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弼,字彦国。河南府人。宋代河南府是今天的洛阳,清代以前说河南,都是指洛阳。民国时候的河南大帅府,就设在洛阳。洛阳又是大宋的西京,名门望族致仕养老的地方。北宋早期的宰相如赵普、吕蒙正、张齐贤,后来的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致仕以后,都在洛阳养老。民国时期的天津与洛阳类似,民国大员下野,很多会去天津养老。
富弼少年有才名,在吕蒙正家里长大,与吕家子弟一同在吕家书院读书。进士及第后,更是受到政坛、文坛名流们的赏识。会试之前,文坛名宿穆修对他说:“进士不足以尽子之才,当以大科名世。”会试进士落第,富弼想着到耀州投奔一位前辈。走到陕州,开封府尹范仲淹派人追他回来,“有旨以大科取士,可亟还。”
回到京城,参见范仲淹,“辞以未尝为此学。”范仲淹说:“已同诸公荐君矣。又为君辟一室,皆大科文字,正可往就馆。”已经跟几位大臣推荐你了,也为你准备好了一间屋子,屋子里都是大科的范文,赶紧准备吧。
案:宋代取士有三个通道:1、科举考试;2、制举考试;3、恩科考试。科举考试为正科,从秀才逐级考上来,殿试后录取为进士;制举考试为大科,也称特科,皇帝亲自出题,选取特殊才能者,如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等;恩科是那些在省试、殿试中屡试不第者,年事已高,皇帝再给机会单独考试,考中者赐同进士出身。富弼属于有特殊才能的治世能臣,所以当世重臣多予推荐。
当时参知政事晏殊家的女儿到了婚嫁年龄,委托范仲淹给选女婿。范仲淹说,选女婿我可不敢说,要是选拔国士,富某是不二人选。晏殊见了富弼,“大爱重之,遂议婚。”富弼喜上加喜,又以贤良方正科登第。俗话说: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人生乐事一下子占了俩。
进入仕途之后,富弼以直言擅谏闻名,先为谏官,后擢为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堂吏有伪造僧侣度牒者,开封府不敢治罪,富弼上报执政,把堂吏下了大狱。堂吏是中书省的办事吏员,属于中直干部,开封府轻易不敢得罪。因为没有直接上报宰相,因此得罪了吕夷简。适逢契丹辽国因边界旧事驻兵边境,来势汹汹,满朝大臣以为“不测之虏”,无人敢去交涉,吕夷简就派富弼前去。欧阳修当时同在谏院知制诰,上书为富弼打抱不平,认为这跟唐代卢杞派颜真卿出使叛将李希烈一样,是让富弼去送死,肯定回不来。吕夷简扣住欧阳修的谏书不报,富弼慷慨赴边。
富弼在吕蒙正家长大,与吕家子弟一起读书;吕夷简是吕蒙正的侄子,按说二人应为通家友好才对。可是富弼初入京城,即得到范仲淹的赏识与举荐,没有投靠吕夷简;吕夷简与范仲淹因为废郭皇后的事结怨很深,此次堂吏治罪又不预先报告吕夷简,导致吕夷简对富弼十分不满。官场争斗,有些事情很微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