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三圣人性,应大道天心

感三圣人性,应大道天心

首页角色扮演大道天心更新时间:2024-04-26

感谢up分享关于儒释道的一些同异,个人非常受益!【紫微星每日话题【紫微星如何看待儒佛道三教?三教合一】-哔哩哔哩】 https://b23.tv/Djia7l9 若稍加总结,或许可以将up所说表达如下:

三者本质、根源相同,但各有所重:

儒:重在为人处事,但不能“解玄”;

释:重在洞彻世宇,但“入世”有碍;

道(术):重在“功夫”通天,但“解玄”不如释通明,“入世”不如儒切实。(此处up说到“练出一身本领”,应是偏重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民间“道术”,而不是老子之“道法”,二者有差异)

若有表达不够贴切牌意之处,还请up批评指正[干杯]

笔者欲从“未知生,焉知死”的答问切入来多说一些自己的感悟;或许,更多是从“人、人性”的角度,而不是从“教、法”的角度,是努力去尝试感应三位圣哲的天心。

孔子答弟子:“未知生,焉知死。”非孔子不知“死”,只是任何事情都是因缘而生;在当时春秋动荡、风雨飘摇之际,孔子一腔赤忱,欲展抱负、救黎民,故重在“生”,只叹一路坎坷崎岖。晚年,孔子深入学《易》,韦编三绝,终入道,知生,亦悟死;生死大道皆入《易•十翼》,尤其是《十翼•系辞》。只是因缘至此,只能付诸文字,留待后人参悟并实践了。

老子,早年作为史官也想有所作为,奈何历经了太多沧桑;终参悟天地大道!他理解、欣赏、爱护、提点孔子,亦知世人各有因缘,该经历的都要去经历。老子晚年归隐,在尹喜再三恳请下,方留言五千,一部《老子》,尽述大道,却也惜墨如金,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他清晰了知后人必会曲解,但“道”本身不就是如此吗——只能亲身证、亲身演,而口述文传之“物、相”如何能是“道”?

据曾老讲述,老子出函谷关后,因缘聚合下,向有惑不能解、前来求教的释加牟尼传道。

释伽牟尼:选择投胎即是大费周章。印度的种姓制度让释伽牟尼选择了投胎刹帝利,也就是仅次于婆罗门、但有权有势的高种姓阶级。他示现了:观苦弃乐誓求道,学尽外道终归佛(佛者,觉也);证道后讲法四十九年,首二十一天为大菩萨(高维大智慧者)说《华严》,接着二十年讲“小学”《阿含》、“中学”《方等》,再二十二年讲大乘,后七~八年讲《法华》,汇三乘(小乘之“声闻、缘觉”与大乘之“菩萨”)入一乘,全实无权,最后一昼夜讲《涅槃》。

释伽入世之目的,是为了示现武力及外道不能救世,必须诉诸正法;而当时各大外道遍布印度民间,其多偏重“术”,偏重“求不死”,而且有不少都在走极端,不符合人性。释伽牟尼舍弃王权荣华,以身证道,再入世传法;首先端正人们的思想,从做人之“道德仁义”入手,再一步步深入“玄”。

四十九年心血,所成之文字经典浩浩汤汤,再加上三维人类根本无从领悟的丰盛《华严》,虽释伽最后强调“我未曾说一法”,但绵绵两千余载,悠悠岁月蹉跎,古今之人大都一头扎入文字法理,绵延开来的法门、宗派无数——虽定有不少高人参得“未曾说一法”之真谛,领悟无上玄机,证得一身本领,也在潇洒入世,拿捏风云,福泽苍生;但,乏天时地利人和,屈指可数的力量如何能“撼天动地”?

万法本无法,法法皆归源;无中生有处,虚极生明时!

不论是何法,这些圣哲伟人们都已经精彩地完成了他们的人生使命;命运的车轮行驶至前,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代,也是属于我们的课题——

我们该如何领悟“三教及众圣贤之教诲”济渡苍生的人性光辉,和通天彻地的神性玄机?该如何发现并清晰认识自己的人生使命?该如何踏上履行使命,而不是耽于尘俗、随波逐流的天人合一之路?

与君共思、共勉!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