。

寺院四周的墙基宽二米,下宽上窄,高四米,用来隔挡大风。现在寺前正中的关圣殿,塑有关圣大帝像——右手抚着美鬚,左手握着青龙偃月刀,凤眼大睁,凝视寺前,驱妖除怪,保佑拜佛敬香的一切香客及寺内僧人。关圣殿左右各开一扇双开石拱门,以利香客进出。

寺门外地面用条石砌成,半月形台阶,每边都安放了一个铁铸的八鼎香炉。寺前围墙下的左方设厨房,以供食膳。右方是柴房,以供炊用。后墙左后开有门一条,通往殿后住宿房。住宿房排列三座,供香客住宿。菩萨圣诞之日,可住香客二三百人。寺内佛殿前靠围墙,每边各建厢房一间,由寺中住持居住。当然,这些设施是近几十年才有的,……。

在关圣殿石拱门的一边,斜立着七八块残缺不全的石碑,从部分碑文可以看出寺院的大概时间,但是大多碑文字迹模糊,已无法辨认清晰,只能作罢。

由于还要继续登顶,与道觉主持拜别后,我们过拱门从后院直走小路上山。这个季节山顶的风景也非常漂亮,随风飘摇的白茅草在光影下很是抢眼,一些杂树的树叶早已变得五颜六色,点缀着整个山野,显得五彩缤纷。

从小路上山顶,先攀升的是白云峰,大概十几分钟即可,群友们早已在山顶玩得不亦乐乎,我则放飞无人机找寻拍摄角度。顺着望乡台斜飞上去,转角就发现群友们摆拍的视角进入镜头,画面的压迫感很强。为了拍出更有质感的画面,我也是不同角度尝试构图和抓拍,一直到一块电池耗尽,才恋恋不舍的收拾好无人机,继续前往南宝鼎。

从白云峰的左侧有一条小路可以绕过山顶,直通定心桥,这样省力许多。在途经的路上,可以到达坐禅石打卡拍照,巨石上有古人刻下的红色“静”字,旁边还刻着一颗“红心”。站在坐禅石上,可以迎面打卡南宝鼎山,当然这里也是观摩云海的好地方。

滞留几分钟,便直奔定心桥下峡谷。因为南宝鼎三面皆绝壁,唯可从定心桥攀石级才能上山顶。据史料记载,徐霞客曾于崇祯十年(1637)闰四月十七日登临此顶,留下了这样的记载:“从定心桥下过脊处,觅莲瓣隙痕,削崖密附,旁无余径……乃上定心石,过圣水涯,再由舍身崖登飞锡绝顶,返白云庵。……。”

我们沿着古人走过的悬崖梯级小道,没走几步,便来到一个岔路口,左边是前往圣水岩,右边是登顶的路。

据说,圣水岩亦称圣水洞(圆慧源),位于绝顶东侧绝壁处,是一自然天成的临渊石洞,外高里低。它最初的名称是叫滴水岩,从滴水岩到圣水涯,还有一个故事。相传创建了“楚南第一名刹”湘山寺的唐代高僧寿佛全真和尚,幼年时头生疥疮,屡治不愈,四十岁时到宝鼎闭关修炼,一日在滴水岩下沉睡,岩上滴水滴入脑袋旁的紫砂砵中,砵水外溅湿头而疮愈。寿佛全真由此而知此水有神效,可解民疾,于是赐水解难,帮助了无数的民众,……。

滴水岩也就被后人称为圣水洞。圣水洞下至今还有一座小小的庵堂,时有香火供奉,靠里的石壁下,打凿有一个小小的石盆,泉水从无缝石壁上沁出后,在此积成潭,游人可取水畅饮。圣泉如琼浆玉液,清澈剔透、清凉,爽口味甘。

千百年来,敬香拜佛的善男信女都到这里来取圣水。传说此圣水可以清心除烦,化郁、行气、散结,辟秽去浊,并可聚神宽心,延年益寿。水井上方璧石上,后人刻有楹联一副:“无量甘泉洒四海,寿佛因果施全球”,……。

来到洞口,仔细观察这里的一草一木,发现几尊神秘的石像,但石像的头部早已不翼而飞,从石像风化斑驳的外观可以看出,已有些年头。另外,还有一个类似立柱的石墩,上面还刻着莲花图案。现在细想起来,这里的大概模样与徐霞客游记里所述的小庙宇是一致的。

登上南宝鼎,当走过定心桥,向圣水岩和飞锡绝顶攀越(舍身崖)的时候,你就会切身地感受到南宝鼎的险峻之美了,也就在那时那刻,才会真正体会到“从定心桥下过脊处,觅莲瓣隙痕,削崖密附,旁无余径。乃从脊东隔峡望之,痕虽岈然,然上垂下削,非托庐架道处也。”(明徐霞客《粤西游记》)。“予兴勃然欲往,而遥视崖峭立,所称定心桥,仄在盈尺,斜横绝壁,下临无际,自揣力不能度,而心犹未已”(清蒋啟敭《游覆釜山记》)。

