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我竟然在“学习强国”追完一部剧

万万没想到,我竟然在“学习强国”追完一部剧

首页角色扮演超快刀变态神器更新时间:2024-07-01

“本想以一个阅读类应用与你们相处,可换来的却是嘲讽与不屑。好,我不装了,我摊牌,其实我还是一个追剧神器。”

“学习强国”APP如是说道。

7月份以来,有多少“学习强国”的重度用户积分蹭蹭往上涨。无他,只因有一部堪称年度神作的纪录片被推荐到了首页。

很多人表示,原本只是为了积分随手点进去的,结果愣是完完整整追完了八集,它就是《手术两百年》

这部央视爸爸拍摄的纪录片,开播以来好评一片,豆瓣评分已飙升至9.4

《手术两百年》的开头短片就直接把人镇住了,丰富的细节和恢弘的管弦配乐,满屏的未来感和科技感,不知道的还以为接下去要播的是《西部世界》第三季。

医院是个天然的素材宝库,那里有着最真实的生离死别,有最赤裸的情感流露,是一出24小时不NG的真人秀。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医疗题材纪录片出现 — 《人间世》《业内人士》《生命里》《生门》,每一部都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人间世》第二季海报,豆瓣9.6

而纪录片《手术两百年》选择了跳出病房,在历史的维度里,去讲述人类借助手术与疾病抗争的漫长历史,在提倡“生”的教育的同时,也穿插渗透着“死”的教育。

因为死亡的必然,才让好好活着显得可贵。

死亡和疾病是人类最难以摆脱的噩梦,而手术则是把人类从噩梦之中拯救出来最直接的方式。作为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技艺之一,手术,从何而来?

公元2世纪,一位名叫盖伦的古罗马名医,他率先提出了“需要通过解剖才能了解人体结构”的说法。

根据盖伦的理论,世界上最早的人体解剖图在12世纪被绘制出来。对于皮囊之下的身体构造,人类开始有了探寻的*。

也是自那时起,认识自己,成了医学永恒追求的主题。

盖伦的理论沿用了上千年,直到1543年,才由另一位天才 — 安德烈·维萨里完成迭代。

身为解剖课老师的安德烈·维萨里,他发现盖伦对人体内部结构的认知很多都是错的,因为盖伦没有解剖过真正的人体,只是通过动物来推演。

安德烈·维萨里

所以,安德烈·维萨里决定取而代之,自己编写一本解剖学教材。

1543年,七卷本《人体的构造》正式出版。身体的各个器官,有史以来第一次精准复现在了纸上。这也是人类第一部以图文形式描述人体解剖学和解剖学教学的著作,具有革命性意义。

那一年,维萨里29岁

维萨里《人体的构造》

《人体的构造》遵循着文艺复兴的典型思想:回归自然,回归事物本身。它被认为是现代解剖学的奠基之作,也有人说,现代医学诞生于1543年。

维萨里《人体的构造》

解剖学仿佛是从黑暗与蒙昧中照出的一束光,它指挥着医生的大脑,操控着医生的双手,让外科手术逐渐变得明朗起来。

手术的理论支持是有了,那具体操作起来会有什么后果呢?

要么疼,要么死。

罗伯特·李斯顿医生,公认的“伦敦第一快刀” — 切除一个睾丸肿瘤,4分钟;髋关节截肢,2分30秒;膝关节截肢,25秒。

罗伯特·李斯顿

他最出名的是一场死亡率百分之三百的手术。

给病人截肢的时候,由于速度太快,把助手的两根手指给切了下来,导致助手失血过多而死;其次,还把病人的生殖器切掉了一部分,导致其感染而死;围观的群众中有一人因为观看了全过程,导致心脏病突发,也死了。

在当时,外科手术的三大基石 — 止血、麻醉、消毒,一个都未能解决。所以“快刀”就显得很重要,否则病人很可能疼死或是失血过多。“三无”手术的死亡率是50%,就像抛一枚硬币,生死不由己。

