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凯鹏 | 漫话富平碧云岛

康凯鹏 | 漫话富平碧云岛

首页角色扮演河洛红尘劫手游更新时间:2024-06-04

漫话富平碧云岛

文/康凯鹏

碧云岛是一处实实在在的去处,更是富平一个有景致有故事的地方。这里地处悬崖绝壁,远离江河湖海,除了偶尔的凝霜聚露,几乎与水绝缘。听说早先有道家仙客在此隐居修炼,凡人众生知者鲜微,少人问津。修道之人不问世事,凡夫俗子又常生好奇,于是,这里就成了富平北隅的神秘之境,成了富平历代文人轶事的诞生之源。

数年前,偶尔在当地的文人圈子知道了碧云岛三字,很是稀奇,也曾欲以亲睹,历经数次却终究无缘与之零距离接触。于是乎按图索骥因名溯源。

碧云岛在富平北山,近年来幸得金粟山景区有识之士的开辟修复,将成一处新的景点。加之文人墨客遗留诗文,多位贤哲写有美辞,并利用网络和书刊得以传播。

古人尚不知碧云岛主的来历,无形中为今人设置了极大的探究障碍。于是,便有诸多好奇者登临绝处,触景生情,写下关于碧云岛的文字,然而许多文章总是充满臆想猜测,极富个人情感,或者就是人云亦云了。笔者想写点关于碧云岛的小文,几生冲动总是因缺少证据被迫搁笔。

石叠山因系由巨石堆叠,高达万仞而得名,又以山势远眺似苍龙欲跃,亦称青龙山。这里西与金粟山紧邻,东隔大水峪和万斛山相望,曾经也是林木茂盛,风景秀美的幽胜境地。站在山下向北远眺,西边悬崖直通山中深沟,东边峭壁连接山顶龙脊,两个石洞稳居山间,清晰可见,几朵兰花摇曳风中,淡香悠远,鹞鹰缩作黑点儿在眼前飘浮。

石洞即碧云岛。碧云岛非岛,而是垂挂于石叠山的一片极地,由此仰望崖壁,藤阻草挡不见其巅,俯瞰沟底,云萦雾绕亦难睹浅深。两侧石券门洞似可自由出入,然而并无通途,只有铺板成桥才能小心翼翼地通过。三孔石室挂在崖壁上,一块石台微微凸出,如飘窗贴在云崖间,绝壁而峻拔,让人不禁心生恐惧,不敢驻足。

关于碧云岛、关于刘仙人的传说鲁鱼亥豕地四散传开,版本各异,越传越奇。

有一则传说,涉及人物是明代官封太子太保的富平人孙丕扬。有碑文记载:“明世宗时,立山公孙吟啸于兹地,因以人名焉。”然而笔者始终疑惑,古人常有以山川取字号的讲究,而孙公既然在此隐居,他的“立山”为何源自石叠山之西二十余里的立地山,倒是他的外叔祖李宗枢有“石叠”的雅号,并以此闻名后世。

不过,明万历十二年(1584)孙丕扬编修《富平县志》,其中即有“崚嶒难登涉,中有刘仙洞,洞额题曰碧云岛”数语,同时,该志书后的“人物”一卷另有“刘仙颐养处在石叠山巅之阳,石洞上题曰‘碧云岛’,洞前石砌山田数亩,传仙种蔬所。不知何代人,亦不知何名。洞中诗云‘青山不管人憔悴,绿水何曾洗是非;人来问我红尘事,摆手摇头总不知。’盖隐逸士也。”这是碧云岛的最早记载,也有比较详细的描述,但并未言及他隐居碧云岛之事。

其实,自隋唐以来,富平北山的隐士绝非刘仙一人,北山隐地也并非仅此一处。周边山岭间的道观庙院、石洞山窟也多有释道仙家居住,如美原永仙观的田真人、薛镇明月山的赵释老、庄里长春观的邱长春,还有曹村月窟山的徐七、王石等等。大家听惯了终南隐士的逸闻轶事,对北山隐士因种种却总难以耳闻而已。

作为文史爱好者,笔者既不敢过于造次,更不能墨守成规,就只能竭己所能,查典引经。偶然在布衣鸿儒李因笃的《受祺堂集》中发现一篇文章,让我对石叠山的搜求如登山捡玉,豁然开朗。

这篇文章是康熙二十一年(1682)重修韩真人祠时写的碑文。韩真人祠就是湘子庙,也就是今天的湘子庙村。我如获至宝,茅塞顿开,不仅为碧云岛找到注脚,也为美原、薛镇的一些地名有了新的认知。

