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狂的爱情如《浮生梦》一场,如何找到你的真爱?需要做到这几点

癫狂的爱情如《浮生梦》一场,如何找到你的真爱?需要做到这几点

首页角色扮演浮生语绘手游更新时间:2024-04-25

文/浮世绘t

图/网络

爱情里狂热的占有欲很强,

本质上是以爱为名的勒索。

——《浮生梦》

24岁的男主人公菲利普,与瑞秋相识没多久,就情不自禁地爱上了她,而菲利普狂热的爱恋,让他变得既冲动又偏执。

他完全丧失理性,想当然地认为瑞秋是他所见过的最完美的女人。

为了让瑞秋早点接受他,他甚至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全部财产都送给了瑞秋。

最后,他不仅毁掉了自己,还让对方也死于非命。

菲利普这种近乎疯狂的占有欲,炽热的爱,让他把所有的目光都放在了对方身上,最终在激情的驱使下为爱燃尽了自己。

而当他发现这份爱情并不如他所预期的那样,她跟他在一起像是为了贪图钱财,他陷入痛苦的深渊中不能自拔,把对方也拉下深渊,最终两人的爱情以两败俱伤的结局落下帷幕。

这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爱情故事,就是《浮生梦》里讲述的一个炽热感伤又悬念丛生的爱情故事。

《浮生梦》的作者是达芙妮.杜穆里埃,她是英国皇家文学会会员,获得爱伦.坡终身大师奖,被誉为“打破通俗小说和纯文学界限的作家”。

《浮生梦》被评论界称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好,也最有存在价值的作品之一。”

真爱需要理智来维系,否则盲目之爱就变成了祸害

菲利普出生于英国一个名门望族,父母英年早逝,他十八个月大时就被堂哥安布鲁斯收留,亲手把他抚养成人。对于菲利普来说,安布罗斯不仅仅是一位很爱他的家人,更像是他的精神寄托。

由于健康原因,每年安布罗斯都去国外避寒,在一次去佛罗伦萨的旅途中,遇见了瑞秋表姐,随后不自觉地坠入爱河,两人结了婚。

一年后,当菲利普知道这件事情后,内心里很嫉妒瑞秋夺走了他的堂哥,让他变成了一个孤孤单单的人。

在这期间,菲利普收到了安布罗斯的信件,说瑞秋有可能蓄意谋害他,并说他的身体一直不好。

带着种种疑问,菲利普决定去佛罗伦萨找堂哥,把事情搞清楚。可是他最后却得到堂哥已经去世的噩耗。

他想去找瑞秋了解情况,却得知瑞秋已经带着安布罗斯的所有遗物离开了这个地方。

菲利普只好很沮丧地回到自己的庄园,但他的心里对瑞秋充满了恨意,他觉得是瑞秋害死了自己的堂哥。

过了一段时间,他得知瑞秋准备带着安布罗斯的遗物来见自己,于是他做好了与瑞秋当面对质的准备,却不料,他们的相见竟变成了一场劫难。

有句话说:在劫难逃,可能说的就是菲利普斯所遇到的这种境遇吧,作者达芙妮.杜穆里埃对于如何制造悬念有着超乎常人的掌控力。

瑞秋把堂哥的遗物送回庄园的那一天,菲利普斯的内心却悄无声息地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当他第一眼看见瑞秋时,觉得瑞秋与自己想象中的形象有着巨大的悬殊。

她是那么优雅,气质迷人,举手投足间有一种摄人魂魄的力量,他完全被瑞秋的美丽迷住了,另外,她看起来柔弱的样子,楚楚动人,又分外让人怜惜,菲利普的心底悄然升起一种莫名的情愫,不断蔓延开来……

菲利普的单纯固执让他错把对瑞秋的好感当作爱情的全部,其实,他对瑞秋的认知与了解太肤浅,没有深入地去了解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一厢情愿地认为瑞秋也喜欢他,他已经做好了要为心中之爱付出自己的全部的准备,不得不说,菲利普对于瑞秋的爱是那么地盲目与潦草。

记得一位心理学专家说过:见一面就产生好感,这种所谓的“一见钟情”,仅仅是因为对方的相貌美丑或者情境氛围的影响,就凭空推测出对方的一切,然后在自我虚构的感情中彻底陶醉,全身心地投入,这种所谓的“一见钟情”必败无疑。

菲利普斯的所作所为,在我们看来是很幼稚的冲动。

所谓纯粹的、毫无理由的“一见钟情”是无法成为爱情的保障的。

在通往幸福的婚姻道路上,需要理智和智慧,离不开对对方的理性分析和判断,不要轻易地盲目地就对爱情下结论。

爱情双方是平等关系,不是一个人患得患失的独角戏

菲利普虽然快25岁了,其实他还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小男孩,他对于爱情还是懵懵懂懂的,他为爱变得疯疯癫癫,不知情因何而起。

而瑞秋却不曾动心,这位35岁的寡妇矜持小心,对于菲利普斯的举动根本没有放在心上,认为他只是一个孩子而已。

瑞秋曾坦言他的身上有安布罗斯的影子,菲利普斯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

他内心里认为他们是彼此相爱的,他在想象的爱情里自我陶醉,他迷恋眼前的一切,开始患得患失。

为了留住瑞秋,他私自把自己家族祖传的项链送给她,而且让她在圣诞晚宴上佩戴。

其实瑞秋也十分清楚这条项链的特殊意义,却还是带着它参加了圣诞晚宴。

当菲利普再次暗示瑞秋做自己的妻子时,她却闭口不谈,把话题岔开了。

在这段感情里,菲利普处于弱势,他从小就失去了双亲,与安布罗斯生活在一起,不曾想,堂哥也意外去世,他内心缺爱,没有安全感。

现在,瑞秋的到来,让他那颗孤单寂寞的心灵得到了很大的抚慰,所以他想要牢牢地抓住这份来之不易的感情。

可是瑞秋并不了解菲利普的内心世界,她享受菲利普以她为中心,把她封为“皇后”的尊荣感,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满足了她一直以来的虚荣心。