中世纪进行手术的环形剧场,会有好奇的人进来观看,但由于当时没有麻醉,多数病人会死在手术台上

随着止血、消毒、麻醉被一一攻克,外科手术才算真正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手术也从一场生死豪赌,一跃登上治疗领域的塔尖。

1552年,军医安不列斯·帕雷,使用鸦喙钳和针线,拉出伤口动脉,用缝线扎住血管末端,为受伤的士兵止血。

“钳夹止血法”沿用至今,帕雷也被尊称为“外科学之父”。

“钳夹止血法”

1846年10月16日,医学史上第一场公开的无痛手术正在进行。牙医威廉·莫顿制作了乙醚雾化器,使病人得以吸入适量的乙醚,达到麻醉效果但又不危及生命安全。

威廉·莫顿去世后,波士顿城市公园为他建造了一座十二米高的纪念塔,塔身刻着医学界给他的墓志铭:从他以后,科学战胜了疼痛

1845年塞麦尔维斯发现导致产褥热的原因很可能就是细菌感染,所以他要求医生在接生前必须用漂白水洗手。可这个建议遭到所有医生的嘲笑,因为没有人觉得会这么简单。

塞麦尔维斯

直到1881年,链球菌被发现,塞麦尔维斯的理论才重新赢得了重视。至今,洗手仍是全世界医生在术前必做的一件事,而消毒灭菌也已遍及医院各个角落。

手术器材灭菌过程

从盖伦提出解剖理念,到维萨里对现代解剖学的完善,再到翻越外科手术的三座大山,医学从一门边缘学科不断向主流发展。

我们是谁?我们的身体究竟由谁来掌控?这些人类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的首要问题,开始有了答案。

因为这些盗取火种的人,用一点点的微光,来探索自身的躯体,建立起了人类在这个广阔世界中的坐标,也奠定了现代外科手术的基础。

解剖刀深入人体,开启医学新时代。

随着外科手术的应用日渐普及,外科手术的器械队伍一路走来,也在不断壮大。柳叶刀在人体内攻城拔寨的时候,也多了不少帮手。

1895年11月8日,伦琴发现了X射线。他用这个射线照射了妻子的手掌,是世界上第一张X光片。

世界上第一张X光片:伦琴妻子的手掌

X射线催生了医学影像。医学影像使柳叶刀终于可以长驱直入,直抵病灶。并且带领着现代外科医学进入到了信奉大刀口,大医生的飞速发展时代。切割和缝补成了外科手术的主旋律。

可是但对病人来说,创口越大,也就意味着更长的恢复期和更高的感染风险。

所以,新一轮的变革也在悄然酝酿。

伴随腹腔镜,显微镜,以及手术机械臂的出现,它们带领着外科进入了微创时代,更精准,创口更小,更易愈合。

腹腔镜手术

显微镜造就了现代医学的今天。微创让手术变得更人道,因为手术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治疗人,还要治愈人,它关乎幸福和健康,这才是医学和手术的核心。

同时,在器械的辅助下,医生甚至克服了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

上个世纪,外科手术有两大前提:手术刀触及的器官必须静止,手术视野必须清晰无血。

这两条直接否定了在心脏上动刀的可能性。

跳动的心脏

最初的做法是,采用低温让心脏先停止跳动,然后在短至五到六分钟的安全时间内,柳叶刀与死神赛跑。但这种操作成功的概率极低,如何为心脏手术争取更多的时间,成了心脏手术最大的难题。

1954年,李拉海医生首次提出了“活体循环交叉技术”:让患者的血液流入捐献者健康的心脏再输回患者体内,而患者的心脏处于停跳状态。这一做法使心脏手术变为可能。

“活体循环交叉技术”

