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殿堂级“鳌太”越城岭」探秘全州哪吒山南宝鼎佛教胜地之谜

「华南殿堂级“鳌太”越城岭」探秘全州哪吒山南宝鼎佛教胜地之谜

首页角色扮演宝鼎传奇更新时间:2024-05-11

人生,就是一场艰难爬涉的苦行僧之旅。一路走来,我们在每一程都会有每一程的感受。这一程阳光明媚,下一程阴云密布。或一路坦途,或道路泥泞,每一程都有留下的或深或浅的足迹,都刻录在了我们人生斑驳的轨迹中。每一个十字路口的斟酌都是我们成长趋向于成熟的标记,每一次经历都是我们这次旅程沿途的风景。有时候独自站立在高山之巅眺望着远方,感觉就像是征服了一片森林一样,那种感觉真的很微妙。微阖上双眼,缓缓地伸开双臂,想象着自己是只翱翔于空中的飞鸥,感受着微风凉爽的抚摸,总感觉爬山的疲惫在这一刻都消失无踪了。犹记得有人说过“人生就像登山,懂得登山的乐趣,就懂得享受人生!”那时的我并不清楚这是什么意思,但现在的我渐渐地有些感悟。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都像是登山者,只有不停地往高处攀爬,才有可能到达我们向往的人生之巅。一路上的挫折和阻碍,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前行的脚步。这些挫折仅仅是一个旅程,让我们感知打击无所不在。尽管如此,追逐自我的脚步不能停下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停滞。当你认为自己已经不错的时候,只有经受一次打击才能明白,这世界有多么辽阔,而自己是有多么渺小。人总是要一直向前进的,即使前面有者荆棘和险阻都不能停下,无所畏惧,不退缩!任何事情只能学会坚持,永不放弃!与其祈求生活平淡一点,还不如自己强大一点。既然下定决心,那就勇敢向前进!不管前面有着怎么样的荆棘,只要踏过,哪怕是流血、受伤,那又何妨?

总想在人生之余,赏尽落花流水,踏尽高山之巅。一贯强驴成群的探路先锋小分队这次力挑重担,担纲起全州哪吒山到南宝鼎的殿堂级穿越线,原本也是重装驴友们两天的穿越线,硬生生被我们攻略成一天线穿越,也说明小分队的强驴们“战功赫赫”了。

也许说起哪吒山没几个人知道,而南宝鼎应该是大多数桂林人都听说过的,只是娓娓道来无从说起罢了,而这两座大山就位于赫赫有名的越城岭山脉。

中华素有江南“五岭”之说。记得*诗词名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五岭就分别是:越城岭、大庾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而五岭之首便是越城岭。越城岭位于广西东北部和湖南省边境,古称始安岭、临源岭、全义岭。呈东北-西南走向,长200千米。越城岭山系之主脉为越城岭山脉,山体主要由加里东期花岗岩构成,地处资源与全州两县交界线上。山脉以真宝顶为中点,向两个方向伸展的诸峰渐次降低。在130公里的山脉上,北起舜皇山,南至四排山的著名山峰有20余座,主峰真宝顶为华南第二高峰。此山脉山梁主要为石底草山,顶下分布着杂木与细竹林。

越城岭山脉堪称桂林户外最宏伟,最壮丽的山脉。在海拔1600-2000米的崇山峻岭上,曾建过无数庙宇,以宝鼎的白云庵、苦炼庵和真宝顶的宝顶殿、角庵最为著名。此山脉主要户外名山有真宝顶、南宝鼎、青山口、哪吒山、斛桶石、大帽岭、大云山、舜皇山、四排山、打狗岭、钩挂山、大源里、小源里、二王山、鬼崽石等。

据史料记载,丁丑(公元1637年)闰四月,我国明朝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西南之行,进入广西攀登的第一座大山,便是海拔高达2123米的真宝顶。徐霞客四月初八,从黄沙河进入广西全州,至十九日从界首入兴安境离开全州,在全州共12天,他把大部分时间(约8天)花在了两顶穿越上(真宝顶穿越宝鼎岭)。徐霞客的越城岭考察不仅为全州留下了宝贵的地理资料,还开创了真宝顶至宝鼎岭(南宝鼎)这条华南殿堂级户外线路。

