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古道千年“蹄窝”遭越野车碾压 目前道路已封堵

京西古道千年“蹄窝”遭越野车碾压 目前道路已封堵

首页角色扮演古道秦皇刀剑物语更新时间:2024-05-06

新京报讯(记者 周怀宗 王颖)近日有报道称,位于京西古道峰口庵附近的“蹄窝”遗迹,被6辆越野车碾压,碾压者还拍摄了“京西古道穿越”的视频,在网上传播。3月25日,记者赴峰口庵“蹄窝”探访,发现“蹄窝”遗迹的两侧,拦路放着两块大石头,石头挡住了车辆通行,只有行人仍可通过。

“蹄窝”遗迹处被大石头挡住,但行人仍可通行。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蹄窝”遗迹处被大石挡住

沿门头沟九龙路一直往西,至峰口庵附近,九龙路因施工暂时中断,路边有一座小小的月亮门,直通山上的一条石路,这里属于京西古道的一部分。

卵石铺就的山道,陡峭难行,大部分道路都是“之”字形的。一路上行,两边树木茂盛,山桃盛开,路边的树上,不时能看到爱护古道的提示牌。据悉,该提示牌为京西山水古道清山志愿队所设。

卵石铺就的山道,陡峭难行。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两边树木茂盛,山桃已经盛开。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一路上行,时不时能看到爱护古道的提示牌。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沿着古道上山,峰顶处也有一处月门,月门前有值班的保安,保安告诉记者,他们是受雇在这里值班,主要任务是防火,几天前确实有越野车从另一边上山,越过“蹄窝”遗迹,后来志愿者就搬了石头挡住了遗迹。

穿过月门大约200米,就是“蹄窝”遗迹所在地,记者看到,遗迹前有一块大石头横放在路中间,但行人仍可通行,大石头旁边,立着一块提示牌,上写“爱护古迹蹄窝,留与后人观摩”。

大石头后面,就是“蹄窝”遗迹,记者看到,这是一段只有几十米长的山路,山路在接近山顶的地方,两米多宽,靠近悬崖的一半是正常的山路,靠近山壁的一半,则是光滑的岩石,岩石上布满凹坑,凹坑大多呈圆形,不少凹坑一侧还有角度稍大的“斜坡”。这些凹坑,就是大名鼎鼎的“蹄窝”。

这些凹坑就是大名鼎鼎的“蹄窝”。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几位慕名而来的游客,在“蹄窝”遗迹处观察、留影。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在“蹄窝”遗迹附近,记者还遇到了几位慕名而来的游客,他们和记者一样,也是徒步上山,在“蹄窝”遗迹处观察、留影,之后又返回山下。

“蹄窝”还是“壶穴” 成因意见不同

京西古道历史悠久,道路众多,是多条位于京西群山中古道的统称。峰口庵所在的古道名为“玉河大道”,资料显示,这条古道最晚在唐末时已经存在,至今已逾千年。因古道难行,那时只能用骡、马、毛驴、骆驼等驮运货物。

据了解,在古道附近煤窑众多,明清时代这里更是向京城输入煤炭的主要路径,千百年来铁蹄践踏,遂形成特殊的“蹄窝”奇观,类似的蹄窝,在京西古道上,还有多处。

不过,这些凹坑是否真的是骡马长期踩踏而成,也有学者提出异见,认为凹坑并非踩踏而成,而是一种名为“壶穴”的地质现象。

所谓壶穴,是长期急流漩涡夹带砾石磨蚀河床,形成的圆形凹坑,多见于瀑布、河道湍急之处。也因此,有学者认为,峰口庵地处山顶,并无激流旋涡,也缺乏雨水常年冲刷的条件,因此并非“壶穴”,确为骡马踩踏形成的“蹄窝”。

也有学者认为,这些凹坑并非骡马长期踩踏而成,而是一种名为“壶穴”的地质现象。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其实,类似的现象并非京西一处,有考证显示,在我国多地,都有“蹄窝”,此外还有长城上的“足迹”,以及河北井陉县秦皇古道上的“车辙”,也都是人类活动留在砖石上的印记。

保护历史遗迹 需要更多措施

3月25日,新京报记者联系了京西山水古道清山志愿队的志愿者,志愿者表示,他们在3月13日得知有越野车碾压“蹄窝”遗迹的消息,当时他们上山清理垃圾,有驴友告诉他们这件事,驴友还拍了照片。照片显示,当时足足有6辆越野车从“蹄窝”遗迹上碾压过去。此外,峰顶的保安也向他证实了这一消息。

志愿者向记者表示,虽然“蹄窝”是在岩石上,不易损坏,但仍有损坏的可能,事实上,由于车轮多次碾压,也确实使得部分“蹄窝”的边缘破损。

而且,此次越野车碾压“蹄窝”并非首次,志愿者告诉记者,以前就有人骑摩托车碾压过“蹄窝”。

多年来,该志愿者团队一直致力于保护“蹄窝”遗迹,经常劝解登山游客在“蹄窝”处放下手杖,以防手杖损伤遗迹,古道上多处提示牌也都是他们所设。此次越野车碾压“蹄窝”事件发生后,他们和专家商量,但尚无更好的解决办法。目前,他们暂时用大石头将路堵住,只容行人通过,“作为临时防护”,等待更好的保护措施出台后,“再把石头搬走”。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影 王颖

编辑 唐峥 校对 李项玲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