“活体循环交叉技术”手术

1958年人工心肺机研制成功,它代替了那个捐献者的心脏,在临床上得到了推广应用。

人工心肺机是心脏外科手术最重要的发明,有了它,心脏手术变得不再可怕。

形单影只的柳叶刀在在与病魔的对抗中,又能扛下几个回合呢?这本是场强弱悬殊的比赛,可本着对生命的敬畏,在无数的障碍、挫折和失败面前,在无数医生的付出下,柳叶刀的队伍不断壮大,直到下一次面对死亡时,已毫无惧色。

在前人的肩膀上,在器械的支撑下,新技术的发明才是真正属于创作者和冒险者的游戏。

这是一个异想天开的世界,它要求医生不仅要和陈旧的观念对抗,也要与匮乏的想象力作战,更要有义无反顾的付出,只有这样,才能带来前所未有的技术。

1929年福斯曼切开了自己的静脉,在X射线的指引下,将导尿管沿静脉插入了自己的心脏,这是一次前无古人的尝试。

福斯曼(左)

可这一超越时代认知的行为在当时并未得到重视,福斯曼终其一生,也只是个默默无名的泌尿科医生。

后来,人们受此行为的启发,在心脏病治疗中使用了介入治疗,使得大创口的开心手术得以避免,也促使了心脏外科手术在朝着越来越微创的方向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 葛均波

直到1952年,福斯曼的伟大发现才获得了肯定,那一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了他。

在中世界麻风病盛行的时候,不少病人的鼻子出现了严重缺失。加斯帕雷·塔利亚科齐为帮助病人完成鼻再造手术,将病人手臂上的一部分皮肤与鼻子缝合在一起,借助的手臂的血液循环,维持皮肤的生存。

几周后再将其切断,进行下一步的形态修复。这个看似笨拙实则天才的想法,其实就是人类器官移植的萌芽。可这也让塔利亚科齐遭到众人额排挤,因为教会认为鼻子的缺失是上帝的旨意,而他的救助是在违背上帝旨意。

早期接受鼻再造术的病人

幸运的是,宗教的压力和人群的愚昧并没有让医学止步。

在伦理与技术的重压下艰难前行,如今,器官移植成为了20世纪最伟大的医学成就,也是人类互救互助的巅峰,它连接生死,由死而生。

即将接受双手移植的男孩锡安·哈维

在生命中最艰难的时刻,选择让逝去的生命,用另一种方式留存在这个世界上,这是器官移植最伟大的地方。

同时,由于器官资源的稀缺,使得医学界又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利用干细胞的体外培育,将可降解的人工合成材料或天然材料制备成具有特定组织或器官形态的支架,干细胞会沿着这个支架长成有功能的活体器官。

人造器官技术,在未来将大大解决器官资源短缺的问题。

医学,人类表达善意的一种原始方式。在远古时期,要是你哪里磕破了,同伴就会本能地想到拿草药帮你敷一下。这就算是最早的医学意识。

然后,经过漫长的发展,从解剖学到外科手术,从器官移植到人造器官,从最简单的刀、剪子、纱布,再到各种高科技器械的出现,手术顶着社会的压力和旧时的观念走到了今天。

在不断的自我认知中艰难前行,见自己,见众生,再到最后见天地,这就是医学发展的终极答案。

《手术两百年》第七集中有个镜头令人印象深刻:一群身患癌症的病人,在孔明灯上写下“重燃生命”四字,然后集体放飞孔明灯,他们向着天空挥手。

是医学给了他们信心,给了他们开怀大笑的勇气,这个镜头让人想起了那句话,“飞向月球,即使错过,你还是可以着陆于星际之间”(Shoot for the moon. Even if you miss it,you will land among the stars)。

医学的理想是彻底征服疾病,尽管我们离这一目标依然很遥远,甚至永远难以达到,但在科学与理性的引导之下,怀抱着对生命的巨大热忱,现代医学始终没有放弃

英雄在倒下前,永远是英雄。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