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重要铁路干线:嫩林铁路(7)原创:梅梓祥

铁道兵重要铁路干线:嫩林铁路(7)原创:梅梓祥

首页角色扮演豪情火龙传奇更新时间:2024-05-07


铁道兵重要铁路干线:嫩林铁路(7)

梅梓祥

这是1976年6月7日新华社的一篇电讯稿《贯穿大兴安岭林区的嫩林铁路胜利通车》。次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全国各省市报纸,均在头版头条位置刊载这篇消息,并配发照片。

一则铁路通车的消息发表,且发报纸头版头条,若没有比较,你就不了解“嫩林铁路通车”这件事的重要性。

首先,铁道兵35年历史,有几篇文章刊登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

答:4篇——

《一心为公的硬骨头战士——记铁道兵某部副班长张春玉》(通讯,刊1965年5月21日《人民日报》等报纸头版头条);《成昆铁路胜利建成通车》(刊1974年3月23 《人民日报》等报纸头版头条);《贯穿大兴安岭林区的嫩林铁路胜利通车》(刊1976年6月8日《人民日报》等报纸头版头条)《中共 中 央 军 委授予梁忠孟同志“雷锋式的好干部”的光荣称号》(刊1977年8月29日《人民日报》等报纸头版头条)。

其次,铁路通车的消息,刊发《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仅成昆铁路、嫩林铁路;而作为消息,“嫩林铁路通车”全文长达近2000字,这么长大的消息刊《人民日报》,除中 央的重要会议,领袖会见重要国宾等,也不多见。

再次,宣传报道国家的重大建设成就,除“人造卫星上天”“南京长江大桥通车”等外,新华社发电讯稿,全国各大报纸在头版头条刊载,并不多。

且慢,再看2篇“铁路通车”的消息内容,成昆铁路,除写铁道兵外,三分之一文字写与铁道兵并肩战斗的铁路工人及广大民工;嫩林铁路,从头到尾写铁道兵,铁路工人、人民群众仅几十字一笔带过。

同样是重大工程——“襄渝铁路通车”的消息,《人民日报》刊一版右下方。

嫩林铁路,厉害了吧!

嫩林铁路,于国家建设,于铁道兵历史,可见何等重要!

“嫩林铁路通车”的消息,内容全面、丰富、具体;在“文革”时期,难得没有空话、套话,只陈述客观事实,介绍了工程建设的意义,修建的艰辛过程,包括高寒、“以冻制冻”施工、“地火龙”等施工、生活方面最重要的事件(回避了“特殊时期”的英雄张春玉),歌颂开路先锋——铁道兵的革命精神、英雄气概和聪明才智。是一篇具有史料价值的“经典”好消息。

贯穿大兴安岭林区的嫩林铁路胜利通车

新华社6月7日讯在伟大领袖*和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一条贯穿大兴安岭原始林区的钢铁动脉——嫩林铁路胜利建成通车。这是英雄的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和各族人民团结奋战,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的新贡献。随着铁路的修建,沿途创办起数以百计的林木企业和工厂,建设起了座座新兴城镇,昔日荒无人烟的林海雪原,如今充满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嫩林铁路是一条林区专用线路。这条铁路的建成通车,对于有计划地开发原始林区,密切祖国北部边疆与全国的联系,促进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国防,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大兴安岭林区,山峦起伏,森林密布,是我国最大的绿色宝库。林区的矿藏资源也很丰富。由于地处高寒地带,交通闭塞,千百年来从未得到开发。1964年底,嫩林铁路开始动工兴建,随着铁路不断向密林深处延伸,特别是铁路干线和支线全部建成通车后,大大地推动了原始林区的社会主义建设。这里,每年有数百万立方米的木材,源源不断地运到祖国各地。沿线新建的许多大型国营农场,每年为国家生产数亿斤粮食。火车还给长期生活在深山密林的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兄弟民族,运来大批化肥、农药、农业机械和生活用品,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

