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影片很多人只看到老师的囧事,但想要真正理解导演拍摄影片的意义及想传达给观众的价值精神,必须从多角度进行解读。
《嗝嗝老师》是我无意中翻阅到的一部影片,没想到观看之中几度落泪,剧情虽稍显老套,但是电影以轻松幽默的喜剧手法反映出的社会问题却极其深刻,许多小细节总是给人带来足够的感动,其中的教育问题也让人不得不反思。
这部电影于2018年10月12在中国内地上映,在爱奇艺有着8.9的高分,改编自布拉德·科恩的传记小说《叫我第一名》,导演西达夫·马贺拉结合印度的一些实际情况进行了本土化的创作,剧中女主角奈娜由印度著名女演员拉妮·玛克赫吉出演,这也是她升级当母亲后复出的首部影片,影片中的9F班的学生都是由导演从6000人中挑选出没有丰富表演经验,但是却才华横溢。
电影描述了患有妥瑞士综合症的女主角奈娜身残志坚,非常刻苦努力,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老师,但是她的这个不受控制的抽搐症让她遭受了无数次的面试打击,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幸运的成为了一名老师,但是确实去教全校最差的班级9F班,在与这些学生斗智斗勇的过程中,学生们终于接受了这个老师。
如果仅从故事内容解读此片,很难挖掘这部电影的魅力之处。因此,本文将从叙事架构、镜头语言、镜鉴价值三个方面来剖析这部影片。
我国电影每年产出量巨大,但是多部影片总是不如一部类似《嗝嗝老师》的传播价值,当然不可否认我国的影片也是有许多佳作,但是要想中国电影走的更长久,我们更要把握质量,而不是数量。从这三个角度的解读中,我们也能够看清楚一些中国电影的差距。
影片采用了双层线索的叙事策略,在单位时间内传递给观众更大的信息量,加快了剧情的节奏,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刺激观众进一步观影的*。
1. 主线上奈娜与孩子们斗智斗勇,最终团结一心,克服艰难险阻
因为偶然的机会女主角奈娜进入圣诺特克斯中学当上了全校最差班级9F班的老师,全校的老师和其他班级都看不起9F班的学生,但是奈娜却觉得他们只是一群孩子啊,能有多糟糕。这句话语虽简单,但是有多少老师能做到,这一句被奈娜说出时,我觉得她身上彰显出崇高的美学光芒。
在奈娜与孩子们慢慢接触的过程中,她发现孩子们之所以顽劣,其实他们只是在用叛逆来对抗这个不公平的世界,用玩世不恭来保留他们最后的自尊。在逐渐反抗现实的过程中,他们的自尊也慢慢开始瓦解,变成了恐惧,变成了不安,所以他们越来越喜欢用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
印度政府强调所谓的平等的“受教育权”,使得这些贫民窟的孩子们不得不与富人阶级的孩子们一起上学,但是在学校里面,他们饱受A班学生的鄙视与讥讽,饱受老师们的不公平对待。
他们在一开始也是好学生,非常努力上进,可是等他们坚持久了,发现越来越脆弱无力,无论怎么样的坚持与努力,换来的只是更多的不平等。所以他们开始用顽劣掩饰自己,他们喜欢和A班学生打架,他们喜欢恶作剧老师,他们逐渐成为整个学校的“害群之马”。
但是奈娜却觉得“没有差学生,只有差老师”,这也与我们中国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不谋而合。不论印度,还是中国,天下所有老师都应该含着一颗“仁爱”之心教书育人。
在我看来,正是因为仁爱,奈娜才能带着全校所谓的最差班级9F班逆袭成功。正是因为这份爱与包容,孩子们才逐渐放下戒备之心,脱掉虚假的顽皮外壳,慢慢地接受奈娜老师。
2.副线上奈娜饱受个人、家庭、社会的三重阻力,她在打破这三重阻力过程中,也推动了剧情发展
①从个人来看,奈娜饱受妥瑞士综合症的折磨,幼小的自尊被践踏
妥瑞士综合症是一种神经性的疾病,患者会不受控制的产生抽搐,发出“嗝嗝”的声音,在奈娜小时候,因为这个身体缺陷,她遭受同学们的嘲笑,甚至被12所学校劝退,她也开始变得自卑敏感,幸运地是她遇上了可汗校长,可汗校长向她保证:她会像其他学生一样在这里受到平等的对待,这句话就像希望的火种温暖了小奈娜,这也是奈娜一直坚持下来的关键原因。
②从家庭来看,奈娜受到了亲生父亲的歧视,父亲的扭曲心理在作怪
在影片中,拥有超高学历的奈娜坚持想成为一名老师,但是她的自身缺陷让父亲觉得简直是天方夜谭,父亲找关系给她介绍银行工作,却被她毅然拒绝,表面上是在帮助奈娜,实际上却是在摧毁奈娜的自尊心。
每次去外面家庭聚餐,父亲总是会帮她点好东西,这些所谓的关心举动,实际上是父亲的有色眼光在作怪,他从内心你觉得自己的女儿不是正常人,她需要同情,需要怜悯。但是奈娜没有妥协,始终坚持自己最初的理想。
③从社会来看,奈娜一直在与残酷的现实作斗争
身体缺陷的奈娜面试过18所学校都被拒绝,社会虽然残酷,但是她依然没有放弃,也不会对鄙视她的人心生恨意,她不再活在别人的眼光中,她只为自己而活,最后迎来了自己的曙光,成为了圣诺特克斯中学的一名老师。
不论是自身的缺陷,还是来自家人的怜悯,又或是社会的残酷现实,奈娜能够坚持成为一名伟大的教师正是因为她的坚持和善良。就如莱昂纳德.科恩所说,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
