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西游记》,《封神演义》的叙事结构及叙事手法有哪些突破?

相比《西游记》,《封神演义》的叙事结构及叙事手法有哪些突破?

首页角色扮演封神凌霄传更新时间:2024-06-03

引言:在三教合一的大背景下,明朝嘉靖前后出现了诸多优秀的神魔小说,如《西游记》、《封神演义》及《三宝太监西洋记》。神魔小说这一概念由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出,提出此概念的缘由如下:当时的思想,是极模糊的,在小说中所写的邪正,并非儒和佛,或道和佛,或儒道释和白莲教,单不过是含胡(含糊)的彼此之争

鲁迅先生

当时神魔小说的思想虽含糊,但我们仍可看出其思想整体倾向,如《西游记》崇佛抑道、《封神演义》崇道抑佛。又因《封神演义》具有明显的神道主义色彩及宿命论思想,加之人物塑造、环境描写等方面逊色于《西游记》,故而其成就被认为在《西游记》之下。

值得注意的是,《封神演义》虽整体逊色于《西游记》,但亦有突破之处。本文即从叙事角度出发,指出《封神演义》在叙事结构及叙事手法两个方面做出的突破,以此观照神魔小说叙事的变化。

一、《封神演义》的双线平衡性叙事结构

《西游记》是典型的单线串珠形结构,第一回到第七回叙孙悟空成道、反叛及被镇压之事,第八回到第十二回叙唐僧、猪八戒、沙僧和敖烈前世今生,第十三回到第二十三回将此前所述人物组合在一起,此后所经历的磨难更是犹如串珠般一个接一个。

当然,《西游记》中唐僧一行所经历的磨难并不难简单地认为只是在重复,章节中多次出现的“心猿”、“意马”及“禅心”表明这是一个修心的过程,如第十四回名为“心猿归正”,第二十三回名为“四圣试禅心”,第三十回名为“意马忆心猿”,第五十六回名为“ 道昧放心猿”。由此不难看出,《西游记》中的取经故事存在一条唐僧坚守本心、孙悟空修心的叙事线索。但是这条线索并非真正串联起故事的主线,故事的主线是唐僧一行遇到的磨难,即九九八十一难。

师徒四人影视形象

于是《西游记》中的取经故事体现为一系列的历险故事,唐僧一行经历了一场又一场遭遇战。许多妖魔塑造得极为成功,许多战斗场面亦描写得极为生动,这是《西游记》的成功之处。但我们还要注意到妖魔的实力从来就不能跟正道匹敌,除了少数散妖之外,大多数妖怪都是神佛走丢的童子或坐骑。甚至有些妖怪是神佛故意用来考验唐僧一行的,如太上老君座下的金角银角。所以孙悟空虽然时常陷入困境,但他只要一上天就能解决问题,对方绝无还手之力,不难看出《西游记》中的敌我双方缺乏平衡性。

《封神演义》在整体结构上表现为阐教与截教之争、西周与殷商之争,阐教站在西周一方、截教站在殷商一方。《封神演义》并不像《西游记》一样表现为一场场力量不对称遭遇战,而是表现为一场长期的拉锯战,这不仅跟武王伐纣的史实有关,也跟作者的叙事观念有关。

《史记·周本纪》叙述武王伐纣之事具有明显的进攻性:乃遵文王,遂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师毕渡盟津,诸侯咸会。《封神演义》同样是以“有道伐无道”,但文王临终前却这样叮嘱道:纵天子不德,亦不得造次妄为,以成以臣弑君之名。而姬发攻打到朝歌城外时,仍怀有观政于商的想法,这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作者的封建保守思想。

和《史记》中举正义之旗高歌猛进的进攻型叙事相比,《封神演义》中的保守其实是作者叙事的一种克制。事实上,《封神演义》虽然高举“以有道伐无道”之旗,但作者并未单独站在西周的角度进行叙事。

第一回到第九回主要叙述的是殷商之事,略有涉及苏护及姬昌等人;第十回到第二十四回主要叙述的是西周之事,略有涉及妲己及费尤等人。子牙出山西周反商后,描写的中心偏向于阐教和截教之争,但作者同样没有单独站在阐教的角度进行叙述。第四十回王魔等四圣来袭,第四十一回魔家四将来袭,第四十五回闻仲广邀朋友布下十绝阵、第四十七回赵公明来袭,与之对应的是文殊广法天尊帮助姜子牙打败四圣,杨戬、黄天化下山,燃灯道人前来相助破十绝阵,陆压献计射公明。因为阐教并非绝对碾压截教,因此西周与殷商之战具有平衡性,最终体现为一场拉锯战。

