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用对联创作
——在鄠邑区(户县)荣获中国楹联文化县授牌十周年楹联创作研讨会上的交流材料
文/焦万利
(2023年11月16日)
对联,雅称楹联(因常贴在楹柱上),俗称对子。对联,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文学园地里的一朵奇葩。对联,承载着中华文明,承载着先贤的智慧,素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堪称“大众文化”。
对联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与骈体文的形成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骈体文由汉代曹植开其先河,至南朝梁陈趋于成熟。其特点是文体对偶,两两相对,务谐音以成韵,必修辞以达远。有研究者说,对联是“骈文的后裔”,是颇有见地的。唐初形成的律诗,句式多对仗工整,与对联的创作要求相同。六朝以后兴起的律赋,更强调音韵和谐,对仗工稳,诗中许多上下句本身就是一副对联。因此,有学者称,对联是律诗、律赋的“衍生品”“诗中之诗”。
对联的问世时间,联界说法不一。据清代谭嗣同《石菊影庐笔记·学篇》说,那时文学家刘孝绰罢官不出,在自家门上题了“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他的三妹刘令娴续到:“花落扫仍合,丛兰摘复生”。其虽是诗,而语皆骈俪,又是题在门上后故称对联面世之首作,比清代纪昀、梁章钜五代后蜀孟昶桃符题词说,上推了四百多年。
对联,是一门独具体系,种类繁多,规模庞大,内容丰富的艺术品类。大致分为六大类:(一)喜庆类:包括迎春联、婚嫁联、寿诞联、乔迁联;(二)装饰类:风景联、名胜联、寺庙联、官署联、宅第联;(三)行业类:工农商学兵等各行各业;(四)文苑类:治学联、书斋联、自勉联、言志联、题赠联;(五)哀挽类:致挽联、自挽联、墓祠联;(六)其他类:讽刺联、戏谑联、谜语联、应答联、巧对联、应征联。这些对联体现了“民族性、文学性、思想性、群众性、广泛性、多样性、规范性、时代性、实用性”九大特性和“自然美、艺术美、声韵美、格律美、和谐美”五大特点。对联是文学轻骑兵,以文短而意深,典型而精炼见长。与书法艺术结合,将大大增色。
实用对联,主要体现在迎春联、婚嫁联、寿诞联、乔迁联、行业联和哀挽联中。可以说,对联的实用性、群众性超过任何一种文学体裁。千百年来,实用对联内容十分广泛,历久弥新,家喻户晓。其中,许多名联佳作,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具有与生俱来的思想性、趣味性、简明性、艺术性、装饰性。实用对联与书法结合相得益彰,能起到向上向善的教化作用。其实,人生也是一副对联。人的生与死、贫与富、成与败、名与利、虚与实、优与劣、真与假,哪个不是一副对联;人的悲与喜、正与反、强与弱、顺与逆、宽与严、难与易,这些又何尝不是一副副对联。读懂了对联,不但读懂了人生,也就读懂了中国,读懂了社会。
实用对联创作主要介绍以下六个方面:
人间春意我先知——迎春联创作
迎春联(以下简称春联),也称春贴,属于对联艺术中一朵靓丽的小花,是妇孺老幼、各行各业都非常喜爱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千百年来,一直长盛不衰,甚至影响到邻邦和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
一、春联的起源和发展
春联,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现在楹联界公认最早的春联是五代蜀国主孟昶的桃符题词。史载,蜀国未归宋朝之前,孟昶令大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室门。孟认为其词非工,固命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的春联。
