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映铁松
天山,作为中国西部的主要大山,横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位于中国境内长约1700千米。东西走向。南北宽250~300千米。山地平均海拔3500~4500米,不少高峰在5000米以上。是我国最大的冰川区。由于地理位置海拔较高,气候条件十分的恶劣,恶劣的条件却造就了一个刚毅、硬朗的传统武术流派——天山派。
天山派的内功文化与其地域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恶劣的气候同样会孕育一种文化。雄鹰作为少数边远地区的民族崇拜物自然就成为武术文化的模仿象征。鹰的刚毅、果敢的秉性。不但造就了一方民族,也造就了一派内功文化.正是这样的一个文化也改变了武当太乙内功文化的风格。
明末清初,是武当太乙门内功文化风格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时期。由于满清的侵入,中华大地上掀起了一场空前浩大的抗清运动。作为华夏武林界几大领军的武当太乙门,责无旁贷的介入其中。也正是源于此次的抗清运动,导致了中华武林经历了一场空前的浩劫,在这场浩劫中,众多武术门派因此而被洗劫,甚至是灭门,从此在中国大地上消失。武当太乙门也遭到了灭顶之灾。明末清初,风起云涌的抗清运动席卷中华大地。身为武当太乙门掌门的铁松子祖师本着爱国爱教的道教宗旨,毅然下山加入到抗清运动联盟之中,成为几大领袖之一。
为了确保抗清运动的安全,铁松子祖师忍痛割爱。将传承千余年的武当太乙掌门令牌——太乙双剑令付之一炬。改为一套内功取而代之。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抗清运动逐渐的走向失败,最后一次大的运动失败后,抗清运动的主要力量损失殆尽,而领导者只逃出区区三人。他们分别是少林的一位禅师,天山的一位长老和武当太乙门的铁松子祖师。三人逃出后,少林禅师云游深山密林不知所踪。铁松子祖师与天山派长老一同相伴返回中原。然而在中原的各个城镇、关隘到处都是捉拿他们的通告。中原已无立足之地,在天山派长老的建议下,铁松子祖师随同天山长老一起远走塞外,到新疆的天山隐居疗伤。在疗伤的过程中,两人相互交流、切磋技艺。铁松子祖师以武当太乙门的“太极拳法”、“一百零八式悬空点穴拳法”与天山派的长老交流互换了天山派的“寒山七式”“飞鹰八桩”“飞鹰掌内功行功八式”以及“飞鹰掌法”。两人在武学、内功等方面都得到了本质的提高,可谓是更上一层楼。与原武当太乙门的内功风格相比较,在原有的柔软轻灵、刚柔并济的基础上,又有机的结合了天山派刚猛、凶悍、强硬的风格。也因此丰富了武当太乙门的武功技艺,由于内功文化的内容丰富与原有武当太乙门内功文化已有所区别,故铁松子祖师将其称为“武当太乙金门铁松子别派”.简称武当太乙门铁松派。由此武当太乙门内功文化进入了最后一个发展的高峰。铁松子道祖这位武当太乙内功文化传承发展的关键人物,在一个特定的时期,为武当太乙门传承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卓越功勋。
天山交流几年以后,铁松子祖师下天山返回中原,准备回武当山隐修。然而,事与愿违,满清政府对于他们的通缉依然没有结束。武当山已不再安宁.中原不能立足,道祖以博大的智慧感悟未来的深厚道功,远走塞外,一路北上来到了东北长白山脉。在茫茫无际的林海之中,在漫天梨花劲舞的皑皑雪域,在松涛呼啸的原始深林之中,他老人家闭关修行,参悟道德、究竟佛理。感悟天地、自然的博大胸襟、道的虚空法界油然而至。内观醒神之后,为了保住武当太乙门千古文化不被灭绝,提出了武当太乙门未来生存、发展的宗旨“跳出三界、不问尘事、专心释教、守我真元”的“十六字”方针。后来门人为了纪念这一段关键性的转变,和铁松子祖师。用一首诗来形容和记忆:“长白瑞雪铁松翠,武当双剑彩虹飞。寒山一脉传佛法,佛道双修功理慧”。从此武当太乙门内功文化以一个新的意境、新的内涵开始了新篇章。铁松子祖师为了确保武当太乙内功文化不被灭绝,特别提出武当太乙门铁松子别派的传承圣律:每代只传一人。武当太乙门铁松派进入了一个长达三百年多年的隐迹藏痕的冰封时期。以下我们将分别介绍源于天山派的系列功法
一、寒山七式内功
