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个“关注”,既能有很好的体验,还可以有不一样的参与感,谢谢您的关注!
前言洪仁玕、李秀成并无以武力攻克上海的决心,因此缺乏与外国侵略军作战的准备。20日,忠王由徐家汇统军进至上海西、南二门,遭到英军炮火的猛烈轰击。有700余名太平军将士在忠王不准还击的命令下无辜牺牲,忠王本人也被炮弹碎片擦伤面部。事后李秀成发表了措辞严厉的声明,指责洋人背信弃义。
李秀成和平接管上海受挫23日,忠王命兵士在城外芦苇中遍插旗帜以为疑兵,全军悄然撤出上海外围,(112)向嘉兴方向进援。太平军第一次进军上海结束。太平军第一次进军上海,无功而返。在这个问题上,同为当事人的李秀成和洪仁玕却有不同的说法。李秀成称:“正当用力进兵上海,内有谨备恭迎接我,忽然明天暗雨,风雷振动,大风大雨,兵马不能企身,立脚不住,后未进兵。后洋鬼及清军通我未成,此事未举……后嘉兴告急到来,不得已,移军由松江、甫邑而回。”
忠王先强调天气原因,显然是文过饰非;后又强调嘉兴告急,这确是忠王从上海撤围后的实际动向。但问题是,嘉兴7月即在告急,李秀成完全可以先救嘉兴,然后再去攻打上海。而如果忠王想在军事上先解决上海,就不宜拖至8月中旬。太平军于6月2日攻克苏州,到进攻上海,有两个多月;而就算从7月1日攻克松江起,也有一个多月。若要武力解决,就得兵贵神速。问题是5月下旬英法公使就已声明武装保卫上海。
李秀成要想占领上海,就要冒与外国侵略军作战的风险。于是他与洪仁玕都谋求和平占领上海。这才是拖延的真正原因。当时,洪仁玕总理朝政,主管外交,与洋人有较多联系,对上海比较熟悉。因此,他与李秀成在苏州会合,一同率军赴沪。有论者认为忠王没有坚决攻打上海,结果给了清军和英法军队充分的布防机会,待忠王想进攻上海时,战机已失。(114)其实,忠王并非想攻打上海,而是想和平接收上海。
他回忆称“斯时有上海夷人来引,外又有汉兵内通,故而往也”。结合上引忠王阐述上海事败的原因:“内有谨备恭迎接我”和“后洋鬼和清军通我未成,此事未举”,可见,李秀成赴沪是准备以武力和平接收的,因为他以为上海的洋人和清军都已与自己互通款曲,洋人向导,清军内应,上海可以唾手而得。因此,才发生忠王乘轿指挥,结果被炮弹打伤之事。(116)看来,李秀成乘轿本来就不是去指挥打仗,而是等着凯旋进城的。
他当然没有想到他的清军内应早已人头落地,而洋兄弟会用炮弹迎接他。从薛焕查获余文政一事也可推知忠王没有说假话。洪仁玕、李秀成对占领上海方式之争议洪仁玕对上海事败的责任有几处说词:他在供词一中称:忠王自恃兵强将广,取上海如掌中之物,不依所议,云我天王江山可以打得来,不能讲得来也。众洋人知不能和乃去,仍多有保护洋行者。
而忠王遂发师进攻,见是空城,遂掠取洋楼物件,被洋人伏兵*起,出其不意,败回苏城,此刻始信吾议,然究不肯认错也。供词三称:那上海本有夷人,伪忠王带了两千人想破上海,被夷人空城计败回。……小的想与夷人和好,亲到苏州,夷人因闻伪忠王有洋人只好打不好和的话,以致不能得上海。供词四称:我本想与外洋连合,取武汉、荆襄,扼得半个长江,再由四川下陕西东向。
在解决上海问题上思路颇多差异那李秀成偏要与洋人为难,我将洋官都请来苏州讲和,被他闹散了。洪仁玕与李秀成对一攻上海战事的说法相异,深入思考,可以发现他们在解决上海问题上思路颇多差异。其一,洪主张与列强官方谈判,和平占领上海;李认为,列强不会和平退出上海,必须带兵前往,施加压力,迫使列强放弃上海。其二,李秀成也想和平解决,他的做法是洋人向导、清军内应,里应外合,攻克上海。虽然兵不血刃,但须陈兵威胁,乘乱夺城。
与洪仁玕的官方谈判,和平占领上海的思路迥然有异。因此,李秀成对谈判不感兴趣,而是抓住内应外合的有利时机,进军上海,唾手克城。结果,洋人背信,内应清军被诛*,李秀成和平克城的计划受挫,反受其辱,遭到外国侵略军枪炮袭击,损折兵将。这就是洪仁玕所说的“空城计”。其实,洪、李二王都缺乏清醒与理性的思考,因为外国侵略者是不会拱手让出上海的,列强的官方立场是太平军根本不能进军上海,更不要说和平接收上海。