春联,兴盛于宋元时期,成熟于明清时期,鼎盛于改革开放时期。宋代,春节时门户悬桃符的习俗依然沿袭。有王安石《元日》诗为证:“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苏轼也有一副人们熟悉的春联:“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今南京)后下旨:“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并微服出巡,以体实情。他发现一阉猪家未贴春联,问及原因后,寻思片刻,即兴为此家题上一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在他的倡导下,春节贴春联成为中华民族的习俗。清代是春联发展定型时期,康乾盛世对联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名流云集,高手无穷。林则徐七岁时,其父撰春联出上联:“除夕月不明,点数盏灯,代乾坤壮色”;林则徐则对下联:“新春雷未响,擂三通鼓,替天地扬威”,以抒发壮志豪情。改革开放以来,春联创作呈现可喜局面。各地新春征联活动各具特色,春晚春联大拜年,出现了许多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好春联。
二、春联创作
(一)内容多样化
一是道吉祥,期财源。人们喜祝福,爱吉祥,求和谐,盼美满,企富裕。如传统春联:“春来富贵重重喜;运转乾坤步步高”“国增财富人增寿;春满山河福满门”,反映了人们期盼富裕、吉祥的愿望。
二是描春景,发感慨。如:“有天皆丽日;无地不春风”“春信千家传紫燕;山歌一曲动银锄”“燕剪裁云,布九天画景;莺声洗耳,匀一段春光”,这三副联中的“丽日”“春风”“紫燕”“银锄”“莺声”“春光”,传递了春天的气息。
三是鞭邪恶,扬正气。如:“反腐倡廉,严惩娄阿鼠;奉公克己,甘为孺子牛”,这副联期盼政治清明,鞭挞、惩治当代“娄阿鼠”,呼唤涌现更多的公仆“孺子牛”。
四是议时事,敞心扉。如“大计收官,必定成功有我;小康决胜,孰言改命由天”“减负一言兴万户;增收百石乐千家”,前联切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联歌颂党的惠农惠民政策。
五是题警句,励心志。如“惬意年华书卷里;会心诗友笑谈中”“春归万里江山上;志在一流事业中”,读书励志,高标敬业,堪称佳联。
六是咏生活,重寄意。如马年春联“才过小龙年,又催千里马;曾经大风浪,更上一层楼”、鸡年春联“乙木逢春披彩;酉鸡报晓唱安”、鼠年春联“鼠目寸光非好汉;鹏程万里是雄才”,可谓生肖春联的佳作。
(二)立意要个性化
一是因时立意。如“贺岁金豚,追寻红日子;衔泥紫燕,盈垒好家园。”联文清新,充满着时代感。“红日子” 隐喻了国家的好政策,国富民强,老百姓年年丰衣足食,富足有余。又如有副龙年水利部门春联:“终成龙气象;大作水文章”,联文已超出水利的范畴,却升华了春联的意境。
二是因事立意,构思新奇。如鄠邑区凿齿村春节接城隍联:“骏马腾云,物阜年丰街景盛;古村追梦,风调雨顺画图新”,与老百姓期盼风调雨顺、物阜年丰的民俗活动联系紧密。又如时事春联:“访天和、天问、天舟,春登高处;看热点、热搜、热度,梦占头条”, 联文“天和”“问天”“天舟”,与中国建立“太空家园”联系,惊天伟业,举世瞩目,成为“热点”“热搜”“热度”这样的喜讯,当然要占“头条”。此联语言鲜活,个性特点突出。
三是因景立意,紧扣春的主题。如“春自寒梅报到;年从瑞雪迎来”“一冬无雪天藏玉;三春有雨地生金”,春从瑞雪孕育,自春雨而耕种,突出了新春气象。
四是因地立意,贴近地域特色。如赵孟頫题扬州迎月楼春联“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地域特点鲜明,堪称最早的商业酒店联。又如鄠邑区癸卯年广场展示春联:“宝地生金,蕴山水晴明,如诗如画;新区焕彩,看园田锦绣,宜旅宜商”,彰显地域区域文化特色。再如题李家岩村联:“听峪瀑声,撷田园绿,望眼圭峰衔旭日;迎市民客,品饭菜香,怡心农户驭春风”,隐含太平峪、圭峰山地名,又通过“耳手眼”、“脸口心”,赞美新农村的美丽环境变化。
