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传说很多,但是由于谱系混乱,神、仙、魔、妖、佛、鬼、精、怪都有各自的代表,而且数量众多。流传于民间的神话更是难以计数,古代的传播方式以书籍、戏剧、民间口口相传等,而现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视剧、电影、动漫等等方式成为民众了解神话故事的重要途径。
众多神话中,受众最大的或者说最喜欢的群体应该是孩童,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奇异瑰丽的神魔志怪故事足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要从众多神话人物中选择一个跟孩子形象相符合的,那非哪吒莫属。哪吒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大多穿着大红肚兜,梳着日月双抓髻,肩上斜挂乾坤圈,混天绫迎风而舞,手拿火尖枪,脚踏风火轮,上天入地,降妖除魔。这得益于动漫和电视剧的广泛传播,哪吒的形象已经固化。近些年每当有关哪吒题材的影视剧出现,往往容易获得高票房,而且大多口碑也很好,这足以说明哪吒在人们心中的分量,不止是情怀,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哪吒”,他寄托的是人们心中对仙神天马行空的幻想。
佛教典籍中哪吒形象
哪吒是由佛教护法军神“那咤”演变而成,是来自古波斯和古印度教的神话,随着佛教本土化的传播,唐末起盛传至今。佛教进入中国,抢占本土教派—道教和儒家的信仰,必然会本土化,既有竞争也会有融合。哪吒身上就明显体现出宗教融合之处,在道教中,他是中坛元帅、通天太师、威灵显赫大将军、三坛海会大神等,尊称三太子、善胜童子;在佛教中,那咤是佛教毗沙门天王之子,是佛教的护法。
那咤,在佛教的一些典籍中多有记载,《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佛所行赞》、《汾阳无德禅师语录》、《密庵和尚语录》等等不一一列举,其中记载的那咤形象,为手捧戟,三头六臂,析骨还父,析肉还母,运大神力,为父母说法。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哪吒形象
哪吒的形象最初还是在元末明初的宗教神仙录《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的记述,此书对于儒道佛三家的神话传奇都有涉猎,实是一本奇书。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七·哪吒太子》云:“哪吒本是玉皇驾下大罗仙,身长六丈,首带金轮,三头九眼八臂,口吐青云,足踏盘石,手持法律……因世间多魔王,玉帝命降凡,以故托胎于托塔天王李靖母(妻)素知夫人……哪吒生五日,化身浴于东海,足踏水晶殿……*九龙。老龙无奈何而哀帝,帅知之,截于天门之下而龙死焉。不意时上帝坛,手搭如来弓箭,射死石记娘娘之子,而石记兴兵。帅取父坛降魔杵,西战而戳之。父以石记为诸魔之领袖,怒其*之……世尊亦以其能降魔,故遂折荷菱为骨,藕为肉,系(丝)为胫,叶为衣而生之。授以密轮法旨,亲受“木长子”三字,遂能大能小,透河入海,移星转斗。玉帝封三十员第一总领使天帅之领袖,永镇天门也。”
