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津家百年战记(五十五)戊辰战争:岛津家讨伐德川幕府

岛津家百年战记(五十五)戊辰战争:岛津家讨伐德川幕府

首页角色扮演京都战记更新时间:2024-05-11

上一篇说到,因为生麦事件和萨英战争,岛津久光离开京都返回萨摩,导致京都被“尊皇攘夷派”的长州藩控制。为此,岛津久光再次率兵进京,与会津藩主松平容保联手发动“八月十八日政变”,驱逐长州藩兵,重新控制京都。但岛津久光在如何处置长州藩等问题上与德川庆喜激烈对立,岛津久光一气之下,再次离京。长州藩趁机反扑,发生“禁门之变”,但被会津藩和萨摩藩击败。长州藩兵在“禁门之变”中向御所开枪,被指为“朝敌”,德川幕府以此为由发动第一次长州征伐,但以讲和告终。由于长州藩拒绝接受德川幕府的处置方案,导致第二次长州征伐。萨摩藩不仅拒绝参与第二次长州征伐,而且还跟长州藩签订密约,约定互为奥援,结成“萨长同盟”。

一、末代将军

德川幕府第一次长州征伐,虽然以讲和告终,但毕竟长州藩已经屈服,幕府本来大可以见好就收,尚可保全体面。只是将军德川家茂咽不下这口气,在准备极不充分的情况下匆匆发起第二次长州征伐,并亲自出阵至大坂城督战。结果,德川幕府以五、六万的优势兵力,与长州藩不到一万人的“奇兵队”打得不分胜负,竟成骑虎难下之局。

就在这个胜负未分的节骨眼,德川幕府内部出了大变故。庆应二年(1866年)七月二十日,在大坂城督战的将军德川家茂病死于城中,享年二十一岁。当初,德川幕府内部对于是否要第二次征伐长州,存在很大争议,是德川家茂力排众议,决意出兵,这才压住了那些主和派。如今德川家茂一死,对幕府内部的主战派以及前线将士来说都是一大打击。

德川家茂

德川家茂之死很快就引发了严重后果。七月二十九日,长州藩获知德川家茂已死,士气大振,高杉晋作、大村益次郎、山县有朋率奇兵队渡海反攻长州征伐军的本阵、幕府老中小笠原长行所在的九州小仓城。小仓城被攻下,小笠原长行乘军舰逃往长崎。

德川家茂死后,禁里御守卫总督德川庆喜成为幕府主战派的首领。德川庆喜本打算亲自到大坂城督战,继续进行长州征伐战。但他听说长州藩发动反攻,势如破竹,形势十分不利,就立马改变主意,以将军之死为借口,主动停止征伐长州,这样还可以保住最后一点面子,否则,等到征伐军被长州彻底打败,那德川幕府就真的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把家底都输光了。庆应二年(1866年)十月,德川庆喜上奏朝廷,请求中止征伐长州,得到朝廷敕许,幕府代表胜海舟与长州藩代表广泽真臣签订停战协议,长州征伐军解散。

德川幕府主动停止征伐,虽然说保住了一点脸面,但也已经威风扫地,使幕府本就十分低落的权威,更是降到了前所未有的低点。幕府将军,这个曾经让无数父子兄弟不惜自相残*也要谋夺到手的宝座,如今却成了烫手的山芋,令人避之不及。

德川家茂生前无子,还需幕府众老中从德川家“御三卿”中挑选。才干出众、素有人望的一桥家当主德川庆喜,自然是首选。但德川庆喜也知道此时接任将军,面对的是一个难以收拾的烂摊子,当久世广文、板仓胜静、水野忠精等老中请求德川庆喜继任将军之位时,德川庆喜断然拒绝了众老中的请求。

为此,板仓胜静等人请出了德川幕府亲藩中的长老、越前福井藩主松平春岳。松平春岳与德川庆喜的关系有点复杂。当初,松平春岳是一桥派的领袖,是全力支持德川庆喜竞争将军之位的,但在八月十八日政变后成立“参与会议”时,松平春岳支持岛津久光建立朝廷和强藩为主导的公武合体政权,与德川庆喜对立,被德川庆喜骂为“天下之大愚”,两人关系决裂,以至于松平春岳不得不辞去政事总裁职,归宅隐居。如今,板仓胜静等幕府老中把隐居的松平春岳请出来,也是煞费苦心。他们的逻辑是,如果就连已经和德川庆喜决裂的松平春岳也支持德川庆喜继任将军,那就表明德川庆喜确实是众望所归,他就不好再推辞了。

松平春岳,名庆永,号春岳。一般多称其号,不称其名。

本来,松平春岳既已隐居,完全可以不去趟这滩浑水,但德川幕府正值危急存亡之秋,松平春岳作为亲藩大名不忍坐视不管,他仍以大局为重,担下了前往说服德川庆喜的重任。

十一月十二日,松平春岳率板仓胜静等老中从江户前往京都,登二条城,拜请驻守在此的德川庆喜继任将军。没想到,德川庆喜还是不给面子,他推辞说:

“当今形势,征夷大将军之职已无意义,不如将政权奉还朝廷,以顺天下民心。”

松平春岳劝说道:

“政权之事,唯君裁断。今日拙者受众老中之托,不过请君继承德川宗家,使东照神君之祀不致断绝而已。”

德川庆喜等的就是“政权之事,唯君裁断”这句话。他知道,德川幕府要想存续下去,只有像萨摩、长州、土佐、肥前等藩一样厉行改革,而这些保守的幕府老中恰恰是改革的绊脚石,因此,只有在他们承诺将权力集中于德川庆喜一人身上时,德川庆喜才有可能施展拳脚推动改革。