五是因人立意,符合从众心理。如“楫去故乡行万里;心托明月寄三秦”,这是旅美华人撰写的春联,思念故乡之情跃然纸上。还有小学生撰写的春联“光阴莫虚度;理想能放飞”,表达了珍惜光阴,实现人生理想的愿望。
(三)春联创作应避免一般化
春联短小精悍,声色鲜明,易传易记,表现形式活泼多样,充满着情趣和美感。春联应有诗的意境。正如联云:“岁岁年年门贴对;年年岁岁意翻新”。
一是新颖。如蔬菜大棚春联“户外春风才绽绿;棚中夏果早殷红”“抖音欢奏文明曲;快手拓开锦绣天”, 这两副联,语言清新,时代感强。
二是巧妙。如东风二汽春联“一路东风,酿造人间美景;两行车印,撰书天下长联”,联语意境高远,构思新奇;“春到鸟啼云外管;寒归梅放雪中花”,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三是深刻。如供电局联“线作琴弦,遑论暑寒,弹出四季光明曲;电为神笔,不分昼夜,绘就八方绚丽春”,上联结句“光明曲”点破职能,下联结尾“绚丽春”契合时令,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层次分明,格调明快,寓意深刻。
四是有情。如有一副移动公司的春联“万顷秋波凭指点;千重春色任搜罗”,上联用“万顷秋波”来形容浓浓情意,这情意不是用“眼”而是用“指”来传递,含蓄形象;下联用“千重春色”喻社会之美,希望、吉祥、和谐都蕴含其中,而这万千气象,又都是搜罗出来的。可谓奇思妙想,语言新潮,饱含深情。
盈门喜气花烛夜——婚联创作
婚联,是喜庆联的一种。好的婚联不仅能烘托喜庆气氛,有时常见机巧与幽默,为新婚庆典增添别样情趣。它是贴在举行婚礼之家的大门、正门及厅堂、洞房的专用对联,饱含浓郁的乡土气息,具有吉祥喜庆的寓意,其内容也不乏夫妇新婚燕尔、互敬互爱、琴瑟和谐、白头到老之意。婚联还可分常用新婚联、洞房婚联、嫁女婚联、招婿婚联、集体婚联、再婚联、婚庆联等。
| 一、婚联的主要特点
新婚联艺术特点是多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鱼水花鸟、星月一类事物比喻男亲女爱,婚姻美满。一副好的婚联,不但能渲染气氛,增强现场的热烈、喜庆色彩,而且还能引起民众追求幸福生活,弘扬尊老爱幼,树立良好家风,营造文明和谐社会风尚等话题,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具体讲其功能有:
一是恭贺。如“祥云拥大道;喜气贺新人”“庆喜日丰年宴客;乐新春盛世联姻”“宝马迎来云外客;香车陪送月中仙”“喜喜欢欢男嫁女;恩恩爱爱女迎男”。这里的“祥云”“喜气”“新春”“丰年”“宝马”“香车”“喜喜欢欢“恩恩爱爱”等词语表达了贺喜的心情,烘托了喜庆的氛围。
二是祝福。祝福在婚联中是最常见的,常用“花好月圆”“花开并蒂”“珠联璧合”“佳偶天成”等。如“二姓联姻成大礼;百年偕老乐长春”“花间蝴蝶翩翩舞;水上鸳鸯对对欢”“刘门喜事多,看老夫妻满面春风,同弹希望曲;磊子姻缘美,祝小情侣一生恩爱,共唱幸福歌”等,其中的“百年”“长春”“蝴蝶”“鸳鸯”等词语,寄托人们对新人的良好祝福。
三是励志。如“洞房不坠凌云志;蜜月常怀创业心”“一心同步青云路;双手共描大地春”“诗酒赐福,功勋在业辛劳取;联花并蒂,沧海征祥棠棣欢”“孙府张灯,倩女联姻风正爽;健男迈步,好学立业路更长”,联文饱含深情,是对新人的勉励与鞭策。
二、婚联创作要把握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时代性。“内容应同时代新”,紧扣时代,给人以清新、健康、和谐的感觉,给人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如“男女同行平等礼;夫妻合唱自由歌”“俭朴成婚礼;勤劳长爱情”“百年惬意逢千禧;千禧良缘偕百年”,“改革大业齐心创;科技高峰携手攀”“互爱成佳偶;同心奔小康”,这些婚联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