尤其是曹一湛先生的一段描述,真是感同身受:“路稍下,石脊若梁,广才盈尺,长亘数丈,左右皆深壑,曰定心桥,至此心悸目眩,能定则真神定矣。前岩削立如壁,举步石不受履,微风至覆欲坠,导者以手垂援,乃登立崖下,视攀者如猱缘者、如鼯伏者、如蝙蝠。山之嶻嶭,乃至此,复臂引杖扶趦趄……缘岩斗折而西不百武,悬崖万仞,不可着足,伏而窥之,毛发耸然。昔东野登阁,尚称脚脚踏坠魂,今足未蹑,而魂已先坠矣。僧云:“此舍身崖。”予谓昔佛不从此舍身,而乃驻锡湘山耶!然逾顶必经此险,予甚难之,乃命儇疾者先度,予闭听壹视,匍匐而寸进之,自笑不复为人态矣。凡人能行托于足,兹则席石以腹,寄力于手,而足无容焉。”(清曹一湛《游覆釜山》)。

离开圣水岩,我们开始登顶,这里可谓是绝壁万丈,笔直如刀削,稍稍从左边往悬崖下看,恐高的话,定会吓得头晕,这就是有名的舍身崖,名副其实。不到几分钟,就完成登顶。站在山顶,可谓是:一览众山小,周边的山峰一网打尽,悉数尽收眼底。

在这蓝天白云的晴天,山顶眺望,东瞻全州各乡镇,远至灌阳县境,南视兴安、灵川两县乃至桂林诸峰,西眺资源县各乡,远至龙胜、湖南城步、新宁等地,北览观音山及天湖诸多山峰,历历可数。

其实,南宝鼎与哪吒山、观音山是一脉相连的三座山峰,南宝鼎居中,南是哪吒山,北是观音山,是左右相等的兄弟山峰。

据《全州县志》记载,南宝鼎山顶总面积宽约八、九亩,四旁有一层薄薄的土层,生长着翠绿的观音竹,四季常青。中间部分是坚硬的花岗岩,寸草不生。

远处眺望,南宝鼎就像一个倒覆在峰顶大圆锅。传说,原来南宝鼎山峰原来和哪吒山、观音山是一样高的,只因两山有一种山蛙(又叫高高蛙),一边高叫“宝鼎山高高”,一边高叫“哪吒山高高”。久而久之,神话中的那个哪吒听得不耐烦了,拿来一个大鼎锅,倒覆在宝鼎山峰上,并狠狠地往下一按,就把南宝鼎山峰按下了很多,鼎锅也就牢牢地扣在山顶上,于是,南宝鼎便向哪吒山倾斜了许多。不想这样却惹恼了寿佛爷,他气坏了,用力向哪吒山踢去一脚,就把哪吒山踢得紧贴在四排山上。所以,现在的哪吒山与四排山就紧紧靠在一起了。

而在山顶的东面方向有一块巨石,传说是寿佛爷练功的地方,石头上还留有一行一尺许长的大脚印,深约1-2公分,另一边还有一块五尺见方、厚一尺五左右的方石,相传是寿佛爷从全州县城买回的豆腐,放在这里石化了。

其实,关于南宝鼎和佛教的一些传说一直没有间断过,据全州唐尧老师著作《埋没在历史长河中的佛教胜地》一书有这样表述过:

我的家乡就在南宝鼎山下,从小就爱听大人们讲南宝鼎和寿佛爷的故事,可以说是受民间宝鼎佛教文化的熏陶长大的。什么阴船石的故事、寿佛爷赶羊成石的故事、九肠江的故事,什么寿佛爷惩徒、寿佛爷开路、寿佛爷护燕添寿等等,琳琳种种,数不胜数,耳熟能详;各种民间传说又因说故事的人爱好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版本,让人真假难辩,莫衷一是。我对这些传说中的故事本来了然于胸,只是时间久远了,许多细节已忘记了,只记得故事的梗概,不敢随便拿来误民。试举一例,说寿佛爷经常布法施教、惩恶扬善,自然得罪了山下的一些财主。一天,寿佛爷化缘经过一财主家门,财主便假装大献殷勤,热情邀请寿佛爷享用午餐,寿佛爷见财主如此真心实意,又见日已过午,肚内早就饥肠辘辘,就答应了。恰财主家前日宰*一狗没有吃完,剩下一些狗肉和汤,财主便将剩余的狗油、狗汤渗入菜中,以此捉弄和尚。和尚吃斋念佛,最忌讳的事就是吃晕。寿佛爷不知有诈,吃了渗有狗肉汤的饭菜,告别财主就往金宝鼎赶,待爬上千步岭来到金竹坪时,才感到特别不适。寿佛爷知道自己上当了,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就着山上的溪水把自己的肠子掏出来,剖开一节一节清洗干净。那和尚的肠子顺着溪水流下山崖,一共九节,在阳光西照下,熠熠生辉,光芒万丈,引得山下正在农作的村民都驻足观看。后来,寿佛爷洗肠的那条河就叫九肠江,挂在水崖下的那九节肠子就叫九肠江瀑布,这便是宝鼎瀑布瀑分九节的由来。

