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对市,巷对街,破屋对空阶。
【注释】:城:本指都邑匹周用作防守的墙垣,内称城,外称郭。市:市场,集市,集中进行交易的场所。秦汉时期,在京都、郡、国等地,官府在指定地区设立并由官府管理的市,与居民所住的里或坊严格分开。市周围有垣墙,交易者只能由市门出入,以此限制市外交易。为了便于经营管理,市内店铺、摊贩按经营商品种类分别排列,称为列、肆等。《木兰诗》中有“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后来城市泛指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人口密集地。
巷:里中的道路。后南方称里弄,北方称胡同。小巷和街道都是交通线路,巷较窄小偏僻,街道较宽阔繁荣。
桃枝对桂叶,砌蚓对墙蜗。
【译文】:桃树枝对桂树叶,台阶下的蚯蚓对砖墙上的蜗牛。
【注释】:桃和桂是古代士人比较偏爱的两种树,《诗经》有“桃之夭夭”,陶渊明有“桃花源”,桂谐间“贵”,象征着文人的荣誉。
桃花
砌:台阶。阶下的蚯蚓在夏季土壤较湿润时会发出低声的呼号,称为蚓曲、蚓笛,因其声细小不易被人察觉,文人常用来自谦。
墙上的蜗牛。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活动,雨后空气湿度适宜,故墙上多见。
梅可望,橘堪怀,季路对高柴。
【注释】:梅可望:此典出自《世说新语·假诵》。曹操带部队行军,道缺水,士兵口渴走不动了。曹操就说:前边有一个大梅树林,结了很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听说以后,口里都流出了口水,因而坚持着走出了缺水的地区。
橘堪怀:此典出自《三国志·吴志·陆绩传》。陆绩六岁到九江拜见袁术,接见时看见座间有橘,便偷偷地在怀中藏了三个。告辞下拜时,橘子不小心滚出来掉在地上,袁术问他原因,陆绩说:我想带回去给母亲吃。后来“怀桶”便成了孝敬父母亲的典故。
季路:孔子的弟子仲由。他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人。子路曾经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做孔子的侍卫。后来卫国发生内乱,子路为了救援孔悝而死,被砍成肉泥。高柴:宇子羔,孔子弟子。
花藏沽酒市,竹映读书斋。
【译文】:鲜花隐藏在卖酒的集市里,竹影映照在读书的书斋上。
【注释】:斋:屋子,常用于书房、商店的名称。如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荣宝斋是商店名。
绿竹映衬着书房。竹子作为“四君子”之一,其“劲节”、“虚空”、“萧疏”的个性,深受文人雅士喜爱,加之其清凉养眼的环境作用,文人多爱在书房窗外栽种修竹一丛。苏东坡就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马首不容孤竹扣,车轮终就洛阳埋。
【注释】:上联出自《孟子·万章下》。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叔齐隐居周地之后,周武王起兵讨伐商纣王,他们认为这是以臣伐君,不合道义,拦在周武王的马前劝阻,说:“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扣,牵住(马)不让它前进。
下联出自《后汉书·张皓传》所附的《张纲传》。东汉顺帝派遣八人巡视天下风俗吏治,其中张纲年龄最轻、职位最低。张纲刚出洛阳,就下车将车轮拆下,用土埋上,说“豺狼当道,安问狐狸!”(意思是最大的奸臣就在都城洛阳,为什么要到地方上去查那些小贪官呢?)立即上书弹劝当时官高权重的大将军梁冀及其弟梁不疑,朝野为之震动。
朝宰锦衣,贵束乌犀之带;宫人宝髻,宜簪白燕之钗。
【译文】:朝中的宰臣们身穿锦衣,腰系宝贵的乌犀之带;宫中的佳人们梳着宝髻,头戴美丽的白燕之钗。
【注释】:朝宰:当朝执政者。乌犀之带:上有黑犀牛角作装饰的腰带。古代朝廷高官官服上饰有犀牛角的腰带。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淮西贼乱,宰相裴度誓死平乱,宪宗感动,赐裴度以犀角带,令他进讨淮西。
犀带
宝髻:古代妇女发髻的一种,通常发髻上装饰有各种精美华丽的头饰,后泛指各种古代女子发式。簪:插,戴。
白燕之钗:原注说,《汉书》记载,汉时修建招灵阁,有神女献了一支上面镶有燕子的发钗。汉成帝赏给了婕妤赵飞燕。后来昭帝时一宫人不小心将其打碎,此钗便化为白燕飞去。
上平15韵有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雨、八气、九绝、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声律启蒙》每韵3段,每段平仄基本格式为: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切韵》《广韵》等韵书,中古汉语按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归纳出平、上、去、入(不同于我们现代的汉语拼音四声)四种声调,二元化分类,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统称为仄声。
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 了 的是平声。
普通话入声消失,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阳平,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诗词平仄会有错误。
现代普通话汉语拼音的四声“ā á ǎ à”,我们小时候学习称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其实它们有专业的称谓。第一声叫阴平或平调;第二声叫阳平或升调;第三声叫上声或上音;第四声叫去声或去音。这样一对照,我们普通话的一声、二声即为“平”,三声、四声即为“仄”。 (中古汉语中的“入”声,已并入其它声调。)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