二是针对性。婚联内容要贴近当事人的家庭、职业、个性特点。如浙江大学吴亚卿教授为令郎吴锵、儿媳完婚,有副婚联“吴中英裔挺生,金玉锵扬,肖其名父;林下惠风徐至,德容娟美,见此良人”,联文具象逼真,赞美了一对新人的郎才美貌和内在气质。又如王思孝爱孙王远航孙媳刘翠翠新婚联“秦晋数风流,警徽闪闪常相远;山川还碧翠,情意绵绵永伴航”,此联切二位新人的籍贯、职业特点,并嵌了名。
三是实用性。婚联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要照顾不同层次的读者。要区别娶与嫁、新婚与续婚,最好结合职业和个人实际来撰写。如嫁女联“成全爱女百年喜;了却爹娘一片心”、招婿联“贤婿作儿福中福;爱女为媳亲上亲”、再婚联“暮岁欣结如意伴;余生乐度幸福年”、婚庆联“宝塔雄巍,圣地红旗挥壮曲;昆仑秀诗,女神白首起高歌”(马萧萧贺周巍峙、王昆金婚联)。这些联,结合实际,实用性强。
四是趣味性。如从前有为父者于自己续弦之日为子娶妻,友人贺联:“少时夫妻老来伴;新来媳妇乍来婆”,让人拍案叫好。又如一副洞房联:“含羞解带羞是假;微笑熄灯笑是真”,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妙趣横生。再如两位数学老师洞房花烛联“爱情如几何曲线;幸福似小数循环”,切时切人,隐含职业特点,富有意趣。
福寿康宁不老松——祝寿联创作
寿联是用于祝贺生日的,要在“寿”字上做文章,以表达“吉祥”“欢愉”之情。常用的寿联有:“德树开花仁寿久;砚田落子幸福多 ”“乐向期颐开健步;好添福禄享怡情”“一岭松风臻寿域;三秋鹤韵赋椿庭”“峻立青松开寿域;高腾白鹤映霞觞”“鹤寿有方,延年唯效无忧草;福星常乐,颐意且栽含笑花。”这些寿联语言清新,平仄和谐,符合当代人的语言习惯。
一、寿联创作
一是多用比喻。寿联常用龟、鹤、松、梅、流水、高山等,以寓延年益寿之意。如“白鹤凌空;长天揽日”“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齐白石贺*寿联)、“鹤舞福山夸岁月;鹿扶寿杖享春秋”“把酒言欢,喜贺年年松不老;偷桃献瑞,更期岁岁梦常新”等寿联,物象鲜明,寓意深刻。
二是要切合身份。如笔者贺诗人史可诵大夫八十寿诞:“半世重医德,情系苍生除病痛;八秩开寿域,心敲妙句享康宁”,切合老寿星从医、医品医德和吟诗的情趣。又如贺中学语文教师、诗人李阳源先生八十大寿联:“教苑传薪,心源清澈培桃李;雅声萦耳,诗海遨游咏古今”,契合老寿星教书育人,吟诗论赋的特点。
三是突出个性特点。寿联应避免程式化,不可移于他人。如贺诗人、教育工作者、终南诗社创始人乔国基先生八十大寿联:“固国之基,育人师表纵横论;唱民为本,结社终南忧乐怀”,联文切人切事。又如贺诗人、书法家方永利先生八十大寿联:“诗有高格,入墨流馨常道雅;印无俗气,镌石激浪不随波”,该联较好地概括了其诗书印的艺术人生。
四是幽默达观。如清代李渔自题六十寿联:“霜雪盈头心转少;儿孙满眼性犹痴。”作者心态年轻、童心未泯、性情不移,且幽默诙谐,乐观率直的性格,可见一斑。又如清代李鸿章六十生辰自题联“已无翰苑称前辈;犹有慈亲唤小名”。年届花甲,慈母健在,福也。再如有一副花甲感怀联:“无功可表,无业长留,但荣一世欣披铠甲;有子恭亲,有孙入抱,且喜余年乐享天伦。”联语朴实,字字真情实感,发自肺腑。上联略有自谦,但有戎马一生的欣慰,问心已无愧。下联颐养天年,子孝孙贤,其乐融融,自然心满意足。
二、寿联的审美功能
审美教育功能。此类联,弘扬真善美,净化心灵,升华思想。例如楹联书法家暴德毅先生八五寿诞现场悬挂一副联:“性见心明,缘墨亦馨,联亦妙:年高德劭,享仁而寿,乐亦康”。联文切被寿者,“仁而寿”“乐而康”六个字,也是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的经验之谈。
(三)如何撰写寿联