据说,当年徐霞客穿越两顶可谓是困难重重:《粤西游记》中记载:“伏身蛇行”,“穿丛棘如故,已乃从右崖丛中蛇行上”;“历险坡三里,不辨所向,一路采笋盈握,则置路隅,以识来径”。在民间更是留下了《迷路深山》,徐霞客遇到倒路鬼的传说。相传闰四月十一这天,徐霞客在攀登真宝顶途中,所到处都是林木怪石,看什么都像是看到鬼脸一样,霞客一时竟迷失了方向,既找不到上真宝顶的路,也找不到下山的路。他心急如焚,深山之中穿行多时,也没有找到向上或向下的路,最后走到一块大怪石底下,突然腹胀,屙了泡尿,这尿水一出,眼前就出现了来路。徐霞客下到山脚碰到一砍柴的老汉,他把刚才碰到的事说了,老汉说:“山里太深,鬼神怪兽出没,你迷路是碰到倒路鬼了,这种鬼专门让人在山中迷失方向的。”霞客又问,为何自己小便后路便复现?老汉说:“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尿是迷向鬼的克星”。这一切足以说明真宝顶至南宝鼎穿越的困难与艰辛。徐霞客当年走的越城岭真宝顶至南宝鼎便是华南“鳌太“版穿越路线!

原归正传。小分队统帅勇哥与资深强驴前辈们在出发前针对本次线路做了两个以上穿越方案,大伙执行最优的方案一:金竹坪村→莲花座→哪吒山→南宝鼎→宝鼎寺→金竹坪。出发前一天,勇哥约定了几条注意事项,每个懂轨迹和线路的强驴各带一个小组,前后互相照应,也算是万无一失了。原以为此次穿越只是报名的19人,直到出发地,一点人数竟然有30人之多,有几个还是从兴安半道赶来的强驴们,也算是一支“庞大”队伍了,看来本次穿越也势在必行了,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周六早上7:50分准时从芳华路(大樟树)集合出发,由于之前担心人数不够,都是指派有私家车的群友自驾出行,小分队就这样浩浩荡荡的从桂林城上高速直奔资源境内。一路的高速和国道的行程约2个半小时,顺利到达约定穿越起点:金竹坪村的农庄下车,整装待发。

一下车,顿感觉到大山里的气温是真的太低了,野草和山土都结满冰渣子,仿佛给大山披上了银装素裹,随着暖阳的升温,洁白的银冰才慢慢消闪。踩在泥土里的冰渣子上,发出“沙沙”的声响。由于派车的朝阳大哥还要继续接后面进山的群友,我们七八个人则跟着勇哥的轨迹和指引,径直朝从右边的岔路口先行出发。

今天的天气真心不错,没行进30分钟,全身发热冒汗,三下五除二脱掉厚厚的外套,头顶着朝霞,继续在竹林里穿行。早晨的光影非常不错,倒影让人迷醉,仿佛在穿越一条时光隧道,踩在厚厚的竹叶上,有些轻飘飘的,给人的感觉非常舒适。

没走多久,走在前面的云大哥就发现了山里的鸡爪果,据说此类野果实可以用来泡酒解酒,有止渴除烦的功效等,常年喜欢捣鼓药材的云大哥就深知其功效。瞧瞧,云大哥,一个激灵顺着藤蔓就想爬上去,好在大伙极力劝说,要赶时间,才罢手。几个小姐姐也争相品尝起来,直说味道不错,看来吃货进山,满山都是美味。

大伙闲暇几分钟又继续赶路,穿过一个小山坳,跨过两条山溪涧,又开始爬山,此时的山已是十分陡峭,满山的荆棘木,不时挡在路上,稍有不慎就是挂破皮肤和刺伤眼睛,大伙也只能小心前进。大约行进30分钟,听到一阵欢呼,原来已能从树枝里远远的看到南宝鼎的“小锅盖”头,看来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近,后来一想,我们是需要先穿越到哪吒山才到南宝鼎,看来路途很很遥远啊。

很快,我们又开始穿行一段茂密的竹林,林子里没有阳光,只有大伙穿行的背影,耳边只听到竹叶上发出的“沙沙”声。好在竹林不大,大约5分钟就到达一条山谷里,眼前已是低矮的野草甸,此时大家已有些疲惫,勇哥提醒原地现休息一下。

