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善闻 王安琪/圆桌观察员
梦幻的地下世界,总会激起人们无限的遐想。
中国有“基建狂魔”之称,工程实力举世无双。而苏州作为GDP全国第6且发展迅猛的都会,经济版图向地下延伸,也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如今,经过6年的努力,苏州太湖新城地下空间项目,作为全国首个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标识认证的独立式地下空间,正式建成。
这个庞大工程提醒人们,苏州在全国地下空间版图上有着令人瞩目的独特存在。
“六位一体”
太湖新城地下空间坐落在吴中区,其南端距离太湖仅仅只有32米。整个空间处于天鹅港大街、景周街道路及绿化带下方。占地13.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分南、中、北三个区。平面呈T字形:南区为T字的一横,中区、北区构成T字的一竖。地下空间项目共分三层,局部地上一层。
“苏州太湖新城地下空间项目,是目前全国建成的单体规模最大、理念最新、结构最复杂的地下空间。”吴中资规局一位负责人告诉圆桌观察员。
单体规模最大——地下一层大部分区域都是商业空间。后者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共有96套店铺。最南端和地下二 、三层是停车场,可以提供约3200个停车位。地上部分为出入口及观景平台。以地铁4 号线苏州湾北站为中心,北侧离车站300米,南侧离车站500米,全长900米。
理念最新——全部项目通过19个下沉广场,9个条形采光天窗,以及24套光导管,将地下和地上加以融合。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包括风、光、天空以及绿色等太湖自然元素的引入,照明用电被大大节约。即使不开灯,地下一层也明亮无比。
结构最复杂——项目分别于地下一、二、三层为周边楼宇预留了34个对接通道接口。天鹅港大街周边10个地块都能够与地下空间接通。地下停车场系统的构建提高了空间利用的效率,充分实现了路面交通和地下交通网的立体穿插连结,把周边地块连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太湖新城地下空间做到了“六位一体”。
同时,“海绵城市”和“智慧城市”理念的引入也是太湖新城地下空间的一大特色。除了地面部分采用透水铺装,地下还设置了一套2000立方米的雨水回用系统,旨在为地下空间冲厕、车库冲洗等提供循环用水。地下车库还专门设有出入口管理、车辆引导、反向寻车、缴费、辅助性管理等智能系统。这成功解决了车辆进出停车场慢、寻车困难等老大难问题。
“‘地下空间开发 轨道交通 地下管廊 周边地块地下连接 海绵城市 智慧城市’。我们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应用做到了‘六位一体’,代表了目前国内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设计、建设的最高水平。”
向地下“进军”
作为人类智慧和工业实力的结晶,钢筋混凝土和造型各异的现代建筑群永久性地改变了地表的人文与自然面貌。然而随着技术的突破和想象力的延展,神秘的地下也逐渐成为了我们征服自然和开拓生存空间的主战场之一。
由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所以大力拓展地下空间,就成为了缓解城市建设用地紧张和交通出行拥堵两大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
如今,中国的城市地下空间逐渐形成了“三心三轴”的大棋局。“三心”就是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三轴”即东部沿海发展轴、沿长江发展轴以及京广线发展轴。而苏州,恰恰是“三心三轴”中长三角城市群、东部沿海发展轴和沿长江发展轴的焦点之一。
全国地下空间发展的“三心三轴”。
尽管中国城市地下空间项目的开发和利用在时间上晚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但空前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正助力中国成为全世界最顶尖的地下空间开发者。
统计显示,从2015年至2018年,中国新增地下空间建筑面积达8.44亿平方米。其中,江苏、山东、浙江和广东超过6000万平方米。而江苏的地下空间建设能力则位居全国之首——这3年间,全省年均新增量超过3000万平方米。
对于发展居于全省领先的苏州而言,在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上,也正经历着由“量的积累”到“质的规范”的快速转型。
书写新传奇
苏州地区自古经济发达,人文荟萃。然而地狭人稠,资源十分紧张。因此无论做什么,都必须将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到极致。从上古时代锋利无双的干将、莫邪宝剑,到近古让人叹为观止的提花纺织机、各类丝织品,直到今天“六位一体”的太湖新城地下空间,无不是资源高度集约利用的结晶。
在人类建筑史上,19世纪被视为造桥的世纪;20世纪则是城市高层建筑拔地而起的世纪;而21世纪,显然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发展的黄金世纪。对苏州来说,要想打破人多地少、资源少的发展瓶颈,也必须向地下要空间。
根据《苏州地下空间专项规划2018-2035年》,苏州正雄心勃勃地计划建造一座兼具行业标准和本地特色的“地下苏州城”。
苏州的规划战略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中。比如苏州的相关站点、线路与相邻建筑在地下空间里形成汇集。轨道和相邻空间在地下正呈宏大而细密的网络化格局铺展开来。地下综合管廊、地下物流通道、地下垃圾收运、地下车行道、人行道等与日益拓展的轨道交通紧密相连。城市地下的各个功能要素开始在整体化和集约化的综合框架下发挥出1 1 1>3的效用。
如今,地面建筑、广场、绿地、道路等地上设施,和地铁、商业综合体等地下空间,在规划和建设上正融为一体。在都市生活圈内,苏州市民们有时甚至根本感觉不到哪里是地上,而何处又是地下。
轨道交通线路和地下空间节点之间的网状衔接,正在勾勒出苏州地下世界的基本面貌。
苏州作为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的发达城市,节能环保和循环经济自然是建设地下空间的重要前提。未来越来越庞大的地下空间,应广泛地利用包括室外透水地面铺装、区域能源站、光伏发电、高效节能照明、区域雨水收集利用、可调节外遮阳、室内空气质量监控和建筑智能化综合管理等先进技术,进而大幅降低项目的整体能耗水平。
从2011年苏州第一条月亮湾地下综合管廊建成,到今天“充满智慧”的太湖新城地下空间综合管廊投入使用,越来越智能化和数字化的综合管廊成为了苏州地下空间发展的核心设施之一。未来的地下空间,除了汽车停车智能调度,供水、排水、电力等管线,全部都要装备相应的传感器。包括线路状态和阀门开关等,都能按照预先的设定实现智能管理。低碳节能、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必将与苏州的地下空间形影不离。
亮堂而“聪明”的地下空间正成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城市综合体。
和国内外大城市相比,苏州的地下空间发展有着自己独到的优势。
相比发达国家的城市,苏州具备明显的后发优势。欧美很多大都会的地下空间建设较早,后来由于财力窘迫和治安恶化,无力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造。而对苏州来说,地下空间开发较晚,在吸取发达国家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有能力上马最新的技术并实施最科学的管理。
和国内其他城市相比,尽管城市能级并不高,但相对强大的财力使苏州有条件在地下空间的开发上持续投入。同时由于人口密度高,也让苏州比其他城市更有向地下发展的动力。
······
千百年来的地上苏州,已经并正在书写更多的发展奇迹。而将目光穿透地表,相信更多的苏州传奇已在酝酿之中。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