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的蔓延,不少以“病毒灾难”为题材的电影,再度成为了影迷们的话题焦点。
《卡桑德拉大桥》、《恐怖地带》、《流感》等电影作品,在社交平台上备受热议,而网飞推出的纪录片《流行病:如何预防流感大爆发》,也引发了不少观众的深思。
今天,我们也来聊一部以病毒疫情为题材的电影作品,这部电影虽然不像《恐怖地带》、《流感》那样场景震撼,也不似《流行病:如何预防流感大爆发》那般写实、专业,但这部拍摄于9年前的病毒灾难片,却在剧情设计上,屡屡戳中如今的生活。
它就是上映于2011年的《传染病》。
一辆由“安姆爱德森公司”生产的推土机,推翻了一颗大树。生活在树上、携带传染病毒的蝙蝠,失去家园之后,飞入了一所农舍。一只蝙蝠口中的食物掉落,被农舍的猪误食,病毒也从蝙蝠身上,转移到了猪的身上。
在香港的一家酒楼里,一名厨师因为在烹饪猪肉时,无意被病毒感染。而此时的一名美国游客,执意要与厨师合影,在合影接触的过程中,这名女游客也成为了病毒携带者,而她正是“安姆爱德森公司”的一名高管。
这名女高管在香港游历期间,接触了一名英国模特、一名日本高管、以及一名香港服务员,而病毒也在反复接触之下,被四处传播。在因果循环的交替之中,这个关于“病毒传染”的故事,也正式拉开了序幕。
这部《传染病》是编剧斯科特·Z·本恩斯,受到“非典事件”的影响创作而成。因此,故事的开端,编剧将背景设置在了香港。
影片一开始,“安姆爱德森公司”的女高管贝丝,从香港返回美国明尼苏达州,到达明尼苏达州之后,贝丝开始出现发热、咳嗽的情况。这种病状,也被传染给了儿子。
贝丝的丈夫托马斯,看到妻子病重,便将其送到医院,结果救治无效身亡。托马斯伤心之余,发现儿子也病重身亡,而儿子所在的学校,也出现了疑似感染者。
值得一提的是,在片中出演女高管贝丝的,是凭借《莎翁情史》拿下“奥斯卡影后”的格温妮斯·帕特洛。
而出演她丈夫“托马斯”的,则是凭借《谍影重重》系列、《星际穿越》、《火星救援》等作品,名震好莱坞的“金球影帝”马特·达蒙。豪华的明显阵容,也是这部《传染病》的一大看点。
在明尼苏达州出现疫情的同时,英国伦敦的一名模特、香港九龙的一名服务员小哥、日本东京的一名企业高管,也都因特殊病毒去世。而这些死亡报告,也被快速传递到了“世界卫生组织”(WHO)。
WHO的医学专家们,开始对这些特殊病毒进行研究,而香港、东京、伦敦、明尼苏达州也开始出现大量的病毒感染人群。因为中国经历过“非典”的侵袭,于是经验丰富的医疗人员,对香港地区进行了有效的防范。而明尼苏达州、伦敦却因为疏于防范,导致了病毒的进一步蔓延。
为了帮助明尼苏达州有效控制疫情,同时也为了查明病毒的源头,美国疾病预防中心派出了女博士艾琳,前往明尼苏达州调查。而这名女博士却在调查的过程中,不幸感染病毒去世。
在这部《传染病》里出演女博士艾琳的,也是一位实力派。她就是凭借《泰坦尼克号》、《朗读者》、《革命之路》、《幻世浮生》,拿下“奥斯卡影后”、“金球影后”的凯特·温丝莱特。
随着病毒的扩散,明尼苏达州也开始实行隔离政策,政府鼓励民众不要出行、在家隔离。妻子、儿子先后感染病毒去世的托马斯,也在医院接受了隔离观察。
托马斯在观察期间,医生发现他感染病毒之后,竟然依靠自身的免疫能力,实现了自愈。于是医生们决定,对托马斯的血液样本进行研究,寻找对抗病毒的方法。
当医务人员在全力对抗病毒的时候,“政客们”与“商人们”却在灾难面前,产生了不一样的想法。
此时,面对美国疾病中心提出的“禁足措施”。一部分“美国政客”认为,所谓的病毒可能是一起有预谋的“恐袭活动”,有人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利用病毒作为武器。此时最重要的不是防范病毒,而是对“政要人员”的保护。
而在一些商人眼中,病毒的爆发是一次绝无仅有的商机。一名制药公司老板,密会了一位在网络平台上,十分有影响力的“公知人物”艾伦。他们利用疾病预防中心发言人,关于“连翘”的说辞大做文章。
这位公知在网络平台,假扮病毒感染者,每天直播服用“连翘”,并表示它能减缓自己的病情。在这位公知的推波助澜之下,“连翘”被抢购一空。
看到电影中的这一幕,再联想到前不久备受热议的“双黄连口服液”,感觉这部9年前的电影作品,硬生生地戳中了当下的生活。疫情之下的恐惧感与网络谣言,远比病毒本身更为可怕。
值得一提的是,在《传染病》里出演这位“散谣公知”的,还是凭借《冷山》、《王尔德》、《兵临城下》名震国际影坛的裘德·洛。
科研人员经过了30天的努力,终于成功研制出了疫苗。然而,疫苗的生产工序繁杂,此时全球的病毒感染人数已经超过了2500万。为了公平起见,WHO采取摇号的方式,决定疫苗的接种对象。
而这个看似公平的决定,却刺激了那些没能摇到号码的感染者。不少人开始组织起来,对疫苗进行抢夺。最终,经过了为期一年的战斗,人类终于平息了这一场全球性的病毒灾难。而利用恐慌大发横财的“公知”艾伦,也遭到了美国警方的传唤。
这个由蝙蝠引发的全球疫情灾难故事,也在此时画上了句号。
这部《传染病》在2011年上映时,凭借豪华的演员阵容,拿下了1.35亿美金的全球票房。
虽然票房成绩喜人,但该片的口碑却相对平淡。许多影迷都认为,这部电影中关于“网络谣言”、“公众无知”的桥段设计过于夸张,而“美国拯救世界”的老套好莱坞电影模式,也让不少观众反感。
该片在IMDb上只获得了6.6的评分,而在国内的电影评分网站上,这部《传染病》也只获得了6.8分的成绩。
虽然在2011年上映时,《传染病》的一些桥段设计备受影迷的吐槽,但如今这些剧情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时,却让不少观众陷入深思。
可能人类与病毒的战争,就如同电影中的“因果循环”一样,都是人类影响大自然之后,引发的连锁效应。毕竟,没有人去推倒那棵大树,蝙蝠也许就不会飞入农舍。而没有人去捕食蝙蝠,也许就不会爆发这一次的“新冠肺炎”疫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