大伙都没闲着,又开始爬到就近的山腰上远远地打卡拍照南宝鼎,也拍起集体照来,好不热闹。瞧瞧一个个欢快的样子,也许这就是不远千里爬山涉水的缘由吧。

就这样休息了近20分钟,我们又继续赶路,虽然山脊上已没有先前高大的树木,眼前只有低矮的草甸和荆棘木,但是山脊线非常陡峭,爬上去更加吃力,也只能慢慢爬,慢慢升高,但是山里的空气很是清新,风景也让人赏心悦目。

刚爬上一个山腰,就有同伴们指着远处的山间盆地,说那就是莲花座,远处的最高峰就是哪吒山,我早就耳闻莲花座的大名,原来近在咫尺。但由于时间关系,这次就没有亲临盆地打卡,只能远远拍照聊以慰藉。

据史料记载,哪吒山主峰东南有一块数千平方米的开阔草甸,须经竹林小溪可到达,四周山峰环抱,绵延如莲花花辨,故名莲花座,古时曾建有寺庙,现仅存遗址。《桂林漓江志》曾有记载。莲花座,是寺院里佛像以莲花为宝座的名称,据传释迦牟尼和观世音菩萨颇爱莲花,用莲花为座,自此所有寺院里的佛像都是以莲花为宝座。莲花座位于哪吒山顶南侧,莲花座盆地呈圆形,海拔约1720米,面积约1平方公里,旁边一座又一座的小山围着这圆形盆地,而1800米以上群峰又围着这些小山包,看起来就像是莲花花瓣。哪吒山莲花座因形似佛教中的莲花座而得名。莲花座绿树葱茏,草坪水源丰盈,淙淙清泉从四周矮竹林流出,大多时候整个大草坪绿草青青、云雾弥漫,犹如世外桃源。莲花座古时建有寺庙、石塔,古墓,是越城岭山脉的一块风水宝地、佛门胜地!其实,莲花座也是重装驴友们经常露营扎营的五星营地。

就这样,大伙越过莲花座,继续往山脊线爬升,因为眼前就是即将征服的哪吒山,我只拍几张照的功夫,好几个同伴都快登上山顶了,把我甩得远远的,好吧,我只好加快步伐跟上。看着山脊线上群友们的背影,心里有种莫名的感触,也许我们的内心总有一份不安定的情愫通过挥洒汗水来畅享这份快乐吧。

大约30分钟,我终于也爬上山顶,也终于登顶攻略中的第一座高峰哪吒山,行程算是完成一半,大伙也是一阵欢呼雀跃。原来哪吒山顶由几块巨石构成,那形状有些像一头狮子,故取名哪吒山。

据《全州县志》记载,哪吒山是越城岭名山之一,而《徐霞客游记》中记作“那叉山”,海拨1910.2米,北与南宝鼎比肩而立,南连石牌山。主峰狮子头怪石嶙峋,形如雄视东方的一头狮子而得名。哪吒山山景奇特,春有杜鹃花,夏有荷叶草,野生动物众多,风光美不胜。

其实,站在哪吒山山顶已能清晰的看到近在咫尺的南宝鼎全貌,似乎也触手可及,但两山之间南面是万丈悬崖,几乎无路可通,都是悬崖峭壁,让人有些望洋兴叹!据资深的户外前辈们讲述过,哪吒山与南宝鼎虽然不到一二公里的距离,几乎都是直上直下、悬崖峭壁、原始竹林、原始森林、充满各种蛇兽的无人区,在宝鼎寺修炼几年的荣大师还看到过熊出没。

早就听勇哥说起,哪吒山上有一条月亮船(月亮石),特别是有云海的时候,风景非常壮观。虽然今天没有云海,但是并不影响大伙的心情,瞧瞧一个个,早已把背包丢在一边,爬到石头上尽情摆拍起来,瞧那姿势,手舞足蹈的样子,也是羡煞旁人。当然,这里就少不了群里的“几朵花”,花枝招展的,仿佛招摇过市一般。

我们大约玩耍了近1个小时,后面的大部队才陆续追上来,此时山顶已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就像是一场小型的旅游博览会。无论是山头上、草丛里、巨石上,到处都是人影,一个个摆拍起来,也是当仁不让啊。

