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文化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古来侠客也泛泛可数,从飞檐走壁,惩奸除恶的御猫展昭,到据山为王,接济天下的水浒众将,亦或是金庸先生笔下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郭靖、张无忌,古龙先生手下肆意潇洒,聪明伶俐的陆小凤、楚留香。
“侠者入世,仙者出世”,仙者一般归隐田园,默默无闻,不为外人所知,但我国国学大师南怀瑾就曾遇到过这样一段奇遇,他述说到“我曾在四川求仙问道,有人挥手成剑,松树应手而倒”,可谓是应了那句“螺山有隐士,飘飘仙者徒”了。
落寞世家产出别样才子南怀瑾,1918年出生在温州乐清,南家是当时没落的世家大族,南怀瑾的父亲从小就承担起家族复兴的重任,但奈何世道中落,自己的两个兄长又都是碌碌无为之辈,一来二去,南怀瑾的父亲便放下了自己的执念,转而为自己的家庭考虑,在他的努力和坚持下,南怀瑾自出生以来倒也是衣食无忧。
虽然家道中落,但毕竟还保留着世家大族的风气,南怀瑾的父亲依旧很看重孩子的学业,打小就让南怀瑾跟随学堂教师学习功课,奈何当时的南怀瑾并不喜欢那样的生活,甚至连小学都未曾毕业。
父亲万般无奈之下,希望南怀瑾能够学习一门手艺,方便之后谋生,但南怀瑾拒绝了父亲的建议,他虽然小学未曾毕业,但他的内心仍是渴望学习的,他提出了自学的请求。
父亲拗不过自己倔强的孩子,便出钱请来了当时乡里博古通今、学识渊博的叶公恕来当南怀瑾的老师,在极为宽松的学习环境下,南怀瑾的进步可谓是一日千里,上通天理,下至地文,南怀瑾都有所涉及。
1949年,南怀瑾远赴台湾求学,遇到了当时佛教护法大居士杨管北,两人一见如故,杨管北深深地为南怀瑾的才华所折服,不但包办了南怀瑾的衣食住行,还帮助南怀瑾免费寻找国学书籍,帮助他研究,也正是在这一段时间,南怀瑾的研究才真正登上了大雅之堂。
潜心苦学14年后,南怀瑾凭借自己的多部著作引起了当时台北中华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昀的注意,他三顾茅庐,亲自邀请南怀瑾担任学院教授和院长,南怀瑾见其诚意满满,便欣然前往。
此后数十年间,南怀瑾教授国学课程,包括《易经》《诸子百家》等,学生蜂拥而至,门庭若市,其中也不乏日后台湾的各种政要、文学界杰出人士。
纵观南怀瑾的一生,他是我国著名的诗人、教育家、学者,国学大师,他所发表的著作,见解深刻,观点新颖,文笔流畅,值得后人回味,堪称一代大师,但,南怀瑾还有一个身份是被人们所忽略的,那就是武术家。
苦求剑道终得见,一遇风云化作龙南怀瑾研究国学多年,自然是对古人描绘的仙人侠客有着莫名的热爱,他也时常去深远山林中寻仙访客,希望能有一段奇遇。
苍天不负有心人,南怀瑾在四川鹄鸣山就遇到了这么一位道士,该道士名叫王青风,据当地人所说,他精通剑道,人剑合一,是不世出的高人,南怀瑾听闻此事后,几次寻访后终于得见这位高人,两人相谈甚欢,道人对南怀瑾的国学理念十分认可,南怀瑾也对道士的剑法兴趣盎然。
道士告诉南怀瑾,飞剑、仙人都只是外界的传言,做不得实的,但是剑法确实有有形和无形之分,有形之剑者,盖聂、越女也,无形之剑,乃世外高人所学,外现者甚少。
而自己练的恰恰是这无形之剑,无形之剑以气运剑,剑气所至,所向披靡,手中虽然没有一丝一毫,但威力却不下于玄兵利器。南怀瑾对此深表怀疑,他试探地询问了王青风可否为自己演示一番,王青风欣然允诺。
只见他凭立在山巅石柱边,气运丹田,长叹一声,手一挥,对面山峰上的古松便应声而断,再一挥手间,又一棵古松倒地,南怀瑾望向松树断面,只见断面光滑如镜,宛如壮士寒锋三尺,平切如注,功力之深厚让南怀瑾目瞪口呆。
南怀瑾回头望向道人,道人神色如常,他向南怀瑾解释道,所谓无形之剑,也是一种念剑,心念所至,金石未开,意念便可以击伤对手,南怀瑾不由心悦诚服。
了却浮生所愿是,境外清修美名扬南怀瑾与王青风相谈甚欢,王青风也特地介绍了自己的徒弟给南怀瑾见识,只见这位徒弟深吸一口,鼻孔微涨,气出涌动间,尘土飞扬,天昏地暗,如狮吼、如雷鸣。
王青风向南怀瑾解释道,中华武术博大精深,讲究的就是一个气字,丹田之气如果遍布全身,就可以发出无穷无尽的力量,但这种气所耗费的年月十分久,不下苦功是万万达不到的,所有修道者也讲究修心,只有心神合一,才能练出绝世武功。
南怀瑾受益匪浅,从四川离去后,南怀瑾从此潜心苦修,不但请世外高人相论武术,也对百家经典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时的他的研究也越发深刻。
几年前,南怀瑾在苏州太湖大学堂驾鹤西去,留下了一世美名的他终于可以去追寻真正的得道高人了,想必自是把酒言欢,相谈甚悦吧。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中华泱泱五千年,能人异士者不计其数,南怀瑾的奇遇也不过沧海一粟,更多的是那些隐匿在闹市,深藏不露的高人,而我们此生,也应当修得这样一颗出世浮尘的心,名利不动于心,尊卑不留于身,达则接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才不枉我们中华国学的精神传承。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