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过三驾疲楚,小打少打也能灭国 吴越争霸中的高维战略:文种七策

胜过三驾疲楚,小打少打也能灭国 吴越争霸中的高维战略:文种七策

首页角色扮演伐天争霸更新时间:2024-05-11

公元前475年,越军即将攻入吴都。

这场灭国之战,打得异常激烈。 

但吴国再也难以抵挡。经过与齐、晋的战争,吴国军民已疲惫不堪,精锐士兵消耗殆尽。

越军包围吴都姑苏三年,吴军不战自溃。

破城前,吴王夫差八次遣使请求和谈,均被越军拒绝。最后夫差派大夫公孙雄脱去上衣跪着往前走,向越王勾践俯首称臣,希望勾践念及过往网开一面。

越相国范蠡极力反对求和。“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您忘了过去在吴国所遭遇的苦难了吗?”范蠡说。勾践于是回绝了公孙雄。

随后姑苏城破,夫差被俘后自*,吴国灭。

灭吴后,勾践遂号为霸王,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吴越争霸,是春秋末期最后一场争霸战。跟以往争霸战最大的不同,吴越双方都均未发动大规模全面战争。这一时期的战争在人数、耗费、持续时长上,都不可与过去动不动就寸草不生的中原争霸战同日而语。

这场争霸战中,越国面对强敌,没有选择硬碰硬,而是使用“文种七策”,最后以微小的代价干掉了宿敌吴国。后来著名军事著作《六韬》在“文种七策”基础上补充完善,提出了“文伐”的概念。可视为“三驾疲楚”的升级版。

当前战争形式日益多样化。越来越多更新颖的形式,同样也能够达到战争的效果,比如网络战,舆论战,病毒战等等。

因此面对国际上复杂形势和各种挑衅行为,同样可以考虑采取另一种将冲突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非常规回击方式。

越国不断创新作战方式的做法,仍旧有可借鉴之处。

夫差自尽

形势不利于越国硬刚

越国一度处于下风。

因为吴国在晋国援助下,无论军事还是经济都得到快速发展。

吴王阖闾广纳人才,重用伍子胥、伯嚭、孙武等能臣,励精图治,积蓄伐楚的力量。

公元前506年,经过多年兴兵疲楚后,吴军在阖闾率领下西进伐楚。吴军在汉水边击溃楚军后,乘胜追击,在楚国郢都附近五战五捷,楚王匆忙而逃。吴军进入郢都,创造了春秋时期攻占大国都城的先例。

公元前504年,阖闾派太子夫差率军再次讨伐楚国,攻取了楚国的番邑,迫使楚国迁都于鄀,吴国威震华夏。  

吴国在楚国大获全胜时,老对手越国趁机发难。

也许有人会问,楚国这么强都被吴国打败了,为何越国敢干摸老虎屁股的事?

这就得弄清吴军战胜楚军的底层逻辑。

因为吴国并非楚国的主要敌人,楚国主要的敌人只有一个:晋国。

晋楚争霸持续上百年,晋楚双方都耗费巨大。特别是晋国采用了三驾疲楚的策略持续*扰楚国,让楚国元气大伤。

就在楚国身心俱疲时,却没料到打东边来了一个偷袭的老六:吴国。

就相当于正面你和对方大战三百回合,勉强打了个平手。结果正松口气的时候,冷不防对方放狗冲你小腿就是一口,就问你防不防得住?

晋楚争霸

吴国的这一套就是顺势而为,乘其不备。越王勾践也想如法炮制,打吴军一个措手不及。结果却让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公元前494年,勾践决定抢在吴国动手之前出兵伐吴。范蠡劝阻,勾践不听,继续发兵。

夫差率领吴军主力出战,一战就将越军打得落花流水。勾践带着仅剩的5000多人,退守国都会稽。

此战暴露出越军诸多短板:

1、越军战斗力不如吴军。否则不会败这么惨。

2、越军整体规模也不大,所以败了一场,老本就赔光。 

3、越军的防御也不行,所以被击败之后便再也守不住,只能退回都城。

相比之下,吴军到底是偷袭起家,所以越军偷袭的套路根本不管用。这说明越军与吴军相比,缺经验、缺训练、缺投入,连人都缺。这样也没有了硬刚的必要。

面对都城被围的险境,勾践直接果断投降,开始了卧薪尝胆的艰苦历程。

卧薪尝胆

非常规作战的“文种七策”,远胜“三驾疲楚”

形势不适宜硬拼,有什么别的好办法呢?

