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友湘、李后强/文
【编前】
蜀国多仙山,蜀境多碧水,蜀地多秘闻。蜀王的故事,想必更为公众所关注。这里说的蜀王,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他们既包括古蜀国酋邦的首领,也包括在蜀地立国称帝的豪雄;既包括历代中央政府分封的蜀王,也包括分封在蜀行使统治权的其它名称的藩王;既包括揭竿而起成功开基的草莽英雄,也包括割据蜀地另立政权的朝廷叛逆。总之,凡是在蜀地称王称帝,有年号,有大臣,有军队,有都城,有政权的,皆属此列。当然,也有些蜀王只有封号,并未到任。比如唐代蜀王,基本上只是名义上的,往往在朝遥领;不似明代蜀王,数百年扎根蜀地,子子孙孙相传。当然,还有个别的成都王,只有名号,没有实际统治权力。但这样的人物,依然曾叱咤风云,建功立业,足以树碑立传。
还有的不叫蜀王,如刘邦初封汉王,明玉珍国号大夏,张献忠名称大西,但他们的地盘主要是蜀地巴地,名非蜀王,实则蜀王。因此,这蜀王全传,怎少得了如此英雄豪杰?
64位蜀王,跨越数千载历史。每一位蜀王,都是一幅鲜活画像;每一位蜀王,都是一段蜀地历史;每一位蜀王,都是一抹蜀国风景;每一位蜀王,都是一座文化宝库。
从今天起,封面新闻·历史频道将持续连载由奉友湘、李后强著的《蜀王全传》,希望能抛砖引玉,掀起一股研究蜀王的热潮;希望能普及古蜀历史,让更多人了解辉煌灿烂的古蜀文化;希望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文化IP,衍生出更多的蜀王产品,为本已丰饶的天府文化,再添华章!
大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国人崇敬的治水救天下的英雄,他更是四川人的骄傲。在2017年首届四川历史名人评选中,大禹毫无争议地名列第一。
大禹生在四川,长在四川,还曾在四川大会各部落首领,是当然的盟主。因此,他是实际上的蜀王。后来,他跟父亲到了中原,被舜帝任命为司空,接替他父亲鲧治理天下洪水。大禹劈开无数大山,疏导无数大江,历时一十三年,终于让洪水乖乖听话,造福于民;他开创夏朝,划九州,铸九鼎,建立起真正的国家政权;他把蜀文化带到中原,让蜀文化同中原文化紧密融合,并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一定是大禹,是伟大的禹!
禹姓姒,名文命,字高密,号禹,后世敬称他为大禹。他的父亲名鲧,母亲为有莘氏女修己。禹是黄帝的玄孙、帝高阳(颛顼)的孙子。虞舜也是帝高阳的后代,是他的六世孙,比较起来,大禹的辈分就高太多了。也就是说,大禹的辈分比虞舜的祖父还要高两辈。按四川人的说法,大禹是虞舜的“老老辈子”了。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帝高阳(颛顼)的六世孙。其实个人认为这个说法比较合理。因为即使大禹家代代都是最小的,辈分大概也高不了虞舜这么多,何况虞舜肯定比禹年长很多。这个问题可以存疑。
禹出生在蜀地。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段渝先生根据古籍记载和考古发现分析得出结论,禹生于西羌之地的石纽,石纽就在今天四川西北岷江上游地区。现在基本上有三个说法:一说在汶川附近,一说在茂县,一说在北川。总之不出岷江上游和涪江上游地区,即在今天四川省的阿坝州和绵阳市境内。至于涂山说和绍兴说,确实没有得到可靠依据的印证。
禹不仅生在蜀地,也成长于蜀地。东汉《巴郡朐忍令景云碑》曾记述“术禹石纽、汶川之会”,就是说禹曾在石纽和汶川举行过盟会。故而,禹最早应该是蜀地各部落的盟主,相当于后世的蜀王。所以,我们说禹虽然未称蜀王,但他是实际上的蜀王。是后来才从“地方”到了“中央”的。
禹在蜀地当盟主之时,他的父亲可能正在外地治水。这时的中原正是尧当政。是时洪水滔天,没人能治。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尧问众大臣谁能治水,大家都说鲧可以。尧说,鲧要是治水不成,很可能毁了咱们一族,不行啊。而掌管四方的大臣四岳却说,行不行,让鲧试了才知道啊。于是,尧听从了四岳的意见,让鲧治水。
鲧的确也是个能人,早就名声在外了。据文献所载,鲧是中国历史上建造城郭的第一人。《吴越春秋》载:“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此城郭之始也。”《淮南子·原道训》更是给出鲧作城池的高度:“昔夏鲧作三仞之城。”可见,鲧是城墙城郭的发明人、首创者是没有问题的。大概四岳等大臣正是因为鲧善于造城,觉得他治水肯定也没问题,所以推荐鲧去治理洪水。