一是要饱含深情,以增加喜庆气氛。例如:钟府老太君百岁寿诞悬挂联:“龙凤驾祥云,与诗酒同欢人瑞:里邻传美誉,仰坤仪共颂天龄”。此联饱含深情,烘托了为乡村百岁寿星祝寿的喜庆气氛。
二是抓住被贺者的特点选择恰当词语来表达。如诗人韦芳先生九十寿诞联“当忆从军从教,诗声常在耳;更凭为事为时,笔墨总关情”,符合老寿星的人生阅历。又如有一位很有建树的教育工作者寿联:“一笔写人生,讲台倾爱,喜三代培才,寿庆八旬华诞乐;双耕流韵味,联花振声,得千篇出彩,文传九域杏坛香”,融入“寿者”职业经历和文学成就,上下联末句奉出“寿庆之乐”和“杏坛之香”。
三是要贴近生活。要合时代节拍,有新意,尽可能达到雅俗共赏。如:张家马老太过寿联:“善根天赐大恩,晚辈亦如千里马;慈母德生高寿,苦心曾护一门张”,语言朴素,贴近生活,由不得使人对马老太肃然起敬。
四是撰写寿联,应雅俗共赏。语言力求做到清新、自然、准确,切不可用词不当,无限溢美,使被寿者难以接受。
安居乐业幸福多——宅第乔迁联创作
乔迁(奠基、上梁)是大喜事。此类联要有“基实、梁正、宅新”之语,透出“喜庆吉祥”之意。联文应体现“平安”“祥和”“人旺业旺财旺”。如“宏图大展兴隆第;泰运常临富裕家”“宏图大展”形容事业,“兴隆第”,表示家世兴旺;“泰运长临”,表示好运常在,“富裕家”,则表示家宅财运好。
一、奠基上梁联
筑屋建楼,首要的是打好地基。如“择地创新业;奠基固壮心”“基石奠定千秋业;柱正起撑万载梁”,说明奠基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创业的良好开端。又如有一副老宅改造奠基柱联“明德至善根基厚;迎瑞纳福光景新”,旧房改造,根基重要,同时描绘旧貌变新颜的美好愿望。再如“固立擎天柱;高抬创业梁”“千秋家业凭双手;百代栋梁举铁肩’’,抒发了用双手创造幸福的必由之路。还有一副贺丰泽园人居工程封顶联:“庆封顶臻福,祥光无限,心仪焕彩华堂,锦绣丰泽荣地利;贺登楼揽胜,气象万千,手抚连云画栋,辉煌事业感天恩”,此联从近到远,时空流转,是一副较好的人居工程联。
二、乔迁厅堂联
新房、新楼落成,人们都要用一副对联来表现喜悦心情。如毗邻西安市鄠邑区终南山下、涝河东岸的荣华水岸新城住户乔迁联:“四季祯祥,家临碧水青山外;一生康健,人在春风和气中”,描绘了乔迁地的优美环境,又期盼主人家庭和睦,四季吉祥康健。又如鄠邑农家文明户新楼厅堂联“立训诫儿孙,克勤克俭;治家唯德善,修业修身”,旨在弘扬家训、家风的传统美德,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乔迁联创作要注意照顾主人居住环境、身份、爱好等情况,通盘考虑,尽量写出特点来。如有一副农家乔迁联“万般辛苦,求楼新室雅多福祉;四季操劳,盼子孝媳贤重感恩”,反映百姓的美好愿望和主人痴爱读书的雅好。
百业兴隆联语新——行业联创作
行业联,又称百业联,是指专用于各行各业的对联。行业联,针对性强,宣传味浓,受众面广。有的勖人以大义,有的诲汝以技能,有的以幽默取胜,还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可谓多彩多姿,有很强的实用性。
(一)内容贴切。如酒店联“美酒可消愁,入座应无愁里客;好山真似画,倚栏都是画中人”,眼镜店联“胸中存灼见;眼底辨秋毫”,又如饮食店联“五味俱全,任君尝品;千家不厌,由我烹调”,再如玩具店联“看巧匠无双手段;博稚童整日心欢”,这四副联行业特点突出。
(二)文浅意深。如雨伞店联“虚心原具冲天力;瘦骨犹怀向日心”,不但描写伞的外貌特征,还以拟人的手法,赞美其精神与志向,读后让人振奋。又如药店联“但愿世间人无病;哪怕架上药生尘”“何必我千秋不老;唯求人百病莫生”,反映联者纯洁的心境和业主的经营理念。再如杂货店联“货物大小皆添备;物有零杂不厌烦”,经营之道与对联名副其实。邮政公司联“雪作邮花,正驾风声翻五岳;燕衔快件,忙将福字寄千家”,行业特点,时空指向,一目了然。监狱联“举步向新天,三冬化雨迎春至;放眸皆正道,万缕亲情唤我回”,既点明了监狱,又传递了新年的期盼,语气平和,情感炙热。