原来,德川庆喜并非真的不愿当幕府将军,亦非真的要将政权奉还朝廷,他只是怕原有的幕府重臣不服他的权威,故意用此以退为进之计,先把众人治得服服帖帖,他才肯出山。

庆应二年(1866年)十二月五日,朝廷颁下敕旨,任命德川庆喜为征夷大将军,升叙正二位内大臣、右近卫大将,兼任源氏长者、淳和奖学两院别当。同日,按照惯例举行“将军宣下”之仪,德川庆喜正式成为德川幕府第十五代将军。在这个时候,谁也没料到德川庆喜将是德川幕府的最后一任将军。

德川庆喜

二、四侯会议

德川庆喜继位后,尚未来得及施政,就遇到了第一个打击。庆应二年(1866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孝明天皇驾崩。孝明天皇生前主张公武合体,反对以武力推翻幕府,因此,只要孝明天皇健在,倒幕派的活动就是“违反睿虑”的行为,无法获得政治上的正当性。没有孝明天皇,倒幕派就少了一层顾虑,而德川幕府也就少了一层保护,地位更加岌岌可危。

孝明天皇崩后,皇子睦仁继位,此即享名后世的明治天皇。但明治天皇继位时只是个十六岁的少年,还不足以亲持政务,朝廷的实权掌握在有栖川宫炽仁亲王、正亲町三条实爱、中山忠能、中御门经之等公卿手里。这几位公卿,都与萨摩藩和长州藩往来密切,对幕府心怀不满。在这些当朝公卿或明或暗的支持下,八月十八日政变和禁门之变后一度转入地下的倒幕派又开始公开出来活动了。

明治天皇

面对倒幕派的崛起,德川庆喜采取了反击措施。

一是继续处罚长州藩。此前虽然幕府与长州藩签订了停战协议,但朝廷尚未赦免长州藩,此时的长州藩仍是“朝敌”。萨摩藩根据萨长同盟的密约,正在谋求朝廷同意取消长州藩的“朝敌”指名。但德川庆喜主张,要取消长州藩的“朝敌”指名,也不是不可以,条件是要把长州藩的领地从三十六万石削减至十万石。这是长州藩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在长州藩人士看来,他们打败了幕府征伐军,幕府凭什么削减他们的领地?有本事再打一仗。实际上,德川庆喜的条件与当年德川家茂对长州藩的处置同出一辙,正是引发第二次长州征伐的导火索,要是德川庆喜坚持这一条件,说不定会导致第三次长州征伐。但德川庆喜正是要通过这种强硬的态度,把作为倒幕派旗帜的长州藩压得死死的,最好是让长州藩永世不得翻身。

二是实行横滨、兵库开港。在文久三年(1863年)的“参与会议”上,德川庆喜为讨好主张攘夷的孝明天皇,反对横滨、兵库开港。如今形势已变,德川庆喜和法国人搭上勾,准备在法国的帮助下实行内政改革,武装和训练新式军队,为此,幕府急需开放横滨、兵库两个港口,以便法国的援助物资能够运往江户和大坂。

这时萨摩藩留守京都的是重臣大久保利通。大久保利通眼光尖得很,他一看德川庆喜这两招,都对萨摩藩不利的,就去找到正亲町三条实爱和中山忠能商议对策,阻止德川庆喜。最后,朝廷决定以重开“参与会议”的形式,召岛津久光等强藩大名进京,商议长州处置和兵库开港等问题。

当初的“参与会议”,共有德川庆喜、松平容保、松平春岳、岛津久光、山内容堂、伊达宗城六位“朝议参与”,但是现在,德川庆喜已经升任将军,松平容保因在第二次长州征伐中受损严重,已返回会津处理善后事宜,无法分身,于是,仅有松平春岳、岛津久光、山内容堂、伊达宗城四位大名参加此次“参与会议”,历史上称为“四侯会议”。

说起来,岛津久光已是第三次进京了,但既然朝廷有召,岛津久光仍是不辞辛劳,立即动身进京。四侯之中,岛津久光离京都最远,但却是第一个到达京都的,可见岛津久光之积极。

四侯进京,很明显是针对德川幕府而来。刚开始,德川庆喜出人意料地对四侯表现出热烈欢迎的态度。在四侯全部到齐后,德川庆喜特别邀请四侯到二条城作客,请来法国的摄影师为四侯照相,事后还把四侯的照片做成一扇屏风。岛津久光留存至今的唯一一张照片,就是这时候照的。

四侯照片屏风

但是,德川庆喜对四侯的逢迎讨好,只是缓兵之计,他暗中从江户调来三千兵马,进驻京南的淀城。三千幕兵到达后,德川庆喜的腰杆子立马硬了起来,开始与四侯对着干了。

七月四日,朝廷召开“参与会议”,德川庆喜以内大臣的身份参会,在会上与四侯唇枪舌剑,激烈对立,并对松平春岳出言不逊,一再称松平春岳为“天下之大愚”。正如前文所述,松平春岳是既是德川幕府的亲藩大名,也是德川家的宗族长辈,当年松平春岳拥戴德川庆喜,不久之前又亲自上门请德川庆喜继承将军之位,对德川庆喜可谓尽忠尽职,但却因为与德川庆喜政见不同,屡次遭到德川庆喜羞辱。对德川庆喜的恩将仇报,松平春岳忍无可忍,当场拂袖而去。

松平春岳离开后,岛津久光、山内容堂、伊达宗城也自觉无趣,纷纷离去。岛津久光三次进京,都未能与德川幕府协调一致地解决任何问题,他对德川幕府彻底失望,从此放弃了“公武合体”的幻想,坚决站在武装倒幕的一边了。