源于天山派的“寒山七式”内功是上古仿生导引术的典型代表。全套内功由八个动作组成,以模仿白鹤从清晨到夜晚一天的活动形态而成。内景神髓十分丰富。突出体现了上古时期“参天地阴阳升降之变化,合日月星辰节律之玄机”的中心思想。以仿生学为主体,以经络学为应用,是一套典型集吐纳、导引、练形、仿生、开经、导脉、服气餐霞,神意与形体高度的结合在起的古老独特内练方法。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寒山七式”内功的突出特点:
1、天人合一《尚书纬》云:“七星在人为七瑞。北斗居天之中,当昆仑之上,运转所指,随二十四气,正十二辰,建十二月,……”武当太乙门内功演练的宗旨就是“法分阴阳、和于术数”。“寒山七式”内功,每次只练七式本身的含义就是北斗七星的七修之数相合,而“鹤眠拜斗一式”就更说明了“寒山七式”内功与北斗七星的密切关系。通过内功心法的引领“七条阴经、七条阳经之真气按其固定节律周天运行”,则代表北斗七星统领身体”的古老法喻。在实际操习中还有更多妙境不可言表。只有实践者方能体会其无穷魅力。
清晨,随着太阳的升起,宇宙中阳气也开始生发,经过一夜的沉睡。白鹤也开始迎合宇宙中阴阳升降的规律,面向太阳引颈高歌而升起周身阳气。振奋精神开始了一天的活动。这就是“寒山七式”内功中“丹凤朝阳”的神髓意境。夜色降临,宇宙中阳气内藏,阴气纳阳,阳气内收于阴气之中,“鹤眠拜斗”而真阴潜行,这就是“寒山七式”内功一天之中,以宇宙自然界的规律为准绳。适时的行功运化体内的阴阳二气。集中体现了古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向往于天地相应、把握生命的理想境界。
2、阴阳太极学说:
太极者;无极而生。太极者动而生阳,静而生阴,是生两仪,一阴一阳就是两仪,故《易系辞说》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古人观天下万物之变化,不外乎由太极而生阴阳,
一阴一阳这个两仪又各生一阴一阳之象,也就是一分为二,生出四象,四象即少阳、老阳、少阴、老阴,是谓"两仪生四象"。四象之中各有一象就是阳明、厥阴。此乃天象六弥之象。
世间万物莫不以阴阳为类。天地、日月、四时、子前午后,以及雄雌、刚柔、动静等皆分阴阳。人之生理,以阴阳二气长养百骸。经络、骨肉、五脏、六腑。一身之中,皆以阴阳之理为要。太乃大之极也极乃尽头之意。“就是至于极限,无有相匹之意.既包括了至极之理,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时空极限,放之则弥六合,卷之退藏于心”“寒山七式”内功充分体现了阴阳太极学说。在行功时具体的体现在行功的时间、动作及心法中。“丹凤朝阳有神功,独领任脉法上升”丹凤朝阳,顾名思义,是面对太阳。太阳宇宙中真阳也,任脉人身中至阴也。在同一时刻两者溶于同一行功动作之中。以人之“鹤眠一法开督脉,回头望月观斗星”“鹤眠拜斗”顾名思义,白鹤安眠之时。以拜北斗为行功动作。在宇宙中,北斗七星阴也,督脉身体中至阳也。阴阳结合,天人结合,这种巧妙的将天地之阴阳与人体中阴阳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以宇宙中阴阳二气升降天时为行功时间,以人体自身阴阳二气加以应对,从而形成天人、阴阳太极多重重叠组合的奇观境界。真是在中外内修理法中绝无仅有。
3、古典仿生学:从上古时期,我们的祖先为更好的繁衍自己的种族,就开始了对自然界其他生灵的探询研究。发现很多动物都有自己的特长,而这些特长恰恰是我们人类所不具备的。这些特长对于我们人类的健康生存确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于是最早期的仿生学诞生了。
古人把这种模仿其他动物的动作,应用在实际的锻炼自我身体的活动之中。就达到了养生防病的目的。早在2000多年前,《庄子·刻意》就写道:“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人,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熊经鸟伸”十分直白的告诉我们是在模仿熊的动作和鸟的伸展。
可见上古时期人们就把模仿动物的动作作为长寿养生的一种重要方法了。如果说,《庄子》所记载所描述的这种仿生养生法还太过简单,那么2000年后出现在天山的“寒山七式”内功就显得尤为精致细腻、丰富多彩了。
