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靖康
2.1 金兵借口张觉事件,大举向南进犯,燕云十六州在北宋的手里面一年多还没捂热的,就又丢了。
平心而论,宋金合约里面不得私自招降纳叛辽国人马,张觉事件,宋朝做得确实不地道,但是金国自己招降纳叛的时候也没跟宋朝商量呀。
谁是谁非已经不重要了,金兵已经兵临城下到达东京汴梁了。
人心惶惶之下,李纲站了出来,他向宋徽宗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要求,禅位给皇太子。
皇帝是现成的,宋徽宗的长子赵桓已经当了10年太子了,宋徽宗手写了一张纸上书“皇太子可即皇帝位”,内侍手捧这随意写就的诏书去找赵桓,胆小懦弱的赵桓认为是老爹让他去做替罪羊,做亡国之君,哭着死活就不肯进宫接替皇帝位。
为了皇帝的宝座,血流成河,兄弟反目父子成仇,赵桓哭着不想做,逼着他做也是独一份了。
赵桓当皇帝也不是说非他不可的。
更想当皇帝的还有三弟郓王赵楷,相比于木讷寡言的赵桓,赵楷更得宋徽宗的喜欢。
郓王记忆力惊人,他曾经就来一座寺庙,看了一下寺庙里的一两百字碑文,回去就可以把碑文一字不差默写出来,他爱好书法,绘画这方面很像他爹宋徽宗。
他还以平民的身份参加科举考试,竟然一举夺魁,宋徽宗得知以后害怕别人说闲话,就把他的名次往后移了一下。
赵楷的母亲王贵妃一直深受宋徽宗的宠爱,在皇帝面前能够替他说上话,他的同母兄弟包括徐王赵棣四五个,都是正当壮年,都能帮上忙。
皇太子赵桓为人深居简出,总是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朝中的大臣无论忠奸,都不和他们结交熟络,无论是掌军权的童贯,还是掌相权的蔡家,还是希望赵楷能当上皇帝。
郓王赵楷还掌握着皇城司,皇城司不仅负责皇宫安全,掌握着禁宫出入,还是北宋朝廷的情报主管部门。
如果换成李世民,只怕又是一次玄武门兵变。
赵凯得知皇帝老子发诏书,准备禅位给大哥赵桓,听说赵桓拒不进宫奉诏,于是带领了自己的亲属七八人,夜闯皇宫。
没错,他没有做任何的准备,就这么去夜闯皇宫,他虽然说挂名静安军节度使,宋朝为了防范将军政变,调兵权和养兵是分开的。
兵部枢密院有调兵权,但手中无兵,各路将军手中有兵,但是没有调兵权。
没有兵权的赵楷独自夜闯皇宫,要想做什么没有人知道。
他是皇城司负责人,很容易就进入皇宫,但是宋徽宗就是不肯见他,在最后一道门前,他再也进不去了。
东宫太子赵桓依旧在哭泣,他身边也围拢了一批,希望他当上皇帝的谋士,谋士们告诉赵桓,三弟郓王赵楷深夜夜闯皇宫。
赵桓不为所动,身边的人又进一步提醒,如果郓王当上皇帝,前太子可以处之?
古往今来,凡是争位失败的,不管你是有心还是无心,没有一个好下场。
赵桓马上不再哭泣,立即决定进宫继位,郓王赵楷,再也没有任何机会了,整个大宋也不会有逆天改命的任何机会了。
2.2 靖康二年,金兵攻破汴梁,北宋灭亡,花石纲堆积成的庚岳皇家园林里面养着的珍禽异兽仙鹤梅鹿,都被野蛮的金兵烤着吃了。
当然更惨的赵宋皇室,被押解着北迁苦寒之地五国城,开封城的百姓焚香过头顶,跪在沿岸哭喊着送别,绵延数十里。
到了河北之时,押解宋徽宗一行人的队伍,停在一个桑树园里面休息,秋冬时节叶枯枝干,桑树下面掉落了一些已经半*桑葚儿。
宋徽宗有些饿了,低头去捡那些沾了土的桑葚儿放到嘴里面充饥,桑葚*还是会染色的,把他的花白胡子都染成了紫色。
一国之君,落得如此下场,押解的金兵看他如此狼狈,不由哈哈大笑。
忍无可忍的宋徽宗第14子徐王赵棣年轻气盛,站出来痛骂宋徽宗宋钦宗父兄,若非你们无能昏庸胆小如鼠,我大宋江山怎会丢失,我们怎会落到如此下场?
面对儿子(兄弟)的指责,徽钦二帝面如土色一个字也辩驳不得。
他的痛骂也包括了金兵女真,几个金兵上前制止他,赵棣反手抢了一把刀,砍死了一名金兵,金兵一拥而上,将他乱刀砍死。
宋徽宗亲眼看着儿子如此悲惨被*,掩面相救不得,只是请求金人把他好好安葬。
金人找了一个马槽,把赵棣放入其中,马槽窄小赵棣身形高大,金人把他硬塞进去,找了一块石板盖上。
朔风猎猎,一路向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