三、萨土同盟

对幕府失望的不仅是岛津久光,还有土佐藩的山内容堂。山内容堂原是公武合体派,为了支持德川幕府,他曾强势镇压藩内的倒幕派“勤王党”。但在目睹了德川幕府的因循守旧和德川庆喜的刚愎自用后,山内容堂也对公武合体的可行性产生了怀疑和动摇,感觉必须推翻德川幕府,日本才有发展的希望。但是,山内容堂仍对德川幕府抱有一定的忠诚心,他的打算是采取一种和平稳妥的方式,让德川幕府体面地下台,而不是采用武力发动战争,造成生民涂炭。山内容堂的这种观点,被称为“无血倒幕论”。

山内容堂

山内容堂虽然提出了“无血倒幕论”,但是怎样才能让德川幕府以体面的方式下台,山内容堂一时之间还没有想好。得知山内容堂的“无血倒幕论”,嗅觉敏锐的坂本龙马立即找上门来献计献策。坂本龙马一直在从事武装倒幕活动,但坂本龙马这个人思想很灵活,不会固执已见,在他看来,要是武装倒幕难度太大,采用和平方式倒幕也不是不行。坂本龙马足智多谋,一步三计,他顺着山内容堂的思路,提出了“大政奉还策”,准备献给山内容堂。但坂本龙马是脱藩的浪人之身,按礼仪不能直接谒见藩主,于是,坂本龙马上了土佐藩家老后藤象二郎乘坐的军舰“夕颜丸”,在船上向后藤象二郎阐述了“大政奉还策”,具体包括八个方面的措施,史称“船中八策”。即:

1.天下之政权奉还朝廷,政令宜自朝廷出之事。

2.上下设议政局,置议员,参赞万机,万机宜决于公论之事。

3.有才之公卿诸侯及天下之人材皆备为顾问,赐官爵,宜除从来有名无实之官之事。

4.交际外国,广采公议,新立至当之规约之事。

5.折中古来之律令,重新撰定无穷之大典之事。

6.宜扩张海军之事。

7.宜置御亲兵,令守卫帝都之事。

8.金银物货,宜与外国设平均之法之事。

坂本龙马对“船中八策”很有自信,他说:

“以上八策,乃察方今天下之形势,征之于宇内万国,舍此无他之济时急务。苟能断行此数策,则挽回皇运,扩张国势,与万国并行,亦非难事。伏愿基于公明正大之道理,以一大英断使天下更始一新。”

坂本龙马的“船中八策”很有见地,尤其是“设议政局”(即设立国会)、“重新撰定无穷之大典”(即制定宪法)等,充分体现了他的远见卓识,后来的明治维新,基本上就是按照坂本龙马的这“船中八策”来的。后藤象二郎将坂本龙马的“船中八策”转呈山内容堂,山内容堂大为折服,全部采纳,决定按此方向努力,设法让德川庆喜主动奉还大政,幕府自然就不复存在了,从而实现“无血倒幕”。

坂本龙马

“船中八策”亦即 “大政奉还策”得到山内容堂的采纳,坂本龙马颇为得意,又将这“船中八策”说给萨摩藩家老小松带刀。小松带刀的观点与山内容堂非常相似,他原本主张公武合体,后来看到德川幕府已是烂泥扶不上墙,这才转而支持倒幕。但与西乡隆盛等武装倒幕派相比,小松带刀还是倾向于和平倒幕。因为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德川幕府的实力还是非常强大的,光是幕府直辖的“天领”就有四百万石,加上亲藩、谱代大名以及佐幕派的外样大名,总体实力占据压倒优势。虽然德川幕府在两次长州征伐中表现拉胯,但毕竟四百万石的体量摆在这里,令人不敢小觑。

小松带刀把坂本龙马的“大政奉还策”又转呈岛津久光,岛津久光也很感兴趣。此前,萨摩藩已经与长州藩签订密约,结成萨长同盟,约定择机联合出兵京都,武装倒幕。岛津久光这人看起来土里土气、憨憨笨笨的,其实鸡贼得很,他虽然同意武装倒幕,但又担心两个问题,一是长州藩仍是“朝敌”,不方便公开跟长州藩往来密切,二是幕府实力犹存,不一定打得过,所以他并不直接出面,而是让小松带刀、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等人去张罗武装倒幕活动。岛津久光防的就是万一武装倒幕失败,他可以把责任推卸到小松带刀等人身上。小松带刀明知签订密约要冒极大风险,搞不好会被当作替罪羊,但他依然甘之如饴,慷慨担下重责,确实可谓是岛津家的忠纯之臣。

小松带刀雕像

当听到坂本龙马的“大政奉还策”,岛津久光灵机一动,觉得此计可行。他依样画葫芦,按照萨长同盟的模式,让小松带刀出面,与土佐藩也签订密约,约定萨摩、土佐两藩联合向德川庆喜进谏,请德川庆喜奉还大政给朝廷。两藩之间的联系人,仍是由坂本龙马担任。坂本龙马看到萨摩藩也愿意推行自己的主张,自然是乐见其成。

庆应三年(1867年)六月,在坂本龙马的中介下,小松带刀代表萨摩藩,后藤象二郎代表土佐藩,签订密约,约定两藩联合劝谏德川庆喜“大政奉还”,使其“退就诸侯之列,共同翼戴主上”,史称“萨土同盟”。

不难看出,岛津久光脚踩两只船,打的是政治投机的算盘。最后不论是武装倒幕,还是和平倒幕,功劳都是他岛津久光的。万一倒幕不成,因为签的是密约,只要他打死不承认,这个账怎么也算不到他岛津久光头上。岛津久光这算盘,打得真是叮当响。不愧是延续了六百余年的名门世家,乱世生存的策略早就刻印在基因里面了。

