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二十四史,不过是二十四姓家谱。”话虽然糙,但好像是这么个道理,翻开《史记》里面讲的不都是王侯将相的故事?哪有我们平头老百姓什么事?但太史公忍辱负重所作的厚厚一本《史记》绝不可能如此简单,在本纪、世家列传中,不也藏有一篇《卷八十六·刺客列传》吗?在记录各个公卿大夫纵横捭阖千古留名的《史记》中,为什么会突兀地写到几个刺客?就算有的刺客确实改变了历史走向但为何还要单独开一篇列传?不能直接写在士大夫的本纪里吗?
“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这是诗仙李白对于刺客的描写,一首《侠客行》描写了无数个千古侠客的剪影,自先秦到唐代,刺客的身影出现在历朝历代的正史和野史当中。而提到《史记》中留名的几个刺客,相信大家都并不陌生,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家喻户晓,也有被后世誉为刺客行业祖师爷的曹沫,“三败羞颜一日洗,千秋侠客首称曹”说的就是他,还有专诸刺王僚,鼎鼎有名的鱼肠剑就是这么来的,还有“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豫让……
其实太史公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惜字如金,但认真研读《史记》你就会发现,太史公在描写许多草民时却颇费篇幅,像是击筑的高渐离、闯入鸿门宴帐中的樊哙…… 其实这与大家印象里的认知很不相同,几乎到现在大部分的中华文明的传承中都认为:“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而“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大家好像都喜欢历史中王侯将相英雄的故事,他们位高权重,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来就是大事件,而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区区草民的故事不够吸引人眼球,只不过是村里家门的械斗罢了,但在太史公司马迁的眼中,事情却不是这样的。
在大篇幅的记载了主要公卿大夫的事迹之后,就如同荆轲刺秦的图穷而匕首现一般,太史公也拿出了那把令所有高位者胆寒的利剑《刺客列传》。高位者或者说君主,他们是什么?是这块土地上说一不二至高无上的存在,享受着最高的权力和无上的荣耀,他的愿望即是全天下人们的愿望,他一人即代表所有,这样的人会有什么惧怕的事物吗?太史公给出了一个答案,君主是天子没错,权贵大夫高高在上而草民卑微如蝼蚁,以至于这些大人物常常对蝼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但就是这些卑微的蝼蚁,一柄利刃,一腔热血,只要奋不顾身即可以终结一个大人物的生命。
如果说天之之怒伏尸百万,那么布衣之怒只需要伏尸两人,流血五步则天下缟素罢了。“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先秦时期的大儒刘向也曾表示过相同的意思,大人物又怎么了?如果忽视布衣之士就会有布衣在你吃鱼的时候刺*你“酒既酣,……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专诸……”,也会有人为报知遇之恩在你闲在家没事*时候突然冲进来刺*你“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侠累,左右大乱。”甚至你在上厕所的时候也会想办法暗*你“……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
这是普通布衣百姓的愤怒,也是普通布衣的尊严,小人物怎么了?小人物一样可以书写历史!这样的故事从古至今听见的还少吗?先秦的刺客改变历史的数不胜数,宋代施全刺*秦桧、清代厨师陈德刺*嘉庆帝……这里的小人物,有的是为报知遇之恩可以士为知己者死,有的人纯粹是为了家国大义民族复兴,也有的是惩奸除恶还天朗日清。就是这些小人物化为了一柄柄悬在高位者头顶上的利剑,时刻提醒这些鄙薄的肉食者你如果没有顺应民意或是你做了坏事就会有人豁出一切取你的性命,若是高位者只想贪图享乐践踏百姓那么也会有有识之士借你政治敌手的力量来让你悔不当初!
中华文化泱泱五千年,而作为第一史学家的太史公司马迁想来也明白一个道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历史终究是人民创造的,何必妄自菲薄?历史上不缺大人物,更不缺小人物,而小人物不畏强权与残酷的政治势力斗争,仅仅凭借着一腔热血和激昂的信念,单纯的怀揣着普通百姓们最朴素的价值观,手持一柄利剑就能站出来挟持霸者,这样的事迹,如何让人不立传呢?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