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人到道教之神:老子是如何一步步被神化为"太上老君"的?

从哲人到道教之神:老子是如何一步步被神化为"太上老君"的?

首页角色扮演混元创世录更新时间:2024-06-25

"老子骑牛出函谷",后升为太上老君的典故,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老子的一重身份是道家的创始人,也是中国的文化"哲人",还有传世的五千言《道德经》为证。老子的另一重身份是道教之主,是中国的宗教之神,后世的很多文学作品中"太上老君"都直接和老子划等号。只是,老子是如何一步步被神化为"太上老君"的?他形象转变的背后有什么文化影响呢?

老子的身份转变:从哲人到教主

1,在整个春秋时代,老子是人,没有任何神性

首先,在整个春秋时代,老子是人,没有任何神性。老子是谁,生活在什么时期在许多先秦古籍中都有反映。比如,《史记》中司马迁就将关于老子的记载做了统一的统计:"老子 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 子。"说老子姓李名聃,是周代的国家图书馆馆长,从他的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他只是一位当时的杰出之人,还引得孔子问礼于他,很明显可以看出并没有被神化。但是,这为后世道教尊老子为教主提供了良好的人选,孔子曾问道于老子,说明老子比儒家的圣人孔子还要高出一筹。

但是,关于老子的经历有一些神秘性,为后世老子的宗教化提供了依托。比如,《史记》中记载:"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记载了因为他修道养寿,老子的寿命长达一百六十多岁,甚至是二百多岁,有很大的神秘性。同时,关于老子的长寿记载,与道教所宣扬的"长生不老"和"修道成仙"的信条相符合。比如,《史记》记载:"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说老子作完《道德经》之后西出函谷关而不知所踪,这为老子化胡说提供依托。

可见,在春秋时期,老子虽然有一定的神秘性,但是关于他的记载还是体现出老子是杰出之人的身份。此外,老子还有《道德经》这样的哲学著作,也证明了老子的哲人身份,但是却并未看到他的被神化和宗教化的迹象。

2,战国以后,神仙方术逐渐附会到老子身上,老子逐渐成为被人信仰的神人

其次,战国以后,神仙方术逐渐附会到老子身上,老子逐渐成为被人信仰的神人。战国之后,中国由于长期的战乱产生了大量的神仙方术,并被大量的百姓所信仰。同时,因为老子的思想鸿蒙难解,十分的玄妙,时代越往后越难解,连带着老子本人也变得很神秘,而神仙方术也是因此才会附会到老子身上。东汉之后,老子就成为被人们所信仰的神人,连汉代政府官方都为老子建造了祠堂,比如,《后汉书·桓帝纪》记载曰:"(延熹)八年春正月,遣中常侍左悺之苦县,祠老子。"足见,老子成为了被人供奉、信仰的神人。

并且,东汉末年,张道陵创建道教后,将老子封为道教之主,开始了老子宗教化的进程。东汉末年,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三国时期,是中国有名的战乱时期,中国的百姓生存无法之时对神仙方术有了巨大的依赖感。此时,张道陵创立了道教,为了吸引教众,他将自己塑造为一个神人,说自己的神力继承于老子,并将老子封为道教的教主,开始了老子在中国历史文化中逐渐被宗教化的进程。

值得注意的是,老子的宗教化,经过了历代的丰富才逐渐定型。在两汉魏晋时期,老子的宗教化以仙化为主,神化为辅。在南北朝时期,老子的宗教化逐渐发展为神宗仙主合二为一的太上老君。在隋唐时期,是太上老君发展的鼎盛期,北宋以后太上老君的地位开始定型化。他在道教的"三清"之中,虽居于第三,却是"万天之主,万圣之君,万仙之总,万真 之先",是中国宗教文化中可以上天入地与世俗文化联系紧密的神明,被道教信徒封为道教之主,其地位比肩佛教中的释迦牟尼。另外,老子的宗教化,随着社会变化和历代王朝的具体需要而有所变异。

老子宗教化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进程

1,老子的宗教化,有深刻的社会根源

第一,老子的宗教化,并非是由少数人决定的,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公元前221年,大秦王朝的建立使得中国的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封建中央集权制国家,为了保持新兴制度的稳定,秦朝的统治者从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多方面,重新制定了规章制度和思想体系。之后,秦朝二世而亡,汉代建立后汉承秦制,不仅继承了秦朝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也继承了秦朝的宗教问题。而佛教初传、道教初创虽然是发生在东汉时的事,但道教的产生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却是经过秦朝到汉朝几百年社会大背景孕育而成的。

同时,董仲舒对儒学宗教化,与张道陵神化老子存在联系。中国的秦代和汉代,都需要"神明"来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战国以来神仙方术、祈求长生等思想驱使着秦皇汉武等诸多帝王投身于宗教,促使了秦汉时期宗教神学的发展。而中国社会中固有的"君权神授"传统就是对此的映射,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为了迎合汉武帝的统治思想,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将儒学宗教化,将帝王通过"君权神授"的思想刻画为臣民君父,达到以神学统治国家的目的。而儒学的宗教化,为后世老子的宗教化开了先河。

再有,汉王朝建立后实行休养生息的"黄老政治",这也是老子被神化的历史背景之一。汉初的统治者,经过秦末的连年征战百姓叫苦不迭,社会迫切的需要"休养生息",于是汉初统治者实行"黄老政治"与民休养,促成了文景之治的治世,也被称为"黄老之治"。于是,黄老之治给当时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了东汉末年,宦官乱政、自然灾害频发,百姓生活困苦,社会阶级矛盾空前激化,人们无比渴望文景之治时的幸福,开始了对黄老的崇拜和祭祀。此时,张道陵的道教应运而生,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吸引民众信奉,用宗教的形式组织农民发动对统治阶层的起义运动,而老子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被封为道教之主的。基于此可见,老子的宗教化,有深刻的社会根源。

