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副对联,恐怕不知道的人还真不多。
这是五代十国后蜀蜀主孟昶撰写的春联,这大概也是目前有史可查的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了。
这位爷,年纪青青就登基称帝,当时还不到16岁,在位31年,也算得上是在位时间比较长的皇帝了。
在位早期,还算是英明的,听劝纳谏,*臣立威,铲除旧臣,复疆封王。
先后将不听话的李仁罕、张业、安思谦或处死或灭族,将王处回、赵廷隐相继罢相。
同时,在朝堂上设置匦函,了解民情。就是设置个意见箱,接受处理人民来信,信访工作也搞得不错。
更为人称道的是刊刻了《十一经》。中国儒家的经典,从春秋战国至南宋时期,形成了《十三经》。这期间,孟昶有他独到的贡献,刊刻了《十一经》,就是在唐朝时《九经》(《易经》、《书经》、《诗经》、《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仪礼》、《礼记》、《周礼》)基础上,排除了唐文宗开成年间所增益的《孝经》、《尔雅》,保留《论语》,同时收入《孟子》(《孟子》首次跻入诸经之列)。
其后,南宋朱熹以《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形成了现在人们所熟知的《四书》,并为官方所认可,《孟子》正式成为"经"。由此儒家的十三部文献确立了经典的地位。
同时,这位爷为了长治久安,曾于后蜀广政四年(公元941年)撰写了一篇振奋人心的《官箴》,共24句96字:
朕念赤子,旰食宵衣。托之令长,抚养安绥。
政在三异,道在七丝。驱鸡为理,留犊为规。
宽猛所得,风俗可移。毋令侵削,毋使疮痍。
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赋舆是切,军国是资。
朕之爵赏,固不逾时。尔俸尔禄,民膏民脂。
为人父母,罔不仁慈。特为尔戒,体朕深思。
后来北宋大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曾受皇令书写过一则十六字的碑文,文字内容正是取自孟昶的《官箴》: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这里,黄庭坚应该给孟昶爷发个大红包要不要?
此外,孟昶还令翰林学士韩保升等取《新修本草》并《图经》参校删定,稍增注释,成《蜀本草》(即《重广英公本草》)二十卷,已佚,其佚文收入《证类本草》。
另外就是孟昶对中国诗词也有较大的贡献,下令大文豪温庭筠收集整理了《花间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或许是时位之移人吧,这位孟兄,终于没能逃过糖衣炮弹的腐蚀,花天酒地,日日笙歌,少理朝政,广纳美人,奢靡成风。
奢华到什么程度呢,举个栗子吧,“至于溺器亦装以七宝”(《续通鉴》),就连用的马桶都要镶上宝石。
《新五代史》说他:"昶好打球走马,又为方士房中之术", "然昶年少不亲政事"……
这种玩法,迟早要玩完。
果不其然,965年,完了。
让他玩完的就是那个一根棍棒打遍幽云十六州的,后来弄个黄袍披身上做了皇帝的宋太祖赵匡胤,从发兵,到孟昶投降,仅仅只用了66天。
孟昶曾哀叹:我和先帝用温衣美食养士四十年,一旦临敌,不能为我向东放一箭,虽然想坚守,谁能为我去守呢?
归降之后,老赵还挺仗义,也给这位爷封了官,授任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秦国公。
不过好景不长,7天之后就抱病身亡,享年47岁。
当真是抱病身亡?
傻子也能看出来,不是毒药就是毒酒。一山岂能容二虎?除非一公和一母。
作为皇帝,孟昶显然是不合格的,虽然早起也曾有所作为,但终于还是倒在了自己挖的坑里,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还是有道理的。
而关于孟昶,更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当属他和花蕊夫人的爱情了。
02
五代十国,不过几十年的时间,但是叫花蕊夫人的还真不少,那就能说明,美女不少。
叫花蕊夫人的一共有4位。
第一位是前蜀内枢密使潘炕的爱妾赵解愁,据史载,赵解愁“有国色,喜为新声及工小词”,是最早被人喻为“花蕊夫人”的。
第二位是前蜀皇帝王建的宠妃,大小徐氏姐妹中的妹妹小徐妃,即徐惠妃,其诗词歌赋俱佳,特别是百首《宫词》留传至今,后与王衍皆被后唐庄宗所*。
第三位是南唐后主李煜之妃,闽人之女,雅好赋诗,人称“小花蕊”, 南唐亡后,被俘入宋宫,后为晋王所*。
第四位是后蜀主孟昶的妃子,姓费,传为青楼女子,有才名,擅诗文,有人评价前可与鱼玄机、后可与李清照分庭抗礼,被封为慧妃,青城(今四川灌县)人,貌美如花蕊故称为"花蕊夫人"(孟昶有语: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