四、大政奉还与王政复古

萨摩藩和土佐藩结成萨土同盟的时候,萨长同盟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在坂本龙马和西乡隆盛的游说下,安艺广岛藩主浅野长勋也加入了武装倒幕的同盟。按照西乡隆盛原先的计划,是萨、长、艺三藩联兵进据大坂,控制京都,进而东下江户,与德川幕府的主力部队大军决战。众所周知,关东是德川家的发家之地,也是德川幕府的根基所在,因此按照一般的理解,将来倒幕战争的决战必将发生在关东。

但德川庆喜这个将军比较特殊。他自从担任德川家茂的将军后见职、掌握德川幕府实权以来,就一直住在京都。后来继任将军之后,也都是在京都活动,几乎没怎么回过江户。就德川庆喜个人来说,京都才是他的根基所在,他在江户反而没有多少影响力。因此,自从四侯会议以来,德川庆喜就不断调动幕府的精锐部队进驻京都,到庆应三年末,幕府在京都、近畿一带的兵力已经达到一万人,加上会津、桑名两藩驻守京都的藩兵,约有兵力一万五千多人。

因此,对于萨、长、艺三藩联军能不能打败幕府,以当时的形势来看,是存在很大疑问的。为此,大久保利通还制定了一个名为“一举夺玉”的备用方案,即三藩联军进京与幕府开战后,如果形势不利,就派一支敢死队把明治天皇和倒幕派公卿护送出京,到广岛或九州建立临时政府,号令天下倒幕。

庆应三年(1867年)十月,根据萨长同盟密约,萨摩藩主岛津忠义以向朝廷奏请赦免长州藩为名,带着陆军奉行西乡隆盛,以及垂水家当主岛津广兼、都城家当主岛津久静等,率藩兵三千人进京。不久之后,安艺藩主浅野长勋也带兵进京。进京时两位藩主都带着大部队,一看就是来者不善。长州藩此时仍是“朝敌”,藩主毛利元德不便进京,遂由奇兵队军监山县有朋带着五百多奇兵队员低调进京。当时长州藩还有不少人因为禁门之变对萨摩藩心存芥蒂,山县有朋到京都后,特意住宿在萨摩藩宅邸,与西乡隆盛彻夜饮酒畅谈,以示两藩亲密无间。

岛津久静使用过的阵羽织,当时萨摩藩兵已不穿甲胄,但有一些军官穿阵羽织

岛津忠义和浅野长勋进京后,尾张藩主德川庆胜、越前福井藩主松平茂昭(松平春岳之子)、土佐藩主山内丰范(山内容堂之子)、肥前佐贺藩主锅岛直正也为处置长州藩之事而进京,并且都是带着部队来的。一时之间,萨摩、长州、安艺、土佐、尾张、福井等藩,加上德川幕府的旗本众以及会津、桑名等藩的藩兵,均驻扎京都及其周边。各藩大军云集,但除了萨、长、艺三藩之间订有起兵讨幕的密约之外,其余各藩相互之间都不清楚对方的目标和动向,京都内外呈现出一股紧张而诡秘的气氛。

岛津忠义和浅野长勋进京后并未立即与幕府开战,主要是等待朝廷的讨幕敕书,取得大义名分之后,方能开战,否则,萨摩藩就要走长州藩的老路,变成谋反的逆贼了。在萨摩藩等待讨幕敕书的同一时间,土佐藩按照萨土同盟的约定,由藩主山内丰范向德川幕府提出了“大政奉还”的建白书,内容基本上就是坂本龙马的“船中八策”。依照萨土同盟的密约,萨摩藩主岛津忠义也在建白书上署了名,以两藩联名上书的形式向幕府提出了“大政奉还”的建白。

岛津忠义

两藩的“大政奉还”建白书提交德川幕府后,幕府上下议论纷纷,一时无法决定。一个月后,幕府仍未能作出任何答复。萨摩藩众人一看幕府无意交出政权,立即开始转而启动“B计划”,通过刚刚被赦免复出的倒幕派公卿岩仓具视,催促朝廷尽快颁下讨幕敕书。

萨摩藩正在运作朝廷颁发讨幕敕书的事情,很快就被德川庆喜获悉。因为朝廷中还有不少支持幕府的公卿,例如关白二条齐敬就和德川幕府过从甚密,讨幕敕书一事,很快就被这些佐幕派公卿通报给了德川庆喜。德川庆喜大惊,因为他深知幕府外强中*真实情况,光是长州一藩,就已经让幕府无可奈何了,再加上历来以勇武闻名的萨摩,以及动向不明的安艺、土佐、福井等藩,德川庆喜还真是没有把握镇住当前的局势。

德川庆喜经过一番考虑,决定将计就计,接受萨摩、土佐两藩的“大政奉还”建白。所谓将计就计,一是借此可以化解萨摩藩即将取得的讨幕敕书,萨摩藩之所以要奉敕以武力讨幕,就是因为幕府不肯交权,但如果幕府已经“大政奉还”,萨摩藩就没有讨幕的理由了;二是萨摩、土佐两藩的“大政奉还”建白中提出的设立议会、改革官制、制定宪法、修改条约、扩张海军、确定汇率等等主张,都不是容易做到的事情,德川庆喜自认为当今的朝廷绝无能力实施这些政策,最后还得请德川幕府的行政班底来做这些具体而繁琐的工作。这样一来,奉还的大政转了一圈,最后还是会回到幕府手里。