中华民族对于鹤的崇拜,可追溯到殷商时代。根据出土文物的记载,最早的鹤的雕塑出现在3200多年前的商朝武丁时期。武丁是商朝的二十三代王,他的妻子妇好曾率领13000人出征,可以说是华夏第一女将军,能征惯战为殷商王朝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妇好死后,武丁为了祭奠妇好的丰功伟绩,在墓中放了近二千件陪葬品,在众多的陪葬品中,值得一提的两件雕刻十分精美的玉鹤。玉雕的鹤玲珑可爱,皎洁光亮,安详似解人意,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
东晋葛洪《抱朴子》有“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道(导)引以增年”的仿生养生记载。“寒山七式”内功是模仿白鹤一天的生活动作的功夫。比如:丹凤朝阳一式:早晨,太阳初升,还有一丝晨雾在天空中飘散,在一个山坡上的松树下,一只洁白羽毛的白鹤,经过一夜的休息后,起来面对初升的太阳,引颈高歌。对未来的一天充满了美好憧憬。仿生意境之魅力足以让人心神向往、让人心醉。对于仿生学而言,仿生容易,象形容易。但是作为内功的修身之法,模仿的外形相似,只是门外之境,真正的象形仿生,则要求不但外形相似,而内在的神髓则更应该相似,或者相同,这就是阎老祖师所说的:“不但要形似,更要神似,要形神兼备,才能感悟其中神髓,才能感悟其中那百态千姿的无穷魅力。”所有这些均要依靠精妙的内功心法与恰当形体动作巧妙的结合才能完成。
4、大周天法门:大周天原是古代天文术语,指的是黄道一周,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古人把黄道划分成了十二等份(每份相当于30°),每份用邻近的一个星座命名,
这些星座就称为黄道星座或黄道十二宫。每个星代表一个月他们分别是:1、星纪,2、玄枵, 3、诹訾, 4、降娄, 5、大梁, 6、实沈、7、鹑首,8、 鹑火,9、鹑尾, 10、寿星
11、大火,12、析木。这样,相当于把一年划分成了十二段,在每段时间里太阳进入一个星座。在西方,一个人出生时太阳正走到哪个星座,就说此人是这个星座的。当经历一个圆周之后,就是一个大的天体周天。
上古道家的修炼人士根据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规律。提出“人天同律”的观点。把天体的运行规律具体的落实在人体身上。于是就出现了人体的大周天,或者叫大周天功。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内功的进化发展,大周天功逐步的成为一种较为高级的内练法门。这种叫法是基于小周天功的说法而形成的。所谓小周天宇宙中是以天地阴阳二气的交流而定。比如:早晨宇宙中的阳气随着太阳的升起,阳气而开始逐步的争强,当达到最强的时候,阴气也是在宇宙的作用下,开始升发。这种阳极生阴,阴极生阳,阴阳交替的运行规律被称之为天地小周天。在人身体中,则以人体中的任督二脉相通为小周天循行。
“寒山七式”内功是一种独特的大周天功法,说他独特,是因为他的小周天的运行方式是基于老子《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的原则而特立独行。是一种人天交媾的天人小周天,是天人合一小周天。这种周天循行的方式在中国内功史上是极其罕见。在行功中,早晨“丹凤朝阳有神功,独引任脉法上升”,一句话道出了“寒山七式”内的天机。早晨行“丹凤朝阳”通过内功心法,升起体内任脉之中存阴之气,与天体中初升太阳之中的少阳之气相互交流循行。以自身之玄窍遥感于天地星辰,交感于天地星辰,融于星辰。使之进入人天合一的天人一体的奇妙境界。感受宇宙中纯阳之气的生机勃勃,引动自身的元气循经导脉。练习者有通天彻地之感。此乃人天交媾的小周天境界。这种行功的境界贯穿整个“寒山七式”内功。
通过小周天的循行,使神和气密切结合,人和天体相抱相溶,已达到引领全身真气、血脉开始循行、周流的良好开端。在“寒山七式”内功中,除任督两脉外以外,还运用特定的姿态,引领其体内的气血在其他经脉上流走。这就是“寒山七式”内功的大周天效应。
所谓的大周天功法是建立在小周天功法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的运行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将全身所有的经络充分的调动运行起来,按着阴阳升降的原则,因时而作。从而达到调整身体的生理机能的目的。