1861年的谈判就是明证。李秀成对列强没有幻想,主张用武力攻克上海,整体思路没有大错,但行动上麻痹轻信洋人的诡诈,缺乏认真周延的攻城准备,造成一攻上海的不战而退。教训也很深刻。值得注意的是,李秀成相当缺乏近代外交知识,轻信到苏州诱骗的洋人是外国政府的谈判代表,终致上当受骗。
而且,李秀成对受骗一直缺乏真实认知,在遭外国军队炮击而撤退时,他写了一份致英美葡各国领事的公告,指责与他联络的法国人不仗义,同时反诘别国:“若仅法人背弃前约,因贪图妖款而助妖兵守卫县城,何以贵国中无一有识者前来亲与本藩会商耶?”忠王的结论是:“尔等当必收受咸丰诸妖之贿赂,共同坐地分赃。”他向英国领事诉苦,其实打伤他的就是英国军队。甚至在李秀成供词中还坚信有洋人为他做向导,可以和平接收上海。
洪仁玕在谈判对象问题上,主张与列强官方谈判。他称“我将洋官都请来苏州讲和”,“洋官”究竟是谁?不得而知。显然不是列强驻沪领事。他们都拒绝与太平天国谈判,明确表态反对太平军占领上海,当然不会到苏州去与洪仁玕谈判。对此洪、李都理应知晓。可见,洪仁玕所谓与列强官方谈判、和平接收上海之说根本不能成立。他在“供词”中的计划也都是一厢情愿,毫无实际价值。
其次,李秀成等严重缺乏近代的国家主权理念,他一面痛斥洋人见利忘义,“受咸丰诸妖贿赂”,一面却向他们许诺“尔等从我天朝所得之利益,将远胜于清妖之所给予者。盖一旦与我天朝建立和平关系,则全国各地,均可一例通商贸易,不受限制”(118)。这等于向西方允诺全境开放,显示忠王对国家主权含义的无知。自称通晓外国事务的洪仁玕也不比忠王高明。
他在供词中称:“我本想与外洋连合,取武汉、荆襄,扼得全个长江,再由四川下陕西东向。”这简直就是请洋人帮自己打内战,和清朝上海当局的“借洋师助剿”,性质并无二致。看来,洪仁玕、李秀成在进军上海的思维和行动上都缺乏基本的外交常识,不明列强与清朝勾结的情势,都根据不切实际的资讯,作出错误的判断和计划,其失败是必然的,而决策失误的根源还是在于观念上的落伍。
战略指挥布局太平天国东征苏南战役历时四个月,是二破江南大营战略会战胜利的自然发展与必然结果。就战略而论,东征苏南是必要的,也是现实可行的,战争的进程证明了这一点。整个战役形成一个主战场和四个分战场,彼此独立又互相呼应。以李秀成兵团为主力的苏常战场是这一战役的主战场,其作战目的是攻取苏南政治经济中心城市常州、苏州,主要作战线是由天京至丹阳,而后顺次为常州、无锡和苏州一线,
作战目标是歼灭在天京被击溃的江南大营残部,迅速占领各大城市。这是整个战役的主体部分。由于主战场的顺利进展,太平军先后开辟了天京以南的宜兴、金坛分战场和浙北的嘉兴分战场,目标在占领苏南腹地和苏浙交通要冲。另有一个分战场即镇扬分战场,贯穿于战役全过程,目标在牵制江北清军增援苏南。在主战场战事结束后,洪仁玕、李秀成又乘胜进军上海,试图实施天京决策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攻取上海。
因此,开辟了新的分战场。在这四个分战场中,镇扬分战场的作战虽然没有取得显著战果,但成功地牵制了镇扬清军,使之根本不能对整个苏南战局产生影响。攻占常州后开辟的宜兴、金坛分战场,进展顺利,除金坛攻城战较持久外,杨辅清兵团成功地借道宜兴,深入浙北,取得同心桥大捷,最后进入宁国地区,发起皖南战役。
嘉兴攻防战惊险激烈,是清朝方面唯一一次有威胁的反扑,最终被忠王粉碎。上海分战场的开辟是太平天国当局的一次决策失误,而且未能达到攻取上海的预期目标,但贻害深远,加速了中外敌对势力相互勾结,防卫上海,进犯苏南,使太平天国再度陷于两面作战的困境。
参考资料: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革命运动·太平运动》,南京大学图书馆藏缩微胶卷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迄2001年已经出版26册,其中第1—2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版;第3—26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朱学勤等纂《钦定剿平粤匪方略》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