南宝鼎的所有传说都与一个和尚寿佛爷相关。那么,寿佛爷是否真有其人呢?据考证,民间传说的寿佛爷还真有其人。寿佛爷俗姓周,名宗惠,全称释迦牟尼全真无量和尚,生于唐朝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一说为开元十六年),湖南省郴州群资兴县程水乡周源山人。父,周鼎光,母,熊氏。幼时出家,披剃于郴州郡西开元寺,初参拜径山道钦禅师为师。至德元年(公元756年)至湘源(全州)县湘山开创净土院(湘山寺),任主持,恭身讲经,传授佛教,高僧云集,声名远扬。他创作了大量宣传佛教的诗歌和偈语,著作有《牧牛歌》、《遗教经》、《湘山百问》。唐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于农历二月十日佛教“松花大会”时,端坐圆寂,享年133岁(一说166岁)。由于全真寿高德懋,远近都尊他为“寿佛爷”、“无量寿佛”。其真身藏于湘山寺,明代万历丙戌(公元1587年)。全真创建的湘山寺被誉为“楚南第一禅林”,历代5位皇帝膜拜。号“湘山祖师”、 “无量寿佛”。清康熙五十二年,康熙皇帝玄烨亲书“寿世慈荫”扁额(刻于湘山寺妙明塔后的仁寿山摩崖石上)。清咸丰九年,咸丰皇帝奕贮敕封全真大师为“保惠无量寿佛,”。释全真大师享有“西祖阿弥陀,东宗无量寿”之美誉,与释迦牟尼相提并论。

那么,湘山寺的主持释全真和尚又是怎么来到南宝鼎的呢?原来,唐朝玄宗时期朝庭崇道压佛,曾经出现过短暂的打压佛教的事件。开元二年,玄宗下令“四禁”,禁止再造新的寺庙,禁止铸造佛像,禁止传抄佛经,禁止官员和僧尼的交往,削减全国的僧人和尼姑数量,使佛教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为避风险,公元834年冬,全真解散净土院,将物资分给众僧俗,自己避入南宝鼎巍巍群山之中修炼,“会昌灭佛”随之而来。公元846年春,宣宗即位后下诏恢复佛教,全真又回到湘山净土院。咸通八年(公元867年),全真忽然对弟子圆镜、圆鉴说:“五色界天请吾说法,吾将行矣……”默然结跏趺座,弟子信众绕榻盈堂。最后说偈:“秋天叶须落,春来花自开。”安详往生,寿133岁。正史《湘山志》、《广西通志》、《大清一统志》、《湖南通志》《惠州府志》都有记载。全真和柳宗元是同一时期的人,曾经就是柳宗元辖下子民,在柳宗元逝世48年后方圆寂。

全真本高僧,又如此高寿,以至于生前就成为了一个传奇,人们认为他是无量寿佛转世,死后真身葬在湘山,历代天子多有封谥。五代时,地方府制改变,湘源县升格为州,以全真和尚之“全”字为名,称全州,名字沿用至今,这便是全州县名之由来,……。

言归正传,时间过得很快,已是下午5点多钟,对面白云峰山头的群友们已开始下山返程,我也只好收拾好无人机,跟着勇哥、快乐追寻等几位群友,加快下山。下山的速度明显加快,只是森林里光线较暗,脚下还得悠着点。

慢慢变红的晚霞,把森林照得通红,金灿灿的,就像是行走在金碧辉煌的童话世界。整个山谷只听到赶路的脚步声和溪流声,也许鸟儿都打盹了,早已没了声响。

查看轨迹地图,离停车的位置还有半个多小时的路程,只是天色不等人,已开始看不清路面,只好拿出头灯,继续赶路。对于这样的夜行军,群友们早已习惯,也许这就是户外群的一大特点吧。

半个多小时的急行军,终于到达老乡家,时间已是晚上7点多钟,大伙加速整理好衣服和背包,人员到齐,径直返程桂林,本次穿越行程圆满收官。

(部分文字来源:南国文化传媒、摄游广西,在此鸣谢!本文旨在推广桂林山水,无商业化用途!)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