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日报
图集
市民普遍反映“不会用、不敢用” 设施迟迟无法推广
“急救神器”AED离我们还有多远?
“AED?这是什么?我没听过。”
“我只在急救课上用过AED,如果在现实生活中碰到,我应该不敢用。”
你知道AED吗?9月12日是世界急救日,日前记者在广州街头随机采访了多名市民,大部分人不知道AED是什么,而知道的人普遍反映“不会用、不敢用”。
目前,在广州市243个应急站里,根据人流和区域特点,选择部分站点共配备了83台AED设施。记者了解到,因为AED价格昂贵,大部分AED设施由所在的场所管理,出于怕被偷等考虑,配置点选择上锁的不在少数。
作为“急救神器”,AED为何走不进公众视野,面临的投放难、推广难、管理难等问题如何解决?
每一年,我国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人,相当于每天有约1500人因心源性猝死离世。不少专家呼吁,希望政府加大投入力度,让AED成为像灭火器一样的公共基础设施,同时推广急救培训,让更多人“会用、敢用”。
投放之难
设备上万元,维护成本高
每购入一台AED设备需要花费2万-3万元,每两到三年需要更换一次电池,这其中还有检修和维护成本。
2019年1月27日,在广东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委员通道”上,省政协委员、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主任丁邦晗带上了一台AED。
丁邦晗指出,当前,广东省公共场所AED的配置率极低。建议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配置AED,比如机场、汽车站、火车站、地铁站点以及体育馆、图书馆、大型购物场所、学校、大型社区等固定配置AED;在大型会议、运动赛事时期流动配置AED。
AED是“自动体外除颤器”的简称,可以自动分析心脏骤停患者的心律,可在需要除颤时自动充电,并指导施救者按下电击键给予患者电击。机器启动后有语音引导,操作简单,被称为“急救神器”。
此前,广州、深圳等城市已经进行了部分AED的投放。2017年,广州市红十字会、广州市旅游局以及广州市应急协会三方合作,在正佳广场、北京路步行街、花城广场、广州塔、白云国际机场等8个旅游信息咨询站点分别投放了AED设施,标志着在广州市公共场所配置AED的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同年,深圳也开启了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配备AED计划。
“2017年主要是试点投放,先探索一种可行模式,若要长期大量投放,我们并没有足够的经费。”广州市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部长陈文耀介绍,每购入一台AED设备需要花费2万-3万元,每两到三年需要更换一次电池,这其中还有检修和维护成本。正常的AED只要使用一次,就要重新更换电极贴片,而电极贴片的费用也要上千元。
投入和维护成本较高,使得AED设施的配置始终停留在试点层面,无法进入正式推广阶段,谁来出资、怎样维护成为现实问题。
广东省应急协会副会长陈锐彬介绍,广东省应急协会结合智慧共享应急站项目投放AED设施,目前在广州市243个应急站里,根据人流和区域特点,选择部分站点共配备了83台AED设施,资金全部由协会会长单位承担,但也无法大量推广。如果按国际上每10万人有100台的标准,广州起码要配备22000台AED。
2019年广州市政协一份《关于大力推进广州市公共急救体系建设的提案》指出,当时广州公共场所的AED设施数量不足百台。目前广州市公共场所的AED设施普及率较低,且地铁、公交站点等人流密集处尚未安装,整体数量上远远不够。
管理之谜
“急救神器”为何成摆设?
“没有人告知,也没有人培训。”在广州越秀区某商场,服务前台的工作人员几乎忘了角落里还有一台AED。
已经投放的AED,管理情况如何?记者走访了广州部分配置了AED的场所。
在广州越秀区某商场,记者询问服务前台的工作人员商场是否配备AED设施,该工作人员表示“不知道”。随后,记者发现,在其身后被桌子遮挡的角落里,就有一台AED设施。装着AED的箱子已经上锁,并落满了灰尘。工作人员回应:“没有人告知,也没有人培训。”
目前,大部分AED设施由所在的场所管理,因为AED价格昂贵,出于怕被偷等考虑,配置点选择上锁的不在少数。也有的配置点将AED放置在旅游信息咨询中心等场地。记者走访了部分此类配置点发现,咨询中心每天开放时间为10:00至21:00,若该场所下班锁门后发生紧急情况,市民则无法取用,AED难以发挥作用。
在实地走访中,也有市民向记者反映,希望AED设施可以像地铁标志一样,在公共场合设置醒目的标志。当处于危急情况下时,人们的第一反应便是环顾四周,若AED有明显的标志与清晰的指引,可以节省寻找的时间,从而为生命救援争取更多时间。
目前,如“救命地图”等一些小程序提供查找AED设施的信息,但完整度和准确性难以保障。记者根据“救命地图”的标识,查询到广州北京路附近的AED设施存放在“北京路文化旅游区游客中心”,但当记者赶到此地时,发现该处正在装修,且看不到AED的身影。
大数据时代,此类地图工具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如去年10月,深圳市急救中心联合“腾讯地图”发布了覆盖全城、一键可查的深圳“AED地图”。市民只需点击选择距离最近的那台AED,根据导航提示即可立刻前往设置点取出。公共场所存放的每一台AED,都与深圳市急救中心的控制台相连接,只要其中一台AED被移动、启动除颤,深圳市急救中心都能及时收到信息。
“管理上,政府可以加大监管力度,公众也要提高意识。”陈文耀说,“大家保护好、使用好每一台AED,才能让它更好地发挥作用。”
推广之艰
公众急救知识有待加强
业内人士称,愿意接受培训的人越来越多,但总体来看,应急救护知识普及还是比较缓慢,没有形成社会潮流。
AED虽然操作简单,但了解正确的操作时机和配套的急救方法,仍是推广的一道坎。
“黄金抢救的3-5分钟,专业的医务人员除非是巧遇,否则无法在那么短的时间赶到现场急救,因此现场的目击者是否掌握急救技能,往往成为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医学副主任医师王西富说,心脏骤停发生之后,最需要进行紧急的心肺复苏和电除颤,4分钟之内抢救成功率可达50%。但是,并非所有晕倒的人都适用AED。
