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灰烬战线》国服公测可能出现的单位列表(下)

关于《灰烬战线》国服公测可能出现的单位列表(下)

首页角色扮演灰烬战线国服更新时间:2024-04-09

文丨小海狸伯克@bigfun社区

作为近年来题材少见的军事娘化类手游,《灰烬战线》日服上线接近1年,而作为该游戏主要市场的中国大陆也于2020年9月23日全平台公测了。

像该游戏日服相应的推出了日本单位一样,可以预料的,国服也将推出一系列中国特有的单位及现有单位的皮肤。下面就随着笔者一起,对这些可能出现的单位进行梳理。

由于飞机部分篇幅较长,所以拆分为了“中”和“下”两部分进行。

注:本文部分引用自公众号“燃烧的岛群”,有删改,笔者已获得转载权。

3、抗战爆发前后的南京国民政府中央空军

1937年,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通过多方采购和收编地方军阀的空军,拼凑了一支万国牌空军。抗战全面爆发前(1937年),空军在纸面上的数量达到了1200架,但实际上真正作为军机用的只有346架,其中入编的只有296架,编入九个大队,五个暂编独立中队,和一个中央航校暂编大队。

空军编制中,第一、二、八为轰炸机大队,第三、四、五为驱逐机(战斗机)大队,第六、七为侦察机大队,第九为攻击机大队,中央航校暂编大队是混编大队,队内编有战斗机和侦察机。五个暂编独立中队包括四个侦察机中队和一个战斗机中队。

(1)战斗机部分

抗战初期,最高光的空军单位必须是战斗机(当时称为驱逐机),主要装备是从美国进口的柯蒂斯·霍克系列双翼战斗机、波音P-26“玩具枪”的出口版波音281、以及少量从意大利进口的战斗机。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飞机并非“老旧”,普遍出厂时间只有1-4年,可算是新装备,但在那个航空技术和战术大发展的年代,每一年都有新型飞机研制成功服役,也有新的空战战术被创造出来,所以这些飞机迅速变成了“过时”的产品。

空军的第三、四、五大队是战斗机大队,各编有3个战斗机中队,其中三大队下辖7、8、17中队,四大队下辖21、22、23中队,五大队下辖24、25、28中队,总飞机数为82架。

三大队7中队:9架霍克III,8中队(主要装备意大利制飞机):2架布瑞达BR.27、3架菲亚特CR-32,17中队:10架波音281。

1935年,经意大利空军顾问推荐,南京国民政府向意大利方面采购了布雷达BR.27和菲亚特CR.32战斗机,这两款飞机性能平平且与上文提到过的CV35一样质量低劣(尤其是发动机问题多多)。其中,布雷达BR.27采购18架,到货11架,1年内就因为飞机供油系统缺陷在训练中坠毁5架,堪称飞行员*手,剩余6架也没熬几年,在全面抗战爆发后便退居二线。另外一款菲亚特CR-32则采购了9架,这些CR.32装备的武器是维克斯机枪而不是标配的贝瑞塔SAFAT机枪,也没有标配版的鳍状散热片、头灯,但有部分配置了无线电,由于难以取得飞机发动机需要的酒精、汽油与苯混合燃料(这种混合燃料主要是因为墨索里尼的意大利缺油才折腾出来的)因此总计只接收9架后终止合约。

布雷达BR.27和菲亚特CR-32,这两款意大利飞机性能平平,且因为各种机械问题,最终无法在战场上发挥她们应有的能力。

抗战初期真正的战斗机主力还是美制的柯蒂斯·霍克III型战斗机。

“手摇29圈警告”该图为格鲁曼F4F野猫上的同类型手动起落架摇杆

早在1933年,美国政府就向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和广东政府兜售了50架霍克2型,1936年又发动国民捐款订购了102架改进后的霍克3型。霍克3与前文所说的霍克2系出同门,是柯蒂斯公司为美国海军设计的F11C舰载战斗机的改进出口版,不同点在于具有手摇可收放式起落架,该起落架为格鲁曼设计,与F3F“飞桶”和F4F“野猫”的起落架一致(如果不想嘴啃泥式的扑街降落你就必须练就麒麟臂臂力)。由于重量较大,该机大体上的各种数据与固定式起落架的霍克2(BFC)类似,但机头左侧机枪更换为.50口径M2(老干妈爱好者狂喜),其最大时速360公里,载弹量225公斤(500磅,左右机翼各一个250磅挂点)。这批战斗机就成了抗战初期空军的绝对主力机型,占比达到90%,对付日本陆海航的战果也几乎全部是这批霍克3战斗机创造的,著名的814空战在各方面都有很多资料,我就不废话了。