《六韬》是战国时的军事著作,其中提到了“文伐”,即不用军事手段而用非常规手段打击敌人。

其具体内容一共有十二条,其中主要的内容包括:亲近笼络敌君的近臣,左右敌国局势;暗中贿赂收买敌君大臣,影响敌国君主的判断;用不同的态度区分对待敌国忠臣和奸臣,分化瓦解敌国君臣关系等等。

而吴越争霸,就是“文伐”的经典案例。

可《六韬》成书于战国,而吴越争霸是在春秋,这时间对不上啊。

因为勾践得到了“文伐”的初始版:“文种七策”。

文种是越王勾践的谋臣,他所提出的“文种七策”,与“文伐”相比,其手段有点偏阴谋。

其内容包括:一曰捐货币,以悦其君臣;二曰贵籴粟槁,以虚其积聚;三曰遗美女,以惑其心志;四曰遗之巧工良材,使作宫室,以罄其财;五曰遗之谀臣,以乱其谋;六曰缰其谏臣使自*,以弱其辅;七曰积财练兵,以承其弊。      

文种建议勾践:假装表示忠诚,使夫差放松对越戒备,将精力都耗费到北上争霸中去;助长夫差的*,使其大兴土木,耗费国力;并用钱财去离间,让吴国产生诸多内部矛盾。施行十年,越国没有一片抛荒的土地,军民鱼水一家,国力空前强大。越军更是变得装备精良、战斗力强大。

夫差与勾践

与“三驾疲楚”相比,“文种七策”更为高明,表现为:

1、“文种七策”或“文伐”,具有弱冲突的特点。主要集中在时政、外交斗争的范畴,不会产生不可避免的对抗。

2、其目的在于分化、瓦解和削弱敌人,从而为军事手段消灭敌人创造条件,甚至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3、实施成本相对较低。吴国攻打楚国,是靠武力*扰疲楚,可见可防,并且吴国自己还得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相当于*敌一万,自损三千。

文种的策略,则是利用了人性,大肆助长*,让敌国君臣自己挖坑自己跳,难以发现和防范不说,所需投入成本还更低。

从底层逻辑上来看,“文种七策”,是将“三驾疲楚”的冲突进一步分解、细化,提升操作的频次,降低冲突的强度,从而达到甚至超过军事冲突所带来的效果。

从这一点上来看,让堡垒从内部崩溃的“文种七策”,比军事上*扰施压的“三驾疲楚”更为高明。  

美人计

勾践的一系列非常规战争

勾践原本就是非常规战争的高手。

公元前496年,刚即位的勾践,面对吴王阖闾来袭,就打了一场经典的槜李之战。

战场上,越军先派敢死队三次冲向吴阵,没想到伐过楚的吴军经验丰富不为所动。关键时刻,勾践让一批死囚走到吴军阵前,举剑自尽。吴军见状大为惊骇,放松了防备,越军趁势进攻,在姑苏将吴军彻底击溃。

出其不意地通过恐吓让吴军战斗力大幅下滑。在两千多年前,越王勾践就将心理战用于实践。

后来在文种建议下,越军作战创新更是层出不穷:

笼络伯嚭。当吴军围困越国都城时,勾践在文种建议下,笼络贪财好色、忌贤嫉能,却深为夫差宠信的吴国太宰伯嚭。最后在伯嚭帮助下,吴军才讲和退兵。后来又在伯嚭的帮助下,勾践完成了一系列削弱吴国的计划,伍子胥也受诬陷而死。可以说,勾践“卧薪尝胆”能成功,一半的功劳都是伯嚭的。

宣扬奢靡之风。听说夫差想重建姑苏台,聚集歌童舞女,以尽人间之欢。文种得知后,立刻通过伯嚭进献良木给夫差,此举看似忠诚,实质是想让吴国因修宫室而耗费民力。夫差得到良木后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弄得民怨四起。

美人计。文种向勾践献计,将西施、郑旦两位美女通过伯嚭进献吴王,使他荒于国事。吴王夫差果然从此沉迷酒色,荒淫无度。

粮食战。越国谷物歉收,勾践向夫差借粮,既救国内之急,也抽空吴国储粮。第二年,越国谷粮丰收,勾践却选择将粮食种子蒸熟了还给吴王。夫差见其谷种粗大,下令将粟种分发给国民种植,结果颗粒无收,次年吴国大闹饥荒。

偷袭战。公元前482年,夫差为称霸天下而参加黄池之会,带走了国家所有的精锐,只让太子带着老弱病残留守都城。勾践一看,机不可失,便率大军突袭吴国,大败吴师,并*死吴太子。夫差被迫慌忙带兵回援,吴国由此元气大伤。

四年之后,勾践已经准备充分,便倾全国之兵,一举将吴国灭国。

复仇三人组

结语:以柔克刚的力量

为何勾践要选择以非常规战争为主?这可能和吴越的地理环境有一定关系。

春秋时的吴越地区,湖汊纵横,更适宜水战,大规模的陆战根本展不开。这种情况下,兵在精而不在多。所以关键在于掌握时机,一招克敌。

等待时机,不如制造时机。

所以勾践三番五次地进行非常规的作战,运用外交、经济等手段,一步步疲乏吴国。

哪怕是在攻破吴都,*掉吴太子之后,勾践也不急于发起对吴军决战。

他要继续削弱吴国,直到让其流尽最后一滴血。

最后发起灭吴之战时,就好比热刀切黄油。此时,吴国已经虚弱到毫无抵抗之力。

可见,当正面形势严峻时,选择采用多种形式的斗争方式,这也是一种大智慧。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