此外,《封神演义》亦注重展现截教人物的矛盾心理,其中以云霄娘娘为最。在赵公明死后,云霄本记着“截教门中不许下山;如下山者:“封神榜”上定是有名”之语,但最终还是因兄妹情义同琼霄、碧霄一同出岛。

三宵插图

二、《封神演义》的叙事手法

前文从叙事结构的角度对《封神演义》进行了讨论,指出了其具有平衡性的特点。下文即从叙事手法的角度出发,对《封神演义》的叙事特色进行讨论。

《西游记》中使用了较多象征手法,如紧箍咒、神佛及妖魔都可在俗世找到对应物,但这些只是局部象征,而《封神演义》中却存在“封神榜”这一贯穿始终的象征物。

封神榜的首次出现是在第一回介绍殷郊、殷洪二人之时:那殷郊后来是“封神榜”上“值年太岁”;殷洪是“五谷神”;皆有名神将。在第三回介绍郑伦、第七回介绍鲁雄都称其为“封神榜上有名”,第十三回太乙真人斗石矶之时则对“封神榜”做了一定揭示:当时三教佥押‘封神榜’,吾师命我教下徒众,降生出世,辅佐明君。第三十七回中姜子牙一上昆仑,元始天尊令南极仙翁取“封神榜”交给姜子牙。

姜子牙回西岐之后,造封神台挂“封神榜”。“封神榜”并非阐教私有之物,但此时却把它交给了姜子牙,无疑象征西周为有道。注意这个时间节点,刚好是全书的三分之一,西周是臣属本不该犯上,但怎奈殷商太过无道,“封神榜”交由姜子牙之前的部分实则是在讲述殷商如何失道。

第四十七回中,赵公明曾这样对燃灯讲道:翠竹黄须白笋芽,儒冠道履白莲花。红花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来总一家。赵公明说“三教原来是一家”,意思是阐教众人不要欺人太甚。但燃灯却说:你师曾说神中之姓名,三教内俱有弥封无影,死后见明。第四十九回中云霄亦曾想起师傅的交代,并因此而犹豫,不难看出通过“封神榜”死亡封神并非最好的选择。在第七十七回中,通过元始天尊之口对“封神榜”做了较为全面的揭示:根行深者,成其仙道;根行稍次,成其神道;根行浅薄,成其人道,仍随轮回之劫。此时通天教主大摆诛仙阵,殷商与西周之战进入到死伤惨重的白热化阶段。

在战事结束之后,姜子牙于第九十九回归西岐行封神之事,紧接其后的是武王在第一百回中封列国诸侯。《封神演义》所讲述的故事,到底也就圆满结束了。

通过前文论述,不难看出“封神榜”这件象征之物在全书中所起的纲领性作用。此时还有一个问题没有回答,这件象征之物到底象征着什么呢?笔者认为有两点,一是象征三教共同认定的正道,二是象征儒道文化的合流。

第一点其实在讲姜子牙受“封神榜”之时已有论述,“封神榜”由三位教主元始天尊、老子和通天教主共同确立,本身代表的即是正道。书中阐教众人亦多次提及“当初立这个榜时,你截教的人也在场”,以此说明这个榜的公正性。

第二点稍微复杂一些,“封神榜”象征道家文化是显而易见的,那么为何说它象征儒道合流呢?注意到第九十九回姜子牙封神之时,不仅助周者黄天化被封为“管领三山正神炳灵公”、黄飞虎被封为“五岳正神”、崇黑虎被封为“南岳衡山司天昭圣大帝”,就连助纣为虐也被封神了,如闻仲被封为“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王魔等被封为“镇守灵霄宝殿四圣大元帅”、赵公明被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这其实是儒家和合思想的体现,如孔子所言“礼之用,和为贵”,殷商既败,便不该赶尽*绝。当然,也有论者因“封神榜”的和合思想而批判其立场模糊及反抗不彻底。

财神赵公明

结语

《封神演义》虽整体成就不如《西游记》,但其叙事相较《西游记》亦有突破。从叙事结构上来说它打破了《西游记》串珠形的单线结构,使用双线叙事形成一种平衡型结构。从叙事手法上来说,《西游记》只存在局面象征,而《封神演义》有“封神榜”这个统领全篇的象征之物。当然,《封神演义》也具有思想模糊、立场暧昧等缺点。

参考文献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