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不同的个体所面临的社会压力,其所使用的遗忘策略也不同

对于不同的个体所面临的社会压力,其所使用的遗忘策略也不同

首页角色扮演被遗忘的策略更新时间:2024-04-30

文|章鱼哥

编辑|比奇堡


从神话传说中的“孟婆汤”到广为传唱的“忘情水”,遗忘痛苦的记忆一直都是人类的一个美好愿望,而正确的策略则是成功有意遗忘的关键。

以往对有意遗忘策略的研究大多源自实验室环境,其结果具有高度情境依赖性,跨时间和环境的可推广性低。

另外这些研究大多孤立探究一种遗忘策略的效应,而在现实情境中人们经常综合使用多种策略来达到遗忘目的。编制便捷、具有情景独立性的测量工具对于评估人们有意遗忘策略的使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然而至今国内外尚无该功能的问卷,对有意遗忘策略结构的探索也很匮乏。因此研究拟编制适合于大、中学生群体,具有较高信、效度的有意遗忘策略问卷。

相较于中小学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更强,且接触心理咨询的更加便捷,但是青少年存在心理健康知识的匮乏,对于心理健康技能的学习与运用不足等情况。

这些方面的匮乏和不足,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路。当青少年需要记忆时,先前的教育多以给学生记忆的方法,例如谐音记忆,顺口溜等等,借以提高他们的成绩,而很少考虑帮助学生忘记无用或痛苦的记忆。

认知资源有限理论提醒着我们认知资源的有限,那么及时的遗忘掉无用信息是有利于促进记忆系统的高效运转。

一、正确认识遗忘的价值

长期以来教育实践中都很强调记忆能力的培养,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而遗忘,往往被认为是不良的心理机能,被当作一种缺陷和弱点。

研究发现有效的有意遗忘对于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有积极的作用。这对中小学教育的第一个启示是:

在大中小学学生教育中,教师、学生、教育管理者要正确认识遗忘的价值,他们不仅仅要促进学生记忆能力,也要重视遗忘的在学习、人际交往、心理健康中的价值。我们的结果说明,需要正视遗忘的价值,注意对有意遗忘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阶段可能是有意遗忘策略发展和塑造的关键阶段

研究发现:初中生和大学生表现出相似的有意遗忘策略结构,这说明在初中生之前,儿童已经经历过有意遗忘策略的发展,在初中生之前的阶段,也即小学阶段可能是有意遗忘策略发展和塑造的关键阶段。

研究者发现一年级儿童没有表现出有意遗忘的认知抑制能力,三年级开始具备,五年级接近成人的抑制水平。而我国学者对二年级、五年级和大学生研究,发现各年龄阶段的认知一直能力差异显著,并且认知抑制能力随年龄不断增长。

而心理学者也大都认同抑制和对干扰的抵制过程跟额叶皮质或前额叶皮质有关,而额叶的成熟也是最晚的。当然也有不同的发现,7、8、11岁儿童并没有发展出有意遗忘的认知抑制能力。

Kliegl等人对二、四年级学生研究,发现儿童期中期尚未出现选择性遗忘。结合过往研究,说明小学阶段是有意遗忘策略发展和塑造的关键阶段。而这也是对我们中小学学生的一个启示:我们需要在小学阶段对学生有意遗忘的策略进行培养。

三、不同遗忘策略的效应很可能不同

我们的研究发现:不同有意遗忘策略的社会适应价值、心理健康价值是不同的。例如:思维控制问卷与认知重评策略;DASS-21问卷与主动抑制策略。

而这对中小学教育的价值第三个是:我们要认识到不同遗忘策略价值的不同,在教育环节中有选择性地培养和提升某些有意遗忘策略,比如主动抑制能力和认知重评能力

先前的情绪研究中发现,认知重评是用正性情绪来代替负性情绪体验;程利等人的研究中强调而表达抑制则是压抑负性情绪,但负性情绪依旧存在;并且表达抑制降低对客观记忆的记忆水平,如听觉和语义记忆水平,而认知重评对此并没有影响。