王西富介绍,急救者要先判断对方是否有反应和呼吸。没有反应且没有呼吸或仅有濒死喘息的人,才适用AED。贴上电极片后,AED会自行判断,如果是室颤,AED会自动充电并指导施救者进行除颤;但如果急救者判断错了,给一个昏迷但仍有心跳的人使用了AED,AED经过心律分析后会判断无需电击,也不会充电和放电。
“错误的急救方式,有可能给对方带来二次伤害。”王西富在急救科普方面还有另一个“大咖”身份——“急诊夜鹰”,他时常针对网上的急救误区进行科普,“像倒挂救溺水者、给昏迷者掐人中、给癫痫发作的患者嘴里塞东西防止舌咬伤等,都是错误的做法。”
王西富所在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致力于推广急救知识,近日该院急救科普基地揭牌,同时成立急救科普志愿服务队。在广州,广州市红十字会等组织也大力推动急救培训。
“红十字会通过举办公益讲座、开办培训班,在企事业单位、各个社区和农村地区推广应急救护知识,并培训如何使用AED设备。”陈文耀谈到,截至目前,广州市已有49万人次参加红十字会的救护培训,达到广州市户籍人口的5.26%。
广东省应急协会近几年组织应急救护培训已接近6万人次,其中接受AED培训的超过3万人次。陈锐彬认为,愿意接受培训的人越来越多,这种趋势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公众安全意识在提升,“但总体来讲,应急救护知识普及还是比较缓慢,还没有形成一种社会潮流。”
除了要补急救知识的“短板”,让救助者没有“后顾之忧”也是需要提升的地方。根据《民法典》(2020)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但不少受访市民表示,就算不用承担民事责任,现实中如果出现救助不当带来的损害,可能要承受来自遇难者家属和舆论的指责。当然,这其中与其说是法律问题,不如说是一个技术问题,大力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让更多的民众会救、敢救、能救才是关键。
“法律原则上鼓励公民见义勇为,但不鼓励不具备相关知识的公民参与需要操作的救援行动。”律师王嫩妹表示,施救者仍有谨慎注意的义务,避免给伤者带来进一步的伤害。
发展期待
成为一种公共基础设施
“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鼓励有影响力和专业度高的协会组织及企业资本积极参与,共同推动AED的普及。”
近年来,完善公共急救服务能力已被写入我国的各级规划或条例。《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取得急救培训证书的人员比例分别提高到1%和3%以上,按照师生1∶50的比例对中小学教职人员进行急救员公益培训。完善公共场所急救设施设备配备标准,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机场、车站、港口客运站、大型商场、电影院等人员密集场所配备急救药品、器材和设施,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2018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急救条例》第三节“社会急救”第四十六条明确:市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制定机场、地铁车站、火车站、汽车客运站、客运码头、口岸等公共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等医疗急救设备和器材规划,经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深圳还先后出台了《深圳市2017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深圳市“十三五”AED配置使用实施方案》等文件。从2018年起,在全市各大公共场所、人流密集区域安装AED,被纳入深圳市政府民生实事“菜单”,政府负责兜底保障。预计到2020年底,深圳将完成5000台AED采购及安装,未来争取用10年的时间达到每10万人口配备100台AED的国际标准。
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AED的投放量更大。资料显示,目前美国AED的数量已经超过100万台,平均每10万人有317台。日本自2004年开始配置并推广AED,目前全国大约有60万台,平均每10万人约有235台。
“在日本,走几分钟就能看到一台AED,很多AED就放在无人售卖机的中间位置”,陈锐彬介绍,“虽然使用AED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但通过将其摆放在公众经常能看到的地方,能不断强化公众对它的印象,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应急安全意识。”
王西富认为,AED要想在广州大面积铺开,必须要有政府的强力推动。广州也在不断努力,但这个过程需要时间。陈文耀则希望,AED未来能够成为像灭火器这样的公共基础设施,有专门的经费和机构做好投放和维护,各个组织和团体也配合做好急救培训的推广。
广州市人大代表雷建威在今年广州“两会”提出建议,希望把在广州范围内购置和配备相当数量的AED设施,列入2021年广州市政府的民生实事之中。陈锐彬也认为,广州目前大部分AED投放都来自于公益组织、企业或个人捐赠,但只有政府统一部署、统一推进,才能大范围将AED铺设开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希望政府通过立法的形式,确立AED作为一种公共基础设施的地位,就像消防设施一样。”
陈锐彬认为,AED的普及除了要靠立法,更要靠人大、政协、政府各级部门以及社会多方共同努力,要建立以财政出资购买与鼓励社会参与的有效机制,“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鼓励有影响力和专业度高的协会组织及企业资本积极参与,共同推动AED的普及。”(见习记者 刘珊 梁洁 刘明 记者 朱晓枫 李秀婷)(陈燕明、辜继漫、戴弯弯、郑少锋、许舒智、彭骏、袁梦、袁园、胡竣升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 赵文涵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