814空战彩绘,IV-1号为高志航机,被击中冒烟者为桃崎意喜雄三空曹

三大队17中队装备的波音281型战斗机,前面已经说过,在此不再赘述。

四大队21中队:10架霍克III;22中队:9架霍克III;23中队:9架霍克III、1架福克·伍尔夫FW-44。22中队中队长乐以琴座机为2204号霍克III,在淞沪抗战时屡建奇功,面对日本海航性能接近的舰载战斗机仍能不落下风。最后在1937年12月3日南京保卫战时寡不敌众,壮烈殉国。

23中队装备的这架德制Fw-44的制造商就是日后生产出大名鼎鼎的FW-190和Ta-152的福克·沃尔夫公司,绰号“金翅雀”(可见福克沃尔夫给自己的飞机取鸟名是个传统),设计师同样为库尔特·谭克。在30年代,这款双翼Fw-44是较为理想的教练机,前后座均配有一套驾驶设备,方便教练员带新飞行员一起训练,避免事故。福克公司一共出口了约20架Fw-44型教练机到中国,由陈济棠的广东空军接收并随广东空军的倒戈归属中央空军。

福克·沃尔夫Fw 44“金翅雀”,该机作为一款经典的教练机,存世量不小

空军四大队当时的大队长就是后来名动天下的高志航中校,1937年8月14日,四大队奉命转场至杭州前线机场,恰逢日本海军航空兵从台湾出动九六式陆上攻击机来偷袭,高志航率队在油箱已空的情况下紧急起飞应战,击落日机3架(当时宣称6架),创造了“814大捷”。

因为这次的“814大捷”,高志航被擢升为中国空军战斗机总监,负责指挥全国的战斗机作战,然而由于空军本身的战斗机就不多,这个头衔实际上也没有什么现实意义。11月21日,已经转场到河南周家口机场的高志航第四大队又一次遭遇日机的偷袭,这次高志航仍然奋不顾身冲向座机,准备重演“814大捷”,然而,一枚炸弹命中他的座机,高志航壮烈殉国。

五大队(战斗)24中队:10架霍克III,25中队:9架霍克III,28中队:9架霍克III、1架福克·伍尔夫Fw-44。

五大队最著名的飞行员是早期抗战空军“四大金刚”之一的第24中队中队长刘粹钢,座机为2401号,他也是中国空军早期的王牌之一(中方记录的战果为11架,还有一架宣称战果),参加了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的多次空战。

10月26日,刘粹钢奉命率三机小编队增援山西战场时遭遇恶劣天气,不撞上了山西省高平县的魁星楼。飞机没有爆炸、没有起火,静静地悬在楼上。当营救人员到达时,刘粹刚的左手依然握着操作杆,但英魂已经离去!

可以说,抗战前期的空军战斗机以极大的损失,保卫了祖国的制空权。

关于后续引进的苏制“伊15”、“伊16”英制格洛斯特“斗士”,美制的多种战斗机以后笔者将陆续写一下。

笕桥中央航校的校训,鲜血淋漓。

(2)轰炸机、攻击机部分

全面抗战开始时,中央空军的轰炸机队比战斗机队的装备还要散乱,且大量充斥着由侦察机、运输机甚至是民用客机改进而成的所谓轰炸机(当然30年代初期的军民用飞机区别也并不明显),所能携带的航空炸弹威力普遍较低,威力大的航弹只有数量极其稀少的美制马丁BW-139C能够携带。