这个跟我们印象中的《封神演义》以及《西游记》中的哪吒有相似之处,此书中说哪吒是玉皇大帝驾下的大罗神仙,身长六丈,头戴金轮,三个脑袋,九只眼睛,八条臂膀,口吐青色云烟,脚下踏着盘石,手持作法用的宝器。由于世间多妖魔,玉帝便命哪吒下凡降魔,投胎在托塔天王李靖之妻素知夫人的腹内。哪吒刚生下五天, 就化出原形,到东海洗澡,因一时高兴,双足一蹬,一脚踏到水晶宫,踏得那龙宫摇摇晃晃,瓦落梁歪。他怕惹出乱子,就急忙飞身回到了父王的宝塔宫。龙王得知大怒,率兵索战,才出生七天的哪吒就打败龙王,*了九条龙。龙王不敌,找玉帝告状,结果被哪吒知道后,在南天门拦住龙王将其打成重伤,龙王回宫后不久就死了。哪吒打完老龙,乘机进入天门,登上玉皇大帝的灵霄宝殿。玉帝不在殿中,哪吒见墙壁上挂着一张朱色强弓,还有一袋白色羽箭,就好奇想射一箭,看它有何灵异。哪吒朝着西方射去,一道闪光飞去,转眼间飞得无影无踪。原来这是如来佛赠给玉帝的神弓神箭,不中目标不止。正巧众魔的首领石记娘娘之子在西山上操练军队,箭射中他的前胸而死。石记娘娘起兵复仇,哪吒拿了父亲李靖的降魔杵将石记娘娘打死。李靖怕群魔复仇,就把哪吒关起来,想交给群魔赎罪。哪吒见父亲如此绝情,跟父母说:“孩儿不慎射死石记娘娘的儿子,又用降魔宝杵砸死石记娘娘,惹下大祸,儿已知罪。儿宁死不愿受群魔摆布,割肉还母,剔骨还父,与二老断绝关系,群魔报仇,只找孩儿算账,与父母无关。”哪吒说罢,用快刀割肉还母,剔骨还父。李靖夫妇不及阻止,在悔恨中把骨肉掩埋。哪吒的真灵飞到如来佛祖身边。佛祖因他降魔有功,以荷梗为骨架,莲藕为血肉,藕丝为小腿,荷叶为衣裳,复活哪吒。并且如来授哪吒佛家奥秘—— “木长子”三字真言,从此他的身体大小随心,钻天入海,移星转斗,法力无边。玉帝封他为三十六员天帅的总领袖,做威镇天门的护法神。
可见明初的哪吒,是一个顽皮好奇心重的熊孩子(七天大),来头惊人,背靠玉皇大帝,在与龙王恩怨之间,显得*性大些,也可以理解,毕竟不能期望一个出生七天的孩子能懂得“做人留一线”的道理。至于与石记娘娘之间,那是除魔卫道,保护人间,本身就是哪吒投胎下凡的目的,无可指责。李靖虽然做错了,但也是可以理解的。宗族社会,人员众多,一人惹祸全家遭殃的事情太多了,株连九族甚至十族的例子相信大家有所耳闻。哪吒明白其中道理,所以割肉还母、剔骨还父,撇清关系,不至祸及家人。应该说明初的哪吒是个可爱的熊孩子,形象正面,神通广大,虽有靠山,但也不仗势欺人,就以现代人的标准也无可指责,完全可以成为教育孩子的题材。
《西游记》中哪吒形象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长篇神魔小说,影响深远,被评为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作者有争论,现今倾向于明代吴承恩所作,成书于明嘉靖年间(1521年—1566年),要早于《封神演义》。
明世宗朱厚熜在位早期,英明苛察,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史称“嘉靖新政”。后期崇信道教、宠信严嵩等人,长期不理朝政,迷信炼丹修炼长生、浪费民力,导致朝政腐败,最终激起民变。蒙古俺答汗长年寇边,甚至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兵临北京城下,史称“庚戌之变”;倭寇也侵略东南沿海。“南倭北虏”始终困扰着嘉靖一朝,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这种时代背景必然会影响该时代文人的思想,进而影响文风,古代文人常以文字为载体反应自己的精神诉求。
