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乐倚萍
一台相机一支笔,走街串巷,只为忠实记录民间百态。潘伟将照片和文字冠以《百工记》之名,曾几何时,都是寻常营生,如今却不多见。上了年纪的读者或感怀旧,年轻读者也读之有味。
在这本书的序言里,作者这样说:每有闲暇,我便背个相机,去县城,下乡镇。所录两百余行当,仅是管中窥豹,而非全貌,多为遗存,行将消逝。所以,这才有了这些百工记录。
这本书共分为民生之本、一技之长(上、下)、亦工亦商、市井故物、江湖营生、百业拾遗等部分,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经手者心里价值非凡
农桑是民生之本,男耕女织、牧羊捕鱼、晒盐养蜂,究其细处,皆是学问,让人不得不佩服民间智慧。
一人牧全村的牛兼牧孙儿,是对抗牛盗之法;一人牧白羊,不令走散,乃牧羊鞭和放羊铲之功;一人赶5000只鹅,指挥如旋蓬、如魔术舞蹈。信手拈来、就地取材,源于观察和试错。祖祖辈辈传递的技术和经验,要反复实践方能不假思索。且看那其貌不扬的放羊铲,如何就能远距离控制数百只羊?原来,群羊皆随头羊走,若是头羊偏离了方向,牧羊人便用此铲铲起一团泥土朝它掷去,令其掉头,于是群羊也安然跟从。
靠水吃水,同是捕鱼,却有因地制宜的不同工具。小到水田小河边的鱼笱,大到十几人合拉的渔网,巧妙的机括,适宜的方式,可从中想见古人制作工具时不断加以改进的心思。板罾捕鱼,可追溯至《楚辞》中的记载,渔翁稳坐钓鱼台颇有诗意;高脚罾居高临下,看渔人如履平地,殊不知初学时也如稚子踩高跷,日复一日锻炼纯熟;一盘线上拴着密密的渔卡,皆由妇女削竹而得,练就日削千枚之功,旧时可撑起一个家;还有鱼鹰捕鱼,看似浪漫,也渐式微。
同样后继乏人或行将消失于历史舞台的行当还有很多。有的是因生活条件改善,淡出了我们的日常,如锔碗、补锅、翻瓦、卖煤饼;有的是逐渐被新技术所替代,原先的手艺不再稀罕,如手刻印章、写墙字、刻墓碑;有的是因小作坊竞争不过工业化的量产,市场变小,如裁缝铺、榨油坊。这些行当也会唤起人们对旧时光的回忆,老一辈辛勤持家的传统烙印在修修补补的旧物上,人与人面对面的寒暄或讨价还价渗透生活的烟火气,那时也没那么多“社恐”吧。物资匮乏时,靠精打细算加点甜。
百业无分贵贱,积极生活的人充满正能量。或来自对不同弓箭如数家珍的弓箭匠,按季节选“六材”,200道工序,乃真正匠人;或来自当代“卖炭翁”,烧炭是粗重工,每一步却有门道,弄得“两鬓苍苍十指黑”,同样是“心忧炭贱愿天寒”;卖葵扇的老奶奶太像幼时街角巷尾纳凉的老人了,话也朴实:“老人家用惯葵扇,我不卖,街坊去哪里找?”焊白铁师傅代表了一大拨老手艺人,补白铁生意清淡了,就自学成为“万能匠”,修手电、换锁芯、修伞骨,然而“手艺越多,生意越差”,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用损换新,惜俭亦是难得了。
无论是旧物还是旧业,一段段文字、一张张照片里都有令人心动的态度和回忆。技术有没有被纳入“非遗”,是商品还是艺术品都不影响其在经手者心里的价值。生存的智慧,就在这些平凡的事物中推着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
旧物什上铭刻着的光阴
《百工记》是一部造物史,也是一部百姓生活志;是一部行业影像志,也是一部社会生活史,更是每个普通人的时代情怀与生命记忆。从原始手作到机械生产,从乡野集镇到摩登都市,老行当里留存着我们曾经的生活,旧物什上铭刻着一代人的光阴,它们是时代的留痕,是文明的蝉蜕。历史从来不是冰冷而抽象的概念,潘伟用影像记录下民间的劳作与生活,读懂中国百姓的劳动智慧和生活哲学,传承物质生活内在的人情温度。
《耕田》中,“公婆犁”耦耕、驶牛耙田、打插秧格、收稻打禾,未实现机械化耕种之前,人力和畜力共用,于田土间耕耘美好生活,这是我们祖祖辈辈在千年农耕时光里的景象。
《纳鞋底》牵出旧记忆,昏暗的灯光下,亲人依着一双巧手剪出的纸样,蜡线在锥针的引导下,穿梭在鞋面与鞋底间,锥针以额为磨石,鞋身木托支撑定形,在千锤轻敲之后,做出一双供我们远行千里、追寻梦想的千层底布鞋。
《捏泥人》中的“泥人郭”第三代传人郭师傅开起网店,专售定制公仔,而他的儿子正在自学西洋素描,虽然将传统手艺发展为谋生之业的道路漫漫,但光明可待,未来可期。
葵扇本是价廉之物,可《卖葵扇》中多次提及的“新会葵扇”经过传承和创新,融入现代美术工艺,成功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实现“葵扇价增”。多数旧技艺虽只是谋生手段,技术含量并不算太高,但匠人们专注眼神里流露出的光芒,折射出的是内心的力量和重量,打铁、打金、雕刻、制笔、制秤的匠人用认真的态度和精湛的技艺,打造出一件件充满温度的物品,承载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传承着“工匠精神”。
行业的划分显示了人们对于追求更加精致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行业的消亡和行业边界的逐渐模糊,代表了传统的行业关系正在逐步瓦解,新的行业正在快速兴起。那些历经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行业中,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我们不需要去重现那些鬼斧神工的造诣,只需要继承那份一丝不苟的匠人精神,遵从每个行业的那份亘古不变的热爱。
《百工记》记录的是百姓生活,用文字和影像记录人类在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切。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传统的手工业已然走向没落,只有少数人还在坚持着。《百工记》是真实生活的一个缩影,是各行各业劳动人民真实的写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做着平凡的事,过着平凡的生活,然而正是因为多数的平凡才构造出了这个不平凡的世界。(乐倚萍)
来源: 解放日报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