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博物馆“五十炼”:百兵之君“剑”的卓越工艺与历史传承

徐州博物馆“五十炼”:百兵之君“剑”的卓越工艺与历史传承

首页角色扮演古代之剑更新时间:2024-06-16

在徐州博物馆的“金戈铁马”展厅中,展示着一件名为“五十炼”的汉代钢剑。此文物因其珍稀性,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尽管这把钢剑已经历了超过1900年的岁月洗礼,但其锋利度依然如初,保存状况良好。

剑,被誉为“百兵之君”,起源于轩辕黄帝时期,被后人尊称为“短兵”的始祖。其轻便易携、使用迅捷的特性,使得历代的王公贵族、文人侠客、商贾庶民都以拥有和使用剑为荣。剑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不仅作为武器存在,还承载了风习和精神文化的功能。因此,关于名人与刀剑的故事,历史上屡见不鲜。在先秦时期,季札挂剑的行为就被视为君子诚信的象征。对于侠士和剑客来说,剑不仅仅是佩戴者的人格和精神的体现,更是他们承担社会责任、伸张正义、见义勇为的标志。战国时期的冯谖和汉初的韩信,尽管生活贫困到无食可吃,但他们仍然随身携带剑。汉高祖刘邦起事的起点,正是从他挥剑斩白蛇开始的。

商周时期,铜器被广泛使用,剑主要由青铜制成。然而,当铁料出现时,人们首先选择用其制作剑。西周晚期虢国墓出土的玉柄铜芯铁剑被誉为“中华第一剑”,这把剑将中国的冶铁史向前推进了200年,标志着铁器时代的到来。

自汉代起,铜作为主要铸剑材料的历史被改变。鉴于剑需具备截、刺、削等多种功能,因此必须兼具刚柔并济、韧性十足的特点。至西汉中期,古人通过增加剑坯的锻打次数,以排除夹杂物,这便是早期的“百炼钢”工艺。当时国内铁矿的含铁量并不高,这种制钢方法劳动量大且效率低下。虽然数年才能得到三五把神兵的说法有些夸张,但也足以反映出汉代工匠铸剑的艰辛。满城汉墓出土的刘胜佩剑,是早期“百炼钢”工艺的产物,属于初级阶段的百炼钢。

自西汉中后期起,铁匠们发明了“炒钢”技术,因其在冶炼过程中需不断搅拌,犹如炒菜,故得此名。炒钢的原料为生铁,其操作过程是将生铁加热至液态,通过鼓风或撒入精矿粉等方法进行持续搅拌,以去除生铁中的碳元素,从而得到钢。炒钢的出现推动了百炼钢技术的发展,对炼钢史产生了革命性影响。由于汉代冶铁业的进步,汉剑的形态逐渐变得轻薄窄长,剑锋更加锐利。根据出土的汉代文物,我们可以发现,长度在1.1米以下的汉剑主要以单手使用为主,而超过1.2米的则主要采用双手操作。作为古代战场上的重要武器,汉剑在中国冷兵器历史中占据了无可替代的地位。

该钢剑于1978年在徐州铜山县曹山汉墓中出土,当时是由村民在采石建房过程中发现的。一位曹姓村民向博物馆工作人员透露,他在挖掘过程中发现了一把诸葛亮剑。他注意到剑上有微小的金字,其中包括“蜀”字。这一关键信息最初并未引起博物馆研究员的关注,经过一系列努力,最终成功将其纳入馆藏。

该剑总长109厘米,其中剑身长88.5厘米,宽度范围为1.1厘米至3.1厘米,脊部厚度在0.3厘米至0.8厘米之间。剑柄上留有麻织物痕迹,原配有鞘,鞘材质为苎胎髹漆,现已朽化并附着于剑身上。剑身挺直端正,展现了两汉时期粗犷大气的风格。平直的剑身彰显正气,狭长的剑刃散发霸气,修长光洁的形态更显优雅气质。其锋利的双刃和尖锐的剑尖,让人想象舞动时正反两边都呼啸着*气。

根据历史资料,汉剑在古代主要作为步兵的战场实用武器,常与盾牌配合使用,形成剑盾兵。然而,到了西汉末年,环首刀逐渐取代了汉剑的地位,成为战场上的主要武器。到了东汉后期,汉剑已经完全退出了战场,仅作为象征性的存在。

这把钢剑最引人注目的是其清晰完整的铭文。剑柄正面为隶书错金铭文:“建初二年蜀郡西工官王造五十炼XXX孙剑X”,而剑柄内侧则阴刻着“直千五百”四字。“建初”是东汉章帝刘坦的首个年号。“蜀郡”位于现今的成都地区,因此当地村民最初误以为这是诸葛亮的剑。“工官”是指负责制造武器、日常金属制品和工艺品的官员。“王”是这位工官的姓氏。“五十炼”代表一定的锻造质量标准。而“直千五百”则表示其商业售价为1500个五铢钱。通俗地讲:此剑为公元77年,成都王姓工匠锻造,经过50次锤炼。售价1500五铢钱。其25字铭文详细记录了剑的年代、产地、工艺、制作人及市场价值等信息。显然,这把当年价值1500五铢的“有价之宝”,如今已变为无法估量价值的“无价之宝”。

徐州出土的这把“五十炼”钢剑,其材料为经过反复加热锻打的优质“炒钢”。经过中国钢铁学院对剑身、刃口和剑柄的取样鉴定,结果显示剑体是由珠光体和铁素体组成,层次分明。各层的含碳量存在差异,最高为0.7%,最低为0.4%。钢的含碳量在0.5%至0.2%之间。这种工艺使得剑身各部位的含碳量根据实际需求而有所不同,因此剑身柔软且剑刃锋利,属于高级阶段的百炼钢。

在古代,除了“五十炼”之外,还存在“三十炼”“七十二炼”“九炼”“百炼”等说法。山东省苍山汉墓中出土了一件东汉永初六年(112年)的“三十炼大刀”,其上刻有错金铭文。此外,1961年在日本天理市栎本町东大寺山古墓中也发现了中国东汉时期的钢刀,其错金铭文中同样包含了“百炼”一词。

魏晋时期,百炼钢的制作达到了巅峰。曹操拥有5把被称为“百炼利器”的武器;孙权则拥有3把宝刀,其中一把被命名为“百炼”;刘备曾命令蒲元打造5000把宝刀,这些刀上都刻有“七十二炼”的字样。唐宋时期之后,由于灌钢工艺的进步等因素,百炼钢的使用逐渐减少。汉剑之后,中国剑的发展方向转向了装饰品和武术表演,彻底从战场中退出并发展出了击剑技艺。击剑在古代埃及、中国、希腊、罗马、阿拉伯等国家广为流行,尤其在中国的唐代,其精妙绝伦的剑艺甚至发展成了剑舞。

冷兵器时代结束后,剑虽已从战场中消失,但并未完全退出我们的生活。189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击剑运动列为正式项目以来,这一运动已经持续了100多年,从未间断。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