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的历史解读(二)

台州的历史解读(二)

首页角色扮演航海霸业海商争霸更新时间:2024-06-05

“天台隔三江,风浪无晨暮。

山鬼独一脚,蝮蛇长如树。”

什么是台州?在杜甫看来,从中原前往台州,要横渡淮河、长江、钱塘江,风浪无休无止,虫蛇满地,怪兽横行。

长期以来,不用说华夏文明中心的中原,甚至对比同在江南的苏杭、宁绍之地,台州都是偏远荒蛮的存在。当吴越早已进入青铜器时期,相继争霸中原之时,台州地区还在百越杂处,断发纹身的蒙昧时代。

连绵的山脉长期阻隔了陆上交流,而大海则催生了台州乃至浙东南最早的文明,越国灭亡后,勾践的后裔相继南逃浙东南和福建,成为各地区的部落首领。

浙东南的台州、温州和丽水,形成了东越国(后称东瓯国)。然而相比同时期,已经进入郡县制、中央集权化的战国七雄,东瓯国仍然是半原始半开化的状态,部落君长制松散联盟。

(温岭大溪东瓯古国遗址)

当时,沟通东瓯国各地的,主要是海路,内陆山区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椒江大陈岛)

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诗人鼻祖谢灵运道:“天台雁宕之间嘉山水”,中原移民才纷纷渡江南下,台州的陆路迷雾才逐渐打开。

陈郡大族谢氏,在动荡中南下会稽(绍兴),代表人谢安曾隐居上虞东山,“东山再起”后,指挥晋军力挫前秦百万军队,获得淝水之战胜利,其后人谢灵运凭借世袭家业,率众多仆从,开山掘湖,解锁未知之境。

他设计了登山鞋(谢公屐),从始宁县(嵊州三界镇)出发,循曹娥江-剡溪而上,一路伐木开路,翻越天台山-大盘山绵延合围的群山地带,进入天台盆地,再沿丘陵交错的始丰溪河谷而下,抵达临海,临海太守获报,以为山匪袭来,后来知晓是谢灵运才放心。

自此,台州通往外界的驿道依次开辟。临海,因为地处四条驿道的交汇处,山环水绕,且位于台州地区陆域中心,成为军事要塞、交通枢纽,台州的中心也从章安转移到临海。

(临海-台州府城)

到了唐朝,从绍兴通往台州的这条山水驿道,已然演绎成“浙东唐诗之路”,成为彼时文青心目中的诗与远方。李白尚未出行,已在梦中畅游,醒来时兴奋不已,挥笔写下: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梦游天姥吟留别)

及至登临天台华顶,见草木苍郁,云雾缥缈,心中无限怅惘。

“登高丘而望远海

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扶桑半摧折,白日沉光彩

银台金阙如梦中”

(天台华顶)

不同于中原的坦荡平原,也不同于江南的细密河网,台州的群青山谷,成为山水诗人的神往之地,也成为佛教高僧的修禅之所。

(临海羊岩山茶场)

隋朝,智者大师居天台山,创立佛教天台宗,成为汉地佛教最早创立的宗派。

“一心三观,圆融三谛,一念三千"

(天台国清寺)

唐朝,日本僧人最澄入唐求法,时天台十祖兴道道遂大师,于临海龙兴寺开讲天台教义,最澄从之学〈摩诃止观〉等,并至天台山,参谒国清寺、佛陇寺。回日本后,在京都东侧比叡山大兴天台教义,创立日本佛教天台宗。

(临海龙兴寺)

北宋,张伯瑞浪迹云水,跌宕半生,后归临海,“筑室于山青水绿之中,乃扬罄然而怡怡然,若有所得”,往来于往来于灯坛、盖竹、龙顾,及天台的桐柏、赤城之间。著〈悟真篇〉主张性命双修,开创道教南宗,人称“悟真先生”,又尊“紫阳真人”。

(临海紫阳街)

唐朝郑虔左迁台州,见台州文风未开,“我今谪此,当有教化之责”,于是首办官学,教化台州。

(紫阳街永靖坊)

南宋时,理学大师朱熹讲学临海、黄岩等地,台州列为辅郡,文化昌盛,号称“小邹鲁”。

(临海西门街)