德川庆喜把老中板仓胜静、水野忠精叫来商量,两位老中都觉得这个想法可行。于是,事不宜迟,德川庆喜立即上奏,表示接受萨、土两藩的建白,准备大政奉还。

幕府将军与老中

十月十四日上午,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入宫,拿到了他们心心念念的讨幕密敕。密敕的措辞相当严厉,结尾处写到:

“汝宜体朕之心,殄戮贼臣庆喜,以速奏回天之伟勋,而措生灵于山岳之安。此朕之所愿,无敢或懈。”

但是,之所以用“密敕”的形式而不是公开发布敕书,是三条实美、岩仓具视等人耍的小心机,也是企图脚踩两只船的投机之策。按当时的形势,这些倒幕派公卿也不敢保证倒幕一定能成功,所以得预先留条后路,万一倒幕失败,朝廷就不承认这道密敕,就说是萨摩藩伪造的,让萨摩藩来背这个锅。岛津久光大概没想到,自己也会被朝廷劈一腿。不过,对于早已置生死于度外一心讨幕的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来说,这没有多大问题,他们完全可以接受。

然而,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还没来得及高兴多久,当天下午,就收到了德川幕府已经上奏大政奉还的消息。这一下,可把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给整不会了:德川庆喜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十月十五日,明治天皇亲自颁下诏书,宣布同意“大政奉还”。但是,大政奉还之后,下一步该怎么走?朝廷、幕府、各藩之间还没有达成共识,京都的政局越发混沌,令人莫衷一是。

大政奉还

刚开始,事情确实正朝着德川庆喜所预料的方向发展。因为幕府主动发起大政奉还,萨摩藩失去了讨幕的理由,刚刚拿到手的讨幕密敕成为废纸。而朝廷也很明显没有做好接受幕府奉还大政的准备,就连一向积极倒幕的三条实美,也主张在做好成立新政府的准备之前暂且驳回德川庆喜的上奏,让德川幕府继续代管政务。甚至,英、法、美、俄等外国使节,有事也还是继续来找德川幕府,不愿去跟那些不通世务的朝廷公卿打交道。

一看情况不对,西乡隆盛首先反应过来。他找到岩仓具视,说现在的朝廷确实没有办法接下幕府的担子,但朝廷不光有诸位公卿,还有我们诸多强藩的一众藩士,以这些人的能力和才干,绝对能够取代幕府,把国家治理得更好。西乡隆盛的意思,是让朝廷在将来成立新政府时,把倒幕诸藩的藩士们也吸纳进来,委以重任。

在当时的日本,身份等级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不要说西乡隆盛这样的乡下藩士,就连岩仓具视这样的低级公卿,也没法跟近卫、鹰司、九条等“摄家”“清华”同列。但如今已是非常之时,不容再墨守成规了。岩仓具视同意西乡隆盛的观点,他进宫说服了明治天皇和有栖川宫炽仁亲王,在京都御所中的小御所举行会议,商讨大政奉还之后建立新的政权体制的事宜。当然,在会议之前,岩仓具视已经将原来负责宿卫御所的会津、桑名藩兵调往贺茂川、吉田山等京都郊外的偏远之地,将宿卫兵全部换成了萨摩、土佐、尾张、福井藩兵。

十二月八日,小御所会议由有栖川宫炽仁亲王召集,少年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参加者除二条齐敬、正亲町三条实爱、三条实美、中山忠能、中御门经之、岩仓具视等公卿之外,还有德川庆胜、松平春岳、松平茂昭、岛津忠义、浅野长勋、山内容堂、山内丰范、锅岛直正等有力诸侯。德川庆喜、松平容保、松平定敬等德川幕府核心人物均被排除在外。德川庆胜、松平春岳等虽是德川幕府的亲藩大名,但此时已经和德川庆喜离心离德,加入了倒幕派的阵营。从某个角度来说,德川庆喜骂松平春岳为“天下之大愚”,也不是毫无道理。此外,小御所会议还破天荒地允许小松带刀、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等没有朝廷官位的萨摩藩武士同堂参加会议,只是座位离得稍远一些而已。这就是准备要吸纳这些藩士直接参与朝政的节奏了。

小御所会议

在小御所会议上,岩仓具视主张在大政奉还之后实行“王政复古”,也就是恢复镰仓时代以前天皇亲自裁决政务的体制,而且还要德川庆喜“辞官纳地”,意即辞去征夷大将军、内大臣、源氏长者、两院别当等官职官位,交出德川幕府的四百万石“天领”。辞官其实不是什么大问题,但纳地就很严重,相当于要了德川家的老命。对于“辞官纳地”,德川庆胜、松平春岳自然是不赞成的,但他们也没有激烈地反对。反对最为激烈的,倒反是当初先提出“大政奉还”的土佐藩前任藩主山内容堂。从历史上看,土佐藩的藩祖山内一丰原是丰臣秀吉的近习出身,因在关原之战前夕支持德川家康,得到赏识和厚遇,受封土佐二十四万石领地。山内家对德川幕府一向是感恩戴德的,因此山内容堂虽然主张倒幕,但也主张尽量保存德川家的体面,至少让德川家作为一家大名继续存在,不要往死里整。

但萨摩藩众人却恰恰相反,恨不得要了德川庆喜的命。在会议期间,西乡隆盛悄悄把山内容堂拉到一旁,露出怀中明晃晃的短刀,说道:

“今日若不令我得志,此刀先殉公,再葬我。”

日本的宫禁制度跟中国一样,除宿卫武士以外,任何人都不能携带兵刃弓矢进入御所,但西乡隆盛为了开成这次会议,已经不顾一切礼仪法度。山内容堂见西乡隆盛为了倒幕都快疯了,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他犯不着拿命为德川幕府陪葬,也就不再说话了。