也有传说姓徐,是大臣徐匡璋之女。
宋人笔记载:徐匡璋献女于孟昶,拜为贵妃,号为花蕊夫人,谓花不足征其色,但如花蕊之轻也。又升号慧妃,谓如其性也。
明代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在《花蕊夫人宫词序》中说:昔徐匡璋纳女于蜀后主孟昶,昶喜其轻翾,赐号花蕊夫人,又改慧妃。陈无己以夫人姓费,误也。
我们要说的这位花蕊夫人,就是孟昶爷的妃子。
孟昶好色,是出了名的,广纳蜀地年轻貌美女子入后宫,妃嫔之外还有十二等级,供其日日享受。
传说17岁的时候,花蕊夫人被选入宫。她的美貌和才学瞬间征服了孟昶。
这位爷,对花蕊夫人那真叫一个好,要星星绝对不会给月亮,简直就是宠上天了。
花蕊夫人喜欢牡丹花和红栀子花,孟昶就下令大量种植牡丹,并说:洛阳牡丹甲天下,今后必使成都牡丹甲洛阳。派人前往各地选购优良品种,在宫中开辟“牡丹苑”。孟昶除与花蕊夫人日夜盘桓花下之外,更召集群臣,开筵大赏牡丹。那红栀子花据说是道士申天师所献,只有种子两粒,它开起花来,其色斑红,其瓣六出,清香袭人。
花蕊夫人喜欢芙蓉花,孟后主就命令官民为她在城里城外种满了芙蓉花,因此成都也就成了“蓉城”。
天气热了,这位孟爷就专门建造了一座水晶宫,日日与花蕊夫人流连期间,吟诗作赋,不理政事。
来看看这位爷为花蕊夫人写的艳诗调寄《木兰花》就可以想象当时的场景:
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一点月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
起来琼户启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
后世大文豪苏轼曾写过一首《洞仙歌》: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
人未寝,敧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度河汉。
试问夜如何?
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
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写的就是花蕊夫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这样的女人,不仅美丽,而且机智过人。花蕊善诗,她有《宫词》近百首,写嫔妃、宫人、内监、文官、宫中种种习俗和赏心乐事,不像先前的《宫词》,幽怨满怀,而是充满了安逸和情趣,一派岁月静好,安享太平。
来看一首:
三月樱桃乍熟时,内人相引看红枝。
回头索取黄金弹,绕树藏身打雀儿。
是不是写得十分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再看几首:
五云楼阁凤城间,花木长新日月闲。
三十六宫连内苑,太平天子住昆山。
会真广殿约宫墙,楼阁相扶倚太阳。
净甃玉阶横水岸,御炉香气扑龙床。
龙池九曲远相通,杨柳丝牵两岸风。
长似江南好风景,画船来去碧波中。
东内斜将紫禁通,龙池凤苑夹城中。
晓钟声断严妆罢,院院纱窗海日红。
殿名新立号重光,岛上亭台尽改张。
但是一人行幸处,黄金阁子锁牙床。
夹城门与内门通,朝罢巡游到苑中。
每日日高祗候处,满堤红艳立春风。
她又善于迎合孟昶所好。
孟昶穷奢极欲,暴殄天物,连马桶都镶钻石的主,在声色、饮馔方面,更喜立异求新。于是,花蕊夫人别出心裁。独创的菜肴如“绯羊首”(红烧羊头)、“月一盘”(新鲜薯片)等。
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
好日子,终究是到头了。
后蜀完了。
03
投降之后,花蕊夫人和孟昶一起被押解到了大宋。
赵匡胤早闻花蕊夫人是美貌和智慧并存的绝色女子,于是借着册封孟昶待其一家感恩之际,一观其貌。
一看之下,果不其然,其美不可言传。为试其才学,让花蕊夫人吟诗。
花蕊夫人信口吟道:
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
三千宫女皆花貌,共斗婵娟,髻学朝天,今日谁知是谶言。
(有专家考证,花蕊夫人只写了这首词的前半阙,后半阙应是后人伪作。明代杨慎《词品》中称这下阙是:续之者不惟虚空驾桥,而词之鄙。)
吟罢说这词是当日离开蜀国,途经葭萌关时写的,写在驿站的墙壁上。
赵匡胤听罢要求再来一首新的。
花蕊夫人沉思片刻,吟出那首千古绝唱《述亡国诗》:
君王城上树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关于这首诗歌,是有来历的,五代何光远《鉴诫录》卷五云:“故兴圣太子(李继岌)随军王承旨有《咏后主出降》诗曰:
蜀朝昏主出降时,衔璧牵羊倒系旗。