2,老子的宗教化,与佛教的传入中国有关

老子的宗教化,与佛教的传入中国有关。上文已经见到提及,老子的宗教化是伴随着佛教的传入逐渐形成的,既有佛教刚传入中国时的"以道解佛""以老喻释"的因素,也有吸收、融合佛教神化释迎的方面,最后逐渐发展为道教与佛教争高低比真假的情况。佛教传入中国在东汉时期,此时也是中国社会神话老子的开始,还出现将黄老和浮屠并奉的局面。比如,《后汉书》记载:"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可见,老子宗教化一开始就和佛教的传入紧密相联。

同时,佛教传入中国的初期,出现了以道解佛的现象。比如,在最初中国的典籍中人们只解释佛教的时候会用道教的文化来诠释:"此道清虚,贵尚无为,好生恶*,省欲去奢。"其中的清虚、无为都是道家的术语。足见,佛教传入中国之时,有以道解佛的情况,而以道家思想解释佛教经典的情况,极大的促进了道教创立之时将老子封为道教之主的情况。

3,老子的仙化和神化发展过程,随着社会变化和历代王朝的具体需要而有所变异

第三,老子的仙化和神化发展过程,随着社会变化和历代王朝的具体需要而有所变异。其一,东汉魏晋时期是道教开创之时,老子的宗教化已经大体形成。此时形成"老子即道,道即老子"的神学观点,比如,《老子圣母碑》记载:"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说老子是先于天地产生的神明,老子就是道之本身,是老子出生上的神化。之后,老子的神化进一步与两汉以来的宗教神学相结合,比如,在《古今图书集成》中记载:"以老子离合于混沌之气,与三光为始终......道成身化,蝉蜕渡世。自羲农以来,世为圣者作师。""老子耳有三漏门,足蹈二五,"老子宗教化,有了羽化为仙比肩伏羲为神的进一步发展,其中的仙是两汉时期方术的产物,既体现当时老子形象宗教化以仙化为主神化为辅,也是老子形象上的神化表现。足见,魏晋时期,老子的宗教化已经大体形成。

其二,北魏之时,老子开始以太上老君的名义和身份干预道教事务。比如,《魏书》记载:"以神瑞二年十月乙卯,忽遇大神......称太上老君。谓谦之曰:吾故来观汝,授汝天师之位。"说老子以太上老君的身份赐了凡人天师之位,说明了太上老君在道教地位的上升,也是神化老子的实践上的成熟与完善。

其三,隋唐时期太上是老君宗教化的鼎盛时期。此时的太上老君,已经由仙化为主转化到神宗、仙主合二为一的太上老君,这是基于唐代统治者利用道教来巩固自己政权的大背景的,也是道教依附于唐代政权的表现。比如,《混元圣纪》记载:"二月十五日玄元皇帝降生日宜为降圣节,休假一日。"唐代统治者不仅将老子封为玄元皇帝,甚至在他的降生日还会全国放假,足见太上老君在唐代的地位,使得太上老君进入道教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唐代的学者杜光庭还对老子宗教化从神学理论上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发展,他的《道德真经广圣义》从"释老君事迹、氏族、降生年代"等多方面,论述了太上老君的起源和发展,足见隋唐时期是太上老君宗教化的鼎盛时期。

其四,五代到宋代,太上老君的宗教化基本定型。他被塑造为"三清之一"的神明,地位崇高、无处不在。比如,《混元圣纪》中记载:"主领天上天下,地上地下,五亿夭界,有情无情,有识无识,有形无形,皆太上老君所制御也。"说太上老君无处不在,变幻莫测,总领万物。足见,当时对老子的宗教化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另外,宋代的《云笈七签》记载:"老君于此天中出书是名神宝也。"足见,太上老君已经位列三清,其地位基本定型。综上所述,老子的仙化和神化发展过程,随着社会变化和历代王朝的具体需要而有所变异。

老子宗教化的文化影响

老子在中国被逐渐宗教化,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丰富有巨大影响。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巅峰期,也是道教影响深入民间广为传播的时期,期间诞生的著名古典名著都体现了道教中太上老君这一形象。比如,在《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中都提到了"三清",在《封神演义》中太上老君是地位最高的神明,还是元始天尊、通天教主的大师兄,也是对"一气化三清"观点的体现;在《西游记》中太上老君更是地位非凡,连孙悟空在对话豹子精时都曾说到:"李老君乃开天辟地之祖,尚坐于太清之右。"直接将太上老君视为创世大神。

而且在《红楼梦》中也提到了"三清",在秦可卿去世之时,贾府安排道士为她做法事。其中书中的道士在安排三清的座次时,曾将太上老君的地位放到了玉帝之前,书中写到:"那道士们正伏章申表,朝三清,叩玉帝。"足见,清代时在道教中太上老君的地位在玉帝出现之后仍是排列第一,最高神祇。足见,道教的太上老君形象对于文学作品丰富性所做出的贡献。

另外,道教的发展也影响了中国人的文化,还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道士求仙问道的方式,发明了火药,促使了火器的诞生,武器的进步,足见道教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并且,道教的发展还对中国古代的艺术、医学等多个领域,都产生了深刻影响。足见,形象转变的背后对中国各方面的影响。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