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故居:一所文学艺术的大学校

茅盾故居:一所文学艺术的大学校

首页角色扮演穿越之陈云修仙传更新时间:2024-07-25

作者在文学巨匠茅盾墓前留影

浙江是出文学大师的地方,从民国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浙江曾先后在中国文坛挺立着鲁迅、郁达夫、茅盾、夏衍这4位大文豪,包括出生在四川的巴金,其实祖籍也是在浙江嘉兴。

除了鲁迅,茅盾也是我崇拜的文学偶像,早年曾读过他的《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文学作品,以致于后来我花了很多稿费去购买他的签名本和信扎,至今珍藏在家中有一大摞。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他早年曾参加“五四”运动,组织文学研究会,后接办《小说月报》,成为倡导现实主义文学的阵地。1930年与鲁迅等组织左翼作家联盟。建国后历任第一任文化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兼《人民文学》主编、中国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说到茅盾的故居,有两个地方。一个是他工作和生活的北京故居,一个是浙江桐乡乌镇他生长的故居。两个故居我都去瞻仰过,在我的心中,他的故居就是一所文学的大学校。

上世纪90年代,我在中国记协《中华新闻报》总编室工作期间,双休日也回不了家,便在北京很多家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里面转,曾去过茅盾在北京的位于东城区交道口南后圆寺胡同13号的故居(茅盾纪念馆)参观。茅盾自1974年12月初由原文化部宿舍迁入这里,直到1981年2月20日进入医院治疗,在这里度过了6年多时光的晚年生活,纪念馆里有许多他工作、创作和生活的用品与作品,从中可以看到茅盾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人生足迹,更是一所与这位文学巨匠有关的文学艺术大学校,参观后受益良多。

我后来在采访浙江省记协主席、《浙江日报》前总编江坪时,他曾跟我讲过当年去北京向茅盾先生约稿的故事,茅盾先生当时身体和视力已经很不好了,深知生命有限的茅盾一般已不出门和见客,全力在家中的书房中写回忆录,但还是挤时间写了《寄语故乡》的约稿,发在《浙江日报》上:事后报社给他寄了50元稿费,他硬是让儿媳陈小曼退回给了报社,这种精神是多么可贵。

我从北京回到杭州在浙江省委统战部工作时,机关工会组织过一次到乌镇参观活动,其中有一项内容就是参观茅盾故居。他的故居在乌镇观前街和新华路交界转角处,是他诞生和度过童年、少年时代的地方。他自1896年7月4日诞生至1910年春离乡求学,在此生活了13个春秋。

据茅盾故居的资料介绍:茅盾8岁时进入乌镇立志小学读书,后转入植材高级小学,成为该校第一班学生。在学校里,茅盾的各门功课都名列前茅,特别是他的作文更是出色。受父母的影响,他12岁时就在会考作文中就写下了“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人生追求,13岁就乘上到湖州的火车,开始了中学生活。有一次上作文课,他写了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志在鸿鹄》。文中写了一只大鸟展翅高飞,在空中翱翔,嘲笑下边仰着脸看却无可奈何的猎人。茅盾借对大鸟形象的描写,可见自己的少年壮志。老师看了作文后写了评语,夸他“将来能为文者”。

1913年夏天,中学毕业后的茅盾以优异的成绩去报考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他自己觉得考得不错,但发榜时竟没有沈德鸿的名字,一时心里有点失望。半个月后,他却意外地收到了北京大学寄来的《入学通知书》,上面写的是“沈德鸣”的名字。他去查报名单时才发现因自己书写潦草,把“鸿”字写得像个“鸣”字了。这件事对他教育深刻,从此以后他无论是做作业还是写信,总是把字写得端端正正,还练出字迹清楚俊秀的楷书,我也收藏了几份。

沈雁冰(茅盾)的全集有38卷之多,而且笔名有98个,其中“茅盾”是他最常用最出名的笔名。我在上中学时就在报上看到过有关茅盾笔名的一个故事:那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被迫隐居在上海,便创作了小说《幻灭》。小说写成后他就赶紧投稿,因为他是革命者,所以许多的报刊社都不敢发表他署真名的文章。这使得他当时内心感到苦闷和矛盾,于是便在《幻灭》手稿上署了“矛盾”的笔名。稿子交到《小说月报》叶圣陶编辑手里,觉得可以发表,但是看了这个笔名认为不妥:首先这是个哲学名词,不像一个人的名字,因没有“矛”字的姓氏,并且在当时白色恐怖的环境下使用这样尖锐的笔名有危险,叶圣陶就自作主张在“矛”字上加了个草头成了“茅盾”,后来这个笔名还替代了沈德鸿的真名。

自抗战爆发后,茅盾虽与家乡有书信联系,但因工作繁忙一直未回故乡。1981年3月27日,他因病在北京逝世。1983年经中央批准修复茅盾故居,1985年7月4日在他诞辰89周年之际,茅盾乌镇故居隆重开放。重修后的茅盾故居仍以前楼下最东一间为大门,门额高悬陈云亲笔题写的“茅盾故居”牌匾。

修缮后的茅盾故居面积有600平方米,坐北朝南,分前后两幢。前幢是茅盾曾祖父沈焕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前后在汉口经商时寄钱回家购置的,内有3间平屋,曾用作茅盾的卧室、书房、会客室等,还有一别致的小庭院。后幢是二层小楼,整个建筑采用我国传统的木构民居形式,简朴无华,这所房屋是用《子夜》稿酬所建。其中有1934年茅盾亲自设计翻修的书斋和手植的天竹、棕榈。故居底层自东至西第一间为大门和通道,第二间为家塾,是当年沈氏子弟就学之处。第三、四间联成一大间,为当年全家的饭堂。楼上自东第一间是茅盾祖父的卧室,第二间是他父母的卧室,他和弟弟沈泽民就诞生在这间房内。第三、四间当年曾是他两位叔祖的卧室。楼上四间自东起依次为茅盾姑母的卧室及茅盾曾祖父母等人的卧室。

茅盾故居建立后曾设7间陈列室,陈列茅盾的150幅照片和反映他的生平及业绩的实物。故居共有茅盾担任国家文化部长的任命书等珍藏品276件,茅盾照片400余张,当代名家的书画200余幅,现已移至立志书院展出。茅盾故居东邻有茅盾母校立志书院,现为茅盾纪念馆,里面收藏和陈列着包括茅盾小学时代作文本在内的大批文物与图片,连同修真观戏台、唐代银杏、昭明书室及典型的水乡古镇风情,融汇成一部生动的研究茅盾活辞典。

在茅盾儿时读过书的立志书院边上,便是茅盾的坟地。整个陵园占地2150平方米,周围被苍松翠柏环抱,依山傍水,视野开阔,融人文气息与自然美景于一体。坟地造型非常有特色,以他的代表作《子夜》的“子”字型来布局;进入坟地有85级石阶,象征着他享年85岁。墓前树立着茅盾的半身铜像,是按照他担任国家文化部长时的影像铸造的。铜像前的黑色的花岗岩石桌是一本书的造型,上面镌刻着茅盾的代表作《子夜》第一章《夕阳》的手迹。笔者在瞻仰后,还站在茅盾的雕塑边合了一张影,以表示对茅盾先生的敬意。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