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苍生说人话,不为君王唱赞歌”出自台湾杂文家柏杨的作品《柏杨曰》的序。那么古代有谁当得起这句话呢?
《论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马棚失火了,孔子退朝后,有人向她禀报,孔子急问“伤人乎”,而不问马,这就是典型的“人话”,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以人为本。
春秋战国时期,乐羊作为魏国的将领攻打中山国。当时他的儿子就在中山国内,中山国国君把他的儿子煮成人肉羹送给他吃。乐羊端着肉羹一口气喝完后,便大举进攻,灭了中山国。魏文侯称赞说:“乐羊为了我的国家,竟然吃了自己儿子的肉”、。众大臣随声附和,睹师赞却说:“连自己的儿子都能吃掉的人,还有谁的肉他不敢吃呢?”睹师赞在历史上籍籍无名,但他应该永垂不朽,因为他说了“人话”。
晋惠帝糊涂颟顸,说了不少“鬼话”,譬如那句著名的“何不食肉糜”,但他也说过颇为感人的“人话”。西晋“八王之乱”时,嵇康之子嵇绍随晋惠帝出征。兵败,护驾的群臣兵将纷纷逃命,作鸟兽散。最后,只剩下嵇绍一人,拼死保护晋惠帝,敌方将领冲上来要*嵇绍,已经身中三箭自身尚且难保的晋惠帝竟拉着敌将的手高叫道:“他是忠臣,*不得!”敌将不容分说,一刀砍下嵇绍的脑袋,鲜血溅了晋惠帝一身,晋惠帝当时就昏了过去。后来晋惠帝脱险回朝后,就一直穿着这件满是血污的龙袍不肯脱,大臣们劝他脱下来洗洗,他大嘴一咧就哭起来:“这上面是忠臣嵇侍中的血,千万不能洗呀!”(《水经注》卷九)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曹操一辈子“鬼话”连篇,“宁使我负天下人,不使天下人负我”,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一句,不过,在他临终前的遗嘱里,颇有不少“人话”,可圈可点。他说我这一生,做了很多的事情,有对的也有错的,犯的小错误发的大脾气不值得你们效仿。接着就唠唠叨叨地讲一些家务事,房间里的熏香要用掉,让老婆丫头们继续住在铜雀台,葬礼从简,不要浪费……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政治功劳,没有励志大话,但却是近人情、合人性的“人话”。
“吃人饭不说人话”,是国人骂人较狠的一句。古代圣贤、名流虽然说了很多“人话”,但也说过不少“鬼话”。朱熹就说过“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也是宋儒的发明;“不能流芳百世,宁可遗臭万年”,则是东晋野心家桓温的名言;慈禧老太婆的“宁赠友邦,不与家奴”,更是可恶之极。“鬼话”流毒甚广,害人不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