湘子庙村明代以前属麟游乡,今隶属薛镇。韩村应该是韩湘子的归隐之地,并以此而得名,这也是韩村没有韩姓居民的原因。碧云岛原名太乙碧天洞,为韩真人湘子的修炼之地。洞内有泉,其水自岩下坠落井池,如溅珠玉。若遇旱情,四方百姓就而挹之,祷雨辄应。据碑文可知,明万历十年(1582),关中大旱,当地百姓登碧云岛求雨,下山后即降甘霖,当年秋田禾获得丰收。万历三十七年(1609)又遇百日大旱,老百姓再次前往碧云岛求雨,这一次虽然灵应,喜得甘霖,遗憾的是仅仅下了湘子庙周边不足十里之地。于是,大家相商,卜地建庙,“邀真人之灵,而庇雨旸以时若也”。此即韩湘子行祠,也是湘子庙村建村之始。

好友彭辉兄曾亲去碧云岛探源,曾有《寻访富平石叠山碧云岛》刊发网络平台。问中提到洞门井池,“口阔约两米,深约两丈余,泉底干涸,仍可见水渍痕迹,此处即为‘涧水泉’。”曾泉下淤泥中挖出一块条石,似为石洞楹联的上联,内容是“郁罗萧台九光之宝苑”。其中“郁罗萧台”本指昆仑山,又称玄都山、玉山、萧台、郁罗萧台等,后泛指仙山宫阙,是供奉元始天尊神位及道家传道济世修行的场所。传说道教元始天尊居住昆仑山,并在此说法布道。“九光”意为绚丽的光芒,比喻道教兴盛。“宝苑”即仙山圣地。涧水泉旁还有一块清光绪年间刻的石碑,由于碑石破碎,碑文已无法完整辨认。

康熙二十一年(1682),也就是湘子庙建成后的七十三年。“去冬有气生西南,一星其长半天,历汉而止,或曰‘旱征’也。引麟游故碑为证,已而果然。”又遇再遭旱魃侵害,当地各大户族协商,诚请湘子庙道士张复正带领大家去碧云岛求雨。据说,众人初至,张道士施法求雨,躬身用一陶瓶在洞内井池灌取圣水,忽见里面有一巨大骨骸,张道士惊骇而出,手中的陶瓶不慎打碎,所盛圣水涓滴洒尽,“而得悬冰于洞前石上,逡巡不敢更入而归”。求雨失败,大家齐宿韩真人祠中,讨论这次求雨失败的原因,并决定再次上山。不承想大家的诚意被韩真人知晓,得到上仙协助,果然降得甘霖。

如今,石径依然,断桥依然,券门依然,洞室亦依然,还都是古时的模样,都在昔日的位置。细看石洞,都是人工凿成,进深十几米,宽有四五米,高约两三米,应该是供奉神灵的地方。洞内井池早已干涸,里面更无什么巨大的骨骸,倒是有许多碎石块散乱池底。东侧还有两座石室,空间没有第一座宽大,过门用宽厚的石条砌就。石洞外是一处三四十平米大小的场院,三面用石条围起半人高的栏墙,趴在临近俯瞰,悬崖深不见底,只觉头晕目眩。东西两头各有一座石券门,仅可容一人通过,门外皆有一断裂处,明显是被人有意凿断,成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板桥所在。

沧海桑田、陵谷变迁,历史难以考究,关于韩真人湘子庙的传说早已淡去。碧云岛的道家高人刘仙当年在洞内题诗早已字迹斑驳,有幸的是,诗的内容却留在了县志之中。“青山不管人憔悴,绿水何曾洗是非;人来问我红尘事,摆手摇头总不知”,这首诗将刘仙脱胎换骨道貌岸然的不凡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当然,碧云岛因岁月远甚,榛蓁满目,顽石横陈,农夫牧童樵夫过客偶有光顾,神像灵阁石壁户牖毁败殆尽。清同治元年(1862)夏秋之交,陕甘一带发生回民起义,山下村民马彦英率众抵御,曾以碧云岛作为退守处,再一次体现了这里得天独厚之地形。当时,富平县丞王叔琴被其行为所感,与他相会于此。同治八年(1869)一切平息,王县丞对马彦英说:“吾与若性命获全者,虽曰神佑人和,抑地之裨益实多,可不补缀残缺,使无间之可乘乎?”他遂捐俸银十两重修石室,由马彦英主持施工,对此修复加固,阔洞室,固籓篱、植嘉木,露奇石,终成富北一处之所。如今尚有当年镌刻的《重修青龙山石室碑》残碑留存石室之中。“马彦英,是英雄,拉起队伍把杖撑”,也成为当地关于马彦英的流传最广的一句民谣。

从此,词客*人遨游,登临绝处,远眺终南华岳泾渭河洛,近窥频阳千顷村舍棋布,无不心旷神怡,陶醉其中。也有了前面所说金粟山景区在此开辟景点的行动。

作者简介:康凯鹏,陕西富平人,陕西省作协会员、富平县作协常务副主席,鲁迅文学院陕西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现为《富平县志》编辑。出版有长篇小说《贾岛传》、散文集《拾麦穗》,编著有《当代富平诗文选粹》等。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