其一,《西游记》中第四回中所载:“李天王发怒道:‘这厮锉吾锐气,推出斩之!’旁边闪出哪吒太子,拜告:‘父王息怒,且恕巨灵之罪……’”出场描写:“总角才遮囟,披毛未苫肩。神奇多敏悟,骨秀更清妍。诚为天上麒麟子,果是烟霞彩凤仙。龙种自然非俗相,妙龄端不类尘凡。身带六般神器械,飞腾变化广无边。今受玉皇金口诏,敕封海会号三坛。”对哪吒武器的记载:“即变做三头六臂,恶狠狠手持着六般兵器,乃是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绣球儿、火轮儿,丫丫叉叉,扑面来打。”
这算是道家装扮,可见当时道教之风盛行。从哪吒出场诗中可以理解,头上的两个发髻才盖住头顶,批散的头发还不到肩,总角是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可见一个活泼俏皮的小正太形象,跟我们电视版《西游记》中的形象相符。而其父是托塔天王李靖,作为天庭一方元帅,权柄之重可想而知,而哪吒被封为三坛海会大神,作为天庭的官员,不但靠山硬,自身实力高强,能与孙悟空打斗,棋差一着输了,即便为了衬托主角,也未贬低哪吒。
其二,《西游记》第五十一回所载:“大圣素知小儿哪吒,曾降九十六洞妖魔,善能变化……”此时孙悟空被兕精收了金箍棒,无奈找玉帝借兵,玉帝让他自己选,孙悟空心里想:天上将不如老孙者多,胜似老孙者少,如今那怪物手段又强似老孙。思量间,选了托塔天王和哪吒。由此描写可见,《西游记》确实借鉴了《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哪吒的形象或者民间流传的事迹,用词相似。
又云:“那小童男……真个是:玉面娇容如满月,朱唇方口露银牙。眼光掣电睛珠暴,额阔凝霞发髻。绣带舞风飞彩焰,锦袍映日放金花。环绦灼灼攀心镜,宝甲辉辉衬战靴。身小声洪多壮丽,三天护教恶哪吒。”当然最终,哪吒的武器被兕精的法宝收走了,其后记载:“悟空在旁笑道:‘那厮神通也只如此,争奈那个圈子利害。不知是甚么宝贝,丢起来善套诸物。’哪吒恨道:‘这大圣甚不成人!我等折兵败阵,十分烦恼,都只为你,你反喜笑何也!’行者道:‘你说烦恼,终然我老孙不烦恼?我如今没计奈何,哭不得,所以只得笑也。’”此中对哪吒的描写也是妙趣横生,心直口快正是孩子习气的反应,聊聊几笔,将孙悟空和哪吒的人物性格点出,不得不说,不愧中国古典名著。
此妖使用的法宝是太上老君的金刚琢,天庭火德星君、雷公、水伯、佛教十八尊罗汉等人的法宝都被收走。在古代道家众神中,太上老君的地位是随之变化的,汉朝时,在天师道中,太上老君为道教最高神;到南朝时期,太上老君为道教第四位神;唐代以后才有“三清”之说,太上老君成为“三清”之一的太清道德天尊。可见太上老君地位,而其在《西游记》中说:“我那‘金刚琢’,乃是我过函关化胡之器,自幼炼成之宝。凭你甚么兵器、水火,俱莫能近他。若偷去我的‘芭蕉扇儿’,连我也不能奈他何矣。”由此可见,《西游记》作者并未贬低哪吒降妖伏魔的本事和形象,这应该能反应当时哪吒在民众心中的地位。
其三,《西游记》第六十一回: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此回目中记载过于分散,孙悟空跟牛魔王旗鼓相当,借不来芭蕉扇。托塔天王和哪吒赶来相助,合力擒下牛魔王。此处也是展现哪吒的降魔本领。
《西游记》中哪吒的形象,基本跟《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的形象相似,一脉相承,是个少年形象,心直口快,降妖伏魔本领高强,富有同情心,知道善恶是非,这应该能反应明朝嘉靖时期的百姓认知。
《封神演义》中哪吒形象
《封神演义》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等,《封神榜》也是指此书,据传明代许仲琳(有争议)创作的长篇神魔小说,约成书于明代隆庆、万历年间。