(三)专用性强。要把握一个“切”字,即要切人、切事、切物、切时、切情、切景。如农贸市场联“一年常有当令菜;四季不乏地头鲜”,茶艺馆联“为爱清香频入座;携来知己细谈心”,灯具店联“满室明如昼;流光夺月辉”,肉店联“买肝买肺凭君选;剁瘦剁肥等我来”。兰州拉面馆联“拉拉扯扯百年艺;缕缕丝丝一碗香”。这是五副专用联,但不能移作他店。
(四)雅俗共赏。行业联受众对象是普通群众,联文尽可能明白晓畅,生动有趣。如商店联“货有高低三等价;客无远近一样亲”,鞋店联“登堂入室;步月凌云”,保温瓶厂联“所贵者胆;可暖乎心”,酒厂联“酒味冲天,飞鸟闻香化凤;糟粕落地,游鱼得味成龙”,理发店联“巧运匠心,莺姑梳美千丝柳;灵如画手,燕剪裁新一片春”,这些联不但通俗易懂,而且还富有情趣和哲理。
哀乐声中寄深情——哀挽联创作
哀挽联是对逝者哀悼的对联,或哀挽亡者,书写感情;或歌或泣,或叙或评,或惋或叹,大有为人画像之意。挽联有的赞扬逝者之业绩和精神,有的缅怀和逝者朝夕相处、患难与共之深情厚谊,有的借物景以表述自己的怀念之情,有的表示要化悲痛为力量,承前启后,更上层楼。哀挽联应该是对逝者一生的总结,可谓“盖棺论定”。挽联不仅是对逝者的缅怀,也是对生者的慰勉,有其社会性,也有其时代的代表性。
据清梁章钜《楹联丛话》介绍,最早的一副挽联是北宋神宗时泉州籍科学家苏颂挽宰相韩绛联:“三登庆历三人第;四入熙宁四辅尊”,其实这是一首挽诗中的“颈联”。又据《泉州府志》记载,中国第一副挽联出自泉州惠安名士李庆孙挽一代才子钱煕联“四夷妙赋无人诵;三酌酸文举世传”,此联既感叹其不幸的遭遇,又表达了对其文学艺术成就的推崇,感情真挚,确是名家手笔。
挽联的主要特点:
一是追忆颂扬。人去世,应追忆其功勋德业、学问建树、处事为人。如著名作家毛锜挽著名农民诗人李强华联“俚语每含哲理;真诗乃在民间”,“俚语”“真诗”,给予诗人极高的评价。又如:悼念当代诗侠钱明锵先生联“风雨铸达人,跨海越洋张豪气;纵横成烈马,因时为事唱风流”,较好地概括了诗侠坎坷而辉煌的人生。悼念诗人姚平先生联“鉴古察今,满腹经纶出锦绣;痴情妙笔,千章诗赋壮乾坤”,表达了对诗人的敬重和对诗风诗事的赞颂。再如挽当代著名诗人霍松林先生联“十载传薪,引路诗乡奋起,古邑城中千树绿;一刊在手,题笺墨韵馨香,上林苑里百花红”,表达了上林苑诗词楹联学会诗友们对一代宗师的景仰和感恩之情。还有悼念西藏转业干部张文艺老战友联“忆雪域从戎,护线守机传号令;赞工商敬业,秉公执法惠民生”,符合其从事国防通信、执法为民的个性特点。
二是选用哀语。“丧虽有礼,而哀为本”。如“花为春寒泣;鸟因断肠哀”,挽联用“花”“鸟”词语,用拟人手法寄托哀思。如挽咸阳青年企业家王奕去世联“痛哉,英年早逝天含泪;哀矣,大业初成世尽悲”,哀恸之情溢于词间,让人感到一阵沉重的悲痛。又如诗友杜智敏家母仙世联“百物伤悲,秋风秋雨犹如泪;众人祭奠,哀乐哀声尽入情”。悼念中学教师、上林苑渭水分会会长张建堂先生联:“秦岭哀悲,凝成霜雪披白悼;渭河哽咽,化作诗花带泪含”,这两副联中的“秋风”“秋雨”“哀乐”“哀声”和“秦岭”“悲哀”“披白”“渭河”“呜咽”“带泪”,烘托了伤悲和哀情的气氛。再如挽邻家老嫂去世联:“正念慈云,一段哀歌催泪下:当怀老嫂,几声心语涌悲来”,此景此情,哀乐、心语催人泪下。还有人为无子嗣的老计生局长灵前撰挽联:“回溯前尘,情同骨肉;追怀往事,痛断肝肠”,悲痛之余,让人回味无穷。
三是切合身份。撰写挽联,要考虑去世者的身份。如某村秦老太去世挽联:“慈母恩,养儿育女生涯苦;亲朋泪,勤俭持家桑梓传”,此联追忆老人含辛茹苦、勤俭持家的优良品德。又如悼念著名农民画家刘知贵先生联:“执教杏坛,名传古扈,妙笔凌云留浩卷;弄潮画苑,足涉大洋,顺风享誉兆丰年”,画家一生创作作品900余幅,其中68幅在中央省市刊物发表,可谓“留浩卷”,曾过海越洋,作品极具感染力,特别是《顺风》深受人们喜爱。再如沉痛悼念当代著名楹联家樊川联:“忆先生,情钟播火传薪,一席诗语犹盈耳;誉旗手,功在培桃育李,千朵联花正痛心”,联挽联家,切人切事。
创作挽联应追求艺术性,清新俊朗尤见匠心,做到言简意赅,一语中的。读之感慨万千,且耳目一新。又如农民诗人张明驰挽妻联“妻云:倾尽平生爱;夫曰:相携来世缘”,一说一答,不落俗套,使人过目难忘。