西乡隆盛铜像

十二月九日,根据小御所会议的结果,朝廷宣布赦免长州藩,毛利敬亲、毛利元德官复原职,同时宣布实行“王政复古”,具体内容包括:

1.命德川庆喜辞去征夷大将军职,将德川家直辖领地全部奉还朝廷。

2.废止原德川幕府设置的议奏、武家传奏、国事御用挂、京都守护、京都所司代、禁里御守卫总督等职。

3.废止摄政、关白、征夷大将军职。自此之后永远不再设立幕府。

4.新设总裁、议定、参与三职。

上述四条有关官职人事的改革措施,史称“王政复古大号令”。这是废除武家掌权的幕府制度、恢复天皇权威的第一步。

当日,朝廷又宣布了三职的名单:

总裁:有栖川宫炽仁亲王。

议定:山阶宫晃亲王、仁和寺宫嘉彰亲王、中山忠能、正亲町三条实爱、中御门经之、德川庆胜、松平春岳、岛津忠义、浅野长勋、山内容堂。

参与:岩仓具视、大原重德、万里小路博房、长谷信笃、桥本实梁,以及小松带刀、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等萨摩、安艺、土佐、尾张、福井五藩的藩士各三人。

岩仓具视

可见,“王政复古”名为复古,实为革新。王政复古后新成立的政权,不但新设了各种前所未有的官职,更重要的是吸纳了原先根本无缘参与朝政的低级公卿、外藩大名,甚至各藩的下级武士。新政权输入了新鲜的血液,自然是活力焕发,面目一新。

这恰恰是德川庆喜所没有想到的。他机关算尽,却没有想到当今的朝廷竟然如此开明,能够允许西乡隆盛这样的下级武士与“五摄家”级别的公卿同朝为官。这可以说是德川庆喜在决定大政奉还时最大的失算。

五、戊辰战争

小御所会议后,岩仓具视让德川庆胜去二条城向德川庆喜传达“辞官纳地”的要求。毕竟德川庆胜是幕府亲藩,更是“御三家”之首,跟德川庆喜有话好说,但德川庆胜不肯干这份苦差,最后还是德川家大宗族里的老前辈松平春岳顾全大局,愿意硬着头皮跑一趟。

果然,松平春岳一到二条城,就遭到老中板仓胜静的冷嘲热讽:

“公为幕府亲藩,世受厚恩,却为萨摩、长州这一帮奸贼跑腿卖力,百年之后,有何面目去见德川家列祖列宗?”

松平春岳城府很深,涵养也极好,他不气不恼,只是微微笑道:

“此乃天子陛下之御决断,下官奉命宣旨而已。其余之事,不敢多言。”

德川庆喜倒还比较理智,他冷静回答松平春岳:

“吾既已奉还大政,辞官自不在话下。唯纳地一事,恐不能奉命。否则,吾上则愧对祖先,下则愧对父老亲族及众家臣。”

松平春岳也知道德川庆喜不可能轻轻松松就交出四百万石领地,他只是传达朝廷旨意,任务既已完成,就回去了。

松平春岳走后,幕府众老中以及德川庆喜身边的重臣群情汹涌,个个叫嚷着要与萨摩一战。

老中板仓胜静说道:

“此事必是萨摩奸贼所为,非朝廷本意。我等应当立即上奏朝廷,讨伐萨摩,决不可使东照神君之香火断于我等之手。”

但德川庆喜对萨摩藩非常忌惮,对幕府的军事能力却没有信心。他质问板仓胜静:

“幕府之中,可有像西乡隆盛那样威望卓著、指挥若定的名将?”

板仓胜静一愣,回答道:

“没有。”

德川庆喜又问:

“那么,幕府之中可有像大久保利通那样善于理财、能够从容与外国打交道的能吏?”

板仓胜静恨恨答道:

“也没有。”

德川庆喜道:

“既然如此,我等没有一战必胜的把握,不可贸然开战。上次长州征伐就是前车之鉴,不可不察。”

德川庆喜暂时压住了幕府众臣的意见,为避免幕府一方的士兵与萨摩等藩的藩兵发生冲突,妄起战端,德川庆喜率驻扎在京的旗本众以及会津、桑名藩兵全部撤往大坂城。

德川庆喜主动避让,原是相当高明的一招。这样一来表明自己虽然不接受辞官纳地,但也没有谋逆之心,就堵住了萨摩、长州藩士的嘴,让他们找不到开战的借口;二来则是有利于朝廷中的亲幕派开展活动,为事情转圜留下空间。

果然,德川庆喜撤往大坂城后,京都的舆论对德川庆喜颇为赞赏。山内容堂趁机再次活动,联合德川庆胜、松平春岳向有栖川宫炽仁亲王、正亲町三条实爱、岩仓具视等实权人物进言,请求暂缓让德川庆喜纳地。

庆应三年(1867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朝廷召开三职会议。巧的是,岩仓具视、西乡隆盛等对德川庆喜态度强硬的人都缺席了此次会议。于是,在山内容堂的力主之下,朝廷同意德川庆喜加入新政权,出任议定一职,而且班序(排名)在诸大名之前,同意德川庆喜暂缓纳地,将来会给德川庆喜划出七十万石的领地份额,到时德川庆喜再把其余领地返还给朝廷。

就在这局势未明的关键时刻,江户出事了。话说萨长同盟之后,岛津久光密令萨摩藩的江户宅邸招募浪人,以便在将来举兵与幕府开战的时候,组织浪人夺取江户城。当时留守江户藩邸的是岛津久光的第二子、重富家当主岛津久治。岛津久治是贵族公子出身,为人豪侠仗义,招募浪人对他来说不在话下。但岛津久治的弱点是不善统御管理,他把招来的浪人都当作江湖兄弟,整天侍候着吃好喝好,但这些浪人根本没有任何纪律可言,在江户城下町烧*劫掠是家常便饭。岛津久治为收卖人心,对此不闻不问。