明穆宗朱载坖(在位时间1566年-1572年),即位初期,重用贤臣,革除弊政,与蒙古俺答议和,促成“隆庆和议”,并于隆庆元年(1567)废除海禁,史称隆庆开关。朱载坖时期,国运中兴,社会较为稳定,经济发展,海内大治,史称此为“隆庆新政”。但是其在位期间,党争激烈,也造成了不小的内耗。
明神宗朱翊钧(在位时间1572年—1620年),即位初期,实行改革措施,发展经济,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万历中期主持了万历三大征,巩固了明朝疆土,但也耗费了大量帑银。执政后期,二十八年不上朝。万历二十四年起遣宦官充当矿监税使,赴各地掠夺民财,多次激起民变。晚年因立嗣酿成党争,相互倾轧。万历四十七年,征调精锐部队赶赴辽东,企图一举消灭努尔哈赤,但在萨尔浒之战中被击溃,从此明军转为守势。明神宗死后仅二十四年,明朝灭亡。
明隆庆、万历时期,不变的是党争,内阁势力之间相互倾轧。而万历时期,君抢民财,更是加剧了社会的矛盾和冲突。《封神演义》在此时成书,未尝没有借古讽今的味道,细读《明史》和《封神演义》总能从中窥见一些相似的影子。
《封神演义》中,哪吒几乎可以认定为主角之一,如果不认同此言,那也不能否认其为主要配角之一。
《封神演义》第十二回,陈塘关哪咤出世。其中说商朝陈塘关总兵李靖的妻子—殷夫人,*三年零六个月还未生产,李靖说此非妖即怪,显然透露出不喜的意味。待殷夫人梦一道士喊其“快接麟儿”,哪吒出生了,书中言:“只见房里一团红气,满屋异香。有一肉球,滴溜溜圆转如轮。李靖大惊,望肉球上一剑砍去,划然有声。分开肉球,跳出一个小孩儿来,满地红光,面如傅粉,右手套一金镯,肚腹上围着一块红绫,金光射目。这位神圣下世,出在陈塘关,乃姜子牙先行官是也;灵珠子化身。金镯是“乾坤圈”,红绫名曰“混天绫。”此物乃是干元山镇金光洞之宝。”又云:“李靖骇异,上前一把抱将起来,分明是个好孩子,又不忍作为妖怪坏他性命。乃递与夫人看。彼此恩爱不舍,各各忧喜。”不难看出,哪吒的出生,让李靖和其夫人担忧,甚至动了*掉的念头,只是毕竟是自己孩子,“各各忧喜”将矛盾形容得很传神。后面干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来收徒,说哪吒犯一千七百*戒。
第十二回中,哪吒七岁那年夏天,天气燥热,哪吒对其母言:“孩儿要出关外闲翫一会。禀过母亲,方敢前去。”可见哪吒还是个听话的好孩子。后言:“脱了衣裳,坐在石上,把七尺混天绫放在水里,蘸水洗澡,……哪咤将此宝放在水中,把水俱映红了。摆一摆,江河晃动,摇一摇,乾坤动撼。哪咤洗澡,不觉那水晶宫已愰的乱响。”可见,哪吒并非故意而为。
东海龙君敖光派夜叉查看,书中言:“那孩子将甚么作怪东西,把河水映红,宫殿摇动?”哪咤回头一看,见水底一物,面如蓝靛,发似朱砂,巨口獠牙,手持大斧。哪咤曰:“你那畜生,是个甚么东西,也说话?”夜叉大怒:“吾奉主公点差巡海夜叉,怎骂我是畜生?”分水一跃,跳上岸来,望哪咤顶上一斧劈来……把右手套的乾坤圈望空中一举……正落在夜叉头上,只打的脑浆迸流,即死于岸上。哪咤笑曰:“把我的乾坤圈都污了。”这夜叉问话,哪吒见其面貌吓人骂其为畜生,而夜叉被骂心头火起去劈哪吒,反而被打死。此处描写打死夜叉是失手,法宝威力太大没控制好力道。只是在对方自说是巡海夜叉之后,打死人家还嫌人家脑浆弄脏了乾坤圈,这就过分了,感觉描写魔头或许合适。