Passolunghi和Siegel发现问题解决能力和抑制不相关信息的能力息息相关。宋耀武、白学军和陶云实验中发现,无法有效遗忘不需要的记忆内容影响着个体的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表现出提取抑制能力,而差生并未表现出这种抑制。

有选择地培养学生的认知重评和主动抑制能力,的确可以改善其有意遗忘策略的使用。布郎芬布伦纳强调个体所面临的发展性问题,是一个持续过程,需要在持续性的社会背景下去理解和观察,因此学生的成长是持续受到师长、学校以及家庭的影响。

四、有意遗忘策略的提升途径

降低焦虑,调整动机水平。Mcdonough和Ramirez发现高焦虑的个体,容易激发自己的心理防御机制,定向遗忘所学习的知识和内容。每逢大考和期末,教师习惯于给学生施加压力,制造焦虑以期望学生可以努力奋进,考出好成绩。

殊不知,过度的压力引发的学习和考试焦虑不仅影响学生的正常发挥,还会让“促使”孩子遗忘了本该记住的知识点,这种不恰当的遗忘方式,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陈超发现中等程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个体的主动遗忘,有助于增强定向遗忘效应,而这种动机更多的指向于奖励性而非惩罚性的动机。家长、教师、学校可以直接增强此方面的动机,帮助学生遗忘那些痛苦的记忆和内容。

合适的遗忘策略。陈玉明通过经颅磁刺激抑郁症的DLPFC,发现有意遗忘不想要的记忆事件的能力显著提高。

显然每个学生使用昂贵的仪器去提升有意遗忘能力并不现实,那么通过问卷调查学生的有意遗忘策略问卷使用习惯,然后帮助其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意遗忘策略显得更加切实可行且高效。

顺其自然相关策略的提升。Brisbon和Lachman研究指出正念训练不仅可以改善执行功能,也对消除思维和记忆中的消极偏见有着正向作用。

可以确定的是,记忆信息自发的更换是中顺其自然的表现,而且保持正念或平和的心态,有助于遗忘的发生。

而研究中心流问卷与有意遗忘策略问卷显著相关也支持了这一说法。同样,森田疗法所提倡“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理念,李艳青在抑郁症的治疗中发现,可以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遗忘不开心的内容。

教育者可以提递给学生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信念,有助于遗忘的发生。

主动抑制相关策略的提升。抑制能力与有意遗忘息息相关。压抑遗忘指个体有意避免回想某一对象而产生的一样。

而先前沈德立等人研究发现,二年级儿童并没有明显表现出抑制能力,抑制能力在二到四年级的过渡期有了显著变化,其发展也存在个体差异性。

而在研究者对8-12岁的15名儿童,进行“韦斯利说”的迁移训练,发现通过训练可以改善儿童的反应抑制能力,而一个易于使用且生态有效的训练游戏有可能提高儿童在相关反应抑制任务上的抑制能力。

教育者在儿童抑制能力发展的关键期适当的训练,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抑制能力,提高有意遗忘能力。

转移注意相关策略的提升。干扰说认为,遗忘或不能回忆时因为学习和回忆之间收到了其他的干扰所致。当提供健康有益的活动吸引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时,也会促进遗忘的产生。

例如冯庆华在其篮球课上发现,小学生在篮球课后其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症状得分均显著降低。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青少年有着更健康的心理状态。

当然除了体育运动外,教育者可以带领学生参加其他的活动,例如手绘课、陶瓷体验等等,通过转移注意策略促进有意遗忘的发生。

认知重评相关策略的提升。在情绪调节策略中,国内学者程利认为,认知重评是通过正性情绪来代替负性情绪,而表达抑制并不能化解负面情绪。

国外研究者Richards和Gross从是否影响客观记忆水平,发现认知重评策略未产生负面影响,而表达抑制降低了相关的记忆水平。

可以看出,认知重评策略是优于表达抑制策略。而认知重评强调个体新的认知和解释,教育者可以利用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帮助中小学生获得新的认知,学会认知重评策略,帮助遗忘痛苦或不需要的记忆和内容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