“寒山七式”内功在行功中,通过模仿白鹤生活动作的不同,引领体内真气运行的经络也不尽相同。从“手托明月两边升,太阴真气体中行”引领体内的手太阴肺经和足太阴脾经的内的真气充分的运行起来。进而转向其他的经络,到“手掐明月膝眼处,虚托太阳步灵宫。”循行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从而完成人体经络大周天的循经导脉。此乃“寒山七式”内功中人体自身的经络大周天内景循行境界。是人法部分的内容。更神奇的寒山七式人天大周天以及按先天八卦律法因时而练的无上须弥境界。
伏羲先天八卦“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先天八卦的卦序是:一乾、二兑、三离、四震、五巽、六坎、七艮、八坤。在先天八卦图上,南、北方位为乾、坤两卦。在传统内丹理论中,通常把乾坤两卦的循行定位大周天,称谓乾坤交媾。而坎、离两卦则更为功家所推崇,所谓“抽坎填离”,坎离两卦的运化则被称为卯酉周天。
“寒山七式”内功行功方向与任何一种内练法门均有不同。在内功修炼领域中,素有“早面东、午面南、晚面西、永不面北”的行功方向之说。“寒山七式”在行功中则按着道家先天八卦方位,灵应天体中东、西、南、北四象、二十八星宿的先天阴阳灵气,和先天八卦乾坤、坎离方位行功。
阎老祖师在武当太乙内功秘籍“三元经”中有:“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节,九宫定成局……”之论述。其中四象者;四肢也;两仪者;天极为两手,地极为两足。当早晨行功时,面对初升的太阳,可谓面向东,两仪则向南北,在道家伏羲先天八卦的方位中,南北两向为先天乾坤两卦,此时,人体两仪与伏羲先天乾坤两卦同为一向,两仪合两卦,后天合先天。行功中人体周身穴窍均已充分打开,人天交媾已逐步的进入自主的交换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只要稍加内功心法,就会调动乾坤两卦的先天真气汇集练功者自身之中,进行鼓荡、开合,吞吐、升降等多重运化精微之行为。可谓“人不采气,功自纳真”。此为“寒山七式”大周天先天行功内景真境。当晚上行功时,则面北而立。两仪则合东、西两向。在先天八卦中,东、西两向则为坎、离两卦。此时行功,除循行人天小周天以外,还有就是以两仪之形意,带动、引领坎离之气交流、汇聚练功者的体内,行降龙伏虎之功。有关“寒山七式”内功其他的内景神髓这里不再赘述。
5、吐纳培元的妙义
吐纳法是中国道家养生术众多方法中,最古老的养生法法。当人类的思想意识还处在原始的懵懂时期,人们还在用肉眼审视简单的自然现象的时候,人们发现活着的人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地呼吸着,越是强壮的人,他的呼吸就越是有力,有节奏,可为是深远匀长。而当人的身体处在病态的时候,他的呼吸就比较柔弱、无力。死了的人则完全没有了呼吸。于是加强呼吸的锻炼就成了第一种锻炼身体、调养生命的方法。最早期、最原始的吐纳法就这样诞生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吐纳养生的方法也在不断地完善。从最早记录吐纳法的《庄子》一书中就可以看到这一点。《庄子·刻意》“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人,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吹呴呼吸”;在调息的过程中,加入特定的意识,使之产生更大的养生效果。“吐故纳新”吐者;呼也,故者;陈旧也。纳者;吸也,新者;新鲜也。“吐故纳新”就是把体内陈旧的气体吐出去,吸进新鲜的、具有生命力的元气。吐纳既是呼吸。但不是平常的呼吸,它是按着特定的方式,特定的意识进行的呼吸方法。
吐纳发的内容十分的丰富,从形式上可分成单纯的呼吸,只依靠调正呼吸的节奏、深度、强弱来达到运化身体的气血,脏器的活力从而使身体健康的方式。上古时期的“闭气法、吐纳法”均属于此类。典型的练习方法就是,坐式的“修真六字气法”
另一种就是通过呼吸配合身体的形态变异,达到呼吸、引形、引气三位或者多为一体的综合方法。这种方法又被称为以形引气法。《庄子》中的《熊经鸟伸》以及汉代华佗所发明的“五禽戏”都是属于这一类的吐纳与引形合为一体的修炼方法。