嫩林铁路经过的地区,每年冰冻期长达8个月,年平均气温在摄氏零度以下,最低气温为零下50多度。这里有长年冰雪不化的永冻层,有结冰数尺的冰河,有人马难行的沼泽地带。解放前,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时为了掠夺林区资源,曾先后四次闯进来,都因为制服不了高寒,未能得逞。解放后,也曾两次开发,未获成功,被称为“高寒禁区”。1964年,以*为首的党中央发出了开发大兴安岭林区的伟大号召,要求克服一切困难,夺取全胜。广大林业干部、工人和铁道兵指战员,坚决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浩浩荡荡开进林海,开始了林区大会战。英雄的铁道兵部队承担了修建嫩林铁路的任务,勇敢地充当了开发原始林区的开路先锋。广大指战员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以“干劲横扫漫天雪,豪情似火化冰霜”的英雄气概,同冰雪严寒展开了顽强的搏斗。没有住房,铲开冰雪,搭起帐篷就是家;没有水喝,砸碎冰块,融冰化水;没有蔬菜,就吃干菜,蘸咸盐水;缺少取暖设备,战士们群策群力,用黄土和片石,在帐篷内盘上既保温又经济的“地火龙”。经过一冬的艰苦奋战,指战员们终于在零下四五十度的严寒里扎下了根,为全面施工创造了条件。

参加筑路的广大指战员,认真学习马列著作和*著作,千里林海铁路工地上,掀起抓革命、促生产的高潮。指战员们在沼泽地带填筑起高高的路基,在冰雪覆盖的山岭上开凿出一条条隧道,在冻结数尺的冰河上修起座座大桥。某部九连仅用半年的时间,就在两条冰河上修好了两座总长200多米的大桥,施工速度比原计划加快了一倍。某部八连担负一段劈山填河工程,战士们不畏寒风刺骨,不怕坡陡岩滑,天天攀山凿石,打眼放炮,战斗8个月,在陡壁上开凿了13个近20米深的竖井,炸开了半座山,将3万多立方的岩石填入河谷,提前筑起了傍山沿河铁路。呼玛河大桥是铁路的重点工程。这条冰河宽400多米,冰层几尺厚。某团一营的战士们争时间,抢速度,在隆冬季节破冰修桥。他们在凛冽的寒风中,用铁锤加钢钎,逐层破冰。七八米深的桥基,全是大冰窟窿,有时冰层渗水,淹没桥基,战士们就跳进刺骨的冰水里堵塞漏洞。为了防止混凝土冻结,他们用铁板烧、开水烫等土办法,把近6万立方米的砂石温度从零下40多度升到零上30多度,提前修好了13个桥墩台,保证了工程质量。

广大指战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以*光辉的哲学思想为武器,认识和掌握寒冷的规律,积极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打破了高寒地区施工“夏进冬出”、“半年施工半年停”的陈规。在高寒林区,寒冷使河流半年封冻,在冰河上作业,钢钎冻得发脆,手脚冻得发僵,困难重重。但是寒冷可使河流冻结数尺,成为桥梁施工中的“天然浮桥”,通行无阻,作业面宽;在冰河上开挖桥基,可以逐层剥冰,逐层冻结,使河床下的流水形成天然的“冰围堰”,避免了夏季水中作业的困难。指战员们从实践中总结出了“以冻制冻”的施工方法,抓住河流封冻这一大好时机,大搞冬季施工,赢得了时间,加快了工程进度。

嫩林铁路施工中,得到全国人民特别是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援。在施工紧张的时刻,齐齐哈尔铁路局派工人、大兴安岭地区组织了许多民兵连同战士们并肩劳动。鄂伦春族人民用马拉着名叫草上飞的大轮车,鄂温克族人民用驯鹿为部队运送了成百上千吨的物资。勤劳勇敢的各族猎民还把从山里打来的狍子、飞龙鸟,从林中采来的猴头、蘑菇、木耳,送到医院、卫生队慰问伤病员。某部铺轨基地缺少枕木,老潮河林场的工人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日夜奋战赶制了几千根枕木,送到铺轨基地,保证了施工。

(载1976年6月8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全国地方报纸一版头条)

编辑:乐在其中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