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王安石诗作《元日》背后的春节文化

“爆竹声中一岁除”,王安石诗作《元日》背后的春节文化

首页角色扮演敬天火龙加速传奇更新时间:2024-08-01
一、序言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北宋)

北宋大诗人王安石的一首《元日》,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带我们进入了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热闹气氛当中,“过了除夕就是年”,除夕过后就是春节。

王安石《元日》文本

中国传统节日里,最重要的两个日子莫过于除夕和正月初一,辞旧迎新,代表了过去一年的结束和新一年的开始。正月初一,我们放鞭炮,穿新衣,拜新年...时至今日,虽然热闹不同以前,但是我们依旧保留了很多传统风俗。

那么,古时候的人们又是怎么过春节,庆祝正月初一的呢?《中国唱诗班》推出的系列动画短片之一的《元日》,就带我们穿越回四百年前明代嘉定年间,带我们了解当时的春节习俗。

二、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春节

隋代杜台卿在《玉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初一,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年、新岁、岁旦、年禧、大年等。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热闹喜庆的气氛洋溢;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攘灾、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正月初一,是农历年、月、日的开始,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 。正月一日是农历一年之元,一月之元,一日之元,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

春节(正月初一)的发展

先秦时也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

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

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 “岁朝”等;

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

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 “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三、《中国唱诗班》【元日】,春节的传统与习俗

1、关于《中国唱诗班》【元日】

《中国唱诗班》系列的作品《元日》,是彭擎政导演,林旭坚任监制,璀璨星空&兆德文化制作,新片场发行的一部动画短片。这部作品制作团队中高手云集,监制林旭坚代表作有《2015央视春晚主题宣传片》,编剧李夏恩曾任《看历史》杂志首席编辑,配乐韦卓成师从两届奥斯卡奖获得者Gunnard Doboze。《元日》曾获得上海市民微电影大赛综合类金奖。为最大程度还原历史本色,主创们在制作过程中查阅了大量嘉定方志,以及《南都繁会图》、《元宵图》等画作。

《元日》

作品以北宋政治家王安石的古诗《元日》为背景,通过一个孩子的眼睛,去看四百年前明代嘉定春节的传统与习俗。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里,孩子们欢快的来回游戏,父亲一辈贴春联挂灯笼,母亲准备饭菜。偷食的孩子,被父亲抓了个正着,父亲以传统礼节循循教导。来老师处拜年的宾客,收获了一碗待客的“贺年羹”,传递出古时春节的世情况味。

2、《元日》,两段嘉庆年间的春节故事

伴随着王安石诗作《元日》的歌曲版,我们看到了一群顽皮的孩子正在放炮竹,浓浓的春节气氛迎面而来。动画《元日》共分为两条线。一条线是,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去看四百年前嘉定年间春节的传统习俗。孩子们放炮仗,嬉戏打闹,问母亲要吃食。父辈们则一边搭着梯子贴春联,挂红灯笼,一边叮嘱孩子注意安全,母亲则在厨房准备好吃的年饭。孩子跑到厨房想要偷拿供奉给灶王爷的供品,被父亲抓了个正着,“物非义不取”,父亲一边教导孩子一边给每个人发了一个吃食。

父亲的教导

跟随着孩子的脚步,我们看到了画“糖画”、逛灯会、选花灯等传统节日庆典活动。

选花灯

逛庙会

庙会场景

舞火龙

舞龙

寓意红红火火、日日高的灯笼塔,是嘉定古镇的一个习俗。

灯笼塔

另一条线上,来给老师“嘉定四先生”之一的唐时升先生拜年的学生,自家种的韭菜蔬果,简简单单的一碗“贺年羹”。从老师和学生的相处之道,更能感受到当时人际交往中,朴拙温情的感情。

贺年羹

关于孔子学生颜回的故事,“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生活方式也被应用到故事中,一切怡然自得。

众人享用贺年羹

四、“仁义礼智信”,民俗节日背后的中华文化

作品《元日》通过对嘉庆年间春节的描绘,除了带我们了解传统春节的相关风俗习惯之外,故事中还蕴含了一些古朴中华文化的传承。

善良的小孩子在街边给小狗喂食物为“仁”

对于偷食的孩子,父亲教育孩子“物非义不取”,在孩子知道错误之后说到:“知错能改,孺子可教”,为“义”

祭拜灶王爷,给老师拜年为“礼”

舞巨龙、画糖画、灯笼塔等传统文化中的事物以及古人的智慧体现为“智”

唐时升老师以“一箪食,一瓢饮”为生活原则为“信”

“仁义礼智信”的体现

古人的智慧和风俗习惯在故事中被表现出来,寓教于事,很多道理虽未明说,但在故事中都浅显易懂的表达出来了。作品选择用国画的方式处理场景美术,是为了更好地呈现中国风,这种方式在作品呈现上也更能让我们产生代入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习俗渐渐消失,在很多人看来年味也渐渐变淡了,鞭炮声少了,聚在一起的时间似乎也少了,作品中的很多画面似乎在我们儿时还出现过。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我们的传统节日除了凝聚了由古至今的智慧之外,还承载了包括天文地理和文化传说方面的文化结晶。

古代诗作和传统文化的结合,让我们再一次体会到了这一传统节日的风俗情景,看后感触颇深。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新生活的开始

点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家家户户都迎来了新的一天,新的生活。这首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的诗作,也是王安石出任宰相,推行新法之时所作。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间,革除旧政,施行新政,他对新政充满信心。“曈曈日”照着“千门万户”,寓意着改革会带来新生活的开始,变法也会给百姓带来一片光明。其含义深刻,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这一规律。

中国著名国学大师姚奠中《唐宋绝句选注析》曾对其评价:“用一‘换’字,即写出当时的风俗习惯,更为读者开辟了新的诗意。揭示出新的代替旧的,进步的代替落后的,历史发展的这个不可抗拒的规律。”

五、终

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一传统节日不仅可以通过亲人间的交流问候传递亲情,也是人们增深感情的重要节日,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会举行具有不同地区特色的庆新春活动,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

作品《元日》将传统节日春节与北宋大家王安石的诗作相结合,通过孩子的眼睛描述了嘉定年间的春节风俗习惯,是一种传统文化的新传承,老少咸宜,值得一品。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