“寒山七式”内功是武当太乙门中为数不多的在行功中强调呼吸的内练法门。它的呼吸方法是集中了中国道家的所有呼吸方式于一身的特定功法。吐纳、引形并用。行气时,均按着《武当太乙门内功八法密要》“呼吸有吞吐之法,行气有升降之律,经有开合循行之态,此三者紧密结合融为一体。息息归玄窍,气气紧相随”的内功心法密要谨慎行功。使之“返本还元,天地交泰,阴升阳降,抽坎填离,交接如神。静生光芒,动则飞腾。气腾形随,神定气固”的大乘高渺境界。“神定气固、元气充实、精神合一”习练“寒山内功”有成者,皆知此之状态不谬论也。
6、古老经络学说:经络学说是中华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产生于远古,直到战国时期才有文字记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络学一直为保障中华民族的健康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皇帝内径》说:“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而经脉则“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并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的特点。
经络是什么,存在于人体何处?经络有哪些作用,是通过什么途径实现的?华夏的祖先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经脉和络脉的统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通路。用八个字来说明经络那就是:联系内外,运行气血。具体说来就是在结构上联系内外,在功能上运行气血。结构上:经络遍布全身,联系身体的上、下、内、外,将全身的脏腑、形体、官窍以及皮毛等所有的器官组织联系在一起,就像一张鱼网,将身体的各个部分联结在一起,这个网纵向的绳就是“经”,横向的绳就是“络”,人体总共有十二经脉加上任督二脉合称“十四经”,另外还有许许多多的络脉、孙脉这些脉络有大有小,他们与经络一起来人体的生命。
寒山七式”内功是一种典型以形引气的内功法门,通过模仿白鹤一天的八个动作,配和适当的内功心法引领体内真气按着特定的经络、特定的方向运行,从而达到开通经络的目的。例如:“丹凤朝阳有神功,独引任脉法上升”,就是通过模仿白鹤早晨起来引颈高歌的的形态,配合与其相应的意识形态。达到升起任脉阴经之中的真阳之气的目的,到白天的卷翅斜飞“开掌白虹移左右,足尖点在少阴宫”开通少阴肾经,然后再到夜晚的“鹤眠拜斗”的调督脉,“寒山七式”把白鹤的形态模仿的惟妙惟肖,更为珍贵的则是每个动作都有固定开通特定经络的作用。八个动作做完,真气在十四经络中刚好运行一个大周天。
7、六合一体学说:
在传功的武术中,经常听到这样一个名词:“六合一体”。讲的是传统武术中习武之人的身体一种境界。在传统的武术内功理论中,“六合”这个名词是经常出现的。他具体指的是,在拳法演练、或者与人较技是的一种身体状态。在内容上可分为“内三合”和“外三合”。“内三合”指的是“心、意、气”三者相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指“手脚、肘膝、肩胯”三者相合,即“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内外合一,共计“六合”。
在六合之中,难求者是内外相合,内三合行气、练意、养神。外三合则求四肢整体的协调,要达到“身体如铸,肌肉如一”的内家六合一体之态,则必须内外三合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是身体形成一个新的整体状态。达到这个境界,练习者身体松则周身柔软如婴儿,若然无骨。紧则似钢筋铁骨坚硬不摧。周身骨节犹如铜浇铁铸整体如一,节节相接。牵一发而动全身。手即是脚,脚既是手,手脚合一。手指受力,即脚趾受力,全身如铜浇铁铸整体如一,力之传导无有阻滞。此乃身体如铸的手脚相合之境界。其他合法也然。四肢力者;筋骨之合;周身力者,筋骨之合;筋骨者六合之基也,臣也。神意者;六合之君也。
“寒山七式”内功通过内功心法的应用,使人体营气运行十二经络,以调整身体气血之强弱。卫气运行肌肉、筋膜则行整体连接之奇功。充元气于经脉,令身体敏捷。和内劲于筋骨则无坚不摧。练习者经过合理的练习,练就周身筋膜俱已腾起、力达四稍、身坚似铁,具足抗击、打击之力,密如磐石沉稳如山的六合一体之态;充分体现“四体百骸总为一节”的整体性。
