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风|敦煌不仅是旅游胜地,也是“中华诗词之乡”

文旅风|敦煌不仅是旅游胜地,也是“中华诗词之乡”

首页角色扮演传世仙语更新时间:2024-07-29

敦煌真是个神奇的地方,好像一切文化的东西,都曾在这里留有根源。如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等再不必多说了,诗词也在这里曾经很繁盛。据粗略统计,敦煌遗书中保存的隋唐五代诗歌作品有两千多首。特别要提的是,在唐代及以后历代,敦煌阳关、玉门关成为诗人们寄托关注民族融合、国家安危兴盛的感情归宿之地,“边塞诗”的兴起,成为中国诗坛重要章节。据专家统计,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有关敦煌的诗词有近五千首,除部分出自传世经典如《诗经》、《文选》、《玉台新咏》外,更多的是当时、当地的无名文人的创作,既有传统的五言格律,也有大量的词曲,还有很多介于诗文之间的韵文。

敦煌的诗词,从西汉开始,历经两千多年,一直到清末,都延续不衰。文人墨客、高僧大德,云集河西,俯仰宇宙,于是大漠戈壁,时时回荡着诗的旋律,常常洋溢着诗的激情。从汉武帝的《天马歌》开始,到两晋南北朝大量无名诗人的诗词曲赋;到李白、岑参、王之涣、王昌龄、王维、陆游;到近代林则徐、王国维、张大千、苏履吉、赵学诗、雷起鸿、张志等,都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只是到现代,受文革影响,敦煌的格律诗词趋于中断。即便在改革开放后,敦煌书画都开始在本地兴盛了,敦煌诗词复兴还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

2003年湖北青年诗人陈竹松来到丝路敦煌,受敦煌文化的影响与熏陶,他一边做生意一边研习敦煌文化。这期间,他写了大量有关敦煌的诗词。后来,他在敦煌还收获了爱情,娶了敦煌本地姑娘为妻,成了敦煌女婿。有一年,甘肃韵文学会和世界汉诗协会在敦煌举办了一次“敦煌诗会”,陈竹松被邀请参加。让他感到寂寞和惊讶的是,偌大一个会场竟没有一个敦煌本土的诗人。这个时候,他忽然想到要在敦煌创办一个诗社。

他的想法得到了许多敦煌文化人的支持。2015年,敦煌拾风诗社成立。诗社刚成立时只有8个人,再由这8个人慢慢的发展到30多人,发展的新会员大多仅仅是诗词爱好者,有的甚至不知平仄韵律。于是这八个人不厌其烦地一个人一个人地教怎么用韵,怎么掌握平仄,什么是平水韵,词林正韵,什么是新韵......慢慢地不少学员心有所悟所得,逐步入行,写出了真正的格律诗词、楹联。诗词真是一种奇妙的文化,写作的人会上瘾,而且会传染给别人。拾风诗社的会员微信群不断在壮大,发表的佳作越来越多。为了提高水平,大家经常在一块探讨,还在群里出题对句练习。很快,拾风诗社成员发展到了今天近400人。在此基础上,2017年12月10日在敦煌市文联的领导下,正式成立了敦煌诗词楹联学会,至今已发展学会会员146人。2018年12月1日,在敦煌博物馆多功能会议厅举办了“敦煌学人谈敦煌“座谈会。座谈会由敦煌市人民政府,市文广局主办,敦煌市博物馆承办。市委副*李春林、副市长成兆文及新老学人50余人参加了会议。

2018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会员共创作对联3000多副,诗词2000余首。学会还利用双休日组织部分会员赴肃北、瓜州、阳关、玉门关、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敦煌中学等地采风,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刊印了《三月三诗会诗词集》《诗咏敦中》《劳动者之歌》《花开紫亭》《秋韵敦煌·沙泉诗韵》《秋韵敦煌·丝路欢歌》等会员诗词集。在《中华诗词》《中国文艺家》《甘肃诗词》《甘肃日报》《当代敦煌》等报刊媒体发表诗词200多首。学会还推荐30多名会员加入了甘肃省诗词学会、20多名会员加入了中华诗词学会。2019年3月,敦煌诗词创作基地在著名风景名胜地鸣沙山月牙泉挂牌成立。“诗与远方,如梦敦煌”,打造(敦煌)中华诗词之乡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敦煌拾风诗社和敦煌诗词学会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和赞许,喜欢诗词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敦煌诗词的兴起,还有一大批热心敦煌文化的人士在默默贡献、鼓劲加油。例如:中华诗词学会李文朝、范诗银、林峰;甘肃省诗词学会张克复、萧雨涵、高财庭、王传明;中国楹联学会倪进祥、王家安、陈梦石;敦煌书法家协会主席、原敦煌市政协主席边振国;原敦煌市委宣传部部长杨忠仁;酒泉书协主席、著名纪录片导演秦川;敦煌阳关博物馆馆长、敦煌美协主席纪永元;敦煌彩塑非遗传人,“陇原工匠”杜永卫;敦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慧君;敦煌市副市长成兆文;敦煌文联专职副主席赵虎;敦煌市政府办公室主任付虎等都积极参与到了弘扬敦煌诗词文化之中。

萧雨涵先生几度来敦煌,参加敦煌诗词学会活动外,还和学员们交流座谈,讲授格律诗词创作技巧。成兆文先生不论自己多忙,只要是敦煌诗词学会的活动他都一定参加,并亲自写诗文倡导,为大家鼓劲儿。在2019年3月16日在敦煌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区举行的《秋韵敦煌·沙泉诗韵》授书暨敦煌诗词创作基地揭牌仪式上,他动情说:“敦煌以文化闻名天下,文化是由人创作的,文以化人、学以成人是应有之责。诗歌是文化的精华,或者最精炼表达。有人说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我们可以反过来说,在敦煌不热爱诗歌、不写诗歌是有愧于敦煌的。”秦川先生在敦煌公开讲座时,多次提到“敦煌诗词的复兴”,他说:“诗词是敦煌文化的精魂”;而在杜永卫先生的“莫高里工匠村”里处处可见敦煌人自己撰写的对联,在他主编的《当代敦煌》微刊上,还开辟了“拾风诗社”专栏。

在敦煌党河之畔,有一个装修古雅清新的茶社——拾风茶社,这里是敦煌诗词人活动交流的场所。店内有一幅书法“拾起茶香韵,又见汉唐风”。每逢周末,这里常常雅士汇集,品茗谈诗、听琴说韵,很是热闹。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丝绸之路畅通,人类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敦煌成为商旅汇聚、华戎交汇的地方,也成为文人荟萃的圣地。今天,敦煌再一次被世界瞩目,文化人再次汇集于此,敦煌艺术被空前弘扬,而诗词像美丽敦煌身上的一串串精美的珍珠宝石,煜煜生辉;像蕴含其中的神韵,风情万种。

敦煌诗词方兴未艾,正在走向万紫千红。 “诗与远方•如梦敦煌”是一个永久的话题。最后用陈竹松的一首七律诗结尾:

谁吟三叠惊仙语,竟惹飞天舞碧空。

文博丰姿中外异,鸣山丽影古今同。

千年石窟流清韵,万里金沙隐玉虹。

极目边城汉时月,诗潮滚滚大唐风。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