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晓兰
邱礼涛在香港拍B级片、邪典电影起家,我至今记得《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里黄秋生那冷漠残酷又麻木的神情、一副天生*人狂的模样,这部电影是我记忆中最恐怖的电影之一。
《扫毒2》豆瓣评分不高,但我个人还挺喜欢,主要是因为邱礼涛个人化的邪典趣味在片中的延续,让人瞥见港片犹存的一丝恣意和野性。不论是国产警匪片还是风靡世界的好莱坞动作大片,除了场面扩大、特效升级,如今俱已呈现出创意匮乏的疲态,所以哪怕能呈现出一点点视觉上的新鲜风格,就值得鼓励赞赏。
邱礼涛和《扫毒》的陈木胜导演很不一样,《扫毒》和《扫毒2》的气质也大相径庭。陈木胜操刀过很多警匪大制作,更多呈现的是主流商业大片的既视感。而邱礼涛的《扫毒2》则呈现出暗黑系风格,更凌厉狠辣,重口味。
暴力的呈现是此类警匪片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各种花样繁多的表现手法追根溯底,不外性与暴力这两个看点,邱礼涛在这方面还是有他的独到之处。
首先,禁毒的主题,为视觉刺激的呈现赋予了某种合理性。电影在表现毒品给世界带来的伤害时,触目惊心、针针见血。故事所有的前因后果,所有血淋淋的犯罪,都源于毒品,毒品使人性异化,使家庭破碎,使人流离失所,也将威胁直指城市的下一代。它让人纵情声色,沉溺于*的无边苦海;恶毒的触角所到之处,为繁华的现代都市增添了另一层压抑的末世图景。
邱礼涛一方面向观众展现了他擅长的血腥场景,比如屠宰场里古天乐对人滥设的私刑;另一方面,也尽可能地避免了让血淋淋的镜头直接呈现在银幕上,调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为电影留白,也挑起观众内心的恐怖。比如,赛马场里天哥和地藏对决后,场上胜负已分,地藏不死心,派人对马下黑手。电影用铡刀切雪茄的画面,接转马厩里马的哀鸣加以表现,让人联想到《教父》里的*马场景,表现出地藏的死不服输与不择手段。
但在地藏穷凶极恶的外表之下,电影也试图揭示他内心的矛盾。六年前,陈木胜执导的《扫毒》,凭借古天乐、张家辉、刘青云饰演的三位警员之间的兄弟情,感动了不少观众。《扫毒2》中,邱礼涛并没有像陈木胜一样在义薄云天的兄弟情谊上大作渲染,但兄弟情仍然是埋伏在其中的一条情感暗线。在电影短暂简洁的序幕之后,地藏被驱逐出帮会,比起被砍掉手指,更让他不能释怀的是忍受的屈辱。
有观众调侃这部电影是“刘德华和古天乐两代杨过的对决”。在这里,我倒确实看出了古天乐扮演的地藏身上,那种杨过式的偏执和桀骜不驯——好兄弟天哥你既然不问事件的缘由,那我也决不解释。你既冤枉我,我便将错就错。从此以后,兄弟陌路,我一条道上走到黑,绝不回头。
混黑道,也是有混黑道的信仰和价值准则的。当折了手指的地藏再拜起关公时,他所信奉的“义”字其实已经失落。他的花天酒地、穷凶极恶,都昭示着他内心信仰的破碎,是一个既恐怖又悲剧式的人物。
影片结尾,地藏和天哥正面对峙,到了绝望的末路,终于道出多年来的矛盾和心结。恨通常源于爱,爱得越深,恨得越深。片尾曲的“兄弟不怀疑”,更是直白地唱出了这种情感,把信任摆得很高,把“义”字看得很重。
另一位主要人物,刘德华饰演的余顺天也重义。他摆脱黑道生涯成为富商巨贾,但并没有背弃从小跟随的头目。他对家庭、爱情也非常看重。正是因为这样的出身和个性设置,使得最终复仇的*冲破一切,他成为一名利用自身的巨大财富向城市恶势力展开打击报复的布鲁斯·韦恩式的人物。
本是三方势力的搏斗,但苗侨伟饰演的林sir所代表的警方就显得薄弱,变成了双雄的“天地对决”。天哥也在复仇中走向疯狂,因为他的介入,先是破坏了警方的行动计划,造成卧底等人的死亡;最后一场中环地铁的飙车戏,他更是沦为了和地藏一样的恶徒,为了私欲报复彻底践踏了公共安全,置众多无辜市民的性命于不顾。
这个人物的结局,自然也是毁灭性的。但我想邱礼涛的重点并不在于批判无视法纪、以恶制恶的行为对法治社会造成的伤害。他真正的意愿,还是隐隐构筑起一个任意纵侠的江湖。在至恶之人与至恶毒品面前,警察显得低效,繁杂的程序显得讽刺,相比之下,观众像片中的小女儿一样,在灰色人物的行动中感受到一份快意恩仇的“侠”气——尽管法外之徒肯定都没有好下场。
其实,创作上也是如此。港片无法无天、过火癫狂的时代已经过去,邱礼涛也不再是那个曾经无所顾忌的野小子,但他仍然想在有限的空间里放肆一把。那精心营造起的一份率性与邪气,少而珍贵。比起《扫毒》的过度煽情,我更喜欢这部电影里叙事的高效、剪辑的快速,带着强劲金属感和力度的撞车,和子弹迅捷爽脆的射击,最后那场地铁里毁灭性的交火,视觉上也确实有一定的冲击感。
但它确实也有很多局限与不足。情节简单、格局略小,人物动机也经不起深层推敲。天哥的复仇动机、夫妻间的分分合合如此,地藏亦是如此。地藏转变的心理动机有其合理的一面,沿袭了港式黑帮片中看重的“义”字,但作为无恶不作的黑帮老大,这位反面人物也未免太玻璃心了。给地藏安排这样的内心设定,反而削弱了对他残暴的刻画,使人物有点儿色厉内荏。
尽管在电影中看到了老港片的一些精神气质,但我可不敢高呼“港片回归”。看看电影里“两个杨过,一个杨康”的配置,都是上世纪的遥远故事了。他们仍然拼在一线,叫人看了不禁心疼,还是希望港片里有更多的新面孔。(赵晓兰)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