好吧,我们也拍累了,就原地开始吃午餐,早早拿出自带的熟食席地而坐,狼吞虎饮的吃起来,也许是这一路的穿越消耗了大量体力,早已有些饥肠辘辘,很快就解决了午餐。

大约50分钟的午餐滞留,此时已是下午1点钟,勇哥开始提醒大伙要抓紧时间赶路,准备朝南宝鼎悬崖穿越山脊线。这趟山脊线一路是茂密的矮竹林,夹杂着荆棘木,穿行过去非常艰难,得做好全副武装才能预防挂伤眼睛和皮肤。但是就是这么恶劣的条件,都没能吓住大伙这股兴奋劲,大家该拍照还是拍照,一路低哼着小曲,不时玩笑喧闹着,整个山谷不见其人,只闻其声。

据说这条山脊线还是当地政府组织马拉松越野跑的比赛线路,在每隔一段间距的路线上就可以看到组织者在树上系着的红丝带,虽然看起来,丝带有些风化和飘零,但是一路的轨迹线还是十分清晰可见的。在山脊线的某一处,我们还发现了狐狸的粪便,呈白色,后来询问和求证过经常小时候就跟着老人在深山老林打猎的群友才断定是狐狸的粪便。从粪便的干燥程度和日晒雨淋来看,应该有半个月以上的时间狐狸来过此地逗留或觅食。

说实话,看似这一二公里的距离,确实危机四伏,两边悬崖峭壁,地上全是松软厚重的落叶层,踩在上面,很容易滑到和掉落山崖。看着大伙一个个互相帮衬,倒也相安无事。不过常年户外,早已练就大伙一身的户外技巧,一个个身手敏捷,那怕是巨石势挡在前面,也是一个鲤鱼跳龙门般跳跃翻过去,仿佛这就是城里跑出来的一群“野人”啊。

不过这样的轨迹线,有一个地方还真是有些吓人、吃力,就是走到南宝鼎山谷底的地方,有一块巨石正好横卧在一片悬崖之间,大伙必须爬过巨石,才能到达前面的轨迹线,而巨石旁边又是悬崖,这可是有些难度,好在勇哥想办法先行爬上巨石,一个一个的把大伙拉上去,才得以脱身,随着脚步慢慢移行过去。

不过这一段山崖的原始植被非常茂密,到处可见秋苔和枯木,稍有不慎就会踩到树坑里面,一路上也是乱石成堆,也很湿滑,根本踩不稳,极易扭伤脚,但又不得不从这里穿过,因为这是到达宝鼎山最近的路,唯一的通道。

好吧,大伙就这么漫无目的的在这片悬崖和丛林里穿行近2个小时,才走到宝鼎山和白云峰之间的定心桥,终于冲出垭口,也算是胜利到达南宝鼎山腰,此时已是下午3点多钟。而大家早已累得筋疲力尽,直接瘫倒在地。休息几分钟,把背包丢在原地,跟着勇哥开始爬南宝鼎的“大锅盖”。

其实,据《全州县志》记载,南宝鼎(金宝鼎)是中国西南岭--越城岭上最著名的旅游名山,也是金竹坪的最高峰。它位于桂北资源县资源镇同禾村与全州县才湾镇五福村的交界处。金宝鼎也叫覆釜山、宝鼎山,海拔1932米(也有说1926米),位处越城岭山脉中段,因形似一只倒置的宝鼎而得名。南宝鼎自古以来就是华南地区旅游名山,山上有阴船石、白云洞天、圣水岩井、舍身崖、定心桥、仙人脚印等引人入胜的八大景观。有念佛鸟、观音竹等稀有动植物。宝鼎岭集高大、雄奇、险峻于一身,自古以来,唐朝湘山寺寿佛全真和尚在宝鼎岭潜心修练达十年之久,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在宝鼎岭游览六日。沿山脚可荡舟游湖,可依荫垂钓,可临深涧观瀑;至山腰可进古庵烧香,可赏石丛云海;登极顶可放眼眺远,可观日月同天、可饮滴水圣泉,也可入草海横枪狩猎,隐莽林休闲避暑。真是一里有三景,十里不同天。

