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郭敬明终于输给这史诗级烂片

2.8,郭敬明终于输给这史诗级烂片

首页角色扮演毒液传奇bt官方版更新时间:2024-06-03

去年年底,Sir写过一个《好莱坞报道者》出的2010世代十大最强烂片片单。

每一部都是众星云集、齐心协力,拍出一个天雷滚滚!

但,评论区却有人提前预知——

2020,冠军已被内定。


是的,这位尚未加冕的新人王,就是——

《猫》

Cats


彼时资源未出,这部大烂片的威力已扬名海内外。

烂番茄新鲜度低至20%,imbd评分2.8(是的,是十分制)。

什么概念?

要知道,郭导名作《小时代》都获得了3.1的“高分”。




影评人纷纷露出闪着毒液的獠牙。

《卫报》:它将成为几代人的噩梦


《地铁报》:上一次出现对猫这么惨绝人寰的事情,还得追溯到狗的出现


甚至,《英国标准晚报》把它和反人类巨制《人体蜈蚣》相提并论,称两者骇人听闻的程度上并驾齐驱。


当然,还有这段最经典的吐槽:

“曾经,我知道自己不那么爱猫。但看完《猫》,我如今甚至不再喜欢电影了。”


作为影迷,不仅要攀登好片之巅,更要深入烂片的海底。

所以,Sir还是第一时间观看了这部电影。

看之前,Sir想的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看之后,感慨变成了:

有时候,猫比老虎更吓人。


改编自同名音乐剧,《猫》的终极原罪,就在于那个匪夷所思的闪念——

让我们做个CGI真人/猫版吧!

制作人算盘打得啪啪响:

猫,当今互联网上最受欢迎的动物,举手投足就能俘获一众猫奴的芳心。比狗、鹿和狮子,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然后,我们再请来一班明星,谁大牌请谁。

从泰勒·斯威夫特,到伊恩·麦克莱恩、朱迪·丹琪,涵盖老中青三代,个个唱跳演俱佳,扫射全年龄段粉丝群体。

就这么拍一部片子,能不红才叫见鬼!

结果——

真见鬼了。

看完电影,Sir一直在思考:为什么这么大的一个好莱坞专业团队,没有人从一开始就指出这想法很不靠谱呢???

我们喜欢的猫,是这样的:

毛茸茸的小圆脸,短短的四肢。


我们喜欢的明星,是这样的:

花容月貌,光彩照人。


诶,好像有奇怪的东西混进去了……

但在电影中,这两者的合体……

为什么是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 朱迪·丹琪都八十多了能不能放过她老人家啊啊啊啊啊!

甚至是这样的!


这种穿帮镜头在最初上映时并不鲜见,因为导演自己承认,特效工作一直赶工到了上映前的最后一天

也因为穿帮太多,甚至在公映期间,制作团队就出了一版修改版,只为了擦屁股打补丁……

顶着一个半猫半人的头,浑身是毛。短短的、引发萌感的猫身被无限拉长,变幻出人类的长手长腿,怎么看怎么别扭。

相较于“母猫”堂而皇之露出的胸部,Sir的目光完全被后方壁炉上的两只“猫”吸引。

这tm异形吗????


关键是,他们还特别喜欢聚众跳舞。

比起野猫聚集群,更像邪教诞生地。

歪,妖妖灵吗?


……看着都有《阴风阵阵》内味儿了。


你们不要过来啊啊啊啊啊啊啊!


如此另类先锋的造型,在影片开启第一秒就暗示了《猫》的野心——

打通人猫两界的基因壁垒。

观影中的每分每秒,《猫》都在反复地践踏你的认知。

你觉得他们是动物?不对。

是人?更不对。

如果是猫,为什么他们还穿着衣服?


而且有的穿,有的不穿?


一个全裸,一个半裸,你们在一起有没有感觉羞羞的……

最绝的是,有的看似没穿,其实是穿了一件又一件?

……你你你,一只猫,穿猫皮大衣,是不是太不像话了?


如果是人,为什么他们有的穿着鞋子走动?


有的却动不动就在地上乱爬?


为什么有时候和人差不多大。


在下一个镜头里,却小得像只猫?


这种似猫非猫的猫人设定在舞台上站得住脚,是因为观看舞台剧时,人们接受舞台上的假定原则。就如同京剧时常用兜几个圈来象征穿过千山万水,没人觉得这出了问题。但在银幕上,没有人会接受这套规则。

这是必须得承认的一点——

媒介和媒介之间,视听法则互不相通。当你选择改编,必然要进行变通。

但制作团队没有。

于是,当猫人形态通过CGI落成实体,就几乎产生“恐怖谷”效应

——它们太像人了,但偏偏又有很多特征,提醒你它们不是人。

让事情变本加厉的是,这群变异“猫人”丝毫察觉不到自己有什么不对。

他们觉得自己就是猫,天真浪漫可爱不受伦理道德限制解放天性的小猫咪!

于是……

更魔幻的画面出现了——

猫打滚是萌,他们打滚真地想让他们滚。

猫挠痒痒是干净,他们挠痒痒却挠出了猥琐巅峰。



野猫吃垃圾,他们就也要吃垃圾。

嗯!真好吃!真够味!我最喜欢吃垃圾!