空军一大队下辖1、2中队,二大队下辖9、11、14中队,八大队下辖10、19中队,总数为65架。九大队是攻击机大队,下辖26、27、30中队,总数为26架。其中:

一大队1中队:9架诺斯罗普2EC、1架弗力特-7;2中队:9架诺斯罗普2EC。

二大队9中队:9架诺斯罗普2EC,11中队:9架诺斯罗普2EC,14中队:9架诺斯罗普2EC。

八大队10中队(主要装备意大利制飞机和美制飞机):6架萨伏亚S.72,6架道格拉斯O2MC,19中队(主要装备德制飞机):6架亨克尔He-111A0、1架福克·伍尔夫Fw-44。

九大队26中队:10架柯蒂斯A-12攻击机,27中队:10架柯蒂斯A-12攻击机,30中队:6架马丁-139WC。

空军数量最大的主力轰炸机是1934年起由杭州飞机制造厂和美国诺斯罗普公司合作生产的诺斯罗普·伽玛(Northrop Gamma)2E型单发双座轰炸机,美国陆航编号A-16,。该机原为民用快速邮运机改装,是诺斯罗普公司成立早期产量相对较大的机型之一。装有1台9缸的莱特R-1820发动机,功率710马力,最大时速352千米,航程2300公里。武器为2挺7.62毫米机枪,载弹量450公斤(1600磅)。在研制时尚属于速度较快、载弹量适中的快速轻型轰炸机。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虽然看着还凑合,实际上诺斯罗普伽马是一种挺糟糕的民用机改型军用机

但诺机只能在中国勉强当轰炸机用,在美国陆航则是列为攻击侦察机,轰炸方式基本只能水平投弹,瞄具也很落后,自卫武器较弱,唯一的优势是便宜,方便地勤维护,能短期内形成较大规模的机群数量。诺机在中国空军轰炸机队中是成建制装备,自“813”淞沪抗战以来一直是出击日军的主力,但也有误击租界导致严重人员伤亡的嫌疑。

1937年8月19日上午,二大队9、11两个中队各7架诺机奉命前往长江口外的佘山、白龙港一带海面袭炸日舰。9中队分队长沈崇海所驾904号机在通过上海南汇上空时突然发现发动机故障冒烟,谢郁青中队长示意其返航,但沈崇海机组执意继续前行*敌报国,逐渐落后跟在机队后方,当轰炸任务执行完毕后,9中队发现904号机失踪,不知去向。

后来为提振士气民心,国民政府将失踪的904号机修改成该机冲撞日舰出云号的版本。当然,并没有没有目击者证明904机撞击了出云号(出云号也未有被撞击的记载)。

关于沈崇海的撞击,有不少国内媒体为了煽动性,使用“撞击敌舰”来博人眼球,而日方并没有如此记载

八大队10中队装备的意大利制萨伏亚-马切蒂S.72是萨伏亚公司在S.71基础上的加大增强版,沿用了S.71的上单翼、固定起落架和三台发动机的设计,换装了由布里斯托尔公司授权生产的550匹马力的阿尔法-罗密欧“飞马座”发动机。

但是意大利空军自己对萨伏亚公司的这款轰炸机并没有什么兴趣,该公司只得将目光投向国外。1935年,S.72的原型机被赠送给中国,最后有超过6架S.72直接给予中国生产许可并且在南昌完成了组装(早期的一次市场换技术的尝试)。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所有6架S.72全部损毁。

六大队15中队装备的7架卡普罗尼Ca. 111型也是意大利生产的运输轰炸机,另外二战爆发前,意大利空军在非洲殖民地战争中对付非洲土著出了风头,因此萨伏亚公司的后续机型SM.79和SM.81也被中国空军少量购买试用,并在1938年的训练中全部损毁。随着二战的全面爆发,中意之间的航空合作彻底中断,意大利风格在中国空军仅仅是昙花一现。

从上至下依次为:萨伏亚-马切蒂S.72,SM.81和卡普罗尼Ca. 111,这些意大利飞机在中国的使用仅为昙花一现

八大队10中队装备的道格拉斯O-2侦察/轰炸机是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使用寿命最长、功用最多的双翼侦察/轰炸机,型别共有50余种。