萨摩藩在江户招募浪人

在幕府方面,此时负责维持江户治安的奉行是德川幕府谱代大名、庄内藩主酒井忠笃。庄内藩的藩祖,是战国时期德川家“四天王”之首的酒井忠次,虽然酒井家在德川幕府建立时吃了亏,只封得出羽庄内十八万石的领地,但庄内藩酒井家从无怨言,历来都是德川幕府的铁杆忠臣。酒井忠笃奉命维护江户治安,确实恪尽职守,他针对作奸犯科的浪人,多次向萨摩藩交涉,岛津久治都置之不理。于是,在征得幕府老中稻叶正邦同意后,酒井忠笃率兵闯入萨摩藩邸,要抓捕那些犯事的浪人,岛津久治当然不肯示弱,两大强藩直接交上了火。萨摩藩邸的藩士毕竟人少,被打得溃不成军,岛津久治在众藩士的拥护下,逃到港口乘坐军舰“春日丸”逃离江户,萨摩藩邸则被庄内藩兵一把火烧成了灰烬。

酒井忠次使用过的甲胄

这一事件传到大坂城,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本来,德川庆喜决定“大政奉还”时,幕府中就有很多人不服气,全靠德川庆喜全力压制,才没闹出事情。得知萨摩藩在江户暗中招募浪人一事后,幕府中的强硬派喊*之声高涨,这一次德川庆喜也顶不住了,再不作出一定的姿态,局势很可能会失控。

庆应四年(1868年)正月元日,德川庆喜向朝廷上《讨萨表》,打出“讨萨贼,清君侧”的口号,以老中大河内正质为总督,率幕府和会津、桑名两藩驻扎近畿的军队一万五千人,从大坂城向京都进军。

请注意,德川庆喜要讨伐的是萨摩藩,而不是与朝廷为敌。在当时“尊皇”思想盛行的背景下,他是绝对不敢对朝廷有所不敬的,甚至还要打着朝廷的旗号,以“清君侧”的名义讨伐萨摩。

德川庆喜主动开战,正中西乡隆盛等人下怀。不过,他们也需要解决大义名分问题,请求朝廷宣布德川家为“朝敌”,下旨讨伐德川庆喜。但是,当时形势未明,双方谁胜谁败难以预料,有栖川宫、仁和寺宫两亲王,以及中山忠能、正亲町三条实爱、中御门经之等朝廷公卿都主张这只是德川幕府和萨摩藩的战争,反对朝廷直接介入。只有岩仓具视等少数公卿认识到此战对于“王政复古”的意义,如果萨摩藩战败,中央政权很可能会重新回到德川幕府之手,“王政复古”将化为泡影。

由于朝廷众公卿分歧太大,犹豫不决,迟迟未能下旨表明态度。幕府和萨摩双方都各自对外宣传称己方是官军,对方是贼军。

幕府军一万五千人来势甚猛,在接近京都时,兵分两路。一路以幕府大目付泷川具举为大将,桑名藩兵为先锋,从京西的鸟羽街道进军,一路以幕府陆军奉行竹中重固为大将,会津藩兵为先锋,从京南的伏见街道进军。

当时驻扎在京都周边的各藩军队不少,萨摩、长州、安艺、土佐、肥前、尾张、福井都有。但是坚决与幕府开战的只有萨摩、长州、安艺三藩,因为三藩早就订有密约,是有备而来的。其余诸藩看见幕府只是讨萨,都认为与己无关,纷纷作壁上观,保持中立。

萨摩、长州、安艺三藩中,安艺藩兵最少,只有四百多人,加上长州藩兵一千五百人,萨摩藩兵三千人,共计约五千人左右,仅为幕府军的三分之一。但三藩特别是萨、长两藩的武器装备却远较幕府军先进,而且接受过新式军事训练,战略战术、官兵素质都远高于幕府军。德川庆喜就任将军后,建立陆军讲武堂和海军操练所,也开始军事改革,但时日尚短,还没有明显的成效。在萨摩藩兵早就配发轻便的西式军服,配备来复枪的时候,幕府军依然身穿笨重的铠甲,手持弓矢、太刀,以比拼刀法为荣,使用的战术和战国时代没太大差别。

萨、长、艺三藩联军人数虽少,但在西乡隆盛、山县有朋的镇定指挥下,有条不紊地实施防御。他们的战术原则,是利用鸟羽、伏见两处街道房屋林立、阡陌交错的地形,在幕府军无法展开、兵力数量优势发挥不出来的地方,挖掘战壕、用沙袋垒砌工事,从容不迫地用新式的前装式来复枪射击敌人。萨摩兵还带来了大炮,在大炮队长大山岩的指挥下,萨摩兵抢先占据几处较高的地方,建立了炮兵阵地,可以居高临下炮轰幕府军。

正月三日,桑名藩兵与萨摩藩兵在鸟羽街道遭遇,展开激战。一开战,桑名藩兵就劣势尽现,死伤惨重,大将泷川具举见势不妙,弃军而逃,幕府军士气崩溃,一败涂地。

鸟羽伏见之战

伏见街道方面,会津藩兵的表现略好一点,著名的新选组在会津藩兵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也架不住萨摩藩的枪炮齐发,只能依靠人数优势,死死撑住局面。