越城岭自东北至西南方向,延绵八百余里,阔400余里,其间,海拔1800米以上的峰峦草甸有近百处,其中,北宝鼎、天湖、猫儿山、金紫山、十里平坦、十万古田等渐成户外旅游的热点;人们不知道的是在金宝鼎的周围,唐宋明清时期,还曾经存在名刹古寺几十座,著名的就有苦炼庵、白云庵、莲花庵、快乐庵、题龙庵、慈慧庵、显龙庵、福寿庵和普润寺、宝鼎寺、寿佛寺、湘山寺以及关帝庙和埋没于天湖水下的皇帝大殿等,表明历史上金宝鼎及其周围确实是我国华南地区宗教活动盛行一时的释教胜地。曾几何时山上各寺院香火兴旺,山径上常会碰着朝圣的喷香客和僧尼。《广西通志》称金宝鼎为广西境内“第一大山”:“脉连九嶷祝触,横界夷夏,为南条之首,史称南岳,长八百里,兹盖岳之发轫处也”。

据全州历史爱好者蒋廷松老师撰文讲述过,登宝鼎岭要过三处险要的地方,分别是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白云洞天是宝鼎岭一天门的一大景观,因“抬头只见天,低头见深渊”而闻名。在该绝壁处,立有一块巨石,阴刻“白云洞天”四个字。

蒋老师的好友在一书《“白云洞天”为谁所题》中说,“《全州县志》记载,‘白云洞天’四字为清中叶广西巡抚金鉷所题,原来是挂在佛殿,后来才镌到石岩上。”如果史书所说是真实的,广西巡抚金鉷所题也当然是真实的。金鉷确实担任了广西巡抚,清朝《广西通志》还是他监修的,这也是他为广西所做的一大贡献。他在广西任巡抚时,还引发了一场他与临桂人陈宏谋长达六年的斗争。当然这也算是后话了,不在这里不作表述了。

蒋老师在一位朋友写的《寿佛爷在宝鼎岭》中记载这样一种看法,徐霞客所见的“白云洞天”是广西巡抚金鉷所题,而笔者却持否定的意见。

也推测是当时明代的全州太守顾璘所刻。因为顾璘被称为“金陵三俊”,与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等人又称明中叶“十才子”,在明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本人有才,也爱惜人才,万历时名相张居正少年时曾蒙其赏识奖拔。正德五年(1510年),他出任开封知府。是时,正德皇帝一切任太监刘瑾等“八虎”用事,怠于问政。此时顾璘虽为京外官,却多次与镇守开封的太监相忤,于是顾璘被逮下锦衣狱。又因无罪,于正德八年谪至全州。顾璘从知府降职到知州,诗坛好友却“辄以得游湘山为贺”。这种贺意,一是顾璘得以远离京师,是避其祸。二是全州民风淳朴,山水灵秀,人才辈出,算是一个好地方。

顾璘在全州为官三年,有一年全州大旱,他作为一个饱学之士,也拿老天没办法,只好随俗,徒步到宝鼎岭,拜神求佛,竞求得雨来。全州自宋至今,已1000余年历史,外籍官出守全州者不下数百人,唯顾璘留下有关全州的诗文为最多,仅《粤西诗载》就录有他的诗文五十多首。现湘山崖壁尚有他的诗刻多处。他的山水诗格调清新,拔俗不凡,多有神来之笔。

  在全州期间,顾璘以兴贤养才为首务,重建柳侯祠,修复柳山书院,又增亭宇,与士子游息讲读。而他所作相关湘山寺诗作,除了《雪霁登湘山露胜亭》《湘山寺同客作》《同海阳舒教谕登湘山绝顶因赠别》外,几乎写遍了湘山寺每个景点:古塔境、云归庵、飞来石、甲亭、卓锡泉、玉虹泉、法华泉、玄通洞、狮岩、露胜亭等等。其中一诗写道:

不信湘中好,

江山天下稀。

如何万里客,

终岁澹忘归。

这诗句不仅如今深受世人吟诵,还成为全州向外人介绍引以自豪的名句。其实,顾璘在全州不少地方题了字,如柳山的“应泉”,妙明塔后面岩洞旁的石刻《念奴娇•湘山怀古》,清人曹一湛写有《游覆釜山记》还记载顾璘在宝鼎岭二天门的石壁上也留下了诗文。再者,顾璘来全州任职的时间是公元1513年,徐霞客游全州是1537年,如果“白云洞天”为顾璘所题,从时间上来说是说得通的,但这也只是猜想。若要确定“白云洞天”是顾璘所题,则还得有更令人信服的证据。否则,“白云洞天”为谁所题就依然还是一个谜!