知古倡新明规范——实用对联创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遵循对联的规范与要求
对联最基本、最主要的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中国楹联学会颁布的《联律通则》规定了六个基本要素:
(一) 字句对等。
相传,有一副联还载于联书:
红颜配老翁,妙;
知己成佳偶,堪欢。
其实,这不能算作对联,因为上句6字,下句7字,不对等。
(二)词性对品。上下联相同位置上的词必须是同一类,这叫同类词相对。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虚词对虚词等。例如某村委会大门春联:
情(名词)关(动词)百(数词)姓(名词)春秋事(名词);
心(名词)系(动词)千(数词)家(名词)苦乐声(名词)。
另一副婚联:
爱树(名词)新(形容词)连(动词)甜蜜(形容词)果(名词);
情针(名词)喜(形容词)绣(动词)幸福(形容词)花(名词)。
这两副联都符合词性对品的要求。
(三) 结构对应。即上下联句型要一致。主、谓、宾、定、状、补 ,这些成分在上下联中必须相对应。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如人和对政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覆地对翻天),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晴空对丽日)。如楹联家李俊和癸卯新春联:
福字/常生/勤字手/;
和风/总入/善家门。
另一副祝寿联:
当忆/从军/从教/,诗声/常/在耳;
更凭/为事/为时,笔墨/总/关情。
两联结构对应,符合汉语语法。
(四)节律对拍。也叫节奏相应(节奏点、音步)例如:清代郑板桥修养联: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
节奏为三一三。
清代曾国荃名联:
传家有道惟存厚;
处事无奇但率真。
节奏为二二一二。
这两副联节律对拍,音步一致。
(五) 平仄对立。这是个重点。按普通话新声,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以七言联为例,上下联之间第二、四、六字必须做到平仄相反,同一上联或同一下联之间二、四、六字必须做到平仄相间(交替),这叫做“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例如清代邓石如联:
清风大雅能容物;平平仄仄平平仄;
秋水文章不染尘。(仄)仄平平仄仄平。
还有一副清代戴远山赠友人联:
诗堪入画方称妙;平平仄仄平平仄;
官到能贫乃是清。(仄) 仄平平仄仄平。
这两副联符合平仄对立的要求,与今声完全一致。
(六) 形对意联。形式对仗,意义关联。上下联内容表达统一主题。例如张大千50岁时的自题联:
人到万难须放胆;
事当两可要平心。
又如服装店联:
中西内外时装美;
春夏秋冬面样新。
这两副联不但形对,而且意联。第一副联富有哲理,第二副联“新、美”贴切。
这六个要素最基本的是词性对品和平仄对立。
二、 对联创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做到“六忌”。
一忌合掌。合掌是上下联或者相同位置的词语意思相似或差异不大。我们经常看到的“华夏/中华”,“神州/赤县”,“煦日/朝阳”,“文坛/艺苑”,“千古/万年”“三江/四海”等。例如有人为马年撰春联:
朝阳催骏马;
旭日展新姿。
“朝阳”“旭日”合掌。
二忌乱脚。上下联句脚不符合仄起平收要求。如某校征联作品:
为文求是增才气(出句);
教书育人开心智(对句)。
不说对句平仄不谐,单凭下联句脚“智”是仄声,就犯了乱脚的大忌。
三忌尾三仄、尾三平。例如,电讯征联:
万里运筹,从容宏业举;
一机在握,潇洒神州行。
又如:
用心服务,用情至爱,喜聚高朋逾百万;
以信经营,以责彰诚,欣将美誉播千秋。
这两副联,一是尾三平(神州行),一是尾三仄(逾百万)。