(临海老城十字街)

至此,儒释道,实现三教合一,万善同归,群山的阻隔逐渐打通。

然而,东海的浪潮却从未停歇,如果说,代表华夏大陆文明的“儒释道”,循着驿道、山谷与河流,逐渐在台州大地生根发芽。另一股,透着咸腥味的海风,怀着不屈从的挑衅心,始终保留着“在野”的本色。

(三门蛇蟠岛)

三门湾的蛇蟠岛,曾经发生过很多灵异事件,也历来是海盗盘踞之处。

(海盗藏宝洞)

正所谓绍兴师爷,宁波客商,台州绿壳(海盗)

(东海袅雄像:孙恩、卢循、方国珍、王直、郑芝龙等)

“海盗祖师”孙恩,反抗东晋朝廷,兵临建康,转战吴越,最后进攻临海城失败,赴海自沉。

(古长城兴善门)

其妹夫卢循,继续南下闽粤,一度攻破长江防线,然终兵败交州,投水而死。

“浙东海精”方国珍,路桥人,贩盐起家,元末以海上势力控制浙东,在临海筑台称王,最后投降朱元璋。

(临海望天台)

“净海王”王直,浙东舟山群岛起家,主导东西洋贸易,武装走私,被海禁的明政府围剿后亡命日本,东山再起,威震东海,毕生渴望开放自由贸易,然终被明朝诱*。他死后,浙东彻底失控,“嘉靖大倭寇”爆发,沿海失业渔民、贸易商、海盗,混合了日本浪人武士,组成倭寇集团。

(临海桃渚)

戚继光组建戚家军,坐镇台州府。在城墙上修建空心敌台,发明鸳鸯阵,给部队配备火器、战舰等装备,纵横台州,九战九捷,之后转战福建等地,彻底消灭倭患。

(长城炮台)

后来北御鞑靼时,按台州府城的城防,重修北方长城,也因此,台州府城墙后世被称为“江南八达岭”。

(古长城朝天门)

“万船之王”郑芝龙,明末日本平户岛发迹,海商海盗,控制东海南海贸易,富可敌国,打败荷兰人,取得制海权,组织大规模移民台湾,降清被害。儿子郑成功继承海上霸业,以东南沿海为根据地,反抗清军,光复台州府,一路打到南京城下,台州沿海军民反清情绪高涨,支持郑成功部队。

(郑成功抗清形势)

(郑成功炮台)

后来郑成功大陆兵败,攻取台湾,清廷下达残酷的“迁海令”,沿海居民全部内迁,其中玉环甚至整体废弃。康熙时代,台湾统一,迁海令废除,然而闭关锁国政策却是个紧箍咒,台州仍旧困如一潭死水。

解放战争后,台州“一江山岛之战”,国民党残余部队被消灭,可台海前线的地缘形势,使台州乃至浙江长期得不到中央的建设投资。

一直到21世纪初,浙江陆域所有地级市都建有铁路,只有台州仍是一片空白。

(温岭坞根镇八一塘)

(温岭石塘)

千百年,大海之于台州,既意味着海洋牧场的丰饶物产,海洋裕国的通商贸易,也意味着对于来自未知世界的袭击与不安,意味着封禁海洋的权宜与恶果。

(蛇蟠水道)

早期的文明曙光在海边初升,古典时期的文明在内陆河谷建构,潮起潮落,陆海争鸣,直到海洋重开,万帆竞渡 。

(灵江图)

(头门港)

(红脚岩渔港)

伴随着工业时代与城市时代的引擎,台州的海洋基因再一次苏醒。

(黄岩工业区)

(三门湾跨海大桥)

(乐清湾跨海大桥)

什么是台州?开拓阻隔的冒险,不屈不挠的硬气,低调而不甘平庸。正如中国人文地理学鼻祖,明代台州人王士性所言:

“海滨之民,餐风宿水,百死一生,以有海利为生不甚穷,以不通商贩不甚富,间阎(平民)与络绅(士绅)相安,官民得贵贱之中,俗尚居奢俭之半。”

这就是台州。

(临海灵江二桥)

(椒江城区)

(椒江城区)

(本文资料来源台州文献,图片来自网络,谢谢!)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