二十万军齐拱手,更无一个是男儿。
花蕊夫人因袭了前人诗作,略改了几个字。也有人提出疑问,这首诗,正史上没有记载,可能是后人伪托的。
想想也是,那时花蕊夫人随孟昶入宋,旧主尚在。石崇虽暴,爱妾绿珠愿意一死随之,燕子楼关盼盼守节多年最后殉情。虽说国之兴盛不能怪罪于一妇人,但是一转身就数落起旧主,毕竟有负前恩了。
赵匡胤听了龙颜大悦,荷尔蒙迅速增倍,宠幸了花蕊夫人,成了她的“男儿”。
不几日孟昶暴亡,其母李氏也不忍苟活,绝食数日而亡。
这死的也太是时候了,戴完绿帽再死,历史上这么背运的皇帝,恐怕除了这位爷也是没谁了。
花蕊夫人入了宫,她又受到宠爱,如果不是赵普极力反对,她差点就成了皇后。
国亡家灭,老公又被赵匡胤毒*后,不得不委身于*夫仇人,每日强颜欢笑,虚与委蛇,遭受了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摧残,最后还是死于非命。
关于这个花蕊夫人到底后来是怎么死的,成了一个永久的谜。历来就有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死于赵光义之手。
宋人邵博在《闻见近录》中这样说:一日,赵匡胤率亲王和后宫嫔妃宴射于后苑,赵匡胤举杯劝赵光义畅饮。
赵光义回:如果花蕊夫人能为我折枝花来,我便畅饮。
就在赵匡胤命花蕊夫人折花时,赵光义用弓箭将其射死,随后流着泪,抱着赵匡胤的腿说:陛下方得天下,宜为社稷自重,远离酒色!赵匡胤虽心中不快,却没有责怪他,而是“饮射如故”。
而北宋末年的《铁围山丛谈》则说,花蕊夫人归宋后,赵光义也十分喜爱她,但无从得手。一次,从猎后苑,花蕊夫人在侧,赵光义“调弓矢,引满拟兽,忽回射花蕊,一箭而死”。
至于赵光义为何要*花蕊夫人,有三种不同的解释。一说赵光义高风亮节,以江山社稷为重,不顾一切地清除兄长身边的 “红颜祸水”;二说赵光义出于羡慕嫉妒恨:我得不到的,别人也休想占有;三说因为花蕊夫人在接班人的问题上,说了对赵光义不利的话,因此赵光义挟嫌报复。
第一条解释基本不成立,因为赵光义自己就是个好色之徒,从其后来对南唐李煜的小周后的贪婪和强占,就是典型例证;第二条解释也有些勉强,赵光义虽然垂涎花蕊夫人的美色,但绝不会为一个美女而开罪赵匡胤,坏了自己的接班大事;如此看来,第三条解释最为靠谱,没接班前,赵光义在兄长面前表现得低声下气。但他的忍耐是有底线的——不能影响他接班,花蕊夫人既然影响到了他的接班,则必除之而后快。
第二种说法是赵匡胤移情别恋,这个说法主要见于蔡东藩的《宋史演义》。说赵匡胤和花蕊夫人缠绵了几年后,有些审美疲劳,花蕊夫人也美色减退,赵匡胤就移情别恋,宠幸上了一个姓宋的美女。是时宋氏年十七,太祖年已四十有二了。俗话说:痴心女子负心汉。那花蕊夫人本有立后的希望,自被宋女夺去此席位,倒也罢了,谁知太祖的爱情也移到宋女身上去了。痛故国之消亡,怅新朝之失宠,因悲成病,只落得水流花谢,玉殒香消。
还有一种说法将花蕊夫人之死与宋朝最大的疑案“烛影斧声”联系在一起了。《烬余录》甲编说,赵光义平日在赵匡胤面前曾多次夸赞花蕊夫人的才貌,后蜀主孟昶死后,赵匡胤立马召花蕊夫人入宫,将她留在身边长达十年之久。一日晚上,赵光义乘赵匡胤卧病在床,半夜调戏徐氏。赵匡胤看到后用玉斧砍向赵光义。赵光义夺过玉斧,反将兄长砍伤。第二天,宋太祖驾崩,赵光义矫诏继位为宋太宗。因此有学者认为,大宋王朝第一疑案“烛影斧声”的发生,导火索就是宋太宗调戏花蕊夫人。
再有一种说法是因为思念孟昶被赵匡胤*死。后蜀亡了,孟昶和花蕊夫人都成了俘虏。孟昶死后,花蕊夫人难忘旧主,毕竟20来年的情感终究是无法释怀的,于是绘了孟昶的像终日供奉。后被太祖撞见,谎称供奉的是张仙人(也有说是二郎神),是为了求子。有后世的文人赞她:
供灵诡说是神灵,一点痴情总不泯;
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据说后来赵匡胤还是知道了此事,逼迫花蕊夫人交出画像,花蕊夫人不从,赵匡胤一怒之下将她*死。花蕊夫人的鲜血染红了院中的芙蓉花。人们由于同情花蕊夫人的不幸,又将她尊为芙蓉花神。
这个想想似乎更加不可信。
赵匡胤肯定是见过孟昶的,岂能不识孟昶像?
据说花蕊夫人死时39岁。
死后宋太祖特准将她和孟昶二人的尸骸返葬故里,以示恩惠。
各位,对于这些说法,你觉得哪种更加可信一点呢?
04
做人难,做女人更难,做漂亮而又有智慧的女人难上加难!
后蜀亡国是历史必然,如果非要强加在花蕊夫人身上,确实是有失公允的。
在那个男人为尊的时代,女人多为男人的附属品,没有地位,也没有主导权,能活着已是不易,能活的好自然更是不易。
为何后来者千百年来对花蕊夫人依旧津津乐道,兴致不减,包括她的身世,她的爱情,她的死,她的诗词,她的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已经成了一个个谜团。
或许,这就是她的魅力所在?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