哪吒打死夜叉,三太子敖丙言:“父王请安。孩儿出去拿来便是。”可见并未想*哪吒,只是想擒拿。书中言:“敖丙一见,问曰:‘你是谁人?’哪咤答曰:‘我乃陈塘关李靖第三子哪咤是也。俺父亲镇守此间,乃一镇之主。我在此避暑洗澡,与他无干;他来骂我,我打死了他,也无妨。’三太子敖丙大惊曰:‘好泼贼!夜叉李艮乃天王殿差,你敢大胆将他打死,尚敢撒泼乱言!’太子将昼戟便刺,来取哪咤。哪咤手无寸铁,把手一低,攒将过去:‘少待动手,你是何人?通个姓名,我有道理。’敖丙曰:‘孤乃东海龙君三太子敖丙是也。’哪咤笑曰:‘你原来是敖光之子。你妄自尊大。若恼了我,连你那老泥鳅都拿出来,把皮也剥了他的。’三太子大叫一声:‘气*我!好泼贼!这等无礼!’……一脚踏住敖丙的颈项,提起乾坤圈,照顶门一下,把三太子的元身打出,是一条龙,在地上挺直。哪咤曰:‘打出这小龙的本像来了。也罢,把他的筋抽去,做一条龙筋绦与俺父亲束甲。”上文可看出哪吒知道老龙君,应该可以确定哪吒就算未见面但至少是知道的。字里行间,就是我有靠山我不怕。哪吒被描写成一个依赖靠山残忍蛮不讲理的熊孩子。有孝心,只是这种孝心也带着一种没有人性的蛮横味道。
后书中介绍龙君与李靖在学道时认识, 龙君上门找李靖讨说法,书中用了“拜访”二字,并不是打上门,而是门官传报,被邀而入。此处是在说龙君涵养好,还是说哪吒势力比龙君大,各位自行理解。龙君说来历,李靖不信,进而让哪吒出来对质。书中言:“哪咤对曰:‘……叵耐有个夜叉李艮,孩儿又不惹他,他百般骂我,还拿斧来劈我。是孩儿一圈打死了。不知又有个甚么三太子叫做敖丙,持画戟刺我。被我把混天绫裹他上岸,一脚踏住颈项,也是一圈,不意打出一条龙来。孩儿想龙筋最贵气,因此上抽了他的筋来,在此打一条龙筋绦,与父亲束甲。’”在自己父亲面前,除了有推卸责任的嫌疑,倒是经过说得明白。
哪吒找龙君认错说:“伯父,小侄不知,一时失错,望伯父恕罪。元筋交付明白,分毫未动。”龙君不接受道歉,要找玉皇大帝讨说法,巡海夜叉和三太子都是天庭认可的,属于天庭的官吏。李靖夫妇被吓到了,哪吒言:“爹爹,母亲,孩儿今日说了罢。我不是凡夫俗子,我是干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弟子。此宝皆系师父所赐,料敖光怎的不得我。我如今往干元山上,问我师尊,必有主意。常言道:‘一人做事一人当。’岂敢连累父母?”此处不知道该称赞哪吒勇于承担责任,还是有恃无恐。
哪吒找太乙真人求救,太乙真人自思曰:“虽然哪咤无知,误伤敖丙,这是天数。今敖光虽是龙中之王,只是布雨兴云,然上天垂象,岂得推为不知!以此一小事干渎天庭,真是不谙事体。”可见太乙真人认为打死敖光事小,伤天庭颜面才是他头痛的问题。吩咐哪咤:“你到宝德门……如此如此。事完后,你回到陈塘关与你父母说,若有事,还有师父,决不干碍父母。你去罢。”
《封神演义》,第十三回,太乙真人收石矶。哪吒隐身拦截龙君,不让其告状,并恐吓他,龙君气急骂哪吒。哪吒言:“你叫,你叫,我便打死你这老泥鳅也无甚大事!我不说,你也不知我是谁。吾非别人,乃干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弟子灵珠子是也。奉玉虚宫法牒,脱化陈塘关李门为子。因成汤合灭,周室当兴,姜子牙不久下山,吾乃是破纣辅周先行官是也。偶因九湾河洗澡,你家人欺负我;是我一时性急,便打死他二命,也是小事。你就上本。我师父说来,就连你这老蠢物打都死了,也不妨事。”此处是否能看出“万历年间遣宦官充当矿监税使,赴各地掠夺民财,激起民变”这件事的影子?
【万历年间,黄帝派遣宦官充当矿监税使,本意是充实国库,只是事与愿违,逼得很多人家破人亡,此处举一例。苏州织造太监孙隆并兼管苏州税务。苏州是明代著名的工商业重镇,经济非常发达,孙隆在苏州各交通要道设立关卡,向商贩征收重税,以至于行商小贩不敢转运,税源日渐稀少。孙隆见状,又强行向机户征收高额税金。规定每张机纳银三钱,产纱一匹纳银二分,产缎一匹纳银五分。许多机户被迫关门歇业,不少人饿死。苏州的上万市民们被迫走上街头,在机户葛贤的率领下,喊着“赶走孙隆,*死税棍”的口号进行反抗,并打死孙隆的爪牙。即便如此,孙隆也没有在明面上受到惩处。皇帝给“名义”,宦官“巧立名目、巧取豪夺、上下其手”,受害的是百姓和部分官员。】