安布罗斯曾在信中说,金钱是唯一能够打动瑞秋的东西,这句话是一种警示,却没有影响菲利普斯对瑞秋的喜欢。

反而,他觉得自己付出得太少了。于是,他在自己生日那天,把财产转让文件、家族中所有珍贵的珠宝都送给了瑞秋。

瑞秋既高兴又惊讶,两人相拥在一起。菲利普趁机向瑞秋求婚,瑞秋却没有正面回应。而菲利普斯以为求婚成功,心里很高兴。

白天,当菲利普再次见到瑞秋时,她态度很冷淡,说话语气冰冷。在晚宴上,他当众宣布瑞秋将成为自己的妻子时,众人都感到困惑,而瑞秋也是很震惊,矢口否认。

菲利普几乎把整个世界都给了瑞秋,却从未考虑过她是否愿意与自己白头偕老。

其实,他们两人的感情貌合神离,而菲利普甘愿为爱低到尘埃里。

爱情是两个人的相互爱慕,爱情里的双方是一种平等关系,这个平等包括经济、地位、思想、阅历和爱的平衡等,一旦这种对等关系不平衡,爱情就会岌岌可危。

爱情之基础是相互信任,否则彼此消耗感情,终被爱情反噬

菲利普求婚遭到瑞秋的拒绝后,非常伤心,他冒雨去教堂寻求好朋友露易丝的帮助,因为在路上受了风寒而得了脑炎。

在菲利普生病期间,瑞秋细心照顾菲利普,比以往更加地温柔和善。

也许瑞秋内心里一直爱着安布罗斯,可是她没有勇气对菲利普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怕伤害菲利普的感情。

瑞秋带着愧疚陪伴着菲利普斯,对他照顾得很周到。

几天后,菲利普的病情开始好转,可菲利普对瑞秋的感情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不再信任瑞秋了,他甚至怀疑瑞秋为了得到一切,正在谋划着怎样害死自己。

他的头脑里产生了各种念头,他没有和瑞秋谈及自己的想法,而是在心里默默地对瑞秋下了判决。

有一天,当瑞秋提出想去小花园的石阶路散步时,菲利普明知那里有危险却故意让她自己一个人去散步。

最后,当菲利普从瑞秋遗留的信件中得知,是自己错怪了瑞秋,但是为时已晚。

瑞秋刚好踏上花园里那座刚刚新建的浮桥,因无法承重,摔了下去,活活摔死了。

人生匆匆一辈子,浮生梦一场。

爱情中一旦出现了不信任、猜忌、怀疑等不良情绪,就会让人心生戒备,变得敏感起来,对周围的发生的事情过度解读,从而不断消耗两人之间的感情。

信任是爱情的基石,唯有两人心心相印,彼此信任,才能得到爱的滋养与呵护。

结语:美好爱情需理智地去爱,而不是狂热地占有

在小说的结尾处,作者以她惯用的英伦手法写道:“过去,人们常常在四岔口执行绞刑。不过,现在不会了。”看似很平淡的语气,其实是与文章开头遥相呼应。

文章的开头部分,作者达芙妮.杜穆里埃以充满人文主义的情怀,写出菲利普的心里话。

她写道:“人生是没有回头路的,想回也回不去。没有第二次机会,收不回曾经说过的话,也挽不回曾经做过的事。”

当癫狂的爱情退去,便只剩下浮生梦一场与更多的忏悔。

《浮生梦》的主人公菲利普为了自己一厢情愿的爱情而癫狂,将许多人的命运推向了一个不可收拾的残局,覆水难收,故事最后以悲剧收场,给人们以很多的启发:

人在恋爱时,往往被自己的“恋爱脑”控制,心中所念所想的就是这个人的一切,除了善于替对方开脱,更恨不得奉献自己的所有。

倾慕她时,他看到的都是美好:她独立洒脱、温柔和善。

怀疑她时,他看到的都是阴谋:她有所图谋,举止亲昵。

现实中的人们,通常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揣摩他人:爱慕他人时,光环加身,觉得对方身上都是优点,而与他人交恶时,主观臆断,又觉得对方身上全是罪过。

这种心理上的变化,在心理学中被称作“心魔”。

心魔可以吞噬人,也可以使人成长,历练人。

我们常说的“战胜自己”,“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等都是指心魔。

“心魔”这个概念在多部电影和小说中也被提起过,比如,

电影《大块头有智慧》里,刘德华看到了另外一个自己;在金庸的小说里,那些怀着争强好胜之心和仇恨之心的人往往难得善终,而那些最后懂得放下的人才会收获真正的快乐。

其实,回头想想,在《浮生梦》中,她还是原来的那个她,一直未变。

而他的心念一直在变,朝着自己爱的样子。

没有活成他爱的样子,其实并不是她的错。

人生在世,为欢几何。浮生若梦,一切如过眼云烟。

往事不堪回首,早已随风飘散。

放下过往,重新出发。其实,最好的时光是现在。

唯有把握住当下的每一刻,才是对自己最好的呵护。

-END-

作者介绍:@浮世绘t,热爱生活,专注读书,每天分享情感故事,读书感悟等等,愿为您分忧解难,让您感受人世间的温暖与美好……欢迎关注。

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严禁抄袭,违者必究!欢迎点赞、评论、留言、转发。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