O-2是一种结实耐用的机型,当然即使是以30年代后期标准来看,这种20年代设计的多功能打杂机也并不适合高烈度的现代化战场。

1929年,国民政府首次向道格拉斯飞机公司购买10架O-2MC侦察/轰炸机,中国定制的版本使用普·惠公司“大黄蜂”525马力发动机,而机型末尾的“C”即代表中国。1929—1936年间,国民政府政府陆续分8个批次采购了总数达95架的该型飞机,充当侦察机/轻轰炸机,装备六、八大队及几个独立中队。

风冷型的道格拉斯O-2MC,这种20年代设计的老通勤飞机并不适合高烈度的抗战空战战场

八大队19中队装备的德制亨克尔He-111A0型轰炸机,不再赘述。

九大队装备的柯蒂斯A-12雪莱克(“shrike”,伯劳鸟之意,中央空军简称其为“许机”)双座攻击机是中国最早也是当时唯一的专用对地攻击机,可载弹210公斤,装备4挺7.62mm机枪和1挺7.62mm后射机关枪,最大时速293公里,航程774公里。

A-12的四挺前射机枪位于起落架附近,机身后部有一挺7.62mm机枪用于自卫。可挂载10枚30磅炸弹和2枚照明弹,或4枚100磅炸弹,总载弹量约为400磅(真够少的)。1936年夏,中国政府购进20架,单价为24328.45美元,这些飞机到达后均在杭州中央飞机厂组装。A-12参加了淞沪会战中对日军的多次出击,损失颇大,故退至二线改为训练机。

A-12“伯劳鸟”轻型轰炸机

接下来则是重头戏,也是最近风传的游戏新轰炸机卫星,概率极高。

九大队30中队装备的马丁-139WC是全面抗战初期空军仅有的重型远程轰炸机,由美国马丁公司研制,中国空军分两批共购入9架,美国陆航装备的同类机则被称为B-10B。

该型轰炸机是堪称美国航空工业教父的格伦·L·马丁掏腰包自研自制,各项性能在当时均十分先进。该机装备两台770马力莱特R-1820-33发动机,最大航速达350km/h,几乎是同期大多数战斗机(甚至包括美陆航自己的单翼P-26战斗机)的极限速度,航程达1320公里,在同时期轰炸机中名列前茅,升限7380米,也达到或接近当时大多数机型的极限,载弹量1吨以上,在30年代中期属于非常先进的武器。

唯一存世的马丁B-10轰炸机,陈列于美国空军国家博物馆

1937年2月,首批6架马丁轰炸机运抵上海,在虹桥机场组装后交由第30中队接收。“七七事变”爆发后,移防江西南昌并改隶八大队,与19中队的德制亨克尔He-111A0及10中队的萨伏亚S.72型轰炸机共同备战。在一次训练中,编号3002号马丁机落地失事损毁。

“813”淞沪会战爆发后的次日,全大队奉令北调,马丁机分由南昌、卲安两地出发,由马兴武、张锡佑驾驶的3006号机在途中因天气骤变在临川上空失事坠毁,机员殉难,仅剩4架马丁机抵达南京大校场机场报到,他们在加油挂弹后即出击上海日军。

8月16日和8月20日,30中队两度奉命赴上海寻战。20日马丁机曾遭遇地面炮火和6架日机拦截,3003号机中弹数发但仍能平安归航。8月25日,八大队出动亨克尔机三架,马丁机两架,由17中队的波音281型驱逐机护航,出击吴淞外海敌舰及登陆部队。但经过南通、镇江的途中遭遇密云遮蔽航路,马丁机建议爬升到云层之上航行,但He-111和波音281战斗机无力爬升到那个高度,遂准备折返。

然而在回航至句容时,马丁机发现长江北岸的天气转晴,于是绕道前往,5架波音281追随在后并完成任务。但在返航途经昆山时,见日机四架攻击亨机机队,波音281型立即前往驰援,马丁机则加速返航。可惜的是此役中有两架He-111型轰炸机遭日军击落,大队长座机也伤痕累累锻羽而归。同日出击的九大队雪莱克A-12型攻击机也遭到惨重损失。