后来龙君被哪吒威逼,加上哪吒有后台,龙君可能也害怕真被打死,被迫屈服,变成蛇被哪吒藏到袖子里带回陈塘关。回家说给李靖听,李靖不信 ,哪吒说明情况,跪而禀曰:“老爷,母亲,只管放心。孩儿求救师父,师父说我不是私自投胎至此,奉玉虚宫符命来保明君。连四海龙王,便都坏了,也不妨甚么事。若有大事,师父自然承当。父亲不必挂念。”哪吒是灵珠子降生,而玉虚宫是阐教掌门元始天尊所居之地,太乙真人就是元始天尊弟子。作者在极短的篇幅内,反复地强调哪吒背后的“靠山”,这明显意有所指。
龙君这事儿还没完,哪吒去陈塘关纳凉,看见陈塘关镇关之宝:乾坤弓和震天箭,哪咤拿起来,射了一箭,射到骷髅山白骨洞石矶娘娘的门人碧云童子身上,穿喉而死。石矶娘娘看箭上署名:陈塘关总兵李靖,言:“李靖,你不能成道,我在你师父前着你下山,求人间富贵,你今位至公侯,不思报德,反将箭射我的徒弟,恩将仇报。”可见李靖与石矶娘娘也是认识的,后文石矶娘娘上门,李靖自称“弟子”。李靖坦言自己拿不起震天箭,石矶娘娘给李靖时间查出凶手,上门请罪。李靖询问哪吒,哪吒承认是自己射的。其实此事哪吒有错,类似于现如今的“高空抛物”伤人,熊孩子本性暴露无遗。
李靖带哪吒上门请罪,到了骷髅山,哪吒本就不是抱着道歉的目的去的。书中言:“打人不过先下手。此间是他巢穴,反为不便。”哪吒拎起乾坤圈,将石矶娘娘派来接引的童子给打得生命垂危。哪吒被石矶娘娘收了法宝,放李靖回去。此中不难发现,即使哪吒打死了石矶娘娘的弟子,外加冒犯和二次行凶,石矶娘娘也未把哪吒怎样,反而将李靖放回。这或许是大人不和孩子计较,毕竟哪吒才七岁大;也可能石矶娘娘不敢惹阐教门人。
哪吒逃跑,石矶娘娘追哪吒,追到千元山金光洞,哪吒躲到师傅洞府。太乙真人拦住石矶娘娘,石矶娘娘言:“道兄,你的门人仗你道术,射死贫道的碧云童儿,打坏了彩云童子,还将你乾坤圈、混天绫来伤我。道兄,好好把哪咤叫他出来见我,还是好面相看,万事俱息;若道兄隐护,只恐明珠弹雀,反为不美。”此话中也难看出石矶娘娘的真实意图,但是明显没有*哪吒的意思,不然哪吒应该很难逃得掉,石矶娘娘收哪吒法宝太轻松,犹如欺负孩童。太乙真人曰:“哪咤在我洞里,要他出来不难,你只到玉虚宫,见吾掌教老师。他教与你,我就与你。哪咤奉御敕钦命出世,辅保明君,非我一己之私。”然后二人据理力争,太乙真人言:“今成汤合灭,周室当兴,玉虚封神,应享人间富贵。当时三教佥押‘封神榜’,吾师命我教下徒众,降生出世,辅佐明君。哪咤乃灵珠子下世,辅姜子牙而灭成汤,奉的是元始掌教符命。就伤了你的徒弟,乃是天数。你怎言包罗万象,迟早飞升。似你等无忧无虑,无辱无荣,正好修持,何故轻动无名,自伤雅道。”这个太乙真人的“天数”使用的真是“精彩绝伦”,言外之意,现在人被*是该死,你来讨说法是不对的。然后二人战斗,石矶娘娘被*,被炼成顽石(石矶本体)。后曰:“此石生于天地玄黄之外,经过地水火风,炼成精灵;今日天数已定,合于此地而死,故现其真形。此是太乙真人该开*戒。”作者意思是石矶娘娘该死,借太乙真人之口说出背后原因,将此事盖棺定论:碧云童子该死、彩云童子该伤、石矶娘娘该死,哪吒、太乙真人是对的。每次看《封神演义》都觉得这种逻辑我是理解不了的,世间对错曲直依靠力量来决定,那世界就乱套了。我认为要么作者脑袋有问题,要么就是一种反讽。