不过看到以下的画面,你会立马觉得吃垃圾真的也没什么——

因为猫吃蟑螂(?),他们也要吃蟑螂!

一口一个嘎嘣脆!


对,你没看错。

在《猫》的设定里,不仅猫是人!

这爬满桌子、蛋糕的蟑螂大军,通通都是人!

Sir提醒你们注意:

现在向我们走来的,是“蟑螂人”方阵。

他们昂首阔步,走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即使自己分分钟会被猫吃掉,脸上也还是始终洋溢着喜不自胜的笑容。


和“蟑螂人”比较过后,是不是觉得“老鼠人”已经激不起你心中的丝毫涟漪了?


Sir敢说,这个汇集了“猫人”、“老鼠人”、“蟑螂人”,以及“猫人”狂吃“蟑螂人”的场景,是世界全年龄院线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邪典先锋实验。

毕竟现在你只是在手机上观看这几帧gif,而院线的观众则是在缺乏心理建设的情况下,冷不防地被大银幕上的“蟑螂人”大军淋了满头满身。

《猫》,真有你的!


平心而论,《猫》虽然是一部注定载入影视的烂片。

但它还是烂出水平,烂出风格。

就说演技。

主演们真不是来混日子赚快钱的。

参演的这些演员都很敬业,也很专业。唱得动听,跳得卖力。

因为他们,Sir甚至觉得,《猫》创造了一种划时代的视听语言: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闭上眼,你进入了听觉的天堂——

但睁开眼,你就堕入了视觉的地狱——

一只人脸猫在你眼前唱歌,唱着唱着还流出一行清澈的鼻涕。


看局部,你觉得精彩。

多么灵动的步伐!


但切全景,你就进入噩梦——

这帮子邪教怎么又来了?!


说完了混乱的逻辑和骇人听闻的拟人化,Sir原本应该讨论电影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剧情。

但Sir实在觉得无话可说。

《猫》根本没有剧情。

你几乎可以把它概括成,猫届的一次歌舞才艺展示大赛:

全程就是,猫们吟唱着一首歌,接着另一首歌,接着另一首歌,接着另一首歌,接着另一首歌……

110分钟的片长,台词片段加起来,不超10分钟。

毕竟,原本《猫》是音乐剧。即使你不是这部剧的剧迷,也必然听过这几个著名的唱段。音乐、舞蹈、童话的设定放在音乐剧里,如鱼得水。

但当音乐剧搬上大银幕变成歌舞片,剧情的极度简单化就很快让歌舞的形式显得枯燥、乏味。

实际上,《猫》的“幕后指使”绝不是个混子。

导演汤姆·霍伯,导过《丹麦女孩》《国王的演讲》。

而原本,最让人对他导演《猫》产生信心的,是他制作《悲惨世界》电影版的经历,豆瓣评分8.6。

但《悲惨世界》和《猫》,在情节性和改编方式上,几乎是两个极端。

虽然都经历了“文学-舞台-银幕”的改编轨迹,《悲惨世界》的原著长达八十四万字,在内容上更包括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几十年的历史,写尽了男主人公冉阿让传奇曲折的一生。

人物上,则从逃犯、妓女,到警察、主教,几乎涵盖了社会的三教九流。




这样一部内容丰富、卷帙浩繁的文学巨著,要搬上舞台走上银幕,实际上要做的是减法

唯有如此,才能提炼出最能打动观众的那枚核。

汤姆·霍伯当时大胆地决定,把电影中所有的台词都改成唱腔。也正是因为故事曲折丰富、起承转合,即使是非音乐剧喜爱者,也能剧情被紧紧地吸引,由着心情随着音乐跌宕起伏。


但,灵感起源于一首诗的《猫》,向来不是一部以剧情取胜的作品。

它动人的地方在于猫生百态,就在于那种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童话式的精神。

用文学手法来说,猫做的不是叙述,而更多是抒情。

于是面对影视改编,《猫》恰恰要与悲惨世界反其道而行之——不做减法,做加法

但曾经给我们带来惊喜的汤姆·霍伯,却失手了。

或许,一个成功的案例,足以让一个天才产生懈怠和路径依赖。

前两天Sir也感慨过。

这是一个IP的时代。

众多衍生、改编、续集的轻易成功,让人们越来越忘记原创精神的可贵。

更让人忽视,一种真正成功、用心的翻拍,需要付出的汗水,可能要多过制作一部原创。

毕竟从一个年代到另一个年代,从一种媒介到另一种媒介,从一种受众到另一种受众,翻拍的功夫绝不可能只等同于复制粘贴,更不能只等同于用技术给演员加几根毛、给动物加几个表情。

正如,逐利的潮流推动着《狮子王》出了真狮版。


让真狗成了《小姐与流浪汉》的主角。


而当童年记忆《小鹿斑比》传出要拍摄真鹿版时。

人们对于翻拍动物系列的反应,已经逐渐从期待,变成失望——

准备好再大哭一场吧


如果没做好对得起这部作品的准备。

Sir觉得,还是放过它们吧。

就让它们停留在书本里、舞台上、记忆中。

哪怕是手机里的动图、短视频呢。

好好铲屎,本分撸猫。

不好吗?

以下动图,仅供各位洗洗眼——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