萨摩军在鸟羽街道以少胜多的消息传到朝廷,岩仓具视等倒幕派公卿的精神为之一振。在岩仓具视的力主之下,朝廷派人将写有“天照皇太神”五个鎏金大字的“锦之御旗”赐给尚在伏见街道奋战的萨摩军。“锦之御旗”出现在萨摩军的阵中,这就表明,朝廷支持萨摩,萨摩军才是官军,而主动攻击萨摩军的幕府军才是贼军。幕府军远远望见萨摩军的“锦之御旗”,一想到原来自己竟是反贼,顿时士气崩溃,四散奔逃。

锦之御旗

正月七日,朝廷正式发出敕书,以“引兵犯阙”的罪名,将德川庆喜、松平容保、松平定敬等幕府要人指为“朝敌”,号令天下诸侯讨伐德川庆喜。

朝廷表明态度之后,畿内形势瞬时大变。位于京都和大坂之间的淀藩,藩主是几天之前还同意庄内藩攻击萨摩藩邸的幕府老中稻叶正邦,稻叶正邦一看形势不对,立马宣布归顺朝廷,关闭淀城的大门,拒绝溃逃的幕府军进入淀城。尾张、纪伊、水户、福井等幕府亲藩,也纷纷宣布归顺朝廷,出兵讨伐德川庆喜。

幕府军兵败如山倒。正月八日,德川庆喜与板仓胜静、松平容保、松平定敬等人星夜逃离大坂城,乘坐军舰“开阳丸”,从海路撤往江户。

如前所述,德川庆喜的根基所在是京都,他在江户其实没有多少影响力。因此,他一旦远离京都,也就意味着他的功业之路已经走到头了。德川庆喜回到江户后,勘定奉行小栗忠顺提出集中关东诸军在伊豆箱根布阵,引官军进入,将其伏击歼灭,德川庆喜早已无心再战,不假思索就否定了。德川庆喜的办法是,到德川宗家的菩提寺宽永寺隐居,同时任命海军奉行胜海舟为政事总裁,负责处理向朝廷表示恭顺(意即投降)的事宜。

二月二日,朝廷任命有栖川宫炽仁亲王为征东大都督,西乡隆盛为征东总参谋,兵分三路,分别从东海道、中山道、北陆道进军,讨伐德川幕府。

面对颓势,幕府中的强硬派不顾德川庆喜已经准备投降,坚持组织抵抗。新选组局长近藤勇自称甲阳镇抚使,率土方岁三等新选组成员在甲斐的胜沼町布阵,企图拦截官军。三月六日,官军抵达胜沼町,一阵枪炮轰击,就打散了不自量力的新选组。

新选组惨败后,幕府中的强硬派大受打击,胜海舟逐渐掌握了幕府的主导权,开始和朝廷方面接触谈判。胜海舟最大的谈判筹码是江户城“无血开城”,和平移交给朝廷。当时江户城号称“八百町”,人口达一百多万,如果在江户城下交战,结果必是生灵涂炭,繁花似锦的八百町亦将毁于兵燹,这对于胜券在握的朝廷来说也是极大的损失。而胜海舟的条件也很简单,就是赦免德川庆喜,保全德川宗家的家名存续。

胜海舟和西乡隆盛是老朋友,此时胜海舟首先找上的就是西乡隆盛。西乡隆盛同意保全德川家,但不同意赦免德川庆喜。西乡隆盛对德川庆喜十分痛恨,他原本是要建立一个“裁判所”(即法院)审判德川庆喜,将其判处死刑的。就算不判死刑,也不能轻易放过德川庆喜,让他好过。但为德川庆喜求情的人也不少。山内容堂就一直对德川庆喜抱有同情,德川庆胜、松平春岳毕竟是一脉同宗,也主张赦免德川庆喜。前任将军德川家定的遗孀、萨摩藩姬君笃姬(天璋院),前任将军德川家茂的遗孀、和宫内亲王(静宽院)也上书朝廷,请求赦免德川庆喜,保全德川家一门。英国公使巴夏礼、法国公使罗歇,也四处游说,为德川庆喜说好话。最终,宽容派占了上风,朝廷决定赦免德川庆喜,保全德川家,条件则是和平移交江户城。

胜海舟

四月十一日,胜海舟压制了幕府内部的反对派,收缴了城中的武器弹药,打开江户城门,迎接有栖川宫炽仁亲王和西乡隆盛入城,实现和平移交。德川庆喜隐居,改籍回归一桥家,德川宗家则由田安家的德川家达继任家督,封至骏河、远江,称“骏府藩”,领地七十万石。

江户开城之后,德川幕府可以说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实质上都已经不复存在。但即使如此,也还是有许多忠于幕府的旧臣不甘失败,坚持抗战。新选组据守下野宇都宫城,彰义队据守江户宽永寺,东北地区忠于幕府的会津、庄内、米泽、仙台等藩组成“奥羽越列藩同盟”,榎本武扬占据北海道箱馆府的五棱郭,甚至搞了一出“虾夷共和国”的闹剧,但皆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终成螳臂拦车,难逃失败的命运。

五棱郭,是德川幕府建造的一座西式城堡

这场战争,始于庆应四年(1868年,即明治元年)正月德川庆喜上表讨萨,终于明治二年(1869年)五月榎本武扬降伏,历时将近一年半。因明治元年(1868年)为戊辰年,历史上称为“戊辰战争”。

经过戊辰战争,德川幕府灭亡,江户时代结束。接下来,“王政复古”是怎样变成“明治维新”的呢?岛津家在明治维新的过程中将会遭遇怎样的命运?存续至今的岛津家,过得可还好?现今岛津家的当主,又是怎样的人物?

请继续关注《岛津家百年战记》重磅最终篇《废藩置县:岛津家退出历史舞台》。

[看][看][看]

PS:原计划这篇是最终篇的,但写起来才发现内容太多,还是分为两篇为宜。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