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三星堆文化:燎祭、神树、目纵、金杖、文字、神化

解析三星堆文化:燎祭、神树、目纵、金杖、文字、神化

首页角色扮演黄金四目更新时间:2024-09-22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器物群惊艳世界,灿烂的古蜀文明重现天日,这对于深入研究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古蜀文化受中原影响

中原与蜀地的人员交往和物质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华阳志•蜀志》记载,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喾,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

扬雄《蜀王本纪》说:“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也,生于石纽。”石纽在蜀西川,现在四川省茂县附近。扬雄是西汉末年蜀郡成都人,《蜀王本纪》中的禹迹是他根据故乡流传的关于禹的民间故事而创作的。

夏王朝建立后,进行赐姓命氏,分封诸国,其中有姒姓褒氏。《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褒国故城在梁州褒城县东二百步,古褒国也”,也即今陕西汉中褒城。著名的褒斜道(石牛道)即南起褒城,北抵陕西眉县的斜谷。褒国位于汉中,说明夏人的势力已经越过秦岭进入蜀地。

古本《竹书纪年》记载,后桀伐岷山,岷山女于桀二人,曰琬,曰琰。《楚辞•天问》云:“桀伐蒙山,何所得焉?”蒙山即岷山,今四川岷山。这里的岷山即岷山氏。

殷商甲骨文卜辞中有关“蜀”的信息很多。

一是蜀人“页王事”,就是蜀人为商王做事,说明至少在武丁时期古蜀国就已归附商王朝。卜辞显示,古蜀国的首领人物在商王朝中大都身居要职,地位颇高,因为能被商王关心而卜问的人,一般都是臣服于商的各氏族或方国的首领。

二是商王卜问征蜀伐缶能否取胜。缶,是居地在今晋南永济西北一带的方国,常与商为敌而屡被商王征讨。

三是商王武丁关心蜀国年景而多次卜问祈祷,说明蜀国在商王朝附属国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四是商王武丁、武乙、文丁时期数次卜问商人到蜀国逗留是凶兆还是吉兆,说明商与蜀关系密切,交往频繁。

据《尚书》记载,周武王率八国同盟军伐纣,战于牧野,八国中就有蜀国。据《竹书纪年》,周夷王时蜀人曾来献琼玉。

《史记》记载,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张仪、司马错率军伐蜀,蜀王抵抗失败。秦军趁势攻灭巴、蜀,之后张若治蜀、李冰治水名扬千古。

从三星堆出土的器物看,蜀文化受中原的强烈影响,但又有明显的地方特色,或许还蕴藏着一些中亚、西亚文明因素。

1、三星堆的青铜爬龙柱形器,生动体现了中原龙文化的特色。

2、三星堆2号坑的9件青铜兽面像,专家推测是古蜀人通灵祈祷“傩舞”时所戴的面具,古时称“魌头”。《周礼》就有“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难,以索室驱疫”的记载。祭祀时使用面具通灵祈祷是中原传统,商代的甲骨卜辞中就有傩舞的记载。

3、三星堆中的人面像和兽面像,显然也是受了中原文化影响。三星堆人像的众多特征,在石家河文化晚期玉人头上也多有发现,尤其耳朵等具体特征与石家河文化玉石人头、石峁文化石雕人头有明显的传承关系,所表达的都是神祖的意思。

4、三星堆虎形器、铜人形器与殷商时的跪坐玉人、伏鸟双尾虎的形象和特点,大同而小异。

5、三星堆1、2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尊与中原青铜器制作技术及形制相类,镶有绿松石的青铜牌饰与二里头文化同出一辙,还发现了二里头文化的盉,说明中原青铜文化对三星堆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专家指出,三星堆文化的形成以后,以成都平原为核心向东扩张,在江汉平原与扩张至此的早商文化相遇而受到压制,早商文化长驱直入。三星堆文化在接受早商文化及其他外来文化影响的基础上,于晚商时期达到了其青铜文化的鼎盛时期。

三星堆文化分布范围狭小,说明其青铜金器制造水平达到了一定高度,但其政治、经济和文化实力同商周比起来,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所以它先后臣服于商、周,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青铜立人像