后文,四海龙王敖光、敖顺、敖明、敖吉联合以李靖夫妇逼哪吒就范,哪吒割肉换母、剔骨还父,死后真灵回到太乙真人身边。太乙真人让哪吒托梦给殷夫人,让母亲帮忙建哪咤行宫,受香烟三载,又可立于人间。哪吒行宫被李靖故意破坏,哪吒找太乙真人求救。太乙真人于五莲池中莲花摘二枝,摘三个荷叶,将花勒下瓣儿,铺成三才;将荷叶梗儿折成三百骨节,三个荷叶,按上、中、下,按天、地、人;将一粒金丹放于居中,法用先天,气运九转,分离龙、坎虎,绰住哪咤魂魄;塑造莲花化身。哪吒回陈塘关找李靖报仇,追*李靖,五龙山云霄洞文殊广法天尊阻止哪吒。哪吒曰:“吾乃干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徒弟哪咤是也。你不可小觑了我。”在殊广法天尊和太乙真人的调解下,哪吒承诺不追*李靖。转头无人处,又开始追*李靖,被灵鹫山元觉洞燃灯道人阻止,燃灯道人赐李靖法宝—玲珑塔,降服哪吒。后来哪吒走上征途,辅佐姜子牙封神,作为先锋攻灭商朝,成就传奇。
哪吒形象不同文献中的演变
总结《封神演义》,由于此书存在很大争议,普遍认为其为讲史文学演变而来,但是其结构和用词又不严谨,人物称呼和名字犯了很多错误;其次,此书承袭《武王伐纣平话》,甚至有学者认为这是抄袭。由于在《武王伐纣平话》基础上改动,造成结构拖沓,情节单一,有些地方逻辑关系不通,所以写的一些人物形象单薄。而姜子牙和哪吒刻画丰满,只是哪吒的形象跟中国人的传统观念相悖。如此写我想可能有两种原因,其一,作者本身三观不正,或者是多人合作间辑而成,校正不够仔细;其二,作者借此反讽当时的社会现状。本书中,前期哪吒自觉有靠山依托,无礼、残暴、血腥而又蛮不讲理,鉴于其七岁,原因主要是太乙真人的纵容以及李靖夫妻的管教有关系,特别是太乙真人的逻辑放在哪个时代也是有违纲常的。哪吒也有优点是敢作敢当,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至于孝不孝顺需要区分从哪个角度来看,后期的哪吒就比较符合中国民众的道德思想观念。总之,笔者认为《封神演义》中的哪吒并不适合当作“孩子的故事书”。
相较《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和《西游记》以及后世影视作品中的哪吒形象,《封神演义》的哪吒形象过于阴暗,或者说“黑化”。
初始佛家的那咤为手捧戟,三头六臂,析骨还父,析肉还母,运大神力,为父母说法,是佛教护法。
元末明初的宗教神仙录《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的哪吒是玉皇座下大罗仙,身长六丈,首带金轮,三头九眼八臂,口吐青云,足踏盘石,手持法律,下凡投胎斩妖除魔。为避免牵连家人,割肉还母,剔骨还父。佛祖以荷梗为骨架,莲藕为血肉,藕丝为小腿,荷叶为衣裳,复活哪吒。此时哪吒并无负面形象。
明嘉靖年间《西游记》中哪吒:总角才遮囟,披毛未苫肩。神奇多敏悟,骨秀更清妍。诚为天上麒麟子,果是烟霞彩凤仙。龙种自然非俗相,妙龄端不类尘凡。身带六般神器械,飞腾变化广无边。武器法宝为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绣球儿、火轮儿。此时的哪吒身为天庭正神,职司斩妖诛魔。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封神演义》中哪吒为面如傅粉,右手套一金镯,肚腹上围着一块红绫,金光射目,武器为乾坤圈和混天绫,后期还有其他法宝,如火尖枪、金砖、火枣、阴阳剑和九龙神火罩等,前期背依靠山,蛮不讲理,实在难以想象是个七岁的孩子。为避免牵连家族成员,割肉还母,剔骨还父。太乙真人取莲花摘二枝,摘三个荷叶,将花勒下瓣儿,铺成三才;将荷叶梗儿折成三百骨节,三个荷叶,按上、中、下,按天、地、人;将一粒金丹放于居中,法用先天,气运九转,分离龙、坎虎,绰住哪咤魂魄;塑造莲花化身。后期辅助武王伐商,是阐教和截教之间的斗争。
而如今我们影视作品中的哪吒,往往是取自《封神演义》中的元素,加以如今的价值观来塑造。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