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1:
某天,你在逛商场的时候,发现一双心仪已久的鞋子竟然正在打折。这双鞋子并不便宜,而且折扣力度不小,于是你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第二天,你就穿着这双鞋去上班,到了下班的时候,你的脚就开始疼。于是你决定让脚休息一下,几天后你又穿着这双鞋去上班,结果没到中午脚又开始疼。
你觉得很郁闷,要不是因为这双鞋那么贵,也许你早就把它丢掉了。可是没过几天,你又穿上了这双鞋,尽管你的脚仍然不舒服......
场景2:
你花了7000元买了一张羽毛球场的年票,每周你都会去打两场羽毛球。没过多久,你感觉膝盖的位置时不时就会疼,打球的时候疼得更厉害。因为你不想浪费年票钱,那毕竟是你半个多月的工资,于是你又坚持打了两个月。直到膝盖痛得再也无法忍受,医生告诉你,你得了滑膜炎,你才停止去打羽毛球。
场景3:
在隔壁城市将有一场你很喜欢的演出,你花了大价钱终于买到了一张票,为此你还付给黄牛200元。不幸的是,演出那天突然下起了20年不遇的大暴雨,而你如果开车到演出地点需要至少一个半小时。面对着连对面建筑物都看不清的暴雨,你觉得既然买了这么贵的票,还是应该冒雨前往。
场景4:
有一家公司的老板,两年前给A项目投了5000万的资金。两年过去了,A项目由于耽误了工期,预计收益与当初相比已经大打折扣,如果想实现这个项目的最初目标,还需要再投8000万。同时,有一个新的B项目,经过测算这个项目的收益要好于A项目,这位老板会如何选择?结果果,他把钱投给了A项目。
场景5:
以前,看到下面这类消息总是不太理解:有些妹纸明明心地善良,知书达礼,在面对渣男的时候,却总是缺少理智。甚至,在屡遭渣男欺骗以后,哪怕口口声声说要分开,只要渣男苦苦哀求,就又会回心转意。后来我明白了,不是妹纸不理性,而是在渣男的身上投入了太多的感情、时间、精力和金钱。
任何人,在一件事情上投入越多,就会越难以割舍。毕竟,损失厌恶效应的存在,让这样的割舍太痛苦。为了避免这种割舍的痛苦,就会自欺欺人地产生一种再投入一些就能收回成本的幻想,结果就是投入越多越难以割舍,越难以割舍就投入越多。
看起来是一遇渣男误终身,实际上都是因为“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如果钱已经花了,并且无法收回,这些钱就是沉没成本,或者也可以叫做消失的成本。沉没成本不仅是金钱,还包括时间、情感和精力等其他资源。
从理性的角度看,过去已经发生的成本,不应该成为未来决策的影响因素,事实却是,很多人在做决策的时候反而时常依据沉没成本。不合脚的鞋子舍不得扔,膝盖疼却要继续打羽毛球,下暴雨还要开车看演出,明明项目没有前景却还要持续投入,都是因为心痛那些已经花掉的钱。这种行为有一个正式的名字——沉没成本谬误(sunk cost fallacy)。
理解沉没成本,不只是为了找到产生那些非理性行为的原因,更重要的,我们要学会不依据沉没成本而影响对未来的决策。不过,既然是非理性的行为,想一下子完全摆脱沉没成本的影响并不现实,但是,至少可以让自己有一个改善的方向。
以后再遇到类似上面的场景时,不管你想做出什么决策,都应该在心里保有一些理性:不合脚的鞋子就应该扔掉,买错鞋子既然已经伤了钱包,就不要再伤脚了;膝盖疼就应该停止打羽毛球,要是膝盖再受伤,那亏的就不只是钱;大暴雨就不要开车看演出,花钱事小,风险事大;项目没前景就不要再投入,亏钱是很痛苦,及时止损至少不会增加亏损和痛苦;一遇渣男就要立刻转身,森林里不是只有一棵歪脖树,就算生命的浪费不可避免,至少也应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股民为什么爱割肉?很多股民,估计都有割肉的经历。账面上一旦出现亏损,立马慌了神,然后内心就会出现痛苦。如果有些股民的痛苦阈值再低一点,可能就会在亏损状态下卖出了。事实上,即使痛苦阈值很高的人,也依然无法抵抗股市下跌和盘整给人带来的绵绵痛苦,这种感受有一个专门的说法——“钝刀子割肉”。这种感觉有多痛,体会一下这个词就知道了。
抛开炒股的技术细节不说,导致股民割肉最主要的心理原因,就是我们之前介绍过的损失厌恶——相对于收益带来的快乐,人们更加厌恶损失带来的痛苦。简单说就是,宁可承担金钱的损失,也不愿意承受内心的痛苦。由于损失厌恶是人类的基本心理特征,所以我猜所有炒股的人都有过因为损失厌恶而割肉的经历,包括各位投资大师。当然,大师之所以是大师,就是因为他们虽然割过肉,但是不会反复割肉。
亏钱对心理造成的痛苦,与你手里的股票没有关系。不论是听小道消息知道的小乱差,还是腾讯或茅台,只要账面出现亏损,就会无差别地产生痛苦。当然,割肉的时候也会无差别地割肉,这就是为什么有很多人会在茅台上亏钱的原因。
如果能够冷静思考,我们就会明白,持有小乱差和茅台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如果你持有的是优质股票,股价在下跌过后还会涨回来,也就是所谓的亏点时间不会亏钱,春节后那一波白马股的集体大幅回调,有些股票又创出新高了。但是,如果持有是消息股或者中石油,那回调就有可能一调不回头了。
股民为什么喜欢死守烂股票?股市里还有一种现象,就是不少股民喜欢死守着一些烂股票,而且一守就是好多年,甚至有钱的时候还会加仓。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上,我们会觉得这种行为不理性,不过这种现象却普遍存在。究其原因,就是沉没成本惹的祸。
起初,沉没成本只是金钱,毕竟,能买烂股票的通常都是听小道消息的。否则的话,几千只股票你怎么会知道这一只呢?不信咱们做个小实验,给你十分钟时间把你能想起来的上市公司写下来,在不查资料的情况下如果你能写出50只股票就算你厉害。事实上,股民们耳熟能详的股票可能都不会超过20只,而且基本上都是各个行业的龙头。
在你持有这些烂股票的过程中,你的沉没成本就不仅是金钱了,还包括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因为你会查阅这只股票的相关资料,毕竟,很多听消息炒股的朋友们,不仅不知道这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和经营管理,恐怕连人家的主营业务甚至注册地在哪里都不知道。当你对这家公司了解更多的时候,你就会为自己的死守行为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毕竟,射箭想射中10环不容易,射完箭再画靶还是很容易的。
然后,随着你在这只烂股票上投入的资源越来越多,你付出的沉没成本也越来越大。根据沉没成本影响未来决策的特点,你就越来越舍不得卖出这只股票,于是你就死守着这只烂股票,开始了投入越多就会投入更多的恶性循环。虽然价值投资需要长期持有,但是只有长期持有并不算是价值投资,因为价值投资的本质是能够创造价值,时间只是实现价值创造的工具之一。
事实上,死守烂股票就像遇到渣男的妹纸,一不小心误终身!
巴菲特说过:“一个百万富翁*的最好方法就是,听小道消息并据此买卖股票。”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投资者,要从拒绝小道消息开始。
事实上,如果你真的走进价值投资的方向,就既不存在割肉,也不需要死守。因为你在买入的时候就已经清晰地知道,你到底想要什么,未来会面对什么,以及最终你能得到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