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是王者,原来只是青铜。
今天来聊聊核能行业怎么防辐射。
我知道,很多人印象里都觉得核能行业辐射那么多,防辐射的办法肯定也很多,这话对,但也不对。核能行业确实有很多防辐射的办法,但具体的做法和效果,可能和大家想象的有很大出入。
核能行业是个从生到死实现了闭环的产业链,工作内容可能千差万别,但防辐射的手段却大同小异,原则和方法可以通用。
最有效的方法,当然是从设计上就开始考虑,比如用很厚的混凝土墙分隔开人与辐射源,或者用一池水挡住要命的射线,这些办法,设计上做好了,后面基本就没法再优化和努力了,如果你还想把防辐射做得更好点,就得从其他方面入手,我们今天重点要说的就是这个。
我们以核电站为例。核电站虽然有辐射,但不是每一个地方都有辐射,很多办公大楼和不涉核的厂房,实际上都没有辐射(不考虑任何地方都有的本底辐射),和大家待的办公大楼没啥区别,一样的岁月静好,核电厂只在部分涉核厂房才有辐射,这种存在辐射的厂房区域,我们管它叫“辐射控制区”,去这种地方,得做一些特别的防护。
首先,去这种厂房工作,得换衣服,除了内裤(有的电厂要求内裤也换),其他衣服都得脱下来放在更衣柜,然后穿上“辐射控制区”里提供的衣物,换好以后就是下面这样。
我们管这叫九件套:纸帽、安全帽、T恤、袜子、手套、连体服、安全鞋、电子剂量计、热释光剂量计。
这九件套,真正能防大家普遍以为的那种辐射的,没有一个,对,我没说错,它们都不能阻挡辐射,也不能减弱辐射。那它们用来干嘛?整体来说,它们虽然不能阻挡辐射,但穿上它们,可以防止我们把辐射控制区里的辐射物质带回家或办公室。如果我们穿的是自己的便装在辐射控制区里工作,难免会碰上设备和工具上的放射性粉尘或液体,如果不能清洗干净,那就只能光屁股回家了。
当然,安全鞋因为内衬了钢板,还可以防止脚面被重物砸伤和脚底板被穿刺,整体来说,这套装备并没有特别高科技的地方,也不能像大家以为的那样阻挡辐射。
我们左胸口佩戴的电子剂量计和热释光(胶片)剂量计是九件套里唯二有科技含量的装备,它们俩的功能几乎一样,都用来记录工作人员所接受的辐射剂量。既然功能一样,为毛重复戴俩?不是我们浪费和奢侈,之所以要戴俩,除了法规只认胶片剂量计记录的数据,更重要的原因是胶片剂量计就是块“塑料”,没有数据显示,也不能报警,所以我们还需要电子剂量计来实时告诉我们受到了多少辐射,万一辐射超标了还能发出警报,好让我们及时远离辐射危险。
前面说了,设计才是最有效的防辐射的方式,那我们是不是就只能靠这个“九件套”糊弄人了?当然不是,我们还有一些特殊场合才启用的防辐射手段。
比如这个,纸衣,也就是今年特别流行,且紧缺的防护服,不过我们喜欢管它叫纸衣,除了它本就是“纸”做的,也是为了和其他“防护服”区分,在核电厂,防护服是泛指,纸衣才是特指。但不得不说,纸衣也不能阻挡射线,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那样能“防辐射”,它在核电厂最大的作用,和我们前面提到的连体服差不多,也是为了防止放射性粉尘和液体沾污到人体。
除了纸衣,我们还需要用到气衣,当放射粉尘悬浮在空气中,或者空气中存在放射性气体,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的时候,它就能派上用场了,它看起来好像很朋克风(呆萌),其实原理并不复杂,无非给它充上干净清洁的空气,避免里面的人呼吸气衣外部的脏空气。但它也不能阻挡辐射,厉害的射线还是能轻松穿透它。
真正符合大家期望,能像大家想象的那样阻挡射线,从而“防辐射”的,我们只有它——铅衣,或者叫铅大褂、铅围裙,管它叫啥,取决于你觉得它更像啥。它的主要成分是铅,阻挡射线的效果比混凝土还好,只需要薄薄的一公分,就能顶几十公分厚的混凝土,但缺点就是,太重!
说是薄薄的一公分,做成一件衣服穿在身上,得有百十来斤,背着这么重的玩意自然没法干活,所以真实的铅衣不可能做得这么厚,一般的铅衣也就几分之一厘米的铅,二三十斤的样子,既然做的这么薄,阻挡射线的效果也就聊胜于无。一般的情形下,穿上铅衣大概能减少百分之一二十的辐射剂量。是不是和大家想象的相去甚远?
其实呀,核能防辐射,是一个综合的解决方案,除了设计上的优化,以及必要的防护装备,更有效的防护措施其实不要钱,那就是惹不起躲得起,离它远点。
玩笑归玩笑,既然从业核能,自然不能躲得远远,但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原理,从而减少辐射带给我们的风险,比如我们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把工作技能练得满满,减少在辐射控制区工作的时间,受照射时间少了,受到的辐射自然也就少了。或者,技能已经练满,但还是要在辐射控制区待很长时间才能完成工作,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考虑增加人与辐射源的距离,或者拿一块铅板盖住能盖住的辐射源,尽量降低工作场所的辐射能量。
如果所有能做的措施都做了,辐射还是很高怎么办?那当然是也要把工作做好啊,谁叫你就吃这碗饭呢。当然,每个电厂都会在确保员工辐射安全的前提下安排工作,人才是第一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