1. 色调与歌舞:明亮的色调、欢快的歌舞与影片输出的正向价值相契合
《嗝嗝老师》虽是抨击社会黑暗问题,但是却是一部充满喜感的校园励志片,它没有过多的描述社会黑暗的一面,而是将重点放在奈娜与9F班共同进退,直面黑暗的过程,所以影片全部用暖色调来营造温情、仁爱、希望的氛围,同时也是为了突出影片主人公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的形象,这也是印度电影的特色。
在孩子们最初抗拒奈娜时,他们用各种恶作剧来戏弄她,但是我们并不觉得很悲伤,还有时候会被孩子们的恶作剧逗笑,所以我们也可以把这部影片定义为喜剧片。
《嗝嗝老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印度歌舞片,影片中所运用的歌舞元素甚少,但是恰到好处,在影片结尾,奈娜成为圣诺特克斯中学的校长时,她受到所有孩子们的尊敬,此时配上印度欢快的歌舞,与这一圆满的大结局非常契合,同时增加了电影的感染力与号召力,在歌舞中体现出主人公坚持不懈的精神追求。
2.细节:简单平凡的细节,充沛了影片的情感,增强了艺术张力
印度许多具有传播力的影片,例如《三傻大闹宝莱坞》、《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等都是靠细节取胜,没有恢弘的场面、没有奇异怪诞的故事,没有反转波折的剧情,但是总能用最平淡无奇的叙事法,产生最大的感情张力。
影片《嗝嗝老师》让我感动的不是整个剧情,而是多处画面短暂的小细节,例如:
影片里还有许多小细节可以挖掘,相信许多观众和我一样,看到这些略显俗套,但是又直击人心的细节有所触动,不论是小奈娜饱受神经疾病的折磨让我们心疼,还是这些孩子们能有奈娜这样的好老师让我们羡慕,又或是9F班所谓的差学生遭受歧视让我们有着共鸣。
我们在这样一个的电影剧情中,感受到了老师坚持的力量,感受到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温情,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美好。
1. 电影创作拒绝“拿来主义”,本土文化重塑才能打动人心
《嗝嗝老师》改编自布拉德·科恩的传记小说《叫我第一名》,在2008年也被美国搬上了荧幕,但是印度导演西达夫·马贺拉却没有生搬硬套,二者都用了同样的人物设定,主角都患有神经性疾病妥瑞士综合症,情节也大致相同,但是侧重点不同。
《叫我第一名》更侧重表现出主人公克服艰难,自我逆袭的一个奋斗过程,而《嗝嗝老师》更侧重于描述孩子们从抗拒奈娜到接纳奈娜的转变过程。
《嗝嗝老师》的改编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在于不盲目借鉴,在于不完全照搬,在立足本国国情以及现实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了本土化的创作。只有建立在本土化重新塑造的基础上,我国电影才能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经久不衰的东方荧幕之路。
2. 脱离纯爱电影主题,善于挖掘社会热点问题,打造现实主义商业电影
印度近年来大热的一些电影多是从本国的社会问题出发,例如不平等的受教育权、阶级固化、女性社会问题等,以小见大的叙事手法,抨击了本国社会黑暗的一面,这不仅能让人产生情感上最大的共鸣,也存在某种程度上的价值输出意识。
本部影片《嗝嗝老师》就是一部深刻反映教育问题的佳作,印度社会存在用成绩来分班的现象,在中国同样存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也伤害了他们的自尊。
9F班的学生是如此不幸,又是如此幸运。不幸的是他们遭受着社会现实的伤害,幸运的是他们遇到了奈娜这样为人师表的老师,可是现实教育中这样的老师甚少,影片中的奈娜老师是我们中国未来的教育者们学习的标杆。
我国当前许多校园题材电影多以纯爱为主题,影片的受众群体也更局限,对于观影对象的价值观塑造作用更小,我国电影要善于挖掘社会热点问题,打造更多能与社会大众产生情感共鸣的现实主义商业影片。
电影也是一种价值观传播的媒介,我们要为社会打造传播更多符合国情,传递中国文化和精神,具有现实教育影片,中国电影市场在这一块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总结一下:《嗝嗝老师》是不仅是反映教育问题,也是传递正向引导价值的影片,如果我们只是从故事内容来观看影片,不加以深层次解读,实在是过于局限和可惜。因此,本文从叙事架构、镜头语言、镜鉴价值三个角度来进行全面的剖析,来感受此部佳作的独特魅力。
优秀的电影总是在传递精神信仰,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普通的老师教你读书,优秀的老师教你做人,伟大的老师教你明白教师的真谛。影片中的奈娜老师就是我们的精神偶像,微小的蚂蚁也会跌倒,然而它却能以沙石筑起高墙。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