二、以文字破解三星堆文化

从目前的考古发掘情况看,三星堆遗址尚未发现文字。专家说,三星堆遗址发现的所有纹饰,不管是青铜器,还是金器、陶器、玉器,抑或象牙的表面,都还是只有纹饰或者符号,没有文字的发现。

三星堆青铜、金器的制造技术水平和古蜀人的想象力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而且古蜀人与商周的人员交往、文化交流比较密切,三星堆祭祀坑又形成于晚商至周初,这时期的古蜀国不可能没有自己的文字。现在没发现文字,不等于以后不会发现文字,不等于没有文字。

事实上,李学勤先生在《论新出土的蜀国青铜器》中已论述了巴蜀文字的存在。巴蜀文化青铜器多有特殊文字的铭文,一般称为巴蜀文字。巴蜀文字的玺印,也发现不少,见于各种印谱;在成都、新都、广元、巴县、芦山等地均有出土。

被称为巴蜀文字的古文字,事实上包括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字。1960年出版的《四川船椁葬发掘报告》已指出,巴蜀文字有两类,甲类是“符号”,有的“与铜兵器上的铸文相同”;乙类则“似汉字而又非汉字者”。两者目前都尚未解读。

巴蜀文字的性质,学术界有不同意见。乙类巴蜀文字,研究者是公认的,而甲类巴蜀文字是否是文字,还有学者怀疑。李学勤通过考证,认为巴蜀文字甲也是文字。

巴蜀文字乙的印,有十字界格。四川大学童恩正先生认为:“从文字结构来考察,这种文字是方块字而非拼音字,是直行而非横行。它与汉字一样,应属于表意文字的范围,而且还经历了一段相当长的发展历史,完全脱离了原始的象形阶段。”

至于巴蜀文字甲,李学勤认为其中包括了表音、表义的两种符号。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利用电脑技术分析、整理、破译已发现的巴蜀文字,并以此为线索,随着考古发现,来深入了解古蜀政治、社会、文化、宗教、习俗,从而解开三星堆诸多谜团。

三、解析三星堆器物及意象

1、燎祭。三星堆1号祭祀坑出土各类器物420件,其中铜器178件,有人头像、跪坐人像、面具、人面像、龙柱形器、虎形器虎形饰、戈等,还有金器、玉器、陶器、石器、骨器,以及大量的象牙、海贝、骨渣等,这些器物尤其铜器均有火烧的痕迹,焚烧最厉害的是骨物,出现了约3立方米的烧骨碎渣。

三星堆2号祭祀坑出土各类器物1300件,其中铜器735件,除了一些器物与1号祭祀坑雷同外,铜器还有立人像、兽面具、眼形器、眼泡形器、太阳形器、神树、神坛、神殿等。令人惊讶的是,2号坑与1号坑一样,很多器物也都有火烧过的痕迹。

专家指出,这些器物在瘗埋前先砸烂、焚烧,然后按相关礼节程序,分类摆放后,才开始掩埋。器物过火,极有可能是甲骨文所提到的“燎祭”,即将祭祀物品放在柴火上焚烧。《说文》说:“烧柴燎祭天也。”燎祭,是烧牲的祭名。两个坑的骨渣残骸,经鉴定均为大型动物,没有人骨,基本符合甲骨卜辞所记“卯牛”“卯羊”一类祭祀方式。卯,是*的意思,也一种祭名。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器物大都是礼器一类,专用于祭祀,因此可以确定这是古蜀先人祭天祀神的一种特殊仪式。

神树

2、神树。2号祭祀坑出土6棵青铜神树,2大4小,其中最大的神树通高达3.96米,树干高3.84米。神树由绘有太阳和云雾图案的圆锥体底座和树干、飞龙组成,树枝分三层,每条树枝都饰有花果和神鸟。

可能是《山海经》神话中的昆仑、扶桑、若木和建木。太阳每天以金乌形象出现,沿扶桑升起,傍晚再沿若木下降,进入羽渊和黄泉,从地底下绕回扶桑,第二天早晨再从扶桑冉冉升起。

或是长在昆仑山之巅的神树,《山海经·海内西经》记载: “海内昆仑之墟,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墟,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人间帝王通过攀援若木达天庭,领受天帝旨意统治人间。

3、金杖。1号祭祀坑出土一根金杖,表面铸刻三组清晰可辨的图案:上面两组是两支羽箭平行直射进两条鱼头,每根箭杆中部旁边皆有安然不惊似在啄食的鸟;下面是一组两个对称的头戴王冠的人头像。