受到众大臣的推荐,鲧对于治水当然也是信心满满。因为鲧修筑城郭,不仅可以御敌,也可以防水防火。因此,鲧便用修筑城郭的思路去治水:筑堰、筑坝、筑堤拦截洪水。其实,从水利学的角度看,这个思路本身是没有错的,拦河筑坝,沿江筑堤,当然可以减缓和抗击洪水。但是,该泄的洪水还是要让其泄流,该疏通的河流还是要让其通畅。也就是说,该疏的疏,该堵的堵,双管齐下,治水才能从根本上奏效。而鲧一味地堵、堵、堵,最后干了九年,依然没有治好天水洪水,反而被流放羽山,后来被处死在那里。
不久舜接了尧的班,又命四岳等推荐贤良的大臣。四岳便首先推荐了禹作司空,并强调禹一定能为帝舜创造辉煌的业绩。舜知道禹是个能人,在蜀地就很有威望,而且有了父亲治水的经验教训,于是点头称善。这样,禹从蜀地到了“中央”任司空之职。舜专门召见禹,语重心长地嘱咐他:“禹啊,你就好好干,努力干吧,把洪水平息,让水土保持,令百姓安居,干成了,就是泽被天下的大功一件!”
于是禹立即与益和后稷一起,开始了伟大的治水工程。他们召集百姓前来协助。禹视察河道,总结了其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革了治水方法:疏堵结合,双管齐下。禹以疏导河川为治水主导,利用水向低处流的自然趋势,疏通了洪水泛滥的河流。司马迁在《史记》里为禹画了一幅像:禹“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也就是说,治水期间,禹翻山越岭,趟河过川,拿着测量仪器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量地形的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他带领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据标杆,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禹为了治水,殚精竭虑,吃尽千辛万苦。他亲自率领老百姓风餐露宿,屡过家门而不入,整天在泥水里摸爬滚打,疏通河道,把平地的积水导入江河,再引入海洋。经过13年艰苦卓绝的治理,终于取得成功,消除了中原以及整个天下洪水泛滥的灾祸。因为治理洪水有功,人们为表达对禹的感激之情,敬称他为“大禹”,即“伟大的禹”。
帝舜对大禹所建立的治水功绩也是佩服得不得了,他在位三十三年时,正式把天子位禅让给禹。十七年以后,舜在南巡中病逝。三年治丧结束,禹谦虚地避居夏地的一个小邑阳城,将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但天下的诸侯都离开商均去朝见禹王。为了顺应天时民意,在诸侯的拥戴下,大禹正式即王位,居住在阳城,国号夏。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
据记载,涂山大会之后,为表示敬意,各方诸侯常来阳城献金(即青铜)。后来,九州所贡的金年年增多,大禹想起从前黄帝轩辕氏功成铸鼎,为了纪念涂山大会,就准备将各方诸侯进献的金,铸造成九个大鼎。后冀州鼎、兖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铸成,鼎上铸着各州的山川名物、珍禽异兽。九鼎象征着九州,其中豫州鼎为中央大鼎,豫州即为中央枢纽。九鼎集中到夏王朝都城阳城,借以显示夏王大禹成了九州之主,天下从此一统。九鼎继而成为“天命”之所在,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而当时的蜀地,就属于梁州之域。
历史学者段渝总结了大禹的三大历史功绩:
第一,治理洪水,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大禹作为率领华夏先民走出洪荒的第一人,既是治理滔天洪水的千古功绩影响后世深远的贤人,也是中国古代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帝王。大禹“与大洪水英勇搏斗,治水十三年,以大无畏的精神和气度战胜了洪水,为中国人民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二,建立夏朝,创造了国家形式。在夏朝以前,中国是一个部落联盟,就是若干个原始部落结合在一起,还没有形成国家。正是大禹通过家天下,划九州,铸九鼎的形式,创立了第一个国家,也就是中国最早的王朝——夏朝。第一次确立了君主世袭的政治制度。段渝认为,大禹开创了中国古代文明,“我觉得这个比治水更加重要。”在此基础上,段渝阐述了大禹“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在段渝看来,大禹的这个思想,是我国民本思想的渊源,在世界上也是最早的,有着重大意义。后世关于“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贵君轻思想,即来源于大禹,在历史上影响十分巨大。