8、“寒山七式”内功三种境界
(1)柔
老子曰:“专气致柔能婴儿乎?”这句话虽然是比喻在调息时,能否达到婴儿出气入吸勿听于耳的入细入微境界。同时也说明“柔”的内涵是多么的丰富。
“柔”刚之极也。武术上历来讲求“柔之极、刚之至”柔达极点,不能再柔的境地时,“物极必反”阴极必阳的物质转化定律,就会使柔逐步的转化成“刚”。转化后的“刚”与没有经过柔之转化的“刚”是有本质区别的。转化后的“刚”是刚中有柔,刚而不脆。刚中有韧性。这一点对于习武者来说至关重要。如果“刚中无柔”则极易断裂,就是很多习武者身体极易受伤的主要原因。只有“柔中有刚、刚中有柔”才是“真”。
柔的目的是将身体筋骨柔化,筋者;牵拉肢体动作之绳也。骨者;支撑身体支架也。筋骨僵硬则动作迟缓。关节紧张则内力难发。柔化身体是保证身体能够更好的发挥应有的能力。对于习武者柔软是保证身体发力的基础,越是柔软,发力越大。而要使力量尽可能发出就必须使全身的各部骨关节尽可能柔软松滑。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将身体的力量传导到一个方向,才能将人的力量发挥到极至。
柔软在养生健康方面尤为重要,周身关节柔软,则无关节之病。柔软不是软弱,不是弱不禁风。而是骨节松柔,只有骨节松柔,才能是身体节节贯穿,经络才能舒展畅通,气血才能良好的流动。内脏才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如此,则方谈养生。
柔软伸展是所有习武者必备的能力,所谓“筋长一寸,力长一分”。筋长骨松者,内家必求之态。内家以内劲打人,内劲则依靠身体的松柔产生。因此,柔软缠绵就成了习武内修的必备之能。“寒山七式”内功是一种仿生功法,是模仿白鹤的各种优美动作,柔如蜡焰飘轻烟、动如清风摆垂柳。柔如棉絮的体态,才是内功能够达到如此之境的基石。
(2)刚
易经云:“一阴一阳为之道”阴者,柔也;阳者,刚也;世上任何的事物都有两重性,武术内功也不例外。如果武术中,只有柔而没有刚,那么如何用来打人呢?对于习武者无论是内家、还是外家,刚劲是必然的,只是内涵有所不同而已。内家的刚是一种带有韧性的刚,这种刚通常是坚而不脆,硬而不僵的。白鹤展翅高飞,翱翔在万里碧空,无力怎么飞起,无刚怎么支撑全身的肌肉、筋骨做出展翅高飞的动作?显然“刚”在白鹤展翅高飞的过程中,是能否翱翔碧空的关键内涵。
“刚”这个视之不见的物象。只有在特定的武术技击中,才能感知,实在是玄妙之极。太极拳《十三势行功心解》“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百炼钢”古代一种炼钢的方法,主要是为了打造一种锋利无比、韧性极强的兵器所用。将生铁进行多次的冶炼去渣同时加入碳之类的元素,使之刚坚之极。
“寒山七式”内功的习练过程,就是“百炼金刚”的过程。在练习中经过日积月累的“冶炼”,逐步的去除身体内的后天的僵拙之力;先天真力则与日俱增。筋骨阳刚之能方显。这种筋骨之刚至强、至大。随练习时间的增加而变化不休。这种“刚”的特点;刚中含柔,坚而不脆。用坚则身体如铸,四稍皆强。
“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的内涵就显而易见了,“运劲如百炼金刚”就是要身体进入须发皆张,周身劲力无微不至的六合一体之状。这是内家的先天真力,这种真力从练习之日起,每日剧增,练习者除精力充沛、元气饱满以外,内力的逐日壮大,举重若轻。为日后练习飞鹰八桩、飞鹰八式行功及飞鹰掌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阳刚基础。这就是“寒山七式”“刚之极”的内涵。
(3)轻
轻是“寒山七式”内功一个最隐秘、最上乘的修炼境界。这个轻,不是轻身,走路轻飘飘的轻,是纯粹的轻功,是提纵术。是真正的腾空而起的窜、蹦、跳、跃的轻。
当年阎老祖师在传授、解密“寒山七式”内功时明确的说:“寒山七式是一种轻功,是可以提纵的。当年铁松子祖师从天山派交流来的这一整套功夫,共计四部分内容:1、寒山七式内功,2、飞鹰八桩内功,3、飞鹰掌八式行功,4、飞鹰掌法。”作为飞鹰掌法的内功基础,寒山七式内功必然有他的独到之处。阎老祖师讲“飞鹰掌法顾名思义;是鹰飞起来后做出各种动作,并用这些动作来击打敌人的技击之术。近几代的人都在练习飞鹰掌法,而用飞鹰掌法时,都是在陆地上使用,这种在陆地上依靠大地作为支点才能发出打击力量的掌法,怎么能够称得上飞鹰呢?”