四忌失替。同一联中平仄不按规则交替出现。如,韬奋图书馆联:
韬略终须建新国;
奋起还要读良书。
此联同时犯有失对和失替的毛病。上联“略”字与下联“起”字同为仄,是为失对;下联“起”为仄,“要”亦为仄,音步平仄未能交替,是为失替。
五忌不规则重字。指一副对联中出现两个或多个相同的不规则字。如北京大学挽季羡林先生联:
文起望齐鲁,通华梵,通中西,通古今,至道有道,心育英才光北大;
德誉贻天地,辞大师,辞泰斗,辞国宝,大名无名,性存淡泊归未名。
挽联中“大”“名”为不规则重字,当然联中还有平仄不谐的问题。人们不禁发出:“怎忍病联挽大师”的感叹!
第二、多学多练多改。
这六字是古今诗联家的经验之谈。
多学。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曾留下不少诗词对联佳作。他们或谈志向情趣,或把人生的理解寓于平淡的字句中,或把自己的性情寄托于山水间,读来富有生活气息,而又充满哲理。我们应认真学习,深刻领悟,从中汲取营养。学习佳作,如同品美味佳肴,可以清心健脾,醒目提神,涵养容颜。还可以帮助我们增长见识,提高审美情怀,为我们提供创作素材和角度。读多了可以心领神会,潜移默化。人们常说的“厚积薄发”“多深的基础多高的楼”“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
多练。“真金须经百炼;响鼓不用重锤”。炼字、炼句,更要炼意。宋代邵雍(1011——1077)说过:“不止炼其辞,抑亦炼其意。炼辞得其句,炼意有余味”。一副好的对联力求达到“工稳、贴切、新奇”,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多改。古人讲:“一诗千改始心安”,作联也是一样,古人有“一字之师”的典故。作品初稿出来后,要反复推敲修改,还要征求他人意见。但也不能乱改。传说过去有一财主,老母过寿,他又吝啬不想出钱请人写,他自己将一副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改成:“天增岁月娘增寿,春满乾坤爹满门”,引来笑谈。
第三、提倡短联。
在日常生活中,短联用途广泛。由于房舍条件有限,张贴悬挂的春联、婚联、寿联、挽联,字数不宜多,一般在五字至十一字内。如传统联“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又如名家自题联“心向浮云知进退;名随野草任枯荣”,短而精,含义深刻,让人回味。再如书斋、厅堂、店肆联“春风清耳目;书味润身心”“室当静坐兰为契;人有虚怀竹与同”“读书九问从前看;遇事三思而后行”“百般货色财源广;满面春风顾客多”,言简意赅,韵味隽永,且便于书写,实用性强。
第四、知古倡新。
时代在前进,提倡用普通话新声创作对联。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当代著名诗人于右任在台湾诗人节大会上疾呼,要用国语创作诗歌,才符合时代的要求。著名诗人霍松林先生是倡导并带头用新声韵创作诗词对联的典范。户县上林苑诗词楹联学会成立时,他的赠贺联是“属对上林花浥露;吟诗西户鸟鸣春”,为户县祖庵镇东大门牌楼题联为”去幻妄,全本真,祖庵遗教传千载;求和谐,致富庶,古镇新风乐万家”,符合当代人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求,充分体现对联特有的节奏感和审美感。孟繁锦会长为《中国对联集成·户县分卷》题联“红联纳户值多久;浩卷萦城信有香”、为户县荣获“中国楹联文化县“赠联“古邑新葩开户上;枝繁叶茂傲关中”,读起来朗朗上口,催人奋进。倡导用新声创作实用对联,对于在青少年中普及对联知识,推动群众性的对联创作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焦万利,陕西省楹联学会副会长,鄠邑区文联副主席,西安市鄠邑区诗词楹联学会创会会长)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