好吧,扯得太远了,回归正题。因南宝鼎三面皆绝壁,唯可从定心桥攀石级才能上。据史料记载,徐霞客曾于崇祯十年(1637)闰四月十七日登临此顶,留下了这样的记载:“从定心桥下过脊处,觅莲瓣隙痕,削崖密附,旁无余径……乃上定心石,过圣水涯,再由舍身崖登飞锡绝顶,返白云庵。……。”

我们继续沿着古人走过的悬崖梯级小道,来到圣水涯。圣水涯亦称圣水洞(圆慧源),位于绝顶东侧绝壁处,是一自然天成的临渊石洞,外高里低。它最初的名称是叫滴水岩,从滴水岩到圣水涯,还有一个故事。相传创建了“楚南第一名刹”湘山寺的唐代高僧寿佛全真和尚,幼年时头生疥疮,屡治不愈,四十岁时到宝鼎闭关修炼,一日在滴水岩下沉睡,岩上滴水滴入脑袋旁的紫砂砵中,砵水外溅湿头而疮愈。寿佛全真由此而知此水有神效,可解民疾,于是赐水解难,帮助了无数的民众。

滴水岩也就被后人称为圣水洞了。圣水洞下至今还有一座小小的庵堂,时有香火供奉;靠里的石壁下,打凿有一个小小的石盆,泉水从无缝石壁上沁出后,在此积成潭,游人可取水畅饮,味甘而冰爽。

打完卡,继续朝山顶攀升,来到山顶,此时已是晚霞初现,早已有群友们在拍照打卡。刚巧,我在拍照时,正好碰到户外资深前辈郭过老师,记得他写的桂林十大经典户外线路,在大桂林也是无人不晓,许多户外人士还拜读过他的书籍。同时也遇到另外组队重装露营出行的妖妖姐和童谣姐等一行人。经过一番交流和讨教,我们组合在一起又拍起集体照和视频来,大家玩得好不欢快。也许高山之巅给人的心灵洗涤是一种愉悦身心的内心禅悟和释放,一切那么自然和豁达。

由于时间已是下午近5点钟,她们还继续留在山里扎营,而我们则要连夜返程。所以很快,我们就跟着勇哥转战白云峰拍晚霞。说实话,高山之巅的晚霞是极美的,所有的一切在晚霞的光影下,变得那么惟妙惟肖,艳丽动人。群友们一个个摆着造型,飞着无人机,都想抓住这美好的一瞬间。

站在白云峰顶,远远地可以看到山下的宝鼎寺(白云庵)。不过,天色已晚,此时晚霞已是橘红色,整个天际线非常漂亮,但是大伙也不敢滞留太久,便顺着轨迹从山峰后面的小道直奔宝鼎寺下山。约15分钟的山道,我们来到宝鼎寺。从外观看到寺庙是一块块石头切成的围墙,里面是蓝色的彩钢瓦和朱红漆的木头搭建而成。我们从后门围墙的小巷步入寺庙,里面虽然有些破旧,倒也清静雅致。听说不同的时间段还会有露营的驴友们前来借宿、避寒、摄影。

早就听闻宝鼎山是南中国有名的佛教胜地,想不到这半山腰建有这宝鼎寺,据说该寺庙始建于唐朝,为苦炼庵,是无量寿佛全真和尚修炼之地;山顶有用数百块花岗岩石条打凿,叠筑围墙,开石殿门而成的关帝庙,大练钢时代因拆了铁筑的庙顶而败落,现在原址新修一座宝鼎寺。

其实,关于宝鼎山和佛教的一些传说一直没有间断过,据全州唐尧老师著作《埋没在历史长河中的佛教胜地》一书有这样表述过:

我的家乡就在金宝鼎山下,从小就爱听大人们讲金宝鼎和寿佛爷的故事,可以说是受民间宝鼎佛教文化的熏陶长大的。什么阴船石的故事、寿佛爷赶羊成石的故事、九肠江的故事,什么寿佛爷惩徒、寿佛爷开路、寿佛爷护燕添寿等等,琳琳种种,数不胜数,耳熟能详;各种民间传说又因说故事的人爱好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版本,让人真假难辩,莫衷一是。我对这些传说中的故事本来了然于胸,只是时间久远了,许多细节已忘记了,只记得故事的梗概,不敢随便拿来误民。试举一例,说寿佛爷经常布法施教、惩恶扬善,自然得罪了山下的一些财主。一天,寿佛爷化缘经过一财主家门,财主便假装大献殷勤,热情邀请寿佛爷享用午餐,寿佛爷见财主如此真心实意,又见日已过午,肚内早就饥肠辘辘,就答应了。恰财主家前日宰*一狗没有吃完,剩下一些狗肉和汤,财主便将剩余的狗油、狗汤渗入菜中,以此捉弄和尚。和尚吃斋念佛,最忌讳的事就是吃晕。寿佛爷不知有诈,吃了渗有狗肉汤的饭菜,告别财主就往金宝鼎赶,待爬上千步岭来到金竹坪时,才感到特别不适。寿佛爷知道自己上当了,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就着山上的溪水把自己的肠子掏出来,剖开一节一节清洗干净。那和尚的肠子顺着溪水流下山崖,一共九节,在阳光西照下,熠熠生辉,光芒万丈,引得山下正在农作的村民都驻足观看。后来,寿佛爷洗肠的那条河就叫九肠江,挂在水崖下的那九节肠子就叫九肠江瀑布,这便是宝鼎瀑布瀑分九节的由来。

金宝鼎的所有传说都与一个和尚寿佛爷相关。那么,寿佛爷是否真有其人呢?据考证,民间传说的寿佛爷还真有其人。寿佛爷俗姓周,名宗惠,全称释迦牟尼全真无量和尚,生于唐朝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一说为开元十六年),湖南省郴州群资兴县程水乡周源山人。父,周鼎光,母,熊氏。幼时出家,披剃于郴州郡西开元寺,初参拜径山道钦禅师为师。至德元年(公元756年)至湘源(全州)县湘山开创净土院(湘山寺),任主持,恭身讲经,传授佛教,高僧云集,声名远扬。他创作了大量宣传佛教的诗歌和偈语,著作有《牧牛歌》、《遗教经》、《湘山百问》。唐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于农历二月十日佛教“松花大会”时,端坐圆寂,享年133岁(一说166岁)。由于全真寿高德懋,远近都尊他为“寿佛爷”、“无量寿佛”。其真身藏于湘山寺,明代万历丙戌(公元1587年)。全真创建的湘山寺被誉为“楚南第一禅林”,历代5位皇帝膜拜。号“湘山祖师”、 “无量寿佛”。清康熙五十二年,康熙皇帝玄烨亲书“寿世慈荫”扁额(刻于湘山寺妙明塔后的仁寿山摩崖石上)。清咸丰九年,咸丰皇帝奕贮敕封全真大师为“保惠无量寿佛,”。释全真大师享有“西祖阿弥陀,东宗无量寿”之美誉,与释迦牟尼相提并论。

那么,湘山寺的主持释全真和尚又是怎么来到金宝鼎的呢?原来,唐朝玄宗时期朝庭崇道压佛,曾经出现过短暂的打压佛教的事件。开元二年,玄宗下令“四禁”,禁止再造新的寺庙,禁止铸造佛像,禁止传抄佛经,禁止官员和僧尼的交往,削减全国的僧人和尼姑数量,使佛教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为避风险,公元834年冬,全真解散净土院,将物资分给众僧俗,自己避入南宝鼎巍巍群山之中修炼,“会昌灭佛”随之而来。公元846年春,宣宗即位后下诏恢复佛教,全真又回到湘山净土院。咸通八年(公元867年),全真忽然对弟子圆镜、圆鉴说:“五色界天请吾说法,吾将行矣……”默然结跏趺座,弟子信众绕榻盈堂。最后说偈:“秋天叶须落,春来花自开。”安详往生,寿133岁。正史《湘山志》、《广西通志》、《大清一统志》、《湖南通志》《惠州府志》都有记载。全真和柳宗元是同一时期的人,曾经就是柳宗元辖下子民,在柳宗元逝世48年后方圆寂。

全真本高僧,又如此高寿,以至于生前就成为了一个传奇,人们认为他是无量寿佛转世,死后真身葬在湘山,历代天子多有封谥。五代时,地方府制改变,湘源县升格为州,以全真和尚之“全”字为名,称全州,名字沿用至今,这便是全州县名之由来。

就这样,天色已完全黑下来,只见橘红的晚霞余晖染红了山顶,大伙也戴起头灯,一个个健步如飞的顺着古道往山下直奔,就这样大约2个小时,才到达停车目的地,此时朝阳和走烦大哥已在原地等候多时,接到我们,点清人数,径直返程桂林,今天穿越行程圆满完成。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