根据《蜀王本纪》记载,蜀王的祖先名叫蚕丛,其后为柏濩,再往后为鱼凫,三个时期各持续数百年,最后皆修化成仙,其民亦随王化去……后有杜宇自立为蜀王,号望帝,统治岷山下邑郫一带百余年,后禅让相国鳖灵。鳖灵即位,号开明奇帝,“生卢保,亦号开明……蜀王据有巴蜀之地,本治广都,后徙治成都”。

蜀王柏濩即《山海经》所记不死羽民“伯鹳”。鹳,“此鸟劲捷,虽羿亦不敢射也”。鹳鸟是柏濩族人的图腾。

鹳箭射鱼图案,是伯鹳族战胜鱼凫族、伯鹳取代鱼凫为侯伯的反映。箭杆中部旁安然不惊、似在啄食的鸟是鹳,意为受到保护的伯鹳族人。

或体现的是国君射鱼,《淮南子》说:“季冬之月……命渔师治渔,天子亲往射鱼,以荐寝庙。”蜀王率民去茶坪山“神化”后,其中一部分蜀民迁徙至陕西建国,称弓鱼国。由此看来,国君射鱼之说更靠谱。

金杖,是神权、王权、族权的象征物,即最高权力的象征物。金杖之意象,受外来文化影响,与中原的玄圭、玉履、御玺异曲同工。

目纵

4、目纵。2号祭祀坑出土了三件蜀王蚕丛“目纵”青铜人面像。神话中蜀人的祖先是“蚕丛”和“鱼凫”。蜀与“镯”通,即野蚕。蚕丛“目纵”,居岷山下的石穴里,蚕丛、柏砱、鱼凫三代都有数百岁,“神化不死”。有人说,目纵是指眼睛如圆柱一样从眼眶中突出。蚕丛之所以“目纵”是因为他原来居住的汶山郡水土严重缺碘,导致的人罹患眼球向外凸出的甲亢疾病,但蜀人不知这是生理缺陷,反倒借此用夸张的手法向外宣示,他们信奉的祖先神具有“极目通天”的神性。

大约在公元前三千年,蜀山氏的女子嫁给黄帝为妃,所生的后代就是古蜀王国的开山鼻祖——蚕丛,他是后来三星堆蜀人的嫡系祖先,教民蚕桑。蜀锦闻名自有渊源。

殷商人也祭祀蚕神,如祖庚、祖甲时甲骨卜辞:贞元示五牛,蚕示三牛。元示指上甲微。以蚕神与上甲微并祭,可见其对蚕神崇拜之程度。殷商蚕丝业也很发达,祭祀蚕神以求庇护蚕丝业。

5、神化。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考古人员对三星堆再次发掘,新发现6座祭祀坑,出土文物与1、2号坑出土的文物大同小异。考古表明,三星堆这八个祭祀坑所埋器物尽管年代不一,但就每个器物坑而言,均系一次性埋藏。这应该是蜀王鱼凫率其民“神化”之前的一次集中大规模祭祀祖先神、自然神、天帝的活动,祭祀后进行了掩埋,以防亵渎神灵事件的发生。也有人说,古人把精美的祭品敲断、火烧,然后埋进土坑,交付给神灵。

所谓的“神化”,实际是从三星堆跋涉至海拔高达4700余米的茶坪山即“神仙岭”修仙。湔江发源地茶坪山,自古以来被认为是神仙居住的地方,现在乡人们依然称为“神仙岭”。茶坪山是理想的修仙之所,龙门山以东宽阔的湔江河谷是化民们赖以生存的的渔猎采集区域。蜀民后分途向东、向北迁徙,向东者最终在成都地区形成了具有明显特征的十二桥文化,向北者最终进入陕西宝鸡地区,在西周初年建立了弓鱼国,后处境艰难,在西周中期又迁回四川。宝鸡茹家庄、竹园沟有弓鱼国墓地,扁茎柳叶形青铜短剑,是弓鱼族人的标配。

(参阅《史记》《晚夏殷商八百年》《殷商史》《夏王朝》《东周与秦代文明》《镌刻在甲骨文上的史诗》《宓宅禹迹》《发现三星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