纵观天山派的整套武功,出寒山七式内功以外,其他功法要么练习特殊技能的(爪功)、要么练习技击招式。没有能够是人的身体腾空而起的训练方法。只有“寒山七式”内功,没有具体的练习目的,是一种全面奠基类型的功夫。“寒山七式“内功在模仿白鹤行动过程中,对人的身体筋骨、经络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针对一些部位的特殊改造,就造成了人体生理结构产生的质变,从而产生超乎正常功能范围。
寒山七式内功就是通过产生这种提纵的能力,来保持练习飞鹰掌法的人能够在身体腾空之后,象空中飞翔的雄鹰一样,施展空中无支点打击对手的超乎寻常的能力。
铁松派有别于原有武当太乙门的标志性功法除寒山七式内功以外,还有以模仿飞鹰为主要训练模式的一整套武功系列功法、掌法。
二、飞鹰八桩、飞鹰八式行功
飞鹰八桩内功与飞鹰八式行功构成了飞鹰内功体系由内功到实践应用的总的框架.是学人在修习的过程中,能够较为系统的完成内练修身、外练拒敌,伤人、救人于一念之间的能力训练。
传统的武学是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的:1、基础内功、2、专修内功、3、打击内功(重手法)4、招式运用。
在整个寒山内功中,寒山七式内功就是基础内功的的重要部分。飞鹰八桩则是专修飞鹰系列的内功。飞鹰八桩从形式上而言;更注重仿生学的效果,这一点与象形术完全相同。飞鹰故名思意;就是飞在空中的雄鹰。飞在空中的雄鹰外有傲视辽阔大地的能力和气势,又有占据足够高度的视野空间。内有飞鹰刚劲有力的身躯,柔韧十足的翅膀,而最具*伤力的则是一对尖利如钢钩的利爪。
在实际的修炼中,将模仿飞鹰的各种姿态为主要练习手段。模仿鹰的睡眠姿势,周身相抱相溶混元如一,全身都是“力点”所谓力发全身,全身“无处不丹田”既有运“百炼金刚”无坚不摧的劲力,又有“练就一口丹田气,走遍天下都无敌”的“内壮丹田”神奇的内功。全身上下筋骨相合、意气相合、劲力相合,无处不有内力相应。可谓由点到面,由面而遍布全身,一静心身具静,一动无有不动。
行功时,认真地净化心灵、专心的修持自身的心理境界。是提高身体的体质。强化心念与身形的统一性,则是内功修炼有成的先决条件。而心与意的静守,会开启无边无际智慧大门,是上乘内功习练者所必备也。
飞鹰八桩的更主要的目的是修炼无比强悍的鹰爪之力。通过模仿苍鹰的各种动作,在各种姿态下,能够劲发全身,力透指尖。发挥大力鹰爪摧古拉朽般的威力。一击必中的打击能力。以及具有强大威力的翅膀,气达四稍,力达四稍是飞鹰内功主要锻炼双爪的打击能力。是寒山内功体系中,练习一招制敌的重手训练方法。此飞鹰八桩的训练体系与武当太乙大力鹰爪功有所区别。前者是以桩功作为强大的内力训练法门。是内功、外发于一体的完整训练体系,后者这是要建立在其他内功基础之上的专修重手法门。
三、飞鹰掌法
鹰作为古代中华民族的崇拜物之一,其文物玉鹰在安徽的凌家滩,和内蒙古的阜新。历史均在5000年以上。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把鹰作为崇拜物普遍成风。因此,鹰作为一种防卫、搏*的技击之术而流传于民,就显得十分自然了。飞鹰掌法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人文环境下产生的。飞鹰掌法产生于塞外新疆的天山,自然带有塞外民族坚毅、豪放,棱角分明的硬朗的性格。飞鹰;故名思意:就是飞在空中的鹰,这种掌法的最大特点是:借助寒山七式内功所具有的空中优势,模仿飞鹰在空中进行无支点的发力。借鹰爪、鹰翅作为技击对手的主要方式,以模仿飞鹰在空中的抓、扣、击、打、翻、转、扑、拿的动作为主。其特点是:爪法丰富、抓扣掐拿、打穴击要,上下翻转、三盘同击,分筋错骨,点穴闭脉。扑按如苍鹰捉鸡一击必中,撑错如苍鹰衔食骨肉分离。出手快如闪电,翻转形似飞鹰。整个掌法刚劲凶狠,快速灵活,充分的体现了塞外边疆的苍穹辽阔的境貌和风情。
飞鹰掌法作为象形拳术的一种,除修习飞鹰内功以外。在实际的应用中,更应以模仿鹰的形态为要。掌因其形而得名,一招一势的应用要突出的体现出飞鹰的自由搏击的体态。如鹰的高空盘旋寻觅、急速的俯冲捕食、展翅击打爪中的猎物等等。都要充分的领悟飞鹰的内涵。先求形似以利动作精准规范,再求神似发挥巨大威力。在实际的应用中,以身形动作为主要的技击方式,已神意构成内在的玄妙意境。形神兼备才能充分发挥飞鹰掌法的无比巨大的威力。借助寒山七式内功的腾空翻转的能力,飞鹰八桩的特殊功力,发挥六合为一的完整功效,气力意俱达最佳境界。才能将极大的*伤力发挥至极。
四、铁松子二十四肘
中国传统武术的谚语中,素有“宁挨十拳,不挨一肘。”“夺命肘打人,挨之命丧魂”这充分说明了肘法在技击中的巨大威力。
肘这个距离人体躯干最近的关节,是腰、肋、腿六合之力最集中、最容易爆发的部位。打击力、撞击力之大不可想象。寻常之人的肘力如发挥得当,照样可以致人于非命。何况经过训练的有素之人呢?在实际的技击中,如不小心为肘所击,轻则骨断筋折,内伤吐血,重则魂飞魄散当场毙命,每每药物难以救治,因威力极大,故历来为拳家视为技击术中的利器。
从传统武术的实战角度来讲,技击角度来分析,肘的打击能力十分强大,在对敌的过程中,尤其适合近身格斗,是属于短打、挨邦挤靠的实用方法。用于防身,由于离敌人比手较远,距己身较近。在近身格斗中比手脚接近身体,因此更利于防守。在攻击时由于近身格斗,其速度快、力量大使对方难以招架。种种优势使的肘法在实战中有不可代替的重要地位。故拳家论曰:“远使手,近使肘,贴身靠打情不留。”由于肘法使用灵活,攻守兼备,效果独特。历来被各家所崇尚。
明末清初以后,铁松子祖师为了进一步的完善武当太乙内功文化,在吸收、融汇天山派的内功之后,创立了一套从步法到招式,从身法到功力的完整肘法,后世传人为了纪念铁松子祖师的功德,把这套肘法定名:铁松子二十四肘。
铁松子二十四肘是融道家养生和技击于一炉的内功技击法门。在步法中,以脚踏八门为要,八门合八卦,乾坤定位,横行过宫。身形如游龙﹐左右互变。静如山猿守门﹐窥视天机。动如二郎夺门,横行无忌,守如猛虎踞山,一击制敌。”。其基本功则以武当太乙大力神功、老子牤牛桩、金刚铁板桥等为内功修炼法门﹑步法以八卦合八门盼、跨、交、扭与北斗七星罡斗步等为基础。身型要求静则头正项直﹐立腰收臀﹐松肩垂肘。动则身似游龙,变化不定。翻转机敏好似隼鹰。八种肘法互变互用,身法、肘法合二为一,方显其神妙威力。
在练习中要求运气则气贯四稍,四肢百骸皆通畅。运劲则劲达千钧,无坚不摧始无敌。功法并重,健身、技击融一炉。
手法主要有:穿、切、挑、栽、横、撞、翻、托等主要肘法。在实战中配合各种拳法、手法应用则有神鬼莫测之功。
身法要求能进能退﹐能化能生,进身如灵龟出水横冲直撞。退步如大海退潮,抽撤融化千军。虚实结合﹐变化无穷。“每发一肘不停留,三式变化谁肯休。”周身一体﹐内外相合,则事半功倍矣。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