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
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使寒山寺家喻户晓,名扬天下。而“寒山寺”之所以称为“寒山”,却是因为另外一个人而得名。
这个人就是寒山。
据说今天在美国名大学的校园里,遇见那些蓄了长发光着脚丫挂着耳环的新新人类,如果问一问他们有没有读过寒山的诗,也许有一半人会惊呼:“oh,Hanshan,he is my idol !”
原来,他们都是这位寒山的“粉丝”呢!
寒山的禅诗在二十世纪被西方汉学家大量翻译,极大地影响了美国当代诗歌,曾经被作为披头一代的精神食粮,而寒山则被奉为嬉皮派的祖师爷。
今天看来,祖师爷当年的生活并不好过。
寒山
三十多岁那年,寒山参加过四五次科举考试都落榜了,而雪上加霜的是,父兄妻子因此对他冷眼相加。一气之下,寒山背井离乡,抛妻别子,四处流浪,他到过湖北,还在山东当过小官,后来到了老神仙济公的故里——浙江天台山隐居。
隐居的地方叫“寒岩”,因为夏天那里都下雪,异常寒冷,所以得了这名字。
当隐士,不那么简单,首先,吃饭穿衣是个大问题。
一顶采用纯天然植物桦树皮制作的帽子,一身到处灌风的济公式破烂装,一双自己制作的简易木屐,就是寒山的全部行头。
寒山的身体素质相当不错,这身装备都能在冰雪交加的地方活下来,堪称奇迹。
但由于经常没有饭吃,所以面容枯瘦而憔悴,古代的诗人嘛,一般都是很瘦的。不像今天,一些诗人们也基本上中产了,不少人吃成了胖子,不停地打饱嗝。
寒山买不起纸,当地的树叶又太小,不能搞什么“红叶题诗”之类的雅事,而写在脸上,虽然很前卫,但是要买一面镜子,成本也很高,另外,也不便于保存。山里最多的是石头,于是,寒山就把他的诗写到岩石上。
幸亏那时有一个文学爱好者,也是一个和尚,叫道翘,跟在他屁股后面,他每写一诗,道翘就把它记下来。
诗人寒山就要被饿死了。
一天他到处找吃的,来到国清寺,饿得实在走不动了。寺庙厨房里的小和尚端了一碗剩饭给他,他就和小和尚认识了。
拾得和尚
小和尚是路边捡回来的野孩子,没名没姓,长大后就叫“拾得”(很形象的一个名字),是个在厨房里洗碗筷、倒馊水的小人物,但也是文学青年,爱写诗。
自从结识拾得后,寒山就成为了国清寺的常客。
拾得准备了一个很大的竹筒,平时有残饭剩滓,就往里面倒。寒山如果来了,就把竹筒背回去。
让人佩服的是这寒山看得开,并不以为这是一件丢人的事。
于是在国清寺的长廊里常常上演这样一幕:
戴着树皮帽子,衣衫褴褛的寒山,背着一竹筒的残羹,一边慢慢地走,一边快活地唱着“咱小百姓呀,今儿个真高兴啊”之类的歌,而且不时自言自语,笑出声来。
国清寺的和尚们被激怒了,寺庙生活枯燥乏味,哪里让人高兴得起来啊,你一个讨饭的凭什么这样高兴,太不像话了!
不知谁喊了声“扁他!”众和尚一起跑上前,七手八脚将他推倒在地,拳脚相加,“修理”得好不痛快!而寒山却不以为意,他拍拍身上的泥土,捡起竹筒还有那顶树皮帽子,做了几个伸展动作,还好,肘关节,膝关节活动自如,没事!然后对着那些和尚呵呵一笑,就出了庙门。
寒山曾经问拾得:“世人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我当如何处之?”
拾得说:“只要忍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寒山拾得
拾得想得不错,想一想僧人们整天关在庙里边,没有什么业余活动,不让他们找个机会“扁”一下寒山,发泄一下身体里的“里比多”,可能会被逼疯的啊。
再说,你寒山老是到寺庙里来背剩饭吗?不付出点代价,行吗?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啊。
于是,“修理”寒山成了和尚们的日常娱乐活动,寒山也有机会吃饱肚子继续写诗了。
拾得的预言也不错,过了好多年,打骂寒山的和尚们都籍籍无名,寒山的诗却能流传到今天,且能飘洋过海折服一帮玩世不恭的洋小子。
寒山的忍耐是一种大智慧。
出处:宋朝李昉等编辑的《太平广记》引《仙传拾遗》
原文(节选):
寒山子者,不知其名氏。大历中,隐居天台翠屏山。其山深邃,当暑有雪,亦名寒岩,因自号寒山子。好为诗,每得一篇一句,辄题于树间石上。有好事者,随而录之,凡三百余首,多述山林幽隐之兴,或讥讽时态,能警励流俗。……出门乘马而去,竟不复见。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