第三,大禹促成了蜀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段渝认为,大禹生长在蜀地,到中原建立了国都,他必然要把蜀文化也带到中原。所以蜀地和中原交流的枢纽,通过大禹来进行。我们说中华文明是多元一体,这是什么意思?就是有很多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文明,有自己的特色,集中在一体化的中间,显示出它非常丰富的内容,既趋同又各异,蜀文化在中华文明里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2017年四川第一批历史名人评选中,大禹毫无争议地居于第一位,专家学者们还专门总结了大禹精神: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勇于探索、务实求真的科学精神;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九州一家、共同发展的民族团结和谐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据《史记》记载,大禹即位十年后,在东巡时逝世于会稽。其子启继夏朝天子位。
禹死后安葬在浙江绍兴市南的会稽山上,现存禹庙,禹陵,禹祠。从秦始皇开始历代帝王都有来禹陵祭祀大禹。
遗迹:
一、陵寝
大禹的陵寝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禹陵乡禹陵村,是后人为颂扬和纪念中国古代第一位治水英雄和夏朝的奠基者大禹而修建的。主要包括禹陵、禹祠和禹庙三大部分。禹陵的建筑主要是明、清和民国重建之物。
二、禹王碑
禹王碑位于岳麓山巅的苍紫色石壁上,在蟒蛇洞南面。面东而立。碑文记述和歌颂了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
岳麓禹王碑高1.7米,宽1.4米,碑文分9行,每行9字,计77字,末行空四字。其文字形如蝌蚪,既不同于甲骨钟鼎,也不同于籀文蝌蚪,很难辨认,很可能是道家的一种符录,也有说是道士们伪造的。但远在1200多年前,即为韩愈所闻及,还亲登南岳岣嵝峰寻访禹碑,并留有诗记。即使是唐宋时的赝品,作为纪念大禹治水之丰碑,也是十分珍贵的。全国有十余处镌立禹碑,据说皆由岳麓禹碑模本复刻。
三、禹穴
在四川北川禹穴沟石崖上刻有“禹穴”二字。据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二字为李白所书。
【作者简介】
奉友湘,男,四川内江人。资深媒体人,高级编辑,四川省作协会员。198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经济系。曾任四川日报记者、编辑、主编、主任、首席编辑。1994年8月参与创办华西都市报并任副总编,后任常务副总编。2007年起相继任金融投资报总编辑兼人力资源报总编辑、消费质量报总编辑、四川农村日报总编辑。2013年1月出版专著《远离危机》,在业内广受欢迎,两次重印。2016年5月出版成功学专著《机会是种出来的》一书,在青年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2017年1月出版影视文学作品《交子》,引起学术界和艺术界的双重关注,目前正改编为舞台剧和影视剧。2019年1月出版长篇历史人物传记《蜀女皇后》,获得广泛好评。合著或参与写作的著作有《最后的伟大征服》《实用新闻谭》《报业通论》《长江漂流风云录》。新闻作品《“长漂”系列报道》(合作)荣获1986年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李后强,男,汉族,1962年8月生,重庆市云阳县人,中共十五大代表,理学博士,1992年破格晋升为四川大学物理系教授。现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曾任四川省仁寿县县委常委、副县长,眉山地区行署专员助理,眉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1995年、2000年分别获中国图书奖,近年来获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6次,三等奖3次,成都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次。主持和完成国家及部省级科研项目50多项,在《求是》杂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文摘等国内重要报刊和出版社发表论著800余篇(部),在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荷兰等国家出版论著50多篇(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