战后检讨处置又被重罚,九大队被撤消,26中队并入27中队,大队长降阶去职,八大队被调往轰炸学校整训,30中队中队长降阶去职。整训期间又有一架马丁机失事损坏。

10月13日,八大队再次奉令出击轰炸上海日占机场及军事设施,是日下午亨机、马丁机各三架飞抵南京大校场机场,加油挂弹后午夜出击,临行前一架马丁机故障,30中队新任中队长黄正裕率领僚机张琪深夜起飞,因为对地形不熟导致判断错误,双双撞山机毁人亡,这次事故是马丁机最为惨重的一次非战斗损伤。

10月22日,亨机两架和仅存的一架马丁机再次出击上海昆山机场,马丁机遭地面炮火击伤,返航时迫降南京孝陵卫山丘,触地机毁人伤。至此,第一批购入的6架马丁-139MC型轰炸机全部损失。

如此新锐的轰炸机大半却因为非战斗原因损失,实在令人遗憾。

九州纸片轰炸,有说法认为,马丁机之所以装载的是宣传单实际上是因为如果挂载炸弹,航程会不足

第二批马丁机3架于1937年8月运达,12月组装完成,交给外方驾驶员为主的第14中队接收。1938年3月,一架在汉口遭敌机炸伤,剩余2架可用。马丁轰炸机的造型是圆滚滚的脑袋圆滚滚的肚子,有着呆萌的样子但在中国空军却创下了首袭日本的佳话。1938年4月时,为了显示中国抗战绝不屈服的决心,空军筹划了“人道远征日本”的计划,后来俗称为“纸片轰炸”。

由于当时装备马丁机的第14中队主要空勤人员皆为外籍,对如此危险的行动颇有抵触,漫天要价,最后空军不得不裁撤了外籍空勤人员,改由中国飞行员接手。为了执行对日本本土的远征,还对马丁机进行了必要的改装,加装了副油箱和德制无线电定向仪,在汉口、南昌、衢州、宁波、长沙、温州和丽水各架设无线电台一座,派出专业人员进驻配合运用。最后又将原19中队仅存的一架He-111调来作为联络及后勤用。

宫崎骏绘制的九州纸片轰炸漫画,摘自《宫崎骏的杂想笔记》,有兴趣的同学们可以去看看哦

新的14中队人员则以原30中队人员及航校四期毕业生组成,他们在成都凤凰山基地展开了一个多月的秘密训练。1938年5月19日下午3时23分,两架马丁机自汉口秘密起飞,长机1403号由徐焕升驾驶!机员苏光华、刘荣光、吴积冲,僚机1404号由侈彦博驾驶,机员蒋绍禹、雷天春、陈光弝,5时55分在宁波梁社前进机场降落,当晚11时48分,再次起飞远征日本。

后来,马丁机还有数次出击但战果并不显著。7月5日,两架马丁机再次奉命从南昌远程出击上海,返航时1404号机燃油耗尽迫降安徽宿松,至此又仅剩下1架1403号机。此时再使用马丁机执行轰炸任务的战术意义已经不大,因此奉调飞往汉口,预计在“七七事变”周年纪念时飞往卢沟桥投撒传单,结果飞机在转场洛阳落地时,右机翼触地损坏而取消了任务。

随着战局的恶化,14中队将之前受伤迫降的马丁机拆卸为零件,辗转转运入川,然而拼装后的马丁机始终性能无法复原,只作为训练使用。在一次空袭疏散中一架失事,另一架不久也告封存,1945年在成都飞行学校尚可见此机的机头炮塔及一些军械装备,在军械教室充作教学器材,后来竟不知所终。中国空军的马丁139WC轰炸机至此全部消失,这一新锐轰炸机的结果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后续中国空军还引入了苏制SB-2,TB-3,美制B-25、B-24等机型以及配套的“快速飞虎”快速部署战术,如果有机会的话笔者会补